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BBY時事】賴斯的“第一交響曲” (2006年8月15日星期二) zt

(2006-08-22 16:25:53) 下一個
【BBY時事】賴斯的“第一交響曲” (2006年8月15日星期二) ●賴斯“新中東藍圖”折戟黎巴嫩 據美聯社報道,安理會在8月11日一致通過了旨在結束黎以衝突的第1701號決議。內容包括:黎巴嫩真主黨立即停止所有的攻擊行動以及以色列立即停止所有的進攻性軍事活動;黎巴嫩政府和聯合國維和部隊在黎巴嫩南部部署軍隊,與此同時以色列從黎南部撤軍;聯合國向黎巴嫩部署15000名維和部隊;解除真主黨的武裝;解決黎巴嫩關押在以色列戰俘問題。根據決議,黎南部將出現一個新的“緩衝區”,在這個緩衝區內隻可駐紮維和部隊和黎政府軍,其他任何武裝人員都不得出現。決議還要求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30天內提出解決黎以各項邊境爭端的方案。在決議中,以色列還是被允許繼續目前的軍事行動,而有關雙方存在爭議的薩巴阿農場問題將延後考慮。其核心內容就是尋求雙方立即停火並列出了實現長久和平的一係列步驟。 這場曆時一個月的血雨腥風的“美國與伊朗的間接戰爭”,美國的“鐵血戰士”以色列終於把真主黨趕出黎巴嫩南部老家、割據出一片“永久和平”的新天地。這也許就是美國國務卿賴斯7月24日所感歎的“新中東時代到來前夕的陣痛”以及8月6日所宣稱的“聯合國決議隻是黎以達成永久性停火、解除真主黨武裝的第一步”。 在這場真槍真刀的戰爭和沒有硝煙的外交角力中,也許人們目前最關心的“誰是最大的贏家”。我們在7月21日《內賈德的“情書”》中就作了這樣的評述:盡管從戰爭的角度來說,“牛刀殺雞”的以色列將無疑是這場戰爭的勝利者,但如果戰爭演變成曠日持久的拉鋸戰,恐怕最後真正勝利的天平不會傾向於以色列及其幕後操盤手美國。即使以色列最終為自己為美國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但這個戰爭的勝利者不一定就是利益的最終收獲者。 盡管美國給了以色列一周、兩周甚至一個月時間,但試圖速戰速決的以色列僅僅是把真主黨攆跑了,跟美以原來要實現的戰略目標“徹底解除真主黨武裝、摧毀伊朗-敘利亞-真主黨聯盟、遏製伊朗核野心”相差甚遠,那麽人們就不難判斷是以色列還是真主黨、是美國還是伊朗成為這場戰爭的贏家了,也不難理解這一決議是否得到真正的全部實施。 對於這個眾說繽紛的話題,我們不想在此多加評述,現在我們最關注的也完全可以下結論的是,在由布什-賴斯組成的“不賴拍擋”的暗自角力中,顯然是“雌賴壓倒了雄賴”,更具深遠意義的是一個未來的女總統征服了一個在任的男總統。誠然,讀懂這位最有可能成為2009年美國新總統的現任國務卿,對於讀懂美國未來的全球戰略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我們注意到,繼美聯社8月3日透露布什與賴斯首次不和內幕之後,美國《洞察》雜誌近日進一步報道說,賴斯對布什支持以色列繼續在黎巴嫩境內進行戰爭的做法越來越感到沮喪,而且賴斯試圖向以色列施壓的努力多次被妨礙。對此,賴斯身邊的一位助手稱,“我從來沒看到過賴斯這麽生氣”。布什相信如果以色列沒能打敗真主黨,將會鼓勵伊朗對鄰近的伊拉克采取冒險主義。而賴斯則爭辯認為這樣隻會導致美國在中東和歐洲被孤立,而在這一期間,美國政府還需要建立一個同盟來反對伊朗的核武計劃。賴斯的意見是,美國應該勸說伊朗和敘利亞向真主黨施壓,以結束與以色列的戰爭。賴斯認為這樣的努力可以使美國同大馬士革與德黑蘭之間就中東的穩定展開對話。支持賴斯的人認為,“美國和以色列必須明白,讓自己孤立於中東和世界不符合自己的長期利益。” 眾所周知,在8月11日安理會新決議草案表決之前,布什一直發誓般地堅持“在沒有徹底解決真主黨武裝之前,絕不可能實現停火”這一強硬立場。作為第一位被盟友拒絕會麵的美國國務卿,賴斯對自己“沒了麵子”很有感觸,但主要引起她思考的卻是美國遭到盟友的孤立。而為什麽黎以衝突導致美國的孤立?這正是賴斯改變態度的最直接最主要原因。 由此一來,人們也應該解開了一個謎:北京和俄羅斯為什麽幾乎沒提出任何異議、痛快地接受了賴斯的“第一步”呢?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在8月11日《賴斯“與狼共舞”》中大書特書布什與賴斯的“不和諧音符”以及以色列踩了賴斯的“紅舞鞋”的根本原因。我們在該文中認為:最致命的是,如果這類“風流韻事”落入善於擺弄“堡壘從敵人內部攻破”的北京的手心,恐怕到目前為止唯一還沒對法美草案“金口一開”但試圖從中挖掘出“鑽石”來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就“有所事事”了。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黎以衝突中,在中俄歐這些外力幾乎起不到或者看不到任何作用的情況下,人們隻能在內力方麵尋找契機。 現在看來,北京和俄羅斯之所以沒有在安理會進行“黑山阻擊戰”和“激情大對抗”,除了一個最主要原因黎以雙方、阿拉伯聯盟都接受新的決議草案之外,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中俄決定充分利用“堡壘從敵人內部攻破”這一所向披靡的法寶。也就是說,布賴不和、美以矛盾的日益顯露,給本來就是巴以問題、黎以衝突的“局外人”中俄提供了一個新的契入點。 人們已經看到,賴斯正在試圖對停不下“武”步的“紅舞鞋”忍痛割愛,但卻首先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剛剛描繪出來的“新中東藍圖”在難產中折戟黎巴嫩。 這樣人們不難理解我們在8月11日《賴斯“與狼共舞”》中的評述:在這次黎以衝突中,以色列穿上的“紅舞鞋”就是賴斯給以量身配套的,如果以色列永遠不停地舞動下去,那麽賴斯也不得不跟著“奉陪到底”。而華盛頓“放下屠刀”不再追求在戰場上撈取更多的談判資本,這絕對不是“山姆大叔”的一貫風格,除非“不賴拍擋”的重心又傾斜於賴斯,而賴斯也不過借此“立地成佛”繼續表演“紅舞鞋”的“第二樂章”。 現在果然是“不賴拍擋”的重心傾斜於了賴斯,才有了罕見的布什“放下屠刀”和賴斯“立地成佛”。同時應該注意的是,賴斯這樣做的最主要目的之一是試圖使華盛頓同德黑蘭就中東的穩定展開對話。 顯然,賴斯“新中東藍圖”折戟黎巴嫩,並不能阻止她演奏全新的“第一交響曲”,而且這一觸及“美伊直接對話”的音符,必然感染到即將又重開鑼鼓的伊朗核談判,並為中俄歐美與伊朗的下一曲“黃河大合唱”定下了主基調。 ●“法蘭西香水”引發了“休假外交” 據來自美聯社的消息,在阿拉伯國家對法美草案表示不滿之後,8月9日正在休假的法國總統希拉克在法國南部軍港土倫緊急召見總理德維爾潘、外交部長杜斯特-布拉齊和國防部長阿裏奧-瑪麗,對美國的“保守態度”提出強烈批評,要求美國對其在解決這場衝突中的消極表現“作出解釋”。他甚至威脅美國說,如果這項法美兩國妥協的決議草案在聯合國無法得到通過,法國將提出一項“屬於法國”的新草案。對於法美在這場衝突中的角力,法國專家表示,法國在原則問題上不會讓步。由於法國與黎巴嫩的特殊關係,法國將在危機解決中力爭“以公平的方式袒護黎巴嫩”。 法國人十分聰明,先畢恭畢敬地與美國人“民主協商”搞了一個法美決議草案,借美國之聲威大做了一把“全球免費廣告”,然後讓全世界大吃一驚地揚言自己要“另立山頭”來獨享“法式牛排”,更重要的是讓阿拉伯聯盟看到一個“心係阿拉伯”的全新的法蘭西。法國十分清楚美國在中東在全球已經孤掌難鳴,於是慷慨地伸出一個巴掌與美國拍響了華盛頓極不情願的“中東共鳴”。 說也十分地湊巧,正當黎以前線“烽火連天日,家書值萬金”的時候,安理會的“五常”首腦幾乎都相繼休假或處於休假狀態,並展開了別有一番風味的“休假外交”。希拉克在休假的最後一刻一句“獨立闖關”,迫使正在休假的布什不得不低下傲慢的“鷹頭”,讓布什本以為在美國“前所未的黃金機會”黎以衝突的“音樂”聲中最自在的一次假期,所有的黃梁美夢又如同2005年8月份的那次度假一樣被“卡特裏娜颶風”一掃而光。 現在的俄羅斯總統普京簡直就是高超的“博弈泥鰍”,早早就暗自準備了一瓶隻要一打開就能熏倒萬眾的“俄式伏特加”,難怪以“美利堅酒鬼”揚名遐邇的布什最後一聽到俄羅斯正在散發一份“黎以停火72小時”的“魔咒草案”,不得不為了“休假的榮譽”恨恨地白了普京一眼:別高興得太早了,下回在伊朗問題我再找你算帳。 最讓人同情的莫過於7月底從美國回來後一直悶悶不樂、因黎以問題不公立場被英國朝野責罵為“美國腿子”的英國首相布萊爾,好不容易讀懂了中國文豪魯迅的詩句“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秋”的涵意,剛剛宣布進入“世外桃源”休假,卻被布什“拉兄弟一把”的呼救聲打斷了雅興,不得不給世界奉獻了一起“新9-11炸機事件”,讓布什也讓自己終於在“美國原版偉哥”失效、千夫所指之中找回了一點男人的尊嚴和威力,同時也轉移了世人憤怒的視線,但“美國腿子”的本性卻一覓無遺。 最令人羨慕的當屬“五常號外大姐”德國總理默克爾,自從7月中旬突然收到內賈德的那封“情書”後就銷聲匿跡於江湖、進入不是休假的假期了,不知道是還沉浸在“世界杯”巨大成功的歡樂之中,還是被內賈德的“世紀一絕”的波斯豪情所迷醉,即使黎以衝突的炮聲隆隆也難以動搖默克爾這一遲來的“初戀情懷”。況且,試圖征服內賈德的還有美利堅未來第一位女總統的最大競爭者賴斯,默克爾當然要專心致誌於即將到來的8月22日“內賈德的光芒萬丈”,哪怕“等他一萬年”。 倒是日理萬機的中國主席胡錦濤更令人歎服,既要處理朝鮮、台灣的“家務事”,又要給“友好鄰邦”日本補習“曆史教育”功課,還要為內賈德的“核夢想”規劃現實的和平利用的遠景,就連極有可能改變中國在中東未來地位的黎以衝突這樣的“亞伊朗核危機”,也隻能派出一個副部級的欽差特使,甚至在8月11日聯合國表決黎以問題停火決議如此重大、連賴斯都差一點赤膊上陣並親自舉手的“劃時代”時刻,北京竟然“摳門”到隻讓一個副代表敷衍了事。盡管人們無奈於經濟突飛猛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竟然“落後”到連堂堂的國家元首的法定休假都被“無情的忽略”了,但胡錦濤始終忠誠和堅決地繼承了毛澤東、周恩來老一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這一立黨強國宗旨。 就在以色列還在為猶太民族的尊嚴和生存付出更多的鮮??都忘記了“得來全不費工夫”,而失落的兩手空空者還在伺機等待下一步的“最後一搏”,因為“垂死掙紮”這個詞句永遠與世界同在。 讓人們難以費解的是,法國人竟然還提出邀請伊朗參與到黎以衝突談判中來。顯然,法國明白既然伊朗敢於放棄很多對自己有利的“體麵台階”的機會,那麽伊朗自然就會敢於麵對未來更加嚴峻的挑戰。法國即使達不到拉攏伊朗、誘使伊朗在核問題上更加默契的目的,但卻可以表明自己十分尊重伊朗,尊重別人的人自然會得到別人的尊重。法國人果然厲害,明知道華盛頓不會接受這一提議,但以此作為迫使華盛頓讓步甚至就範的籌碼,而華盛頓在最後一刻也不得不表現出“大國風範”。其實將黎以問題決議草案表決拖延了一周多的華盛頓心裏也十分清楚,即使再給以色列“拖”出幾周的軍事打擊時間還是“恨鐵不成鋼”。 不可否認,不管賴斯是否喜歡這份為她備好的“法蘭西香水”,法蘭西人的“休假外交”不僅為大國博弈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典範”,還為世界新格局演奏了一曲“命運交響曲”,讓人們對接下來的黎以停火後的走向以及伊朗核問題產生了更為豐富的遐想。 ●致命的“偉哥的副作用” 據新華網8月12日消息,以色列國防部近日宣布,以色列與美國有關對華軍售問題的爭端已經解決,以色列對華軍售開始解凍。以色列國防部總司長(相當於副部長)特倫3月1日宣布,以國防部幾個月前開始恢複向國內的軍火製造商頒發對華武器出口許可證。不過,他同時表示,部分許可證是在與美國方麵進行協調後下頒發的。 當解除真主黨武裝“未來還是一個夢”的時候,以色列為什麽卻在這個時候解禁對華軍售呢?眾所周知,美以空前地孤立、真主黨武裝空前地頑強、阿拉伯聯盟空前地團結,這三大“現實的空前”直接促使了華盛頓不得不下決心結束黎以戰爭。 同時,華盛頓顯然是一眼洞穿了以色列所謂“擴大地麵攻勢”的醉翁之意,其實以色列就是為了引爆夢寐以求的“第六次中東戰爭”、從而迫使美國乖乖地為“大中東民主計劃”介入到戰爭中來,那麽華盛頓還願意做這樣的嫁衣裳和陪葬品嗎?而且,華盛頓不能隻“鍾情”於以色列,正如我們在8月11日《賴斯“與狼共舞”》中所指出的:目前華盛頓同時應對伊朗問題和黎以問題已顯露了“偉哥的副作用”,到頭來恐怕是“外麵紅旗不舉家裏帥旗要倒”。 果然不出所言,布什“帥旗”被賴斯給借到安理會去了,以色列高舉的“戰爭紅旗”以“卷鋪回家”而謝幕,美國霸權主義的“偉哥”的確名不虛傳,但其副作用卻更加致命。 在華盛頓看來,這個世界實在太不公平了,“野天鵝”賴斯在前麵衝鋒陷陣,“負心郎”法國在旁邊順手牽羊,“癩蛤蟆”俄羅斯在後麵坐享清福,而俄羅斯的“應聲蟲”北京讓人更是來氣,簡直就是一個“守財奴”總是舍不得存放家裏好幾千年的那個“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老古董。“忠勇戰士”以色列血戰一個月,已經付出了一百多條價值連城的高貴的生命,而多如螞蟻的中國人就被“誤炸”了那麽一個維和戰士,卻鬧到安理會非要討個公道,還揚言什麽“鮮血不會白流”。但這一回中國人還真的不賴,一條生命換回了不少的難以估量的中東話語權。 大國博弈的犧牲品以色列人不得不懷疑,到底是中國人值錢還是猶太人值錢?難道這就是北京所說的“鮮血不會白流”嗎? 顯然,以色列終於發現單憑美國日益走向衰退的“偉哥威力”,已經難以撐起猶太民族的和平環境了,而且目前的停火也僅僅是第一高潮的消退,接下來的遊戲恐怕才是一浪高過一浪的悲壯對決。以前一直崇尚“摟緊華盛頓傲視全世界”的冷戰思維,早已在今天上午又悍然再次參拜了靖國神社的日本首相小泉身上產生了“偉哥的副作用”,今天也同樣在以色列身上毒性發作。如果說以色列接受失敗的這一現實,自然會明白自己不僅是敗在軍事戰術上,而且還敗在外交策略上,孤立打敗了以色列。 毫無疑問,以色列在安理會有關黎以停火決議草案即將表決的關頭,宣布解禁本來就在華盛頓眼皮底下“偷情”的對華軍售,顯然不會僅僅著眼於當前自己“渴望溫存”的孤立處境,以及未來與中國越來越重要的貿易關係,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必須與世界各國尤其是大國保持良好的外交關係,避免再現高潮時刻引發“偉哥的副作用”。 猶太民族終於覺醒了:以色列從7月12日一開始就犯了一個戰略上的彌天大錯,自己所要拯救的大兵並不是真正的美國大兵,今天的結局不過是“衝動的懲罰”。 其實,同樣需要“命運交響曲”的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8月14日也十分明智,提前6個小時停火與多打6個小時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意義,也許給阿拉伯世界傳遞了一個拋開怨恨、和平相處的積極信號,既然領教過了這場戰爭“偉哥的副作用”,為什麽還要允許這個毒性擴散呢? 這讓人想起當年韓戰停火前的那一時刻,但相信今天的所謂停火永遠都無法與韓戰停火那一刻萬籟寂靜相媲美,隻因致命的“偉哥的副作用”同樣與它的威力那樣讓人回味無窮。 ●賴斯的“第一交響曲”漸入佳境 我們在7月26日《最毒“賴斯心”》中認為:“最毒婦人心”的賴斯不是靠美色摘取“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人”這個桂冠的,就如同“無毒不丈夫”的內賈德不是靠帥氣贏得“世界上最令人恐懼的男人”這個稱號一樣。唯一遺憾的是,這兩個對手的信仰和價值觀硬碰出來的是不一樣的火花,這就注定了中東還會在混亂中前進,從而造就出更多“以毒攻毒”的“亂世英雄”。 人們注意到,一場黎以衝突硝煙未散,華盛頓卻驚訝地發現,一個內賈德還沒倒下去,另一個納斯魯拉已經站了起來。 這就是黎以衝突對中東的一個偉大貢獻,不顯山不露水的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走到了中東地區反美反以的前列。任何人都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被阿拉伯世界稱頌為“英雄好漢”的“當代阿拉法特”,而且這個被美國列入恐怖分子大名單的納斯魯拉所領導的真主黨,在黎巴嫩政府占有兩個內閣部長、14個議員席位、擁有即使被解散也僅僅是改頭換麵的數千人武裝的合法“恐怖組織”,比見不到天日的“遊擊領袖”拉登牛氣多了。更為恐怖的是,他得到的最大支持是來自美國最痛恨的伊朗。 安理會第1701號決議所說的這個“緩衝區”似乎隻是為以色列安全服務的,但請注意的是,這個加強了火力的聯合國維和部隊並不是以色列原來期望的“永保以色列和平”的多國部隊,它隻起到黎以“隔山吹牛”的作用,但無法阻擋黎以之間遠程、精確的“戰爭情書”的來往。這場衝突已經告訴以色列,現代“草莽英雄”納斯魯拉並不是以前的阿拉法特,而且一些更精良的遠程打擊武器還沒完全派上用場。 現在麵臨的問題是:黎巴嫩政府和阿拉伯聯盟真的願意解除打出了阿拉伯尊嚴的真主黨武裝嗎?盡管真主黨被迫離開了南部根據地,但下一步要真正解除時刻牢記偉人毛澤東“槍稈子裏麵出政權”的納斯魯拉所領導的真主黨武裝,這恐怕隻是華盛頓的自我安慰。 黎以衝突的另一個偉大貢獻,就是正在改變阿拉伯國家一昧頑固地追隨美國的觀念。阿拉伯國家發現,強硬地有效地對抗美國和以色列,不但沒有讓華盛頓借黎以衝突壓製伊朗核野心的如意算盤得逞,反而引發了阿拉伯人對一個問題的思考:中東是否需要擁有自己的核武器或者一個強大的敢跟美以叫板的國家?以及哪個國家能夠充當這樣的掌舵人?恐怕身處中東但並非真正伊斯蘭傳統國家的伊朗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也許現在這種念頭僅僅是一個火苗,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對於目前中東愈來愈複雜的局勢,看來賴斯是難以取舍了:是“喜歡”老家夥內賈德還是“喜歡”新小夥納斯魯拉。她會不會如同我們在7月31日《賴斯的“紅舞鞋”》中所評述的那樣:在這個點燃了賴斯“新中東”欲望的“前所未有的黃金機會”中,賴斯恐怕最後會累倒在黎巴嫩的懷抱裏。 人們在7月28日馬來西亞東盟地區論壇會議的“外交聚會”上發現了一個亮點:原來賴斯是個鋼琴好手。沒人會否認賴斯高超的獨奏琴藝,隻是她的那些聽眾除了具有極高的欣賞水平以外,還都具備了高深莫測的“政治博弈級別”的藝術造旨,而且尤其喜歡與主角同場演奏交響曲,甚至是不怕給主角難堪而搶去主角的風頭。 遇上了這種傲慢無禮的“同一條船上”的觀眾,賴斯現在也不得不改變保持了50年的孤獨立場,一邊跟這夥“灰狼一族”同台演出,一邊品味著香港“大鼻子”張學友的那句歌詞“一路上有你,苦一點也願意”。 人們恐怕在未來再也看不到賴斯的鋼琴獨奏了,隻因圍著她“石榴裙”團團轉的那些追求者們更喜歡“命運交響曲”,而賴斯全新的“第一交響曲”已開始漸入佳境。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