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軍提議建造小型航母 適應淺海水域作戰 zt

(2006-08-22 16:25:52) 下一個
《環球時報》 ( 2006-07-26 第08版 ) 武器變小效能提高 海軍戰略由海向陸   在世界出現危機而美國決定幹涉時,美國總統要問的第一個問題總是“我們的航母在哪裏?”從近十幾年來的局部戰爭來看,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海上力量始終充當了美國對外投送力量的“急先鋒”。近年來,隨著美軍對遠洋控製能力的不斷增強以及海軍戰略的轉變,美軍在不斷研發下一代大型航母的同時,也已經將建造更加靈活機動的小型航母的計劃提上了議事日程。   美軍內部討論建造小型航母計劃   據美國《防務內參》網報道,日前,美眾議院武裝力量委員會部分資深議員、國防部和海軍部高級官員、來自海軍分析中心和華盛頓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等智庫的專家以及部分海軍退役高級將領共同舉行了一次圓桌會議,就建造小型航母的優勢和缺點展開討論。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美海軍準備發展新一代航母CVN-21時,美軍方內部就已經出現建造小型航母的意見。去年,負責美軍轉型工作的國防部部隊轉型辦公室提交了一份名為《艦隊替代體係設計》的研究報告。美軍認為,現代精確製導武器的廣泛應用,已經大大提升了對目標的摧毀效率,過去需要從航母上出動多架次戰機對一目標進行數波次打擊方能保證打擊效果,現在隻需要使用一枚精確製導炸彈就可以完成任務,這相對降低了對大型航母的需求。今年6月,美國會研究服務局也出台報告,建議美海軍采購較目前服役航母噸位要小的航母,如排水量為5.7萬噸的中型航母或1.35萬噸的高速輕型航母。目前美國服役的航母全部是噸位在7萬到9萬噸的大型航母,而正在研發的CVN-21航母的噸位則超過了10萬噸。   凸顯美海軍的“由海向陸”戰略   航空母艦的雛形誕生於上世紀初期,1910年,一位富有冒險精神的民間飛行員,在美國海軍的一艘巡洋艦上進行了從甲板起飛的試驗,標誌著航母時代的到來。而航母的作用最終被確認則是在二戰中,尤其是美日之間的珊瑚海戰和中途島海戰,將航母推上了曆史的巔峰。由於航母兼顧了航海優勢與航空優勢,不僅擴大了海戰的半徑,而且也把海戰引向了水麵艦艇之上的空中,海戰第一次成為立體化軍事行動。總體來看,航母在二戰中的表現,宣告了“大艦巨炮”主義的破滅,一舉取代了戰列艦,確立了自己在艦隊中的霸主地位。冷戰時代,美蘇爭霸促使東西兩大陣營圍繞戰爭的各種控製權展開爭奪,航空母艦既可製海又可製空的優勢,使得雙方競相發展大型航母,航母的噸位越來越重,動力越來越大,性能越來越高。   冷戰的結束宣告了美國“霸權時代”的到來,美國的軍力已經達到了其他國家難以望其項背的程度,這種軍事格局也促使美國對其海軍戰略進行反思。美海軍認為,在未來15年內,美海軍大規模的海上作戰將越來越少,美軍今後麵臨的主要威脅是局部地區衝突對美國利益構成的損害以及針對美國本土與海外盟國的恐怖襲擊等,但隨著美海外基地的減少,兵力前沿部署將逐步轉變為兵力快速前沿投送,並迅速控製態勢,對敵形成威懾。而現代海軍高技術的巡航導彈、彈道導彈、艦載機、火炮等武器裝備已具有對敵方沿岸及陸地縱深1500公裏範圍內的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的能力。基於這種認識,美海軍戰略由“遠洋作戰”轉變為“由海向陸作戰”,即美軍海上力量未來的作戰行動將主要在近海區域進行,重點對陸上目標發動打擊。與大型航母相比,小型航母在實現“由海向陸”作戰方麵將具備更多的優勢:   一方麵,小型航母更加機動靈活。由於大型航母噸位大、吃水深,對淺海水域複雜海底情況的適應小,這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航母對陸作戰的覆蓋區域。此外,大型航母行動不如小型航母靈活方便,在進行作戰機動時較為遲緩。   另一方麵,小型航母可以實現更多數量的部署。大型航母的造價高、建造時間長,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其部署。像“裏根”號航母於1995財年決定采購,到2003年才實現服役,總共花費了45億美元。而小型航母的建造周期短、費用低,在相同預算的情況下,可以采購多艘。而在戰場上,在現代精確製導武器的支持下,多艘小型航母所起的作用要遠遠超過一艘大型航母。此外,由於大型航母的體積大,易遭受打擊,而對小型航母的防護則相對容易些。   美軍武器越來越小   隨著現代化的高新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尤其是微電子、納米等前沿技術逐步成為支撐未來戰場的關鍵技術,小型化已經成為未來美軍武器係統發展的趨勢之一。武器的小型化並不代表著作戰效能的降低,而是打擊效果更加精準、附帶損傷更小、作戰目標更容易實現。如美軍開發中的113.5公斤小彈徑鑽地炸彈可以與目前用於對付地下堅固防空掩體和指揮中心的908公斤精確製導炸彈 BLU-109/B媲美,鑽地大約18米,直徑153毫米,很適宜隱形飛機裝載。小型化還增加了這種鑽地武器的運載手段,使其可以使用多種運載工具進行遠程打擊。   值得關注的是,核武器小型化也是美軍研發的重點。2005年2月,美國宣布在內華達州進行核武器小型化試驗,引起外界的廣泛關注。核武器小型化是提高核武器綜合性能的核心,即在保證相同威力的情況下,把核武器做得尺寸非常小、重量比較輕。核彈頭重量的減少對增大導彈射程具有重要意義。據悉,美國正在研製的第四代核武器,由於不存在臨界質量,核武器將可以徹底實現小型化,甚至能做到隻有子彈大小。分析人士指出,美國這種企圖降低核門檻,將戰略核武器戰術化的做法,可能在全球引發研製新型核武器的競賽,使本已籠罩在核陰雲下的世界更加不穩定。▲ 本報特約記者 章名豈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