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解放軍對台灣軍事部署增加 美國要插手 zt

(2006-08-22 16:25:53) 下一個
新上任的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柯慶生3日在一項聽證會上警告,解放軍針對台灣軍事部署的增加,可能有破壞台海現狀的危險,美國將依據台灣關係法的義務因應此一情勢。   中央社報道,柯慶生是在美中經濟安全檢討委員會3日舉行的“北京在世界扮演的角色:北京是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嗎?”聽證會作出上述表示的。   柯慶生在報告解放軍軍力擴張時,提到兩岸問題。柯慶生強調,美國注意到北京仍拒絕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美國認為北京應該降低這種威脅,增加兩岸對話溝通,包括直接與台灣民選領導人對話。   柯慶生也指出,美國了解到台灣領導人長期以來都相當關切北京對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圍堵。他重申美國將支持台灣參與不以國家地位加入的國際組織,例如亞太經合會議(APEC),及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活動,以便台灣可以與世界分享及時信息。   兩岸軍力對比   據了解,日本2006年度防衛白皮書報告中對台海兩岸兵力特征進行了對比認為,台灣在海空軍的質優於解放軍,解放軍則具有壓倒性的數量;但報告同時指出,由於解放軍快速的軍力現代化,不久將來,有可能造成台灣在質方麵的優勢出現很大的變化。   防衛白皮書指出,兩岸軍力的特征有三:一、解放軍在陸軍方麵具壓倒性兵力,但登陸攻打台灣本島的能力有限;二、海空軍方麵,解放軍具壓倒性的數量,但台灣在質的方麵占優勢;三、在導彈攻擊方麵,解放軍擁有涵蓋台灣的短程飛彈。   報告對兩岸軍力的現代化和美國軍售台灣的動向表示關切,並針對兩岸今後的軍力均勢指出,由於解放軍快速的軍力現代化,不久的將來,有可能造成台灣在質的方麵的優勢出現很大的變化。   報告具體比較兩岸的軍力指出,台灣總兵力約29萬,其中陸軍約20萬,海軍陸戰隊約1.5萬名,可動員的海陸空軍預備役兵力則達165萬。各型戰車約1830輛,艦艇340艘,總噸數25.5萬噸,包括約三十艘驅逐艦及四艘潛艦,空軍則有各型作戰飛機530架。   解放軍方麵總兵力有225萬,其中,陸上兵力160萬,海軍陸戰隊一萬,各型戰車約8550輛,艦艇約780艘,總噸數107.5萬噸,包括約七十艘驅逐艦等及七十艘潛艦,空軍則有3530架各型作戰飛機,包括148架蘇-27和121架蘇-30。   此外,解放軍擁有一百多架TU-16中程轟炸機,約三十枚洲際導彈(ICBM),並在台灣對岸已部署至少七百多枚DF-15和DF11的短程導彈(SRBM),而且年年增加。   白皮書並指出,解放軍海軍擴大對海洋的活動範圍,主要目標有四:一、防衛領海和領土;二、充實遏阻及阻止台灣獨立的軍事能力;三、獲取、維持和保護海洋權益;四、保護經濟活動的海上運輸線。   台灣發展中程導彈   根據美國《國防新聞》周刊報道,台灣正在發展的中程彈道導彈射程有兩千公裏,可達北京,並且計劃生產是三十枚。對此,台灣國防部不予置評。   據了解,美國官員可能警告台灣不應完成三項可攻擊大陸的導彈發展計劃,因為這些發展過於挑釁。   報道表示,外界首度得知台灣發展地對地導彈始於2005年5月,當時台灣國防部長李傑向立法委員表示,軍方的中山科學研究院正在進行導彈研發計劃,以反製大陸的導彈威脅。李傑說,該項計劃乃是軍方主動防衛策略的一環,軍方並準備在導彈完成後,成立導彈指揮中心。   上述計劃包括搭載於機動發射係統的雄風二E型地對地巡航導彈(射程約六百至一千公裏),可攜帶四百至千公斤的彈頭,軍方計劃生產五百枚。此型導彈鎖定大陸沿岸目標,但有可能發展為更深遠空襲的能。   另一個實驗計劃則是高機密的TICHING方案,目標是生產120枚短程彈道導彈(射程一千公裏),以及三十枚中程彈道導彈(射程兩千公裏)。這個計劃將被報道成“天弓對空防衛飛彈係統的科技改良”,至於細節,外界所知甚少。   台灣同時正發展超音速反艦導彈,別名“雄風三號”,三百公裏的射程足以從台灣本島的發射器攻擊大陸海軍基地。整個計劃將在幾年內就生產120枚雄風三S 型導彈,雖然有台灣媒體說,速度2.5馬赫的此型導彈仍有推進器以及發射控製的問題。但該導彈再2004年下半年已經有一次試射。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