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不是盟友是朋友,五角大樓對華政策轉型 zt

(2006-08-22 16:25:52) 下一個
不是盟友是朋友,五角大樓對華政策轉型 雖然世界正因為中東的炮火和伊朗、朝鮮上空的核陰雲而陷入低迷,中美關係卻異軍突起,在長時間的平淡後迎來難得的和睦。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上將2006年7月17~20日在訪美時會見了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國務卿賴斯,甚至還和布什總統聊了10分鍾。美方對於中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明確保證感到滿意,中方更是評價說,中美軍事關係正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我不確定這次郭伯雄的訪問是否使中美軍事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但是應該說,它修補了自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以來破損的中美軍事關係。作為到訪五角大樓的中國最高軍事官員,郭伯雄受到的禮遇是非常高的,雙方未來的軍事交流將因此受到鼓舞,”美國加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專研國防與外交政策的副所長泰德·卡本特博士(Ted Carpenter)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評論說。 美國橋港大學(University of Bridgeport)國際學院助理教授朱誌群則向《華盛頓觀察》周刊說:“郭伯雄訪美成功是中美雙邊政治關係穩定的標誌。目前,兩國在最敏感的台海問題暫時沒有掀起什麽波瀾,即使在朝鮮、伊朗問題上的出發點和利益分歧頗為明顯,但相對於中朝、中伊關係,中美關係在中國走向世界、擔當國際大國的道路上,則顯得更加重要。因此中美穩定仍是主流,這就為軍事交流創造了一個好的語境。” 郭伯雄此行的確是為中美軍事交流疏通了管道,但是說到敏感的“核”議題,兩軍要建立互信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中美)直接交流對最高級別的軍事互動肯定是有幫助的,但是說到建立互信,特別是在核領域,則要求更廣泛、更漸進、更具體的接觸,同時要避免誤解與事故的發生。”美國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東亞不擴散項目資深研究員袁勁東博士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中美之間的核能力存在不對稱,美國對中國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潛力不應該那麽擔憂。因為雙方都明白,這樣做不但會帶來災難,還會在道義上受到譴責。這個核禁忌實在是太強大,以至於不可能被打破。” 拉姆斯菲爾德的180度轉變 受訪的學者們都說,郭伯雄的此行能如此成功,除了中美關係的大背景穩定,也要拜拉姆斯菲爾德的積極態度所賜。作為中美軍事代表團的主要“接待人”, 拉姆斯菲爾德一改過去對華疏遠、質疑的態度,還說:“中國是一個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兩國軍人之間應該增進了解,這對雙方都有利。” “這次訪問說明以拉姆斯菲爾德為首的五角大樓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對華軍事政策。”卡本特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拉姆斯菲爾德以往對中國軍方充滿懷疑,更不願意與之進行高層級的交流。但隨著中國軍力的上升,這位鷹派的國防部長似乎認識到,隻有進行更高級別的交流,才能防止中美軍方產生誤算,造成雙方都不願看到的後果。” 在朱誌群看來,讓拉氏改變對華態度的是他2005年9月的訪華之旅。 “這次訪問讓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對中國有了新的認識。他覺得中國軍方的領導其實也是坦率而開明的。中方開放二炮司令部讓拉氏參觀,對他而言也是一種榮譽。我想,拉氏是領情的。同時,拉姆斯菲爾德也感受了中國希望和平統一台灣的決心。潛移默化中,他在逐漸改變對華態度,”目前在夏威夷東西方中心(the East-West Center in Hawaii)任訪問學者的朱誌群說。 另外,卡本特認為,2006年5月五角大樓出台的《中國軍力報告》表現出美國人對中國軍事發展越來越憂心的情緒,因此美國軍方想借此“摸一摸中國的底”,了解一下其戰略主張到底如何。 在卡本特提到的這份報告中,五角大樓的軍事專家們全麵分析了中國空、海、陸軍,二炮以及防空能力的發展,認為解放軍軍事能力發展在某些方麵令美國人吃驚,同時指責中方的“積極防禦”戰略缺乏明確的界定,認為它具有主動進攻性的特征。 朱誌群則說,五角大樓一向是被好戰而保守的一派把持,它對中國的態度從來沒有達成過共識。2006年6月初,在第五屆亞洲安全會議――即於新加坡舉行的“香格裏拉對話”中,曾有中國學者問起,為什麽美國國防部說到中國時從來不提“利益相關者”(Stake Holder)一詞。當時,拉姆斯菲爾德半開玩笑地說:我喜歡用這個詞,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這樣。 “這顯示拉氏在國防部內部麵對的壓力也是很大的。”朱誌群說,“每年定期出台的《中國軍力報告》已經成為一種慣例。撰寫這些報告的五角大樓專家以此為生,他們總是要找出一些問題來做文章,如中國軍力發展,軍費上漲,對外塑造國防部的強硬立場。這不僅僅是針對中國,他們對所有的國家都是如此。其實,中國也明白這些內情,基本上每次都會淡化這些報告。每年提一提也是正常的,但報告在美國的法律上卻毫無影響。” 說到五角大樓的內部辯論,卡本特透露:五角大樓的內部人員一直向拉姆斯菲爾德進言,指出美國可借與解放軍高層交流的途徑,向對方展示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震懾它的軍事發展“野心”。 “雖然美軍的這個動機並是不完全友好的,但在實際中,則從另一個側麵壓拉姆斯菲爾德重塑其對華戰略,使美軍同解放軍之間的對華交流變得日益重要而頻繁了,”卡本特評論說。 給美國吃定心丸,中國以“核”換“和” 2005年7月,中國國防大學教授朱成虎少將曾說出讓五角大樓發生“核振蕩”的話,稱“美國如果用導彈和製導武器攻擊中國領土――包含中國解放軍所屬戰艦及戰機,我想我們隻能用核武器來反擊”。美國人倒吸一口涼氣的同時,大呼中國或許會改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雖然中方在事後多次澄清,仍未能消除美國人的憂慮。在兩個月前的《中國軍力報告》中,五角大樓再次提及此事,並稱中國內部仍存在著關於這一問題的爭論。 “郭伯雄此次訪美,首先是向美國澄清了中國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立場,並再次保證,中國內部並沒有質疑這一立場的討論。這的確是讓美國放了心,”卡本特說。 朱誌群指出,“自從1964年中國試驗核武器成功,中國就向世界許下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這是中國政策層麵幾十年來一直信守的誓言。我相信中國未來在政策麵上也不會有什麽改變,它必須考慮政策的延續性,以及改變政策後可能帶來的區域振蕩,如中國威脅論的上升。郭伯雄再次確認了這一原則,相當於給美國吃了一顆定心丸。” “實際中,中國的確存在不同的聲音:作為一個軍事上偏弱的國家,中國沒有必要做出這樣的承諾。我也相信,在具體的操作上,讓中國被動挨打是不可想象的,”朱誌群話鋒一轉說道。 在接受拉姆斯菲爾德的熱情接待之餘,郭伯雄還會見了美國國務卿賴斯和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美國總統布什這回也格外給麵子,百忙之中於7月20日在白宮歡迎郭伯雄的到來,還明確表示:“我本人積極支持發展兩軍關係,願意看到美中兩軍有更多的往來和交流。” 卡本特將之形容為:“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外交姿態,也是給到訪者難得的殊榮,從這個意義上講,中方對訪問成果自然感到十分高興。” 中美軍事交流:不是盟友是朋友 伴著郭伯雄的成功訪美,中美兩國軍方已經為下一步的友好交流定下了具體的時間表。2006年9月,中國海軍將訪問美國,並與美國同行們一起在美國夏威夷或者西海岸舉行首次聯合搜救演習。2006年10月或者11月,美國海軍艦艇編隊將訪問中國,將在中國的近海舉行規模稍大一些的海上聯合搜救演習。 在1990年以來蓬勃發展的中美關係中,軍事交流一向是最薄弱的一個環節,但近兩年已經有了加深和擴大。更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兩國的國防大學近十幾年來從沒有間斷過校際之間的往來。兩國現在的官方交流、軍事互動已經趨向正常化了。 卡本特和袁勁東都認為,未來中美軍事關係的走向要取決於政治關係的演化。 “如果中美雙方在朝鮮、台灣和伊朗問題上態度日趨迥異,言詞更加激烈,那麽軍事關係一定會受影響,受限製。但從長遠看,解放軍和五角大樓的關係仍然是逐漸走近的,”卡本特說。 袁勁東則認為,美國對台軍售、美方對中國軍力增長的猜疑,以及中國對美日安全同盟的擔憂,都是雙邊關係不和諧的音符。 “中美軍事交流中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無論政治環境如何,在年輕一輩的中美軍官中發展更加深入、廣泛的交流,增加軍事互信,改進危機管理,避免誤解,總是必要的。畢竟,讓世界上兩大軍事力量在史無前例的核年代發生衝突,代價實在是太大了。”袁勁東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考慮到中美兩軍過去的發展史、各自的優先目標、威懾力和軍事實力的對比,我對未來持謹慎樂觀態度。” 中美兩軍建立軍事互信不是短期能完成的,朱誌群給出了兩個衡量兩國軍事互信的指標。 “首先,兩國軍方應該建立國防部長之間的電話熱線。”朱誌群說,“目前公開看來,中美還沒有這層交流;另一個標誌是雙方的聯合軍事演習。這不是指搜救之類的人道主義演習,而是盟國之間的軍事合作。這一條,中美雙方在短期內不可能達到。無論美國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執政,中美能成為盟友的可能性都不大。現在,美國能時常將中國稱為它在亞洲的‘好朋友’,已經是最高的待遇了。” 郭伯雄此行還專門為拉姆斯菲爾德帶來了禮物:一份最新檔案材料,內容是關於1956年被中國擊落的美國海軍飛行員的“信息”,而這名飛行員則是拉姆斯菲爾德當年的戰友。以此為契機,中美雙方同意加強雙方在軍事檔案領域的合作。在查找二戰和朝鮮戰爭期間在中國失蹤的美國軍人遺體方麵加強合作,把找到的在中國失蹤的美國人員的遺體送還美國。 “能從小事出發,在高層交往中打攻心戰,這說明中國外交真的是更加成熟而高明了,”朱誌群說。 美國海軍分析研究中心(CNA)高級研究員坎·艾倫(Ken Allen)曾親自聽了郭伯雄將軍7月19日在美國國防大學(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的演講。艾倫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雖然我不能就他演講的實質內容提供任何見解,但是我會說,我對他本人的印象很好。” 艾倫在1987到1989年曾在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工作,此後又曾多次回到北京。因此,他有機會見過中國的四位國防部長,秦基偉、張愛萍、遲浩田、曹剛川,和其他一些解放軍的官員。 “在所有這些高級官員中,我對郭將軍的印象最深。無論是在自己的國土上和外國的軍事同行交流,還是到國外訪問,回答外國聽眾的提問,郭伯雄都能泰然自若,處理得很好,”艾倫讚揚道。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