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為何一定要在國際上做一個軍事不結盟國家? zt

(2007-03-09 03:37:07) 下一個
中國為何一定要在國際上做一個軍事不結盟國家?

作者 中國•世界地圖


  中國,是一個不結盟的國家。

  多少年來,中國一直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體提倡並推崇國家之間的交往奉行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基本理念,極力區別於強大的蘇聯所領導下的華約組織占主導地位所奉行共產主義理論下意識形態的戰略聯盟。這是先輩們的建國國策之一,是中華民族在危險時刻得以遊離於接近並走向戰爭的邊緣,逐步發揚幾千年的民族文明,以和平姿態推崇和諧理念的基本條件之一。

  任何理由不足以中國改變基本國策。

  在經過長時間的經濟高速發展之後,如今的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可謂蒸蒸日上,地緣政治利益的膨脹性威懾更是隨著中國的戰略崛起而鋒芒畢露而形成一種難以抗拒的放射性煙霧,伴隨著國內外知名評論家以及相關網絡的在輿論上全體和平演變式讚譽,在中國軍事上、經濟上、政治上、文化上等等全方位地塑造美好憧憬的氣氛,中國沉浸於漢唐盛世的社會氛圍中。

  人雲亦雲,如此之中國似乎有發力之跡象。

  高速增長的經濟襯托著表麵的繁榮景象掩蓋了中國還是一個處於整體上貧窮,落後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狀況以及在某些相關領域裏明擺著的欠發展、欠發達的軟肋,這些被掩蓋、被忽視下的軟肋將成為中國在發力時候足以成為被攻擊的著力點,足以給中國以巨大的傷害,無論是在經濟上,政治上,或軍事上等,而最終,就是全麵的戰略萎縮和戰略疲軟。

  不結盟策略是最初中國發展的戰術。

  在極其惡劣的國際環境下新中國獲得了誕生,為了打破意識形態的敵對勢力的封鎖和世界格局中的外交孤立,以及到後來避免因為兩大勢力集團的對立而卷入敵對戰略旋渦,贏得第三世界國家的認可和信任,中國所采取的戰略迂回的策略是一種高瞻遠矚的戰術手法,贏得了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和鼓勵,逐步打破了意識形態的孤立被動局麵,得以在夾縫中生存並發展,為如今的經濟高速增長和戰略崛起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豐富的戰略經驗。

  應該說,是第三世界拖起了中國。

  沒有第三世界一如既往的支持、理解和信任中國,就沒有今天戰略崛起的中國。而世界上同中國有過友好的任何一個民族都不會忘記,中華民族是一個講究誠信,看重情感,知恩圖報的民族。在近代的長時間中,中華民族和第三世界的國家一樣飽受一切備受欺淩、壓迫、奴役的民族痛苦和磨難,有著刻骨銘心的曆史遭遇、悲慘命運、成長經曆和奮鬥過程,所以,中國過去不會,現在不會,將來也絕對不會把自己的意誌以及不平等的做法強加於任何國家,依然保持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不變的承諾。

  同樣,中國也是一個奉守承諾的國家。

  中國人民骨子裏對強加自己的意誌或不平等的侵略行為是深惡痛絕的,也是因為被侵略和占領以至於民族的文明遭受虐待而身有感觸的;中華民族意識裏對友好的民族因為利益的趨勢而背道其行的背叛行為也是深惡痛絕的,也是因為被曾經的友好民族倒戈進而被其攻擊和傷害而身有感觸的,雖然隻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雖然,隻有永遠的政治,沒有永遠的戰爭。

  中國,是一個陸權大國。

  中國擁有將近14億的人口和960萬多平的領土以及300多萬平的海洋國土,領土東麵和東南方向是海權時代,領土的北麵和東北方向是陸權時代,領土的西麵和西南方向是空權時代,而整個國土處於天權時代。近代幾百年以來,雖有過痛心,但中國的力量版圖基本上維持並保存了曆史的走向而沒有太大的出入。地形地勢每個中國人民都了解和掌握的。

  中國擁有強大的戰略縱深和戰爭潛力。

  無論是在建國之初或是如今的戰略崛起,中國的國土和人力資源決定了中國在一定程度上擁有一般國家所不具備的戰略縱深和戰爭潛力以及戰爭意誌和抵抗決心,這也決定了當年蘇聯陳兵百萬於中國邊境欲躍躍欲試卻又膽戰心驚進而望而卻步的原因所在,以及今天的強大而彪悍的美國及其盟國欲動搖和支解中國力量之根本卻無可奈何之地緣戰略之資本所在,也是推崇民族和諧,保存領土完整的立國之理念所在。

  所以,中國不能夠忘記曆史的經驗和教訓。

  一味的追求聯盟戰略不符合中國基本國策,不符合中國的曆史發展走向和當今年代中國的戰略走向,同樣,也不符合中華民族發展之根本利益。搞軍事聯盟的戰略將把中國推入到失信於第三世界國家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的萬丈深淵,將把中國拖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路線,促使中國接近並走向戰爭的邊緣,違背了中國所堅持的基本原則,不搞軍事對抗的初衷。

  中國不會置自己於戰爭牽連當中。

  如果中國處於國難當頭,任何國家和個人除了道義上的支持外,不能夠解決中國所麵臨的最根本的戰爭危機,而同樣,任何國家不能夠承受中國所麵臨如此大的戰爭壓力,需要憑借的是中國自身所具備的戰爭潛力和戰爭能力來平衡並抵消中國所麵臨的戰爭壓力,這是一般國家所不具備的。軍事聯盟的遊戲規則是強國與弱國聯合麵對或是當弱國麵對戰爭威脅或處於戰爭狀態強國給以全方位的支持與幫助,當強國不能夠保全自己的情況下,以犧牲弱國的利益為代價進行戰略交易得以保全強國的利益。

  目前,中國沒有軍事聯盟的國家。

  中國與朝鮮和越南的關係,是危險的環境下中國為了生存和發展,戰略決策的曆史遺留關係,保全朝鮮和越南是中國的一種戰略選擇而不是戰爭義務,好比從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所領悟到的端倪一樣,朝鮮也將是與中國反目的潛在對象之一,很遺憾的是不可一世的蘇聯並沒有保全自己並走到今天,看到朝鮮掩息自己與中國反目的潛在動機,進而演化成為以受中國的保護對象,任何勢力不得侵犯的高雅姿態遊離於國際主流之外。

  時過境遷,中國崛起,戰略膨脹。

  朝鮮問題使霸權天下的美國擁有諸多智囊團,憑借200多年的曆史文明依然無法解讀中國的朝鮮策略而對朝鮮無可奈何之際,朝鮮卻變相的成為中國戰略膨脹之後,反擊美國一味的以台灣問題觸動中國核心利益,以打破以美國為主導地位的東亞戰略格局體係的戰略決心的有效王牌,逐步挽回長期以來中美交鋒中,中國一直處於被動的局麵,得以在危險的國際環境中進一步擴大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使近幾年的中國外交遊刃有餘。具體分析瀏覽:解讀中國對日本“核誘惑”戰略,網絡上都可以搜索到。

  提倡中國戰略崛起對中國的發展是一種阻礙。

  無論民間或者網絡怎麽討論中國是否處於漢唐盛世,中國是否已經戰略崛起,但是中國絕對不能夠認可中國事實上的戰略崛起。無論和平崛起或戰爭崛起,其後果都將轉化為中國現階段發展的一種障礙,表現為被大國錯誤的判斷成為中國崛起時候的膨脹力、對抗力、攻擊力、殺傷力,為現行的國際格局所不允許,為美國霸權天下的事實所難以承受,因為縱觀大國崛起的基本條件和史實,和平崛起將成為不可能,必定被以美國為首的大國以多種方式進行遏止和分化。

  所以,掩飾崛起的事實是一種戰術選擇。

  俄羅斯對於中國的崛起是忌諱的,不可接受的,繼承了強大的蘇聯時代大部分的戰略遺產和大國的虛榮心,俄羅斯不允許自己的旁邊出現中國這樣無論從經濟上,政治上,乃至於軍事上無法撼動的一個強大的怪物國家,也不允許昔日的大國的虛榮心被中國的戰略崛起的耀眼光芒所挫傷進而讓俄羅斯真正的淪落到二流區域型國家悲慘地步,那將是俄羅斯民族的悲哀與痛楚。

  俄羅斯寄希望於軍事戰略聯盟,重振大國雄風。

  在飽嚐了被支解之苦之後,隨著能源產品的走俏,俄羅斯靠賣血維持國力,並發展到了今天,進而再一次接近強國的邊緣。在獲得了硬通貨,經濟上有了撐腰的杠杆之後,一邊以能源牌為要挾,突出大國地位的戰略支點的同時,一邊聯合中國和其它中亞國家,準備憑借自身的軍事優勢,撐起上海合作組織成為占有3000多萬平地域的軍事集團,以抵消俄羅斯的歐洲後院備受北約擠壓所帶來的被動局麵。

  中國長期不結盟策略讓俄羅斯倍感難看。

  俄羅斯希望憑借中國的經濟實力優勢,以及與美國對抗的潛在優勢,麵對北約大打中國牌,或上海合作組織牌,以抵消北約軍事擴張所感受到的壓力與威脅,怎奈即便對中國動用能源管道牌,軍事技術牌都不能夠撼動中國不結盟政策之根本,無法讓上海合作組織走向俄羅斯所希望那樣的軍事集團聯盟,麵對北約在波蘭部署導彈防禦係統咄咄逼人之勢和波羅的海三國對債務的清算的曆史煩惱,俄羅斯束手無策,表現出了煩躁而又魯莽味道,大力指責美國濫用武力,高調反對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破口大罵北約在波蘭的導彈防禦係統。

  俄羅斯放棄了對美戰略妥協而謀求反製策略。

  一邊想方設法謀求同中國名義上的軍事聯盟的同時,一邊有撿起了一個老生常談的俄、印、中三國軍事聯盟的戰略,不惜釋放邀請印度或是駐軍中亞的戰略誘餌,拉攏一直與美國眉來眼去、與中國虛與委蛇的南亞大國印度在國際事務中放棄騎牆政策,三大國連手在國際事務增強對美國及西方主流世界的發言權,打擊美國一意孤行的囂張氣焰,以報俄羅斯被美國切膚之痛。

  組建上合組織並沒有改變中國不結盟初衷。

  上合組織並不是一個軍事集團,以本人的思想來判斷,即便上合組織內的某一成員國受到攻擊,中國應該不會與該成員國形成攻守同盟與敵對勢力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敵對姿態,相反,中國或將采取聲東擊西,圍魏救趙的戰略戰術來緩解成員國所承受的戰爭壓力的強硬程度,同時,誌願軍的字樣將再一次出現在新聞人的視野之中,例如,或將是朝鮮危機中,這將是中國長期的慣用戰術。

  上合組?建上合組織曾經是中國外交戰略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而聯想中國方麵曾經表示過,上合組織現階段的基本任務就是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穩定,是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促進建設和諧地區和世界的重要力量。在蘇聯解體,歐洲巨變後,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以維護民主人權的名義頻頻幹涉別國內政,從科索沃走到阿富汗,再到伊拉克,以及索馬裏,如今的伊朗,中國方麵的態度足可以讓國內外某些資深的戰略研究家們誤讀成中國方麵增強危機意識,開始檢討不結盟政策,上合進一步擴大將是中國改變不結盟國策框框的具體體現。

  很遺憾,上合組織沒有擴大的跡象。

  盡管中國戰略研究者根據國際形式的發展和中國最近一段時期的作為來判斷上合組織的走向,沒有讓伊朗等觀察員國家正式成為上合組織的成員國這一結果讓眾多人大跌眼鏡,深切的體會到中華文明的深遠內涵所在,中國非常規出牌戰術的難以琢磨性和不可預知性被運用到爐火純青的程度。難怪有位名家說,僅僅憑借戰略威懾的中國就足以震撼地球了。

  霸權的美國把中國恨的牙根兒都癢癢。

  除了對中國進行戰略部署、努力地嚐試壓縮中國戰略空間外,美國對中國政策弄的一塌糊塗,苦於試探中國的戰略底牌,以尋求對沒有中國意誌支撐的戰略支點進行打擊,圍堵並遏製中國戰略崛起,以保全美國的戰略利益不被戰略崛起的中國所蠶食。三番五次迂回於六方會談之後美國終於明白,中國的不結盟策略是一種模棱兩可的騎牆式戰術,朝鮮依然如50多年前那樣被蔽護在中國地緣戰略威懾框架之內。重現曆史將再一次讓美國品嚐50年的戰爭遺留的心理恐懼的苦果。

  美國依然戰略性的測試中國模棱兩可聯盟策略

  除了在意圖打擊朝鮮過程中測試中國同朝鮮那種曆史遺留的模棱兩可的軍事聯盟程度之際,霸權的美國並沒有忘記從中國其它的戰略支點――巴基斯坦――著手,掀翻中國同巴基斯坦的軍事聯盟底牌。在過去的時間裏,美國多方位對巴基斯坦進行戰術性的打壓的同時,甚至不惜動用核恫嚇,以迫使巴基斯坦脫離那種長期同中國保持那種軍事曖昧關係,成為美國圍堵中國的有效砝碼。

  很遺憾,美國並沒有得到如願以償的結果。

  在有意暴光美國對巴基斯坦的核打擊,巴基斯坦發出戰術性的求救信號之後,美國收獲到了中國以欲對日本進行戰略性的核打擊為攤派方式還擊了美國欲對巴基斯坦的核打擊的以惡治惡的結果,在此過程中,中國依然沒有暴露出一絲與巴基斯坦戰略軍事聯盟的跡象,美國深知,中國的軍事聯盟方式不同於西方理念下的紙麵上的那種合同式的軍事聯盟方式,那是一種更能體現中國的大國文化,根據戰略所需進行有效迂回的戰術掩飾。

  提倡軍事聯盟不符合中國的戰略崛起。

  和不提倡中國戰略崛起一樣,中國不能更直接的提倡戰略軍事聯盟。在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防禦性的軍事國防力量為輔助的基本路線的前提下,中國依然有著軍事上的軟肋,不足以有效的同霸權大國進行戰略較量。改變防禦性的國防政策,脫離於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一種惡化中國推崇的和諧世界觀理念的超然姿態的有效途徑。

  提倡軍事聯盟是一種戰術上的對抗與進攻。

  中國隸屬於第三世界,發展有效的國防力量是一種防禦需要,是擺脫過去幾百年來備受欺淩、壓迫、奴役的民族痛苦和磨難的力量之源泉與根本,而憑借自身的戰略優勢,保全戰略支點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中國戰略崛起的一種需要,是中國能夠不斷發展和崛起過程中自身的戰略利益不被圍堵、遏製、蠶食、分化以及自身不被支解,直接麵對威脅的有效的戰術抵抗與反擊,進而保全自己。

  霸權大國之所以搞軍事聯盟,是夥同強權利益更進一步蠶食他國利益的一種狼狽為奸的掠奪行徑,是過去幾百年來瓜分世界,壓迫、奴役、支解弱式的民族的體係霸權主義在現如今的一種戰略性的延伸與進攻。麵對中國的戰略崛起,霸權大國全方位打擊中國的準軍事同盟是對中國崛起後所隱藏的對抗性和攻擊性的一種旁敲側擊式的試探,更進一步確認崛起的中國是否具有打破現行的以霸權大國建立的國際體係的野心與能力,進而對中國進行更全方位的打擊與圍堵和遏製。

  模棱兩可策略是一種防禦和發展的需要。

  在以防禦性的國防政策的前提下,爭取時間,作為發展中國家努力的發展國民經濟的同時,在國際上爭取戰略崛起的空間的同時,中國的軍事聯盟的模棱兩可策略是在更進一步博得第三世界的信任、理解和支持的前提下,在更進一步保全民族的根本利益不被弱化的同時,在推崇和諧世界理念的前提下一種戰略反彈,襯托出中國在以大國姿態演義戰略崛起過程中更進一步分享國際戰略空間和利益的一種具體體現。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