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賀龍:一代元戎和他的數千名宗親英烈 zt
(2007-09-02 14:58:52)
下一個
再讀賀龍:一代元戎和他的數千名宗親英烈
2007年09月02日 解放軍報
——關於《永遠的祭奠》和一個家族的英烈群像
捧在手裏的,是一部沉甸甸的書《永遠的祭奠》。沉甸甸的名字,沉甸甸的內容。封麵上,用作套封的那麵鮮紅的八一軍旗,透著肅穆和莊嚴,就像鮮血書就的輝煌曆史,字裏行間,讓人似乎能感受到先輩們那一顆顆滾燙跳動的心。
這不是一部普通的書。它記載的是1949年10月1日,共和國成立的禮炮聲在天安門廣場響起之前,數千名為國捐軀的英烈名單。這不是一份普通的英烈名單。主編者之所以把他們的名字和事跡集中匯編成書,是因為這數千名英烈多是來自同一個地域——湖南湘西,他們的身世都與一個開國將領有關,這便是共和國一代元戎賀龍。
細數這數千名英烈,他們要麽是賀龍的直係親屬,要麽是賀氏家族的族人、親戚。當年,賀龍憑一腔熱血舉起革命旗幟的時候,他們都是奮勇的追隨者。從北伐革命到解放戰爭,他們相繼都血灑征途。今天,我們讀《永遠的祭奠》,從記述他們生平事跡的簡潔小傳裏,從他們悲壯獻身的英勇壯舉裏,我們一次又一次受到心靈的震撼。我們在領悟著理想、信仰、奉獻、犧牲這些曾被我們當作口號常常喊在嘴上的政治詞匯時,顯得是那樣的具體、實際、生動、厚重;我們也領悟到“高風亮節”“一代風範”這些常被我們用來頌揚老革命家的褒獎術語,內涵包括的是一個又一個那麽氣壯山河的悲壯故事。
湘西兒女:獻上一份深情的緬懷和祭奠
一部英烈名錄,從北伐革命到全國解放,數千名英烈用鮮血寫就了一部英雄史。這些或與賀龍同室同宗,或與賀龍血脈相連,有著親情關係的英雄們,他們或犧牲在與敵人白刃交鋒的戰場,或因叛徒告密而身遭殘害,或為掩護鄉親而身陷重圍,從湘鄂西到井岡山,從萬裏長征的迢迢征途到抗日戰爭的烽火戰場,從三大戰役到渡江南下,他們以悲壯獻身的壯舉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永恒的雕像。
或許出於偶然,但偶然之中包含著必然,編著這麽一部長長的英烈名錄,在先輩們犧牲50多年後,曆史地落在了一個湘西嬌弱女子、一個賀龍後人的身上。三年前的八一建軍節,賀龍元帥的外孫女賀來毅與母親賀捷生(賀龍女兒)有段飽含深情的談話。賀捷生這樣對女兒賀來毅說:“為了五星紅旗能飄揚在中華大地上,從北伐革命到全國勝利,光是賀氏家人為國捐軀的就有數百人之多,如果加上遠近親戚、宗室族人,就多達數千人。一個家族,在前輩率領下義無反顧地投身革命,犧牲了這麽多人,這在中國革命史上都堪稱奇跡。可惜呀,許多英烈我們連姓名還不知道。”正是這次談話,促成了賀來毅與賀龍傳記組劉秉榮大校的兩年實地調研。兩年時間他們遍訪英烈犧牲地,將烈士的姓名、生平簡曆盡可能完整地收集起來,今年初,終於整理出一部《因參加革命而獻身的賀龍元帥族人、親屬名錄》,這便是今天展現在我們麵前的這部銘記英烈事跡的《永遠的祭奠》。
賀來毅,一代元戎賀龍的後裔,血管裏流淌著的是開國元帥的血液,骨子裏傳承的是老革命家的愛國情懷和英雄血脈。當年,改革開放春風乍起,她選擇了漂洋過海,自費留學,這個靠打工掙學費讀完MBA(工商企業管理碩士)和MPA(行政管理碩士)兩個學位的學子,在學業有成時,毅然決然放棄在美國的房子、車子和一份很不錯的工作,放棄了對當時的中國公務員來說是天文數字的優厚年薪,回到了先輩們傾灑熱血的土地。她之所以要編寫這樣一部英烈名錄,正如她自己所言,是兌現一樁夙願。那些或因跟隨賀龍參加革命而獻身,或因賀龍而被反動派殺害的鄉親們,是一段永遠抹不去的生死記憶,記下他們,就記下了湘西革命乃至中國革命那段世代難忘的曆史。
洪家關:見證著百年曆史滄桑
翻開英烈名錄,聳立在我們麵前的是一座又一座英雄的雕像:“賀士道,賀龍的父親,1920年犧牲在桑植;賀文掌,賀龍的弟弟,1920年犧牲在桑植;賀英,賀龍的大姐,1933年犧牲在長灣;賀戊姐,賀龍的二姐,1933年犧牲在長灣;賀滿姑,賀龍的四妹,1928年犧牲在桑植教場坪;賀文新,賀龍的堂弟,護旗兵班長,1928年為了向賀龍送緊急情報活活累死途中……”一一數去,清一色的賀姓英烈,清一色賀氏家譜中有名有姓的英雄。僅北伐革命到紅軍長征勝利這段時間,光賀姓英烈就多達89人。然而,不論遇到多大危險,不論付出多麽大的犧牲,不論遭遇多少苦難,賀家宗親族人都矢誌不改、前仆後繼、義無反顧地跟著賀龍繼續革命。最能見證這一點的是賀龍的出生地洪家關。這個普通的湘西古鎮,因為賀龍的原因,曆史上曾三次遭血洗之災。第一次是1919年,賀龍的堂兄賀連元家先遭劫難,他的兩個兒子被砍死,年僅6個月的小女兒被活活摔死。匪徒抓住賀龍的侄媳婦郭三妹,先向她頭部猛砍一刀,右耳被砍掉,接著又朝她身上亂砍21刀,扔進河中,但郭三妹生命猶存,成了敵人血洗洪家關的見證人。一夜燒殺,賀姓族人遇難30多人,受害者牽涉48家。第二次遭受劫難是在賀龍率部參加南昌起義之後,敵人出於對賀龍的仇恨,對洪家關進行了瘋狂的燒殺屠戮。第三次發生在紅軍長征開始後,在“誅滅賀龍九族,雞犬不留”的叫囂聲中,“鏟共”義勇隊和“清鄉”隊所到之處,十室九空。據不完全統計,紅軍長征走後,洪家關外逃他鄉的就多達36戶,賀氏族人被殺害的多達80多人。然而,敵人的殘殺卻摧不垮賀龍故鄉人的革命意誌,在桑植、在洪家關,跟著賀龍鬧革命,是一句湘西人引為自豪的喊了數十年的口號,賀龍,是湘西鄉親們的光榮。當年,洪家關的青壯年,無論男女,能扛槍打仗的,幾乎全都參加了賀龍的隊伍。有一個數字可以為證,革命戰爭年代,僅桑植縣為國捐軀的團以上指揮員竟多達70餘人。
3000名湘西子弟,用血肉之軀為人民軍隊奠基
今天,當我們敘說八一南昌起義的曆史時,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當初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南昌發動的這次標誌著我黨從此有了自己武裝力量的著名起義,其骨幹力量主要是賀龍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而在賀龍領導的這支一萬餘人的隊伍中,竟有3000人是來自賀龍家鄉的湘西子弟。80年前,我們人民軍隊作為武裝力量的第一次列隊,賀龍及其率領的部隊構成了我軍最為壯觀的陣容。
如今,在賀龍族親英烈名錄中,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讀到了與南昌起義相關的英名。當年賀龍從湘西“永保大龍桑”(永指永順縣、保指保靖縣、大指大庸縣、龍指龍山縣、桑指桑植縣)帶出的這三千子弟兵,許多已經光榮犧牲,有的血灑南昌城頭,有的犧牲在起義後南下作戰的曆次戰鬥中,他們用血肉之軀,為新生的人民軍隊奠基,他們是人民革命武裝的先驅。今天,我們評點曆史,展望人民軍隊的發展,不可淡忘的是為人民軍隊的發展鋪路的這些英烈們。
通讀全書,雖然沒有關於賀龍生平事跡的記述,但書中的每個人物、每個事件,都與賀龍密切相關。當年,在湘西人看來,賀龍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化身,就是正義真理的化身。賀龍,由一個當年趕馬川東的小騾子客,從湘西山區走出來,舉旗興軍,討袁護國,23歲就當上了團長,30歲在攻打武漢的戰役中成為威震八方的北伐名將,被武漢國民政府擢升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高官厚祿,絲毫不能阻擋賀龍對革命的向往,對人類最偉大理想的高尚追求。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賀龍放著國民政府的軍長不當,脫下皮鞋穿草鞋,把自己“不缺餉”的第二十軍萬餘人隊伍連同自己一起,交給了尚無任何武裝力量的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使中國共產黨從此有了自己的第一支武裝力量。
史料記載,在此之前,蔣介石為了拉攏賀龍,曾以500萬光洋,外加漢陽兵工廠和武漢衛戍司令的頭銜,企圖收買賀龍一顆效忠心。但這絲毫不能動搖賀龍的崇高信仰和政治理想。他毅然決然率領包括三千湘西子弟兵在內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浩浩蕩蕩地開赴南昌,為中國共產黨及其人民軍隊做出了曆史性的巨大貢獻,使以梭標大刀為主要裝備的早期工農武裝,加入了一支經過訓練的裝備齊全的建製隊伍。
再讀賀龍:感受一代元戎的高尚心靈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賀龍帶到南昌參加起義的三千湘西子弟兵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賀龍的宗室親朋。在賀龍看來,他參加革命,不是為了謀財求官,而是要結束軍閥混戰,讓普天下的中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當他決心把自己的畢生奮鬥都融入中國人民的偉大革命事業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應該毫無保留地交給黨、交給人民。作為黨和軍隊的領導人,危難關頭,就應該率先垂範,慷慨赴死。在堅守湘鄂西,在北上長征,在策馬太行山的曆次征戰中,都展現了他一個偉大革命家的高尚情懷。1949年10月1日,他走下國慶大典的天安門城樓,就直接去了西南剿匪的戰場。一代元戎,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可以說是鞠躬盡瘁。在賀龍看來,自己既然交給革命,作為共產黨人的親屬,自然也應該走在群眾前麵。這或許正是賀龍在世時很少提及他的家人對革命作出重大貢獻的原因。在賀龍近半個世紀的革命戰爭生涯中,他的湘西鄉親,故裏親朋,宗室族人,之所以在明知跟著他有風險、有犧牲,明知會拋頭灑血,卻依然一往無前,除了反抗壓迫追求解放的偉大理想之外,主要是受賀龍這種投身革命的堅定情懷和磊落品格所感染。所以,當南昌起義失敗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一度陷入低潮時,黨中央再次派他回到湘西,湘西的鄉親們在一次次遭受巨大犧牲的情況下,依然一呼百應,集結在賀龍的旗幟下。靠人民支持,賀龍很快建立了獨撐一方的紅三軍,即紅二軍團。正是這支隊伍與紅六軍團一起,轉戰湘鄂西,牽製了國民黨蔣介石的大部兵力,保證了中央紅軍的長征。
捧讀這一串串長長的名單,我突然想到,在風雨如磐的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人靠什麽力量,團結了普天下的勞苦大眾?靠什麽力量,讓千百萬人民子弟為一種他們尚未能完全悟透的遠大理想去赴湯蹈火,甚至連生命也在所不惜?從書中記述的一個又一個來自同一地域、同一宗族,為了同一個目標而獻身的英雄們的故事裏,我們似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像賀龍那樣的一大批共產黨人及其人民軍隊的領導者們,他們是真正的勞苦大眾的代表,他們用自身無私無畏的行動,將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政治信念化作為普通百姓認同的革命理想,化作為千千萬萬的勞苦大眾投身革命的自覺實踐。正因為如此,中國共產黨人才能如魚得水,中國革命才能從勝利走向勝利。革命戰爭年代如此,今天我們要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強國,更需要千千萬萬個像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那樣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的優秀共產黨人。
或許,這正是這本《永遠的祭奠》更深邃的內容及其給我們的更深刻的教益。 (解放軍報/陳先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