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解讀黎以戰火中的五大懸疑 zt

(2006-08-22 16:25:53) 下一個
2006年08月08日 中國國防報 曲延濤   以色列與黎巴嫩的軍事衝突沒有絲毫停火跡象。連日來,以軍戰機持續對黎南地區進行空襲,真主黨的火箭彈攻勢也絲毫不減。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表示,對以戰爭將進入“新階段”。7月30日以色列空軍對黎巴嫩南部的空襲造成至少54名平民死亡。以色列在表示暫停空襲48小時的同時仍強調,以軍還需要10~14天來完成其軍事行動。   黎以衝突的戰火背後有五大懸疑引人關注。   懸疑一:美國是否在“借刀”除掉真主黨?   黎巴嫩總統拉胡德7月28日在對新聞界發表談話時,指責美國阻止真主黨和以色列之間實現停火。國際輿論則普遍認為,黎以衝突之所以愈演愈烈並發展到今天的局麵,與美國放任並暗中縱容以色列加大對真主黨的打擊力度密不可分。   阿拉伯媒體稱,在中東問題上,美國一直是以色列的堅定支持者。美國政府支持以色列的背後主要有三大利益:石油、打擊恐怖主義與推行美式民主。在伊拉克戰爭後,美國提出“新中東民主改造計劃”,希望用軟硬兼施的各種手段,促使中東地區推行所謂的民主製度,消除恐怖主義土壤。按照美國的“新中東計劃”,哈馬斯、真主黨以及真主黨背後的支持者伊朗與敘利亞都屬於“恐怖主義”範疇,都是實現美國利益的重大障礙。而此次真主黨出手綁架以軍士兵正好給美國提供了一個借以色列之手消滅真主黨武裝、進而打擊伊朗與敘利亞、為下一步打造“新中東”鋪平道路的契機。   有分析人士指出,盡管黎以戰事一路升級,但美國仍沒有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美國的想法就是在停火前給以軍留出更多時間,力求“借刀”除掉真主黨。   懸疑二:以色列是否麵臨另一個伊戰泥潭?   以色列兩名士兵被真主黨俘虜後,以色列沒有通過談判來交換俘虜,而是采取了大規模軍事行動,從海陸空3方麵向黎巴嫩發動了猛烈的攻擊,國際社會認為以色列如此“反應過度”顯然想一舉打垮真主黨。   然而,真主黨武裝接下來表現出的戰鬥力和抵抗決心則大大出乎以軍意料。以軍的連日轟炸沒有對真主黨領導層造成根本損害。真主黨的火箭仍在不斷飛向以色列城鎮,真主黨的通訊至今依然通暢。尤其令以色列感到沮喪的是,在以色列如此大規模的軍事打擊下,真主黨在黎巴嫩的勢力不但沒有遭到嚴重削弱,反而獲得了更廣泛支持。據貝魯特研究中心對黎各教派各階層所作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真主黨的支持率目前高達86.9%。而在衝突爆發前和初期,很多黎巴嫩人特別是基督教派和遜尼派民眾普遍對真主黨的行為持保留態度。   而以色列媒體的民調顯示,大多數以色列人也支持政府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從目前的形勢看,盡管打與不打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以軍手中,但以色列也有些騎虎難下。大規模的地麵軍事行動一旦展開,必然帶來以軍大量的傷亡,而且衝突勢必演變成一場“持久戰”和“消耗戰”,屆時以色列可能麵臨的將是另一個伊戰泥潭。難題擺在以色列總理埃胡德·奧爾默特麵前。美聯社說,以色列顯然已大幅降低衝突開始時的期望值。這表現在以色列當初要在以黎之間設立30公裏緩衝區的計劃如今已大幅“縮水”。此外,以色列已把徹底消滅真主黨的戰略目標修正為阻止真主黨繼續向以境內發射火箭。   懸疑三:真主黨能否扛住以軍最後一擊?   據以色列《新消息報》網站報道,以色列國防軍7月29日結束了在黎巴嫩南部賓特·賈比爾鎮的戰鬥,正在準備對黎巴嫩發動新的地麵攻勢。以色列安全內閣會議7月27日決定加強空襲行動,並動員3個師的預備役部隊。   對於以軍持續10多天的猛攻,真主黨日前首次承認低估以軍反應,沒有想到以軍士兵被抓會引發如此嚴重的後果。盡管如此,真主黨也顯然沒有向以色列低頭的意思。麵對以色列關於要停火真主黨必須放人、停止火箭彈襲擊、撤離黎南地區的強硬聲明,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表示,真主黨武裝不會為停火接受以方提出的“侮辱性”條件,並稱對以戰爭將進入“新階段”。當天,真主黨武裝對進攻真主黨黎南據點的以軍設伏,造成以軍8死22傷。7月28日,真主黨武裝的新型遠程火箭首次攻擊了以色列海法以南地區。   美國媒體認為,盡管以色列仍然沒有放鬆攻勢的跡象,但種種情況顯示,以軍襲擊聯合國維和部隊觀察所,並對黎民眾的大量“誤傷”引起了世界輿論的強烈指責。這使得美國留給以色列的進攻時間已經不多了。以色列目前最想做的就是伺機對真主黨發動最後的致命一擊。而美國正向以色列提供的100枚鑽地製導炸彈有可能就是以色列的最後殺招。這種號稱“掩體粉碎機”的炸彈將對作戰人員、武器裝備等都深藏地下的真主黨武裝構成巨大威脅。真主黨武裝能否扛住以色列的最後一擊,已經成為決定這場衝突的進程和結局的一個關鍵。   懸疑四:伊朗、敘利亞暗中扮演什麽角色?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塞菲7月30日警告,如果聯合國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中止鈾濃縮活動的決議草案,德黑蘭將肯定修改核政策。在黎以衝突正酣之際,伊朗的這項表態格外引人關注。西方媒體認為,真主黨火箭彈和以色列導彈間的搏鬥其實隻是前台的熱鬧,其幕後還有著更深層次的暗中角力。這其中除了美國,也還有著伊朗和敘利亞的影子。   早在黎以衝突之初,伊朗就一直被美國和以色列等國家認為是真主黨最大的“後台”。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更公開指責是伊朗挑起了這場危機,其目的是轉移世人對伊朗核問題的關注。伊朗對此則始終沒有承認,一直“靜觀其變”。目前,伊朗表示它不會直接軍事介入黎以衝突,但宣稱會對真主黨進行政治和外交支持。   夾在以色列與黎巴嫩中間的敘利亞是以色列的宿敵,同時對真主黨擁有重要影響力。黎以衝突爆發後,以色列和美國都指責敘利亞支持真主黨。麵對以色列的威脅言論,一些敘利亞人認為不能排除以色列將戰火燒向敘利亞的可能性。對於這一潛在危險,敘利亞政府嚴陣以待。敘新聞部長比拉勒表示,如果以軍繼續進攻黎巴嫩並且推進到距大馬士革20公裏的範圍內,敘利亞決不會袖手旁觀。   懸疑五:黎以衝突誰是最後的贏家?   隨著戰事的加劇,以黎雙方人員傷亡不斷增加。聯合國駐黎巴嫩代表處7月29日發表聲明,黎巴嫩方麵迄今已有483人在衝突中喪生,約80萬人被迫逃離家園,以色列方麵也有51人喪生。以色列外交部一位發言人7月30日說,因擔心遭受真主黨的火箭彈襲擊,以色列北部地區也約有33萬人撤離家園。   一場由“綁架兩名以軍士兵”而引發的戰爭導致了衝突雙方數百人死亡,上百萬民眾流離失所。僅從這一點來看,無論衝突結果如何,作為衝突雙方的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都難稱是獲勝者。   7月27日,美國向以色列提交了美國獨自醞釀的黎以停火方案,主要含3點內容:以色列將薩巴阿農場完全交還黎巴嫩;在黎巴嫩南部沿邊境建立一條20公裏寬的安全通道,禁止黎真主黨武裝進入;由北約部隊和聯合國維和部隊共同把守以黎邊境。西方媒體稱,即使美國的方案不會被黎以全盤接受,但美國的意見也將在最後方案中得到很大體現。顯然美國已經從中獲利。同時,當前伊朗在核問題上飽受壓力,黎以衝突在很大程度轉移了國際社會對伊朗的注意力,這場衝突還讓伊朗顯示了其影響中東局勢的實力。這不會是一個巧合,已成為伊朗的一個收獲。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