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南昌起義全記錄 zt (圖)

(2007-07-29 13:32:35) 下一個

表現南昌起義情景的油畫[資料圖片]

建軍80周年•特稿•詳版:南昌起義全記錄

2007年07月29日 新華網


新華網南昌7月29日電(記者餘孝忠、徐壯誌、周偉)80年前的8月1日淩晨,年輕的中國共產黨用南昌城中的槍聲,向世界發出了獨立領導武裝革命的宣言。

從創建紅色根據地到完成震驚世界的長征,從挺進抗日前線到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22年後,從南昌城頭升起的紅旗就飄揚到了北京天安門前。

起義的人們也許沒有想到過,有一天,8月1日會成為這支軍隊的生日;更沒有想到,“八一”這兩個字,被永遠地繡到了軍旗上,鑄在了軍徽上……

1927年8月1日所發生的一切,已成為人民軍隊曆史上的永恒。

1927,血色背景下的曆史性決策

1927年,在中國曆史上是特殊的一年。

這一年,國共合作進行的北伐戰爭節節勝利,打下半壁江山。

也正是這一年,蔣介石、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

1927年3月時尚有6萬黨員的中國共產黨,僅僅三四個月後就銳減至不足1萬人。

“是針鋒相對地鬥爭還是委曲求全,當時黨內意見並不一致。”國防大學教授徐焰說,自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公開“分共”,背叛革命後,中共臨時中央在武漢確定了新政策,一方麵,著手製訂湘、鄂、贛、粵四省秋收起義計劃;另一方麵,以中國共產黨所掌握和所影響的部分北伐軍為基本力量,擬重返廣東,實行土地革命,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舉行第二次北伐。

7月中旬,中共臨時中央常委會初步決定,以在“東征討蔣”口號下聚集在江西九江、南昌一帶賀龍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20軍、葉挺率領的第11軍第24師和朱德領導的第3軍軍官教育團為基礎,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

徐焰說,南昌起義是在極端危急的形勢下挽救中國革命的壯舉。

情況危急,起義地點選擇在江西南昌

起義地點南昌,是經過精心選擇的。軍事科學院軍史專家徐占權說,在當時,中共所掌握和影響的幾支主要武裝,如葉挺的第24師,賀龍的第20軍,正集中於離南昌約130公裏的九江一帶。而南昌守敵僅有6個團不足萬人的兵力。起義成功的把握較大。

“南昌與九江之間,有一條當時南昌唯一的鐵路——南潯鐵路,起義軍正是利用這條鐵路從九江開至南昌的。”徐占權說,25日晚,賀龍的第20軍開始從九江、德安兩地移師南昌,之前,葉挺所部第24師也已陸續進駐南昌。

20軍軍長賀龍當時還不是共產黨員。徐占權說,一直積極向黨靠攏的賀龍,在汪精衛政府逮捕和屠殺共產黨員時,主動保護了大量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基於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譚平山一到九江,就把起義的計劃告訴了賀龍。

“我隻有一句話,讚成!我完全聽從共產黨的指示。”賀龍態度堅決,並明確拒絕了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麵軍第4軍軍長黃琪翔和江西省主席朱培德接踵而來的拉攏。

拉攏不成,第二方麵軍總司令張發奎從廬山發來電報,要賀龍和葉挺去開會——此時的賀龍和葉挺,名義上均屬張發奎管轄。

“當時在張發奎部第4軍任參謀長的葉劍英連夜下山,向賀龍、葉挺等人透露了汪精衛、張發奎準備扣押並解除他們兵權的陰謀。”徐焰說,20軍和11軍第24師正是在得到這一消息後,才開始向南昌集結的。

7月27日,周恩來到達南昌,並在江西大旅社成立由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組成的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周恩來任書記,決定7月30日晚舉行武裝起義。

此時,除尚在馬回嶺的第4軍25師73、75團外,參加起義的部隊已全部抵達南昌。這些部隊有:第二方麵軍第11軍第24、第10師,第20軍全部,以及朱德為團長的第五方麵軍第3軍軍官教育團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隊一部,共2萬餘人。

7月28日,被賀龍部1師包下來的江西大旅社裏,起義總指揮部成立。賀龍被任命為起義軍總指揮,北伐名將葉挺被任命為前敵總指揮,劉伯承為參謀長。

7月30日,南昌大校場。起義部隊與敵軍比鄰而居

起義部隊中的一個團2000多人黑壓壓地坐在大校場操場上,唱起了《國際歌》。而他們的隔壁,就是國民黨江西省主席朱培德的主力團第79團。

“我和參謀長周邦采還去拜會了敵軍團長‘肖胡子’。”參加起義的20軍教導團團長侯鏡如生前回憶,敵人不虞有詐,被他們以“討教”為名,把全團的人員、裝備和防守配置全參觀了一遍,連圍牆邊有幾處坍塌也摸清了。

“偵察是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進行,有的起義戰士甚至跑到了敵軍的營房裏去偵察。”參加南昌起義健在者之一肖克將軍曾經回憶,即將肉搏的兩軍,其中一方竟然毫無防備,這可說是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聞。

80年前,20歲的肖克在葉挺的第24師71團8連任指導員。“31日吃過晚飯,我們以走街為名,轉了幾個地方,就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把敵人的位置搞清楚了。”

31日,葉挺部第72團3營開到了南昌東門附近——這個營房裏,駐著敵人一個團部、一個營部、7個步兵連和一個重機槍連。

3營大膽地開進到敵軍團部的門口,以剛從外麵進城找不到宿營地為借口,“借用”敵人營房前麵的空地露營。渾然不知的敵軍參謀甚至給了他們可以進出營房的口令。

兩支即將交火的部隊,一個在營房裏,一個在營房外,相隔不過數十米。就在這種氣氛下,營長袁也烈方才召集3個排長通報了起義的決定。

得到命令,戰士們悄悄地打上了綁腿,紮好皮帶,在左臂上纏上一條作為戰鬥識別用的白毛巾……

31日夜,布置好起義的朱德在城西大士院的佳賓樓宴請朱培德手下的軍官,其中就有駐守大校場的團長“肖胡子”肖曰文。

駐守江西的敵軍許多都是滇軍部隊。滇軍出身的朱德在他們中有很高的聲望。他的宴請對這些滇軍將領來說是不能不給的“麵子”。

喝完酒,接著打麻將,直到起義的消息走漏……

7月30日,江西大旅社。起義險些胎死腹中,周恩來拍案而起

風雲人物會聚的江西大旅社,在7月30日這天早晨迎來了時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張國燾。

張國燾是趕來阻止起義的——遠在萬裏外的共產國際要求中國共產黨停止冒險。

部隊部署已經開始。箭在弦上,怎能不發?一向溫文爾雅的周恩來見張國燾執意阻止起義,拍案而起。

血的事實已證明,中國共產黨人隻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李立三、鄧中夏、譚平山、彭湃、葉挺、朱德、劉伯承、林伯渠、周逸群等一致反對停止起義的命令。

有人甚至想把張國燾綁起來,被周恩來阻止了。

31日,距原定起義時間已近,爭執還在繼續。此時,傳來了汪精衛、張發奎即將於8月1日趕到南昌的消息——是否起義,已再無討論的必要:汪、張聯手反共已成定局,限令葉挺、賀龍撤回九江的命令已發,緝捕共產黨員的手令已經下達,第二方麵軍中實行“清共”已公開化……

對於此時的中國共產黨來說,不是要不要在南昌起義,而是一定要在汪精衛和張發奎趕到南昌之前舉行起義。

起義時間定在了當晚。考慮到部隊下達命令和進入作戰需一定的時間,周恩來與賀龍、葉挺等軍事領導人商量,又把起義時間改在8月1日淩晨4時。在炎熱的南昌,這是人們酣睡最熟的時候。

江西大旅社喜慶禮堂裏的西式座鍾指針緩慢移向那個曆史性時刻——天井裏,幾隻大魚缸已灌滿了準備給起義官兵飲用的白開水。

8月1日淩晨2時,南昌。叛徒告密,使起義提前2小時開始

告密的叛徒趙福生,是20軍1師的一個副營長。此人逃跑的消息傳到了賀龍處,賀龍與周恩來決定將起義時間提前到淩晨2時。

此時,已宴罷的朱德正與肖曰文、盧澤民兩位團長打牌。得到叛徒密報,兩個敵團長倉皇告辭,卻被埋伏在屋外的起義軍戰士生擒。

……

砰!砰!砰!……三聲突兀的槍響,向駐紮在這個城市各處的起義軍發出了戰鬥的命令。

係紅領巾,左臂紮著白毛巾,手電筒上貼上紅十字,起義軍各自朝目標發起了攻擊。

舊藩台衙門,敵第五路軍指揮部。守敵在大門影壁左右各架起了3挺機關槍,火力封鎖了起義軍攻擊部隊的必經之路鼓樓。流彈四飛,站在距敵人不到200米處的賀龍親自指揮機槍手從民房的屋頂攀上鼓樓,占領製高點,同時組織力量從敵人的背後翻牆而入,迫使敵人全部繳械投降。

叛徒趙福生從俘虜中被抓了出來,就地槍決。

東門。3營長袁也烈率部直衝數十米外的敵軍營房。一連串撞擊聲和手榴彈爆炸聲後,敵人大部繳械投降。敵師部打來電話相詢,得到的回答是“24師的部隊在此接防完畢!”

大校場。等待多時的20軍教導團三個總隊三路突入,槍聲、手榴彈聲和喊殺聲響成一片。一個小時後,敵79團被全部消滅。

城東的新營房、老營房、貢院、大校場;城南的天主堂、匡廬中學、前司都;城西的省銀行、棕帽巷;還有隔著贛江的牛行車站……捷報處處傳來。

從武漢、九江等地來的人差不多都擠在江西大旅社的屋頂上,緊張而激動地觀看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憑欄四望,到處火光閃閃,槍聲陣陣。

8月1日,紅色的旗幟,紅色的燈光,紅色的領巾。這一夜,南昌成了紅色的海洋

到8月1日淩晨6時,南昌城內守軍已全部肅清,共殲敵3000多人,繳槍5000多支,子彈70餘萬發。

這天下午,駐馬回嶺的第25師第73團全部、第75團3個營和第74團機槍連,也在聶榮臻、周士第率領下起義成功,並於次日到達南昌。

起義成功了!

周恩來在歡呼的人群中走向舊省政府的西花廳——誰也想不到,幾十年後,他將在北京同一地名的居所裏主持新中國的國務院會議。

在由中國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組成的聯席會議上,選舉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推舉周恩來、宋慶齡、鄧演達、譚平山、賀龍、郭沫若等25人為委員。

革命委員會任命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組成參謀團,作為軍事指揮機關,劉伯承為參謀團參謀長,郭沫若為總政治部主任;並決定起義軍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麵軍番號,賀龍兼代方麵軍總指揮,葉挺兼代方麵軍前敵總指揮。所屬第11軍,葉挺任軍長、聶榮臻任黨代表;第20軍,賀龍任軍長、廖乾吾任黨代表;第9軍,韋杵任軍長(未到任),朱德任副軍長、朱克靖任黨代表。全軍共2萬餘人。

在頒布《聯席會議宣言》《中國共產黨致國民黨革命同誌書》《八一起義宣傳大綱》《土地革命宣傳大綱》的同時,革命委員會還發布命令:通緝蔣介石和汪精衛!

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眾數萬人集會,慶祝南昌起義的偉大勝利。會後各界青年踴躍參軍,僅報名的學生就有數百人。

8月3日,起義部隊南下,保存了人民軍隊的火種

起義勝利。第一次真正掌握了武裝力量的中國共產黨人麵臨三種選擇:

就地不動——以南昌為中心,形成與汪精衛的武漢政府、蔣介石的南京政府鼎足而立的態勢;

上山——到江西、湖南的廣大山區建立根據地;

下海——南下廣東,奪取出海口,爭取共產國際的支援,準備將來再次北伐;

缺乏指揮革命戰爭實踐經驗的指揮者們,做出了“下海”這一事後看來最為不利的選擇。

8月3日至6日,起義軍先後撤離南昌南下。9月下旬,在廣東省潮州、汕頭及湯坑等地與敵激戰,遭到失敗。

在南下不利的情勢下,賀龍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

也有人選擇了放棄。由於部隊中的各級黨組織不健全,部隊南下幾天後,就有人開了小差。

起義部隊一部在潮州、汕頭等地戰敗後,參加了海陸豐地區的革命鬥爭。周恩來等領導人取道香港,輾轉抵達上海。

另一部與殿後的朱德部隊會合。此時的起義軍,軍容不整,人心動搖。

危急關頭,朱德與從武漢追來參加起義部隊的陳毅站了出來:強化黨的領導,重新整編部隊……1928年4月,這支先後轉戰閩南、贛南、粵北、湘南等地的紅色隊伍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勝利會師。

從此,“朱毛”就成了一個令對手心驚的最佳組合。

尾聲——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批準了把南昌起義之日作為中國工農紅軍建軍紀念日的建議。從此,“八一”成為人民軍隊的建軍節

在1955年授銜的十大元帥中,有7位直接或間接參加了南昌起義。他們是,朱德、劉伯承、賀龍、陳毅、聶榮臻、葉劍英,林彪。十位大將中,有4位參加了南昌起義。他們是:粟裕、陳賡、張雲逸、許光達。

80年過去,盡管我們在全國反複尋訪,可以確認的南昌起義健在者僅剩3位。他們是:100歲的肖克,起義時的連指導員,現居北京;104歲的夏征農,起義時的農運工作者,現居上海;99歲的彭猗蘭(女),起義軍的財務人員,現居北京。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