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賣給中國近千噸石墨:美對華封鎖出現裂痕 zt

(2006-08-22 16:25:53) 下一個
美國總統布什批準向中國出口約90萬公斤的散裝石墨。這麽小的一筆出口貿易竟然還要總統親自簽字,而且為了獲得支持,布什親自給國會寫了信。這是因為出口的對象國是中國,而石墨又是一種可以用於軍事產品的材料。在美國人看來,“中國”和“軍事”這兩個詞實在是太敏感了。 為了阻止中國的發展尤其是中國軍事技術的發展,從新中國建立,美國就一直實施嚴格的對華出口管製政策。不過,在全球化迅速發展的今天,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增強,美國的管製已經越來越不合時宜了,這次在石墨問題上的鬆動是否就意味著美國的管製體係出現了裂痕呢? 在給美國參眾兩院領導人的信中,布什強調說:這項出口“不會損害美國太空發射業,也不會對中國的導彈或者太空發射技術有所幫助。”布什還解釋說,這筆生意是在美國得到了中方的保證後才做成的。美國要求中國進口企業必須保證將這批石墨用來製造電極、模子等商業產品,美方將對石墨的用途進行嚴密“監控”。盡管如此,布什此舉還是引起了許多人的強烈反對。 為什麽小小的石墨會讓美國人如此緊張?這還要從石墨廣泛的用途說起。石墨具備良好的導熱性、潤滑性、耐酸鹼、耐高溫等性能,可用於冶金、鑄造、機械、電子、石油化工、原子能和國防等領域。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詳細列舉出了石墨可能的軍事用途:用於製造遠程導彈或者航天火箭推進器的材料、用於核工程、用於製造新型潛艇的軸承、用於航空電刷等。 據專家分析,美國一方麵擔心中國可能會將石墨用於軍事用途,另一方麵也擔心中國將石墨用於航天技術的發展,對本來就難以圖利的美國航天業造成更大壓力。因此,美國一直嚴格限製對華出口石墨。美國防務問題專家派克指出,近年來,中國的火箭技術發展很快,這個領域的市場原來就不大,中國製造的火箭又售價較低,美國的火箭發射行業肯定會受到衝擊。因此,向中國出口石墨是“弊大於利”,甚至是“有弊無利”。 那麽,布什又緣何會放開這個口子呢?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的梅新育博士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布什最終能批準這筆貿易,說明他還能比較理性地思考問題。 梅新育說,美國政府中一些人顯然意識到,即使美國給中國設限,也阻止不了中國的強大,美國反而會因此失去許多獲利的機會。美國人十分清楚,貿易封鎖是一把雙刃劍,害別人也會害自己。美國並非是中國取得石墨的唯一通道。就算美國不願意出售,中國也可以向法國或其他國家取得精煉石墨。既然堵不住,還不如送個順水人情。 美國安全專家湯普森也認為:“布什政府逐漸明白,在全球化經濟體製中,你能阻止那些蓬勃發展的經濟體所擁有的東西其實不多。”如果得不到多個國家響應,一個國家向另一個國家築起的貿易壁壘會在全球化的衝擊下一觸即潰。 還有專家指出,中美關係的基礎既有政治上的相互需要和相互利用,也有經濟上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依賴。這是石墨交易背後的政治原因。湯普森說,布什政府在外交上需要中國,中國則需要美國這個龐大的出口市場和其擁有的高科技。美國並不會因為向中國出售石墨而損失什麽。其實在國與國的交往中,“給予和索取”成為最簡單明了的行為方式,即今天我給了你方便,明天我就會得到回報。布什政府顯然是希望中國在解決朝鮮和伊朗核問題以及在減少貿易逆差等方麵得到中國的“回報”。 對華出口管製走過半個多世紀 美國對華出口管製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這50多年來,雖有調整,但本質未變。1949年,美國製定了《1949年出口管製法》,防止對共產主義國家出口能用於軍事的產品與技術,並根據不同國家與美國的關係和實力等因素,按管製的寬嚴程度將世界上的國家分為7組。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國被列入全麵禁運的Z組。1980年,卡特政府單獨為中國建立一個組,以示與蘇聯有所區別。1983年,裏根政府將中國的管製等級下調。1989年6月後,美國重新加強對中國的出口管製。 2004年8月,布什曾致函美國國會,說白宮已批準向中國出口幾項可以軍用或民用的敏感產品。這些產品清單中,包括可以用於導彈或航天發射點火係統中的兩台線性加速器,大約23噸堅固而且耐高溫的輕型石墨材料,以及3台測試電腦係統的環境測試艙等。今年5月,來華訪問的美國商務部副部長戴維·麥考米克對中國媒體表示:“我們將盡一切可能確保美國的出口管製政策不會阻礙美民用技術出口到中國。” 這個表態立即引起媒體廣泛關注,甚至被解讀為美國政府欲放寬對華高技術出口限製。可還不到兩個月,7月6日,美國商務部又宣布,要單方麵限製“可能在華用於軍事用途”的47類商品的“銷售、轉出口或轉運”。涉及的商品從飛機部件、機床到醫用化學品,從微處理器到音樂設備,不一而足。布什政府在對華出口管製政策上的時緊時鬆,折射出了與這一政策有聯係的不同利益集團較量的複雜背景。 美國目前的出口管製政策覆蓋了2500項產品,這些產品從軍事角度看屬於敏感產品,在出口前需得到美國的出口許可證。去年,出於安全方麵原因,美國政府否決了擬向中國出口的價值達1250萬美元的產品。根據美國的統計數字,去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達2020億美元(該數字與中方公布數字有差距)。從表麵看來,被否決的出口產品的價值並不多,但是,這些被否決的隻不過是上報要出口的產品中的一部分。因為美國政府一直實施嚴格的對華出口管製,很多廠商根本就不會把一些明顯越過“紅線”的產品提交審批。專家估計,一旦美國能夠放開一些限製,將會有利於大幅減少對華貿易逆差。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科技最強大的國家───美國賣給中國的高科技產品竟然比中國賣給美國的高科技產品要少,美國在高科技產品出口上的逆差竟然占到其整個對華貿易逆差的1/3左右。一些美國企業甚至表示,這簡直是“美國的恥辱”。這幾年來,美國每年都在喋喋不休地抱怨其對華貿易逆差居高不下,明眼人都能得出結論,減少美中貿易逆差的捷徑就是美國放寬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管製,解決兩國貿易不平衡的主動權握在美國手裏。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美國的對華出口管製政策已經沒有多大效果,受損失最大的還是美國企業。中國美國商會一直抱怨說,美國政府的種種做法正迫使一些中國公司轉向美國公司的競爭對手。許多美國公司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中國從其他地方大量購買那些雖然並非最好、卻也能夠使用的東西。另外,不少美國公司想在中國設立完整的研發中心,也由於很多儀器、設備不能帶到中國而大打折扣。 既然得不償失,為什麽美國仍堅持對華出口管製呢?這要歸因於美國的“冷戰”思維,美國國內仍有許多人對中國懷著很深的戰略疑慮。在他們眼中,中美關係是零和博弈,中國得了好處,美國利益就要受損。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更加深了這些人的不安,他們擔心放寬對中國的出口管製,必然會進一步推動中國的發展,從而威脅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在美國的某些政要看來,“即使這樣做要犧牲一些經濟利益也在所不惜”。 一些美國人還把中國當成“武器擴散威脅源”,在涉及到軍事用途的商品出口上尤其慎重,加之台灣問題的極端複雜性和敏感性,美國還會繼續阻止中國軍事現代化的進程。清華大學國際問題專家閻學通教授因此認為,此舉並不表明美國對中國的出口貿易壁壘在瓦解,“隻要中國和美國的軍事、經濟差距在縮小,美國對中國構築的壁壘就會越高”。 但不少專家認為,這次在石墨問題上的鬆動雖然隻是一個個案,並不代表其對華出口管製政策會有很大改變。可這個個案的出現可能預示著,美國對華出口封鎖出現了裂痕,未來美國政府在限製軍民兩用產品的對華出口時將會更加困難。 環球時報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