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2006年08月10日星期四 zt

(2006-08-22 16:25:53) 下一個
以總理決定暫停執行加強對黎軍事攻勢計劃 【耶路撒冷消息】據以色列媒體10日報道,以總理奧爾默特決定,暫停執行加強對黎軍事攻勢的計劃,以便為有關方麵爭取停火的外交努力留出餘地。 以色列《青年日報》報道說,在以安全內閣通過了加強在黎南部地麵攻勢的決定幾個小時後,奧爾默特做出了這個新的決定。隨後,以色列內閣部長拉菲•埃坦也通過以色列電台證實了這一消息,他說,“這是外交考慮”,也是讓國際部隊進入相關地區的一個機會。他還說,以色列“無意呆在黎巴嫩南部,隻是希望邊境地區能夠和平”。 但另有媒體報道說,以軍地麵部隊在坦克和裝甲車的掩護下於10日淩晨進入了黎巴嫩南部的重要城鎮邁爾季歐雲和附近的幾個村莊,並占領了一係列戰略要地。 【時事點評】在具體點評這則消息前,我們認為有必要對昨天的相關討論做個簡單回顧。 ●再談以色列政府的“集體做秀” 在昨天的點評中,在有關“中東衝突”部分,我們曾經討論過以色列內閣的“集體秀”,東方評論員認為,在以色列輿論“大都”不滿以色列軍隊“打得不夠狠”的心態下,在國際輿論“強烈要求”以色列立刻停火的背景中,以色列安全內閣召開那種意在討論“是否需要”擴大軍事行動規模的內閣會議,本質上都是在“做秀”。 此外,我們對以色列內閣“集體做秀”意圖、也給出了我們的觀點: 第一,以色列內閣既是“秀”給要求立刻停火的“國際輿論”之“新聞媒體”看的、也是“秀”給對以色列軍隊戰績“很差”強烈不滿的以色列民眾看的、更是“秀”給“國際輿論”之“各大國政府(包括美國政府)”,“秀”給真主黨武裝、及其背後的敘利亞、伊朗看的、意思就是因為以色列“夠克製”、沒有進行大規模地麵進攻、所以才戰績欠佳的; 第二,以色列也是在借“做秀”之機警告“各大國(包括美國)”:以色列“有意”進行大規模的地麵行動、去贏得這場戰爭,如果華盛頓決心不惜一切代價要得到“新中東”、且敢於配合的話。 第三,以色列內閣“集體做秀”、是為進一步發出強硬的“戰爭升級信號”做好鋪墊。事實上,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正是在“上麵兩點”的基礎上,以色列安全內閣在9日的會議上順勢做出“早就想實行的”“增兵並擴大對黎軍事攻勢計劃”。 ●以色列領導人真是“滑得可以”!也“滑得可憐”! 然而,經過“集體做秀”好不容易才發出強硬的“戰爭升級信號”、僅僅幾個小時的時間,以總理奧爾默特就決定“暫停執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表麵上看,這未免過於兒戲了一點兒,但是,如果考慮到大國已經紛紛“或明(美法英)、或暗(中俄)”地介入之事實,東方評論員也不得不讚歎以色列領導人幾句:真是“滑得可以”!不過,就其用心而言,也“滑得可憐”!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以色列“擴大戰爭規模”的決定,是以色列安全內閣以內閣會議的方式,經過認真的辯論、最後再經過“謹慎表決”、好不容易才做出的重大決定。 然而,就在國際、國內輿論都在猜測以色列軍方“何時”大舉進攻黎巴嫩南部、以絕對優勢兵力對真主黨武裝進行致命一擊的時候,以色列政府卻突改初衷,出乎“國際輿論”之意料地來了個“暫停執行”的“大變臉”。 在我們看來,值得強調的是,以色列的“變臉”,是在真主黨領袖公開要求阿拉伯人“立刻離開”以色列城市、從而擺出一副真主黨不僅不怕以色列的大規模進攻、也準備大規模攻擊以色列的強硬姿態後,才做出的。 顯然,就“時間”的先後而言,本來就對奧爾默特政府的“戰績不佳”與“強硬不夠”心懷不滿的以色列主流民意,是很容易將其“變臉”視作軟弱而不是政府所解釋的“給外交努力一點時間”。 有分析人士就指出,在戰場上、“摔炸彈”以色列就沒有討到便宜,現在“摔口水”,獲得“加分”的仍然是真主黨。作為美國中東利益的棋子,以色列的被動由此可見一斑。 ●就“支持率”而言,奧爾默特內閣這樣做無疑是在“玩火” 事實上,根據我們了解的情況,以色列民眾對這場“不對稱”戰爭的支持率極高,並相信憑借本國軍隊的絕對技術優勢,最終肯定能取得這場戰鬥勝利。因此,因拒不停火、且又戰績不佳,以色列現政府正受到來自國內外輿論的雙重夾擊。 我們注意到,在以色列民眾的“為什麽占絕對優勢的以色列國防軍卻和一支民兵武裝打成這般模樣”的“強烈質疑”下,因繼承“強人”沙龍之衣缽、才得以高票當選的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及其執政聯盟的支持率正在直線下滑。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根據以色列《國土報》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僅有48%的被調查者對奧爾默特的表現感到滿意,而在以色列對真主黨進行打擊的初期,其支持率曾超過75%;佩雷茨的支持率也由65%銳減到37%。 ●以色列內閣的“大變臉”不那麽簡單! 顯然,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政府的“出爾反爾”在可以部分平息國際輿論強烈不滿的同時,必然更加為國內輿論所“不齒”,就“支持率”而言,以色列曆屆政府中“軍事色彩”最淡、“強硬形象”最需要得到證明的奧爾默特內閣、這樣做無疑是在“玩火”。可以肯定的是,這時候“玩火”當然不符合奧爾默特的個人利益、也不符合以色列“執政聯盟”的“個人利益”。 非常清楚,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以色列內閣的“大變臉”不那麽簡單! ●“出爾反爾”的以色列,雖然麵子上“不太好看”、卻也足見其“處心積慮” 不過,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以色列政府的這番“出爾反爾”主要是側重於對“外壓”的反應,雖然麵子上“不太好看”、卻也足見以色列人的“處心積慮”:在種種跡象都表明“中東衝突”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幾個月來,特別是“巴以、黎以衝突”一個多月後,事實證明華盛頓既“沒有什麽好辦法”去彌合歐洲(法國)間的縫隙、也不能有效阻止“中俄”幕後布局的情況下,以色列的“出爾反爾”顯然出於兩層目的: 其一,東方評論員認為,以色列決策層的這種做法顯然是在向華盛頓決策層公開申請“戰爭升級許可證”。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已經說過,以色列內閣“做秀”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明示“沒能進行大規模地麵進攻,就是以色列戰績不佳的主要因素”。因此,如果美國人繼續拒絕發放“許可證”,那麽,由於美以間的特殊關係,在以色列暫時不能公開背離美國的情況下,對以色列民眾而言,有一個道理也就容易想明白了,那就是:以色列軍隊戰績不佳的責任就不能隻記在以色列政府的頭上; 對華盛頓而言,在“責任”的問題上同樣需要弄清楚,那就是:美國的“新中東”能否成功,責任也不能記在以色列政府的頭上。 總之,仍然是那句話,以色列耍這個滑頭、“分清”責任,還是想得到那張“許可證”。不可否認的是,如果站在以色列內閣的角度去看問題的話,那麽,擴大軍事行動規模、甚至升級戰爭、是符合其“近期利益”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就是以色列政府“滑得可以”的地方。 ●以色列“滑得可憐”的地方 其二,就在利用華盛頓為戰事不利“背黑鍋”、以色列表現得“滑得可以”的同時,作為華盛頓的“中東鋼釘”,美國人的槍子,依靠華盛頓的以色列在耍這種“滑頭”的時候,顯然也是有限度的,在中東的力量暫沒有形成“新的平衡”之前,以色列是不能超越其“美國代理人”之角色的,因此,以色列還必須在關鍵時刻為美國人當“托兒”。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法國總統公開聲稱“不包括立刻停火內容的協議是‘最不道德的’”、並威脅“準備提出法國人自己的協議”,從而與美國的分岐公開化之後,以色列就更得為美國人當“托兒”了,華盛頓為了自己的利益,就得拿以色列這個“托兒”的“托詞”當牌打了,這也是以色列雖“滑”卻“令人覺得可憐”的地方。 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就來看看華盛頓是如何反應。 白宮發言人斯諾批評以在黎的軍事升級行動 【華盛頓消息】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白宮發言人斯諾8月9日在得克薩斯州克勞福德牧場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不論是以色列還是真主黨遊擊隊都不應使已持續將近一個月的戰爭升級。 斯諾還說,他的上述言論是向黎以衝突雙方發出的信息。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雖然斯諾聲稱他的上述言論是針對黎以雙方,但他講話的時機卻是在以色列安全內閣投票決定進一步擴大在黎巴嫩的軍事行動之後。另外,斯諾的講話也是黎以衝突以來布什政府對以色列提出的最嚴厲批評。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原文是:雖然斯諾聲稱他的上述言論是針對黎以雙方,但他講話的時機卻是在以色列安全內閣投票決定進一步擴大在黎巴嫩的軍事行動之後。 ●與其說是在“首次”嚴批以色列、還不如說是在借這個“托兒”向國際社會“鄭重強調” 對此,東方評論員的“感覺”就是,華盛頓對以色列提出的“最嚴厲批評”,不過是裝裝樣子,是“借此機會”、借這個“托兒”向國際社會“鄭重強調”:美國才是唯一可以阻止以色列是否升級戰爭的決定性力量,而不是其它:既不是威脅“準備提自己的協議的法國人”,也不是讓自己的特使在中東四處活動的中國人、同樣,華盛頓也在排除“公開反對美法提案的俄羅斯人”。 ●與其說是在“首次”嚴批以色列、還不如說是在“首度”強烈警告:“戰爭升級”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與其說是美國在“首次”嚴批以色列、還不如說是在“首度”公開地強烈警告“方方麵麵”:“戰爭升級”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基於以色列“重兵出擊黎巴嫩南部、有可能圍殲真主黨武裝主力”的可能性,以色列出於自己的安全,在國際壓力沒有強大到足以令其感覺這種可能性非常??級戰爭”的企圖心的; 同樣,基於以色列“仍然有”解除真主黨武裝、搞垮哈馬斯的可能性,美國出於自己的中東戰略,在國際形勢沒有嚴重到令其感覺自己贏麵不大、不值得去冒險之前,也不可能完全放棄用“戰爭升級”這一點、去威懾“其它人”的企圖心。 不過,華盛頓的“這點心思”恐怕未必有人“照單全收”。 ●再談英國警方“及時破獲”一場大規模恐怖襲擊 事實上,類似的情況我們在今天的“全球快評”中就已經討論到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如我們對英國警方在巴基斯坦的情報“援助”下“及時破獲”一場大規模恐怖襲擊一事所給出的“初步觀點”那樣,不論這次事件的真相如何(也許永遠沒有真相,因為有的時候,所謂的真相“本身”就是“人為”),我們認為,最為關鍵的在於這麽幾點: ●不論是對誰,恐怖襲擊沒有成為事實,總比成為了事實“要好” 第一,除了基地組織,不論是對誰,恐怖襲擊沒有成為事實,總比成為了事實“要好”,在我們看來,這應該正是“各國”在這場恐怖襲擊事件中可以互通有無的根本原因,至少表麵如此。 ●“中東衝突”沒有失控總比失控了“要好” 第二,與上麵一條類似,不論對誰(中歐俄美)、也包括以色列、敘利亞,阿拉伯國家,“中東衝突”沒有失控總比失控了“要好”。在我們看來,這不僅是各國的共同利益之所在,同時,它也是“各國”在防止中東衝突失控問題上、可以互通有無的“基礎”。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在這一層麵上,“中歐俄美”這些個著眼全球的勢力中心,也算得上是“利益攸關方”。 ●不是一句“我們不是利益攸關方”的“改口”就可以輕鬆實現的 第三,然而,如果“有人”在萬般無奈下,想用這一同樣損害自己利益的“共同利益”做籌碼,企圖威脅、逼迫其它“利益攸關方”為其損人不利已的“威脅”埋單,恐怕不那麽容易。顯然,這可不是一句“我們不是利益攸關方”的“改口”就可以輕鬆實現的,對中國如此,對俄羅斯、歐洲人同樣如此。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個道理很簡單:利益攸關與否,不是“滿口跑火車”跑出來的,“不是利益攸關”、你說是也沒用,“是利益攸關”,你再否認也沒有用。 ●我們“有理由質疑”提供“第一手”情報的巴基斯坦的“情報來源” 第四,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由於這起恐怖襲擊案“恰到好處地扯出了”對中東局勢至關重要的巴基斯坦,因此,出於對局勢的掌握,特別是英國官方在通報過程時的眾多疑點,我們“有理由質疑”提供“第一手”情報的巴基斯坦的“情報來源”,其情報到底是自己收集的、還是根本就源於當事人之一的英國、或者美國?更或者是其它? ●在“中東衝突”是否會演化成一場“第六次中東戰爭”的問題上,這場突發事件無疑為我們又增加了一個觀察窗口 第五,基於“第四點”,也基於“中俄”、或者“中歐俄”在伊核問題的主動權、極大程度“源於”巴基斯坦這條戰略通道暢通與否,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中俄”著手升級伊核危機、去警告華盛頓在“升級中東衝突”要小心點兒的同時,在“中東衝突”是否會演化成一場“第六次中東戰爭”的問題上,這場突發事件無疑為我們又增加了一個觀察窗口,那就是:華盛頓將“如何報答”巴基斯坦這個“恩人”,是隻有感激?還是在感激之餘、仍會“不講禮貌”“要求”巴基斯坦提供“更多的”情報? ●以色列“變臉”之後是否“再變臉”,似乎已經沒有了懸念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因這場突發事件、注定了美國與巴基斯坦間“會多幾個來回”的同時,在華盛頓已經在借以色列的“做秀”、對“方方麵麵”發出“不達目的、不排除戰爭升級”的警告、從而有心以“升級中東衝突”來升級針對“其它人”的威脅之後,特別是在以色列這個“托兒”變著法地表明自己的決心之後,以色列“變臉”之後是否“再變臉”,似乎已經沒有了懸念;而伊核危機在“美巴”間“多幾個來回”的同時、是否也會“同步地”出現大幅振蕩、在這一點上,似乎也已經沒有了懸念。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