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現代戰爭中,在什麽樣的條件下方可偷襲成功?

(2006-08-22 16:25:53) 下一個
偷襲,乃一方(實力相當或偏弱,多為偏弱的一方)趁另一方(實力相當或較強,多為較強的一方)疏於防備時,對其進行的猛烈一擊,使其在受到打擊後,被攻擊方受到重創。 但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偷襲這種戰術也被附上了一種更新的內涵,在戰役上講,受打擊的一方將失去整個戰役,攻擊一方將取得整個戰役的勝利,如抗日戰爭時期的偷襲羊鳴堡戰役,朝鮮戰爭中的美軍仁川登陸戰以及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的兩山戰役(老山,者陰山),這些都可稱之為偷襲作戰的典範;在戰略上講,受打擊的一方,首次打擊後,整個戰爭機器被徹底摧毀,再也沒有還擊的能力,可保證攻擊方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獲得平安,攻擊方也許因此還會獲得永久的平安。 由上可知,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國防實力的不斷加強,對企圖使用偷襲戰術的一方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在實施偷襲行動以前,它必須要考慮到:〈一〉第一擊是否能夠徹底將對方的戰爭機器摧毀;〈二〉通過第一擊後,對方是否還有足夠的還擊能力;〈三〉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承受能力來承受對方的還擊;〈四〉一旦第一擊攻擊過後,是否可以保證其結果要好於相持以上;如果以上四點之中的任何一點不成立,某一方仍然還要頑固地實施偷襲戰術,並貫以美名為“先發製人”,其結果無異於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試看當今世界,不僅僅說美俄中,就是在美俄中法英五國之間,誰敢說它在取得先發製人的手段之後,可以承受或免於承受對方的第二次打擊的威脅?這可是當今世界響當當的五強,那麽五強之外,更加無人敢對五強之一的任何一個國家實施偷襲了,且不說起偷襲的成功率到底會有多少。 一場戰爭的發生,並不是像某些庸人所想象的那般,在某一天的早上就突然地降臨,它都會有相當多的表象反映出來,就是一個戰爭狂人,也要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準備集結方可進行,這就為對方的防備反擊提供了時間上的準備,看看五強的預警能力,世界上哪個部落的動向,能逃出其觀察的範圍?從戰略的準備來看,哪一個國家的國防力量不是成梯次的分散配置?這都為預防偷襲做足了充分的準備。 許久以前本人就曾說過,今天也再次告知,不是你想偷襲(先發製人)就可以偷襲的,要先想好後果後再偷襲,否則隻會像當年的希特勒德國及日本,不僅賠上自己的性命,還會賠上整個國家的性命!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