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驚!中國熱核聚變裝置將曆史性工作16分鍾 zt

(2006-08-22 16:25:52) 下一個
  熱核聚變反應裝置將在合肥進行首次放電實驗   新華網北京7月26日電(俞錚 左元峰)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的熱核聚變反應裝置將於下月中旬在合肥進行首次磁體通電和放電實驗,連續放電時間預計將超過1000秒。這次實驗的數據將提交9月底在奧地利舉行的國際原子能機構大會,為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工程預研提供重要資料。   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實驗先進超導托卡馬克(EAST)項目總經理萬元熙研究員26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EAST內部組件的安裝正在主機大廳全麵展開,質量、研製、實驗、加工負責人以及負責總裝的工程技術人員正抓緊完成收尾工作,為裝置做實驗前的最後準備。   他說:“首次等離子體放電實驗不僅要獲得第一次等離子體,而且將開展等離子體建立、圓截麵放電等4個階段的物理實驗。”   這個耗時8年、耗資2億元人民幣的反應裝置將首次實現裝置內部1億度的高溫,其穩定放電時間將達創紀錄的1000秒,超過世界上所有正在建設的同類裝置。   中國科學院基礎科學局的一位專家說:“裝置將在未來10年內保持世界領先,並且是目前全球唯一能支持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計劃預研的裝置。”EAST的規模約為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的四分之一。   為解決人類麵臨的能源短缺危機,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可控熱核聚變技術,模擬太陽產生能量的過程,源源不斷地放電。這項技術用巨大的環形超導磁場在1億度的高溫條件下,對等離子體進行加熱、約束。目前廣泛應用的環流器的原型是由蘇聯科學家發明的,因此依其俄文縮寫也被稱作“托卡馬克”。   萬元熙說,在EAST實驗中,首先要把反應燃料加熱到10萬攝氏度,成為等離子體,為碰撞做準備。再繼續將等離子體加熱到上億度,使原子核獲得足夠的能量克服斥力聚合起來。之後,再控製等離子體長時間“老實地呆在容器裏”,使聚變反應穩定進行,導致持續放電。(完)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