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空天戰場:無接縫、無邊緣、無靜止、無確定 zt

(2007-09-11 15:14:56) 下一個
空天戰場:無接縫、無邊緣、無靜止、無確定

2007年09月11日 解放軍報


2300多年前,中國傑出的軍事家孫武在《孫子兵法》中提出:“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20世紀中葉,美、蘇(聯)上演空天爭霸,使空天戰變成了現實。20世紀後期以來,航天航空技術的發展,引發了戰爭理論的變革,空天戰正成為未來戰爭的重要作戰方式,空天戰場將成為未來作戰的主戰場。本刊作者黃尊文為此寫來一組(三篇)研究文章,今日刊出第一篇,請讀者閱研。——編者

空天戰場特征,是研究空天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發展空天兵器、製定空天戰略、組建空天部隊的客觀基礎和理論依據。這是本世紀軍事理論變革的重要問題之一。

空天戰場的基本特征是:無接縫性、無邊緣性、無靜止性、無確定性。

無接縫性 是指大氣層、近地空間、深層空間是一個具有連續性的係統,其間不具有任何明顯的分界麵。人類戰爭的曆史,造就了如今的陸軍、海軍和空軍,這些軍種主要是根據其作戰的自然領域而劃分的。在未來戰爭中,先進的中遠程導彈彈道最高點可達數十至數百公裏,在這種高度實施攔截,應屬防天。但是,多彈頭分導導彈進入大氣層後,其彈頭又可以用超高速巡航導彈的方式機動飛向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實施攔截,又應屬於防空。可見,由於空天之間的無接縫性,防空與防天之間也是不可分割的。不僅如此,由於既可在大氣層利用空氣動力飛行,又可躍升到近地空間作慣性運動的空天飛行器的研製開發,以及利用航空器作為作戰平台發射航天器,已在技術上日臻完善和付諸實用,航空與航天之間更變得很難分割。

無邊緣性 從理論上是指空天戰場遍及整個宇宙空間。因為目前的研究成果證明宇宙是無窮盡的,所以空天戰場是無邊緣的。它的範圍將隨著人類空間科技的發展而延伸。托夫勒指出:“誰控製了環地太空,誰就控製了地球;誰控製了月球,誰就控製了環地球太空。”俄羅斯軍事理論家則明確地把目前的空天戰場,分為近地空間戰區和月球空間戰區。英國的大數學家羅素預言:“當月球,也許還有火星和金星,能夠被用來作為發動攻擊的基地時,預料毀滅的能力將有突然的增進。”發達國家在深層空間的競爭一直十分激烈。早在上世紀70年代,蘇聯和美國都發射了火星探測器。近年歐洲也發 射了火星探測器。至於更遠的空間,美國30多年前發射的探測器,現在已接近太陽係的邊緣,估計再過7-21年即可飛出太陽係。為了提高飛行器在空天戰場的運動速度,目前正在研究核技術、等離子體技術在飛行器動力裝置中的應用,估計今後會大大縮短飛行器在空天戰場上的飛行時間。如果宇宙中真的像霍金所設想的存在“蟲洞”(或稱蠕蟲洞)的話,則飛行器通過“蟲洞”的運動,將變得無法想像,空天戰場更將成為一個真正的時空戰場。

無靜止性 是指空天戰場中的所有飛行器,無論進攻還是防守,都必須處於不斷的運動狀態。因為在宇宙中沒有任何東西是靜止的。為了取得在空天戰場的優勢,不少軍事理論家又對1764年法國數學家拉格朗日研究的“地——月係統”的五個天平動點(L1-L5)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L4和L5,這兩點都處在月球繞地球旋轉的軌道上,L4在月球前麵,L5在月球後麵。它們與月球、地球分別構成兩個動態等邊三角形,是地——月係統的兩個動能和勢能均為最小值的奇點。因此,在拉格朗日平衡點L4、L5上,或圍繞L4、L5建設宇宙城(太空堡壘),節省能源,穩定性好。難怪托夫勒又指出:“誰控製了L4和L5,誰就控製了地球——月球體係。”空天戰場的無靜止性,決定了空天戰必須是徹頭徹尾的運動戰或超運動戰。毛澤東認為,所謂運動戰,就是“在長的戰線和大的戰區上麵,從事於戰役和戰鬥上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的形式”。當然,也不排除“運動性的防禦”。因此,為了獲得進攻或防禦的優勢,空天戰中的飛行器,必須具有良好的變軌和機動能力。

無確定性 主要是指飛行器、星體等在空天戰場中的運動,從力學角度上來看,屬於多體運動,其運動規律可以用確定性方程描述,但是其解卻可能是不確定的,即可能出現混沌態。此外,從更深的層麵上分析,構成空天戰場的各種物質及其運動規律,如暗物質、暗能量、反物質、各種場、各種粒子等等,都很難確定。更不要說星體、星係的生成、演化、爆炸、塌坍、毀滅的過程了。就連地球大氣層中的氣象變化,大氣的運動,也都具有不確定性。現代混沌理論最早的實例,就是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1963年計算大氣運動方程時所得出的不確定解。從天體力學理論知道,二體運動問題,不僅可以用確定性方程表示,而且必然具有確定性的解。三體以上的運動則雖然能用確定性方程來表述,但可能不具有確定性的解。例如,一個人造衛星(或宇宙飛船)在地球與月球之間運動,地球和月球對它都有引力作用,當它處於兩個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位置時,其運動是不確定性的。未來最基本的空戰也是三體運動,即攻擊機、目標機和空——空導彈。星體(包括人造衛星或飛船)之間的運動就更複雜了,屬於多體運動。太陽係就是一個十體運動係統。星體的軌道,都存在著不確定性的攝動。為了解決此類問題,在空天戰中應建立一條原則,即:在攻擊過程中必須將多體問題轉化為多個二體問題,以避免多體運動的不確定性。目前主要有兩種辦法:一是攻擊器在接近目標時,具有自尋的功能(如利用紅外技術),使攻擊過程後段變成自尋的攻擊器與目標的二體運動。另一個是采用“零飛行時間”的攻擊器(如利用強激光束),由於攻擊器的運動時間勿需考慮,整個攻擊過程中,隻是發射平台與目標的二體運動。

空天戰場是科學技術與軍事理論 發展的必然產物,目前尚在“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境界裏。隨著未來戰爭的實踐,定會盡快清晰和發展起來。(解放軍報 黃尊文)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