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人民的英雄,大家來拜下吧----董存瑞遺照發現始末 zt (圖)

(2006-08-22 16:25:53) 下一個

人民英雄董存瑞 軍帽、軍衣已被戰爭風雨漂洗得有些發白。厚厚的嘴唇緊閉著,圓臉龐上還殘留著幾分農村孩子的稚氣,濃眉毛下卻閃出兩道深深的目光。這是一張十分平常的1寸照片,然而卻是一幅極為珍貴的英雄肖像。照片的年輕戰士,就是董存瑞。 那驚天動地的時刻已過去幾十年了。在烈士灑下碧血的土地上,聳起了朱德同誌親筆題寫的烈士紀念碑。存瑞陵園廣泛征集了烈士的遺物,開設了烈士事跡展覽館,董存瑞的事跡被寫成書,拍成電影,傳播於後世。董存瑞的形象活在人民的心中,但是若問董存瑞到底什麽樣子,恐怕過去一段時間裏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是在電影中成功地扮演了董存瑞的張良的容貌。 存瑞陵園多方征集,但隻隻找到一張英雄少年時的照片。董存瑞有沒有參軍後的照片呢?北方農民的家裏,都喜歡把照片鑲進鏡框,掛在牆上。豐寧縣城北邊30公裏的小鄉鎮黃旗,一個普通的農民韓定發的家裏,也掛著這樣的鏡框。鏡框裏密密麻麻的照片中間,名著一張1寸照片,上麵有一位年輕的戰士,誰也不會想到,他就是英名傳天下的董存瑞。解放戰爭烽火剛剛燃起時候,這裏有一大批青年農民參加了人民軍隊,郅順義就是其中的一個。韓定發那時叫韓德發,正好30歲,也參加了人民解放軍,被分配在5旅警衛排當戰士。 1948年早春,部隊在朝陽進行整編,成立了11縱隊,正在143師429團的韓定發被調到6連當了炊事員,主要任務是買菜、幫灶,大家稱之為:“上士”。就在這期間,韓定發和董存瑞結識了,兩個人雖然年齡相差十幾歲,但很投脾氣,成了要好的朋友。1948年4月前後,部隊要離開朝陽,韓定發被抽調到擔架隊,董存瑞親手把自的一張照片送給了他。照片很小,是1寸的,背麵寫著10個字——“送贈韓上士留念董存瑞”,筆畫挺粗。韓定發知道董存瑞不會寫字,誰代寫的,當時他沒有問。就在這以後一個多月,董存瑞就舍身炸碉堡,壯烈犧牲了,到8、9月份,我軍在密雲一帶作戰時,韓定發調離了這個連隊。當時董存瑞的名字還沒有廣泛流傳,韓定發懷念這位好友,珍惜這段友情,就一直把照片保存在身邊。1954年,38歲的韓定發複員回到家鄉,開始了務農的生涯。從這時起,他就把董存瑞的照片鑲進鏡框,一直鑲了10多年。 說來是本末倒置,這張照片引起韓定發侄子的注意,是在他看過電影《董存瑞》後,覺得照片上的這個人,很像電影裏的董存瑞。韓定發的侄子叫韓加慶,當年在豐寧中學讀書。1965年的一天,他在伯父家發現這個“奧秘”以後,才想起問一問:“這是誰?”“這是董存瑞的真像1韓定發激動了,他打開了鏡框,“這是他親手送給我的,你看像片背後還寫著字呢1“真的?”韓加慶又驚又喜,捧著照片愛不釋手,懇求伯父把這張照片送給他。原來董存瑞的扮演者張良還真象董存瑞,可以說這是導演的眼力或是偶然的巧合吧。這張照片幾天後在豐寧中學傳開了,在對英雄萬分景仰崇的中學生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你傳給我,我傳給你,想從照片上探尋英雄的秘密。韓加慶看大家對這張照片如此喜歡,就帶著它到了縣照像館。照了半輩子像的劉鳳華師傅,也一下子喜歡上這張英雄的照片,她將照片和背麵上的字都翻拍下來,放大加洗了50張。等不及了的中學生們,到照像館裏把這些照片索要一空,英雄的照片,裝在他們的貼身衣袋裏,夾在他們傾訴心頭秘密的日記本裏,鑲嵌在他們天真無邪的目光中……豐寧中學掀起一股“照片熱”。 看著青少年們如此喜歡英雄的照片,劉師傅驀然產生一個想法。她放大了一張董存瑞的照片,又放大了一張為本縣人民引為驕傲的郅順義的照片,並排掛在臨街的櫥窗裏。後來郅順義回故鄉探親,路過縣城時來到照像館,他戴上眼鏡久久端詳這個熟悉的麵容,從記憶中搜索多少年前的印象,點著頭說:“不錯,這就是董存瑞1盡管在豐寧縣城出現過“照片熱”,但畢竟隻限於“民間”。 1966年“文革”風暴驟起,這張照片不再引人注目,但“照片熱”的餘波並沒有消失。一天,一位叫乜樹軍的同學找韓加慶,向他索要照片。韓加慶翻遍自己的東西,也找不出一張加洗照片了。乜樹軍纏住他不放,說:“沒有加洗的,把原照片給我吧1他倆本是要好的同學,韓加慶猶豫再三,最後才狠了狠心,拿出了董存瑞的照片。這樣,英雄的照片傳到了乜樹軍手裏。“文革”的前一年,安忠和正在豐寧中學上學,學校裏開始流傳這張董存瑞的照片。照片拍後加洗了很多,被同學們索要一空,安忠和當時沒有得到,很覺遺憾。“文革”動亂了,他們這些“老二屆”被安排“插隊落戶”。臨走前不久,安忠和找到韓加慶同學,問他有沒有翻拍的照片,他說一張也沒有了。看安忠和索要心切,他找出翻拍的底片送給了安忠和。一張經多次洗印已被磨得發舊的底片,被安忠和帶到了風雪塞罕壩上。當地駐軍一位連長回家探親,安忠和托他去洗櫻這位連長是蔣介石的同鄉——浙江奉化人,他探親歸來,帶回一迭洗好的照片,還告訴安忠和:奉化的照像館見底片質量不好,先是不給洗,但一聽說是董存瑞的照片,就爽快地收下了,他趁機也加洗了一些。 大約是1975年吧,安忠和工作的那座礦山,組織共青團員去參觀隆化存瑞陵園。在烈士事跡陳列室裏安忠和愣住了:那高高懸掛的隻是一幅董存瑞的畫像,與安忠和手中的照片相差甚遠。找遍整個陳列室,安忠和隻看到一張董存瑞童年時的照。烈士墓前的塑像,據說是參照烈士弟弟的形象塑造的。1977年底,在地區一次創作會上,長篇小說《金馬奇案》的作者薛理聽安忠和說了這事,他催促安忠和趕快告訴存瑞陵園。一封掛號信投進了礦山的郵筒,裏麵有安忠和提供情況的信,和那張已經磨舊的底片。 “豐寧縣黃旗公社有位董存瑞的戰友,存有一張董存瑞的照片……”1978年初,這個信息傳到了隆化存瑞陵園。存瑞陵園立即責成呂小山等同誌負責調查這件事。調查人員趕赴豐寧,通過組織了解到韓定了確係董存瑞同一加隊戰友,找到了韓定了和韓加慶,又找到了當時翻拍照片的劉鳳華。追根尋源,最後找到了保存照片的乜樹軍,乜樹軍激動地說:“那張照片我已珍存了12年,有一次被弟弟從日記本裏‘偷’走,我知道後和他紅了臉追了回來。”當時這張照片沒在他身邊,他告訴調查人員,照片很快就會寄去。 1978年8月19日,董存瑞的照片寄到了存瑞陵園。事情不都象“1+1=2”那麽簡單,隻有當事人的陳述,還不足以證明照片的真實性。有人表示懷疑:30多年了,怎麽又出來了董存瑞照片?董存瑞不會寫字,怎麽背後有字?為了對曆史負責,隆化縣和懷來縣有關部門的同誌又先後3次到豐寧、懷來、延慶、錦州、磐石等地訪問了董存瑞的二姐董存英捧著照片,他細端詳著,“從臉上看,眼睛、眼眉、鼻子、厚嘴唇都象。”她感歎著,“我今年55歲,他比我小5歲,活著也50歲了……”在董存瑞的故鄉南山堡,存瑞少年時的夥伴和民兵戰友董存禮、錢寶、劉福元都說:“這就是董存瑞的像片,就是比在家時胖了些。”董存瑞生前所在連連長徐振廷拿著照片,也陷入回憶之中:“1945年10月,我是24團2營6連連長,在龍關椴樹溝西南村接收140多名新兵,其中有董存瑞。這是董存瑞,那兩個眼睛、顴骨都象……”在懷來縣民政局召開的董存瑞生前戰友座談會上,大家一致認為這就是董存瑞的照片。細心的人還指出:“照片背後麵的字可能是原6連文書閻世太寫的。” 調查人員又到處奔波,找到了閻世太同誌,他認出照片是董存瑞的,但記不清字是不是自己寫的了。他又重新寫了“董存瑞送贈韓上士留念”的筆跡,還找出多年前自己寫的一些字跡,交給調查人員。北京大北照像館修像技師王作宏,鑒定出這張照片是一張老片子,像紙是40年代普遍使用的英國伊爾福像紙,這種像紙解放後不久就不用了。某軍區保衛部和公共安全專家部基本研究所,對董存瑞少年時的照片與這張照片的差異,以及閻世太的筆跡進行了技術鑒定,認為確係董存瑞的照片,背後字跡係閻世太所寫。 1981年9月,有關部門做出決定,將這幅照片作為董存瑞烈士遺像宣傳使用。董存瑞照片高高懸掛起來了,懸在烈士的故鄉棗懷來,懸在烈士犧牲的地方棗隆化。烈士的明眸,注視著他為之獻身的事業,注視著為建設新中國、實現四化而奮鬥的人們……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