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軍備專家勸台灣當局別拿“雄風二E”耍威風 zt

(2006-08-22 16:25:53) 下一個
海峽軍事消息:   美國《國防新聞周刊》日前報道,台灣正在進行的地對地導彈發展計劃引起美國政府關切,美方有可能認為太過挑釁,而施壓台灣取消相關的研發計劃。這些計劃包括射程最高可達1000公裏的“雄風二E”型地對地巡航導彈,這型導彈最高可攜帶上千公斤的彈頭,台灣軍方預計生產500枚。報道還說,雄風二E型導彈針對大陸沿岸目標,但是有可能進一步發展成具有更深遠空襲能力的導彈。這篇文章立即引起島內媒體的關注,那麽,“雄風二E”導彈有那些作戰性能呢?他能否對大陸沿岸目標乃至內地構成威脅呢?對此,我們采訪了中國軍備專家李莉,李莉分析認為,“雄風二E”技術並不完善,對大陸沿岸構成的威脅極為有限。      “雄風二E”是巡航導彈,台灣已經實驗多年了,台灣軍方自己公布原來的射程可以達到1000公裏。1000公裏是什麽概念呢?它在試驗中需要圍繞周長20公裏的小島飛行50圈,人們對“雄風二E”導彈射程有些質疑,後來台灣軍方又說射程為500公裏。      台灣目前裝備的長射程導彈主要是“青峰”地對地導彈,射程有130公裏。台灣一直想發展一種長射程的導彈,定型為“天馬”導彈,但是“天馬”導彈研製多年以後還是取消了,因為達不到設計水平。後來又發展一種原定射程320公裏的“天基”地地飛彈。後來在雄風導彈的基礎上又發展“雄風III”彈道導彈。台灣軍方原計劃雄風III射程達到1000公裏,在這個基礎上想發展的話,改進型的可能要2000公裏。當“雄風二E導彈”試射成功後,台灣當局領導人就放話說,現在不是和大陸討論撤導彈的問題,而是要大陸把布置的導彈銷毀的問題。在“雄風二E”巡航導彈試射成功後,台灣當局態度明顯強硬。      台灣“雄風二E”計劃引起美國憂慮,美國正在施壓以迫使台灣軍方取消這項計劃,免得台灣挑釁大陸。美國態度給島內正在大肆吹捧的自主研製導彈計劃及這個計劃背後的“攻勢戰術”當頭澆了一盆冷水。      那麽,為什麽美國非常關注這個導彈呢?因為按台灣當局所說的這個導彈射程達到500公裏的話,應當說這個導彈射程比較遠。在這個基礎上如果發展“雄風 III”彈道導彈, 則明顯違反了射程超過150公裏的射程界線。美國認為台灣這樣會激化矛盾,所以不大同意台灣發展這種長射程導彈。      雖然台灣叫囂可以依靠“雄風二E”威脅大陸,但從台灣長射程導彈技術來看,並不完善。台灣“中山科學院”是台灣主要研究裝備的一個單位,從它多年研究導彈的情況來看,他們的彈道導彈研究水平始終沒有重大突破。主要是受到一些技術限製。再加上美國認為這樣的長射程導彈將會破壞兩岸的穩定,而且違反了射程超過150公裏的彈道導彈的限定。根據美國所講的先進武器技術擴散的問題,那麽台灣就沾邊了,這樣的話在美國可能引起一些反響。因此,台灣長射程導彈發展恐怕還要麵臨很多製約。      從“雄風二E”導彈技術水平來看,隻是台灣自己公布的材料,其真正性能沒有經過考驗,隻是在試驗中的一些數據,所以還很難說這個導彈水平有多高。所有,還是勸台灣當局別拿“雄風二E”耍威風。      為了使大家對台灣導彈有更深入的了解,下麵就巡航導彈做一些簡要介紹與分析:      巡航導彈一般采用渦輪發動機和衝壓發動機,不是火箭發動機,所以速度一般比較慢是壓音速,相當於無人機加戰鬥部。洲際導彈就是彈道導彈,是屬於事先把彈道計算好,一般是慣性飛行,采取慣性製導。巡航導彈製導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地形匹配,事先輸入數字化地圖,然後根據數字化地圖確定飛行航線,一邊飛一邊攝影,然後跟原來計算機輸入的作對比,如果對比吻合飛行路線就是對的,如果不吻合它就修正飛行路線。早期的巡航導彈一般采取地形匹配,現在比較好的巡航導彈一般采取GPS製導。通過衛星製導,就象現在有些汽車裝的GPS一樣,到哪裏定位比較準。目前台灣發展的導彈是按照GPS定位發展的,因此定位係統還是比較先進的。彈道導彈發射出去一般要經過大氣層,然後再入大氣層,整個發射實際按照動力飛行,火箭發動機脫掉後就按照慣性飛行,一定階段後有末製導,但是末製導是沒有動力的。導彈按照射程通常可分為近程、中程、遠程、洲際導彈四種;按照製導方式分為被動製導和主動製導;按照飛行方式分為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台灣的“雄風二E”就是巡航導彈,巡航導彈一般需要有發射平台,如艦艇、潛艇、飛機攜帶等,目前雄“雄風二E”改成潛射還不行,因為台灣隻有兩艘質量不怎麽好的潛艇。巡航導彈通常是燒油的,導彈旁邊的機翼是飛行時升力所用,一般巡航導彈都不會超過音速,也有用衝壓發動機的超音速巡航導彈。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