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揭密:軍情五處收網當晚 驚心動魄! zt

(2006-08-22 16:25:53) 下一個
揭密:軍情五處收網當晚 驚心動魄! 英國挫敗炸機陰謀,讓無數人長舒了一口氣,破案的兩位主要指揮者、英國軍情五處處長曼寧漢姆•布勒和倫敦警察局最高反恐特別小組負責人彼得•克拉克更是如此。這對搭檔在一年的偵破過程中密切配合,在收網當天共同經曆了驚心動魄的一夜。而在未來,他們仍將並肩站在英國反恐戰爭的最前線,這也可能是英國有史以來最艱苦的戰鬥之一。 決戰前夕的幾個小時 8月9日這天,克拉克一直在辦公室裏審閱恐怖嫌疑人的情況報告。暮色降臨時,他突然接到一份來自巴基斯坦安全部門的通報,上麵說,他們拘捕了一名叫拉希德•羅夫的英籍巴基斯坦後裔,此人與“基地”組織有聯係。一個預感浮上他的心頭——辛苦進行了1年的監視計劃,是不是到了收網時刻? 讓克拉克躁動的是拉希德•羅夫這個名字!此人在英國伯明翰的弟弟塔希比•羅夫正是他們監視的重點人物之一。克拉克和布勒從去年“7•7”倫敦地鐵爆炸案後就盯上了他。當時,布勒調整了監視計劃,投入數百人,圍繞“人彈”進行“同心圓”調查,對20多個可疑團體實施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監視。在此過程中,布勒和克拉克將焦點鎖定在了塔希比身上。布勒調遣了10多個精兵強將配合克拉克監視塔希比,並神不知鬼不覺地給他家電話裝上竊聽器。他們逐漸從眾多零碎的情報中,勾勒出一幅恐怖小組的圖像。用克拉克的話說,該組織成員的會麵、活動、電子郵件、手機、賬戶以及這幫人亢奮的情緒,全在他的監控之下。 隨著情報越來越多,布勒和克拉克預感到,這幫人要動手了!可要不要逮捕他們卻困擾了兩人幾個月。這夥人很多看上去不像恐怖分子,家庭背景良好,受過高等教育。兩位反恐專家擔心出錯。但此刻,克拉克坐不住了,他撥通了“老搭檔”布勒的電話……與此同時,巴基斯坦那邊的恐怖分子因為聯係不到拉希德,驚慌地給英國同夥打電話要求提前行動。但這個關鍵電話被情報人員截聽了。這更堅定了布勒與克拉克實施抓捕的決心。 決策的“漫長”一夜 透過電話後,克拉克和布勒迅速趕往白廳(英國政府辦公地),和內政大臣裏德等高官舉行秘密會議。會上有人認為,現在並不是下手的好時機,應該等到更大的魚出現;有人則認為這是拿公眾的性命當賭注。雙方爭得麵紅耳赤,裏德不得不幾次維持秩序。布勒和克拉克都沒有立即發表意見,他們緊皺眉頭,仔細聽著辯論。但當他們計算了拉希德被捕的消息傳到英國的時間後,覺得不能再猶豫了。他們強烈要求立即采取行動,“如果塔希比得知這一消息,又一場‘9•11’將立即爆發!”這個警告十分奏效,與會者最終決定,立即采取行動! 此時,許多高官都已踏上下班回家的路,他們相繼接到緊急密電:立即返回白廳,將有重大事件發生!直到此時,他們仍不清楚馬上將會發生什麽。從21時30分開始,內閣接連舉行了三次會議,商討行動計劃和應急措施。22時30分,數百名警察開始準備於零時發起第一波突襲。數小時後,24名嫌疑人落網。“炸機陰謀”被成功挫敗。這晚,裏德、克拉克、布勒都沒合眼,服務員一次次進來,不知倒了多少壺咖啡。 “諜報獵手”的無奈 布勒和克拉克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他們終於長舒了一口惡氣,這口氣在心頭已經積攢了一年。“7•7”之後,幾乎所有英國人的第一疑問都是:神話般的軍情五處幹什麽去了?警方專門成立的反恐特別小組幹什麽去了?號稱“諜報獵手”的布勒無奈“認栽”,承認事先沒發現任何先兆。 對58歲的布勒來說,這確實很窩囊。她在30多年諜報生涯中,還沒跌得這麽慘過。她1974年加入軍情五處,從打字員成長為女掌門,1991年海灣戰爭時,她是駐華盛頓的聯絡官;1992年,她戰鬥在北愛反恐最前線;“9•11”發生第二天,她就趕赴華盛頓跟美國同行協同作戰。掌管軍情五處4年來,布勒更是成了英國反恐的第一道防線。但無論在“7•7”之後,還是此番挫敗驚天陰謀之際,布勒在公眾麵前都一樣的從容。她平靜地說,一年來,自己承受的壓力無法言喻,但幹情報這行就是這樣,你所有的成功就是世界“平安無事”,而任何失敗都是新聞。 對克拉克來說,這一年也相當不平靜。加入警察局30餘年的他是老牌偵探,處理過無數起謀殺案,負責過皇家保衛工作,還曾是黛安娜王妃死亡調查小組的“頭兒”。一年來,為了這個監視計劃,他沒休息過一天。就連去年50歲生日,他也是在抓捕恐怖嫌犯的行動中度過的。但克拉克幽默的天性幫了個大忙。一年來,他頻繁深入穆斯林小區,總能開著玩笑和穆斯林人打成一片。就這樣,他在那裏編織起數條秘密情報線。(Linda譯)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