個人資料
正文

美軍如何“鍛造”新兵 zt

(2007-09-13 12:40:40) 下一個
美軍如何“鍛造”新兵

2007年09月14日 《當代軍事文摘》


標準嚴——加強入伍教育灌輸國防安全意識
  

  新兵訓練生活是由老百姓向軍人轉變的第一步,管理嚴格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從新兵走入軍營那天起,美軍規定男兵隻準留平頭,女兵隻準留短發,因此,一些剛入伍的愛發青年隻好忍痛割愛。為了保證部隊的快反能力,美軍還明確規定:酗酒者要受到嚴肅處理,發現有服用或保存麻醉品者,偷盜者、體檢蒙混過關者,則立即予以開除(開除就開除,反正幾萬的現金已入賬落袋了!---我was一個兵)。另外,一些部隊還規定:訓練中不準看報,不準看電視,不準聽廣播,不準上網;抽煙的士兵每天隻能在指定的地點抽3支煙,違者將給予紀律處分。美軍除在招募新兵時對其思想品德有嚴格要求外,在新兵入伍後也注重經常性的精神教育,包括入伍教育、國家觀念教育、傳統教育、軍人價值觀教育等。其目的主要是使士兵端正入伍動機,培養愛國主義思想,繼承和發揚軍隊的傳統,遵守軍隊和軍人的價值觀念。美軍新兵入伍時,都要舉行宣誓儀式,宣誓對國家和軍隊盡職,為自己的部隊建設盡力,服從和效忠上級,“不為個人私利和安危而做出有損軍隊和國家的事”等(隻要不是為個人私利,做出有損軍隊和國家的事是合法的,列入在伊拉克阿富汗關塔納莫---我was一個兵)。美軍建立了嚴格的新兵淘汰製度,從招募入伍開始即進行嚴格的選拔,不僅對身高體重有著具體的規定,而且還要進行多個等級的智力測驗,要求智力在3級以上的占新兵總額的75%~ 80%。入伍後,新兵訓練中心則經常對新兵所訓內容進行嚴格的考核,達不到標準者不準進入下一階段的訓練。每個訓練階段中連續兩次考核不合格者被要求重新學習或退伍。據統計,陸軍新兵訓練淘汰率最高年份曾達到8.2%。梅軍陸戰隊等作戰強度大,執行特殊任務的軍兵種,新兵訓練的淘汰率更大。
  
  教育實——發揮牧師作用,重視價值觀培養
  

  美軍把牧師作為滿足軍人宗教精神生活、調節官兵心理,疏導部隊思想情緒的一支重要力量,隨軍牧師一直編配到陸軍的營、海軍的艦艇、空軍的基地和聯隊。但同時美軍也非常重視思想教育,重視資產階級政治思想和價值觀念的灌輸。價值觀教育是新兵訓練的重要內容。美陸、海、空三軍和海軍陸戰隊都有各自的價值觀,表述雖有差別,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具體的教學實施中,價值觀訓練的方法有多種形式。如陸軍,在新兵入伍訓練的第一周,先由營長概括介紹陸軍價值觀的內容和基本要求,主要由帶兵的營連指揮官(軍官)和排長、教官(均為士官)以“個人的力量”體現價值觀。從第二周開始,分別采用圖文介紹、觀看價值觀電影、士官教練介紹個人經曆、每周作訓總結回顧和教官解答新兵提問等方式進行係統的價值觀教育訓練。在“紅”、“白”、“藍”3個階段中,每個階段都要進行價值觀學習考核。結合其他課目的測驗,對成績差的,實施“第二次機會”訓練計劃,再不合格的予以淘汰。美空軍把自己的價值觀叫作核心價值觀,內容是3句話:“誠實與正直第一,先公後私,工作優異。”陸軍基本戰鬥訓練的任務宗旨是“為陸軍培養的士兵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積極進取,身體健壯,恪守陸軍價值準則,發揚團隊合作精神”。基本戰鬥訓練分為3個階段。入伍前3周為第一階段,稱作“紅段”,主要訓練內容有介紹部隊情況、基礎價值觀訓練、體能訓練、團隊發展課程、普通科目、白刃戰訓練、軍操和儀式訓練等。第二階段即第4~6周為“白段”,訓練內容主要為基本步槍射擊,露營,體能訓練、赤手搏擊、價值觀訓練等。第三階段“藍段”是指第7~9周的訓練,主要有單兵戰術和單兵運動技術訓練。最後為陸軍體格達標測驗。最後的階段測驗包括信心課程,價值觀教育,連續4晝夜野外包括10公裏強行軍、夜間情景訓練、班戰術等帶有綜合檢驗性質的“勝利大練兵”。新兵在每個階段的訓練結束時都要進行嚴格的測試,合格者方能進入下一階段的訓練。成績差的要實施“第二次機會”“訓練計劃。3個階段都合格的畢業進入高級單兵調整,不合格的即被淘汰。
  
  手段高——運用高新技術進行模擬和協同訓練
  

  模擬訓練是世界各國軍隊普遍采取的傳統新兵訓練方法之一。美軍通過模擬戰鬥的殘酷現實,包括噪聲、氣味、火光和各種精神與心理壓力,讓新兵知道在實戰來臨時如何作出正確的反應。海軍在訓練新兵時有一個難度更大的挑戰,就是除了模擬戰鬥危險之外,必須讓新水兵在艦艇遇到危難時懂得如何應對局麵。由於在海上航行的艦艇隨時可能遇到危險。比如,因不慎燃料外溢後可能引發火災,它能像魚雷一樣使軍艦迅速沉沒。因此,美海軍原先訓練方案即“作戰展開”是5年前開發的。它由 12個假定場景組成,要求所有新兵在訓練結束時必須個人單獨經曆一個夜晚。12個訓練場景,從“棄船”到“應對大規模傷亡”不斷變化。這些訓練場景都是根據美國海軍的真實災難設置的,比如二戰中1945年7月“印第安娜波利斯”號戰艦的沉沒。美國海軍新兵訓練營的新兵訓練時間是 9周。為了使訓練效果更加接近現實,美國海軍訓練中心找到一家高技術特技企業尋求幫助,與該公司訂立了價值140萬美元的合同,要求該公司為海軍提供先進的虛擬現實訓練方案並升級原來的訓練方案,同時研究哪些好萊塢特技可以用於訓練。如果進展順利,美國海軍將投資6000萬美元建造新的高科技模擬訓練設施。新兵訓練方案的構想是通過訓練創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經曆,在很大程度上類似於許多主題公園中的鬼神出沒的危險之旅。例如,視頻特技效果可用來製造一艘“真”船,隱藏的揚聲器可以再現軍港的背景聲音,比如尖叫的海鷗和浪濤的轟鳴聲。與此同時,“故事進程”將引導新兵通過各種場景,測驗他們在前期9周訓練中學到的各種技能。有一項測試是檢查新兵在不到20分鍾沉船事件中的反應。其他測試可能是隨機的,比如敵軍的導彈攻擊或者檢驗水兵滅火能力的突然爆炸。好萊塢的許多特技效果派上了用場,像煙霧發生器、濾波燈光、鼓風機都被用來製造氛圍,很像電影《珍珠港》中美軍太平洋艦隊遭受攻擊時的情景。另外,美新兵訓練中很注重集體協同的內容,很多科目都是集體操作,兩三人或四五人一組,你幫我,我拉你,互相幫助,互相支援,通過訓練培養團隊精神。
  
  人員混——采取合編合訓方法,打破男女性別界線
  

  美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膚色人種的移民國家,征召入伍的男女青年的民族構成也充分體現了這一特征。在美陸軍訓練中心受訓的士兵中,白人占63%,黑人占26%,西班牙裔占7%,亞裔和太平洋島國族裔占3%,美洲印地安人占1%。新兵的文化程度:約78%的高中畢業,2%的有2年專科學位,5%的有學士學位。有意思的是,美新兵訓練實行男女混編混訓。訓練中心2000年度進行基本戰鬥訓練的36638名士兵中,42%是女兵,而士官教練中也有不少是女性。我們看到,訓練場上男兵女兵並肩而行,翻越障礙、攀登高地,女兵的訓練強度一點也不比男兵低。與其他新兵一樣,美國女性新兵要進行為期9個星期的基礎訓練。在這9個星期裏,女兵們必須學會如何在緊張、激烈、殘酷環境下作戰,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遠程航渡抗暈船能力、諸兵種合成作戰協同能力以及快速反應能力、持續作戰能力等。而所有這些能力的提高是離不開嚴格的軍事訓練的。在這9個星期的基礎訓練中,雖然有一些課目是男女分練的,但絕大部分訓練課目是男女合練的,隻是訓練的標準不一樣。在進行基礎訓練前,男性新兵必須能夠一次完成13個引體向上,一分鍾內完成17個仰臥起坐,在8分半鍾內完成1.6公裏跑,而女性新兵則必須一次完成 3個引體向上,一分鍾內完成17個仰臥起坐,在10分半鍾內完成 1.6公裏跑。隻有通過上述測試的新兵才有資格參加基礎訓練。此外,新兵還必須通過戰場徒手搏鬥訓練考核。最重要的是,新兵必須通過為期3天2夜的野外生存訓練,並成功地在仿真的戰場上抵達指定目標。如果一個新兵通過了上述所有的考核,她就有資格進入高級項目訓練階段。在那個階段,她將有目標地進行訓練,並決定以後在軍中的發展方向和從事的具體工作。如果你看完這一切後覺得美國新兵訓練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許多美國新兵都將這個9個星期的基礎訓練視為“地獄般的9個星期”。新兵在這9個星期中,被灌輸的思想就是“軍營不需要眼淚”。

  訓管狠——因人施教,循循善誘,管束嚴格
  

  由於近年來美國經濟持續增長,許多高素質青年不願意到軍隊裏來。美陸海空三軍和海軍陸戰隊在各大中城市設有常年募兵站,有的募兵站一個月連一個新兵也招不到。招來的新兵社會背景多種多樣,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參差不齊。美陸軍訓練中心對該部訓練的新兵作了測試,平均智商為105,其中有2%的低於此智商水平。實際訓練中,總有部分新兵達不到階段性指標要求。對這些人,美軍方不是簡單地予以淘汰,而是區分情況,幫、教、訓、管相結合,盡可能使他們趕上隊伍。美陸軍訓練中心的軍官介紹說,他們認為“每個士兵都是有價值的人,他們有不同的技能和能力”,“請你證明你可以成為陸軍中的好兵,我們就讓你參軍”。投入訓練後,“成功並不容易,可是我們會手把手地教你學會一切”。在教官幫助下,大部分人經過努力可以順利學完課程,還有的人需要幫助,“如果他們不是自暴自棄,我們不會放棄他們、我們有持久計劃幫助有決心的人達到目的,成為合格戰士”。在入伍第一周的新兵接收營期間,有82.9%的新兵通過測驗可以進入基本戰鬥訓練,2.7%的人直接被淘汰,還有15%左右的人要分別實施“第二次機會”訓練計劃。體能差的實施“體格評估計劃”,英語水平低的實施“英語學習計劃”,其他條件尚不足的實施“預備訓練計劃”,而對屬於思想方麵問題的則要實施“提高積極性計劃”。在基本戰鬥訓練的9周裏,同樣分階段對一些人實施“第二次機會”訓練計劃,隻不過“提高積極性計劃”的名稱在這裏叫作“端正態度計劃”。完成從老百姓到軍人的轉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管理訓練和教育引導是密不可分的。嚴格管理貫穿新兵訓練全過程,美軍看來深諳此道。隨著士兵成熟的過程,需要施加一係列外部影響,依次是:全麵控製,行為塑造,提出要求,賦予責任,給予特權等,這樣才能逐步使新兵由“沒紀律的自由個體”進步為“受紀律約束的團隊成員”,再成熟為“自我約束的團隊戰士”,由開始的“不情願”,到後來的“服從”,最後到自覺“獻身”。具體教育方法上,美軍注意“因人施教”,圍繞“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積極進取,身體健壯,恪守陸軍價值準則,發揚團隊合作精神”這一基本戰鬥訓練的標準,對“願意且有能力者”,采用“教練”的方式,對“願意但無能力者”,采用“循循善誘”的方式,對“不願意但有能力者”,采用“嚴加管束”的方式,對“不願意且無能力者”,則采用“監獄管教”方式。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