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式民主新注解---美媒稱伊拉克需薩達姆式人物 zt

(2007-08-21 15:19:54) 下一個
民主神話在伊拉克破滅

2007年08月20日 中國日報網


麵對伊拉克亂局,美國有關人士開始意識到,伊拉克政壇需要一個類似薩達姆那樣的鐵腕人物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國紐約大學全球事務中心最近提出新論,稱伊拉克必須用獨裁製度,才能挽救伊拉克。其實,《亞洲時報》也曾發文指出,因伊拉克局勢嚴重失控,美國迫切尋找“一位符合以下所有條件的中東獨裁者:此人必須與華盛頓的新保守派關係良好,有不惜一切手段鎮壓異見分子的經驗,有承受重壓的能力”。同時作者還戲謔地寫道:“雇主(美國)將為你提供民主證明。”對一直高調進行伊拉克“民主改造”的布什政府來說,這種提法確實頗具諷刺意味。這也從一個側麵說明,美國式民主在伊拉克已經走入死胡同。

美式民主改造導致更大混亂

為什麽會出現“輸出民主”卻導致混亂,乃至希望獨裁的悖論?從根子上說,是美國“民主改造”的理論出發點存在問題。

一個國家的政治發展狀況,與它的基本國情密切相關。外部力量固然可以在政治變革進程中發揮能動性,但歸根結底還要受到內部社會政治環境的限製。民主化問題也是如此。民主政治就像一粒花種,隻有在適宜的社會經濟土壤中才會生根、開花。而布什一廂情願地認為,隻要引入西方民主,再輔以經濟援助和社會改革,就能轉向民主繁榮。這種“民主製度決定一切”的觀點帶有強烈的唯心主義色彩。無視客觀實際而強行植入某種製度,其結果隻能是“將人間變成了地獄”。

布什政府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和戰後重建就是典型的唯心主義哲學指導下的魯莽舉動:他發動戰爭的理由,不是伊拉克對美國構成現實威脅;在戰後政治重建問題上,也沒有尊重並保留在當地行之有效的國家機器,而是徹底解散伊拉克軍隊和阿拉伯複興社會黨,結果使伊拉克政治社會結構像摔碎的玻璃杯一樣,再也無法複原,從而使美國在中東陷入戰略困境。

“分裂型民主”難治伊拉克

當初薩達姆能夠長期生存下來,原因就在於他具有能在伊拉克的三個政治傳統(部族政治、極權主義和民族主義)中來回活動的能力。

相比之下,美國人似乎隻知道將伊拉克政治重建視為穩定政局的製勝法寶,不遺餘力地推進。但事實表明,伊拉克政治重建的完成並未使伊拉克政局從此走上正軌。特定的教派分治結構,決定了伊拉克民選政府一開始就建立在教派分立基礎之上。而各教派間的矛盾,注定了這是一種以教派、種族版圖瓜分政治權力的“分裂型民主”。

馬利基政府上台非但未能使國內局勢緩和,反而使教派衝突廣泛蔓延,乃至使國家麵臨全麵內戰和分裂危險。伊拉克處於危機關頭,本來亟需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來力挽狂瀾,但美國盲目嫁接西式民主,結果催生了一個與動蕩局勢極不相稱的“弱勢政府”。

當前,麵對伊拉克亂局,美國有關人士開始意識到,伊拉克政壇需要一個類似薩達姆那樣的鐵腕人物。但要采用獨裁製度,對美國的國家信譽無疑將是不能承受之重。這種左右為難正是美國在伊拉克處於困境的鮮明寫照。伊拉克的嚴重動蕩也昭示一個簡單的道理:盲目移植西式民主不會帶來繁榮穩定,隻會引發新的混亂和動蕩,乃至製造出一個真正的“失敗國家”。(田文林作者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亞非所副研究員)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