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衝突中的“中國元素”:真主黨用中國導彈炸傷以色列軍艦?zt

(2006-08-22 16:25:52) 下一個
衝突中的“中國元素”:真主黨用中國導彈炸傷以色列軍艦? 打了十幾天的黎以戰爭早被定義成一場地區戰爭,對抗的雙方是黎巴嫩真主黨和以色列。然而,地區戰爭遠沒有大國衝突“好看”。湊巧的是,戰爭剛開始,真主黨就用一枚導彈炸傷了一艘以色列軍艦。有消息稱,這枚威力驚人的導彈“含有中國技術”。 部分西方媒體馬上抓住了這一賣點,或明說或暗示或誇大,甚至直接把這枚導彈稱為“中國導彈”。這讓人多少聞到了一些挑撥中以關係、散布“中國威脅論”的味道。 事件發生在7月14日晚8時30分,以色列最先進的薩爾─5型隱形護衛艦“標槍”號當時正在貝魯特外海執行封鎖任務。令以軍官兵意想不到的是,十幾公裏外的岸邊突然飛來了兩枚導彈。一枚導彈擊中了“標槍”號艉部,軍艦嚴重受損,4名水兵失蹤,1人的屍體後來被找到。另一枚導彈擊中了一艘埃及貨輪。 7月15日,頗有名氣的以色列情報網站“DEBKA檔案”在一篇題為《真主黨用伊朗導彈襲擊以色列艦艇》的文章中,強調“這枚伊朗製造的C─802導彈具有98%的命中率,以方軍艦能存活下來,已屬萬幸”。以色列《國土報》隨後發表題為《真主黨導彈擊中海軍艦艇:4人喪生》的文章,它援引以軍消息來源稱,伊朗向真主黨提供的C─802反艦導彈製造了這起事件,“該導彈是伊朗采用中國技術製造的”。 這件事發生後,美聯社駐耶路撒冷記者在介紹這枚導彈時使用了非常啞趼的修飾語!躒不說導堤ㄉ中埂觥酢酢醪不光說導登鍇伊朗製造的!跚?強調“一枚啊酢跣埂黽術、伊朗製造並獺酴負?主黨德??02巡航(應為反艦)導彈擊中了以色列軍艦”。這種說法讓人覺得中國似乎站在了以色列的對立麵。 美國一家名為《NEWSMAX》的雜誌在7月19日刊登的《中國導彈製造的恐怖》一文中稱,“伊朗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引進中國的C─802導彈生產技術”。文章的作者查理·R·史密斯甚至還引申到C─802導彈可能涉嫌“使用了美國和以色列技術,對美國艦隊形成了明確而現實的威脅”,並警告美國小心“恐怖分子可能利用偽裝在普通貨船裏的C─802導彈襲擊美國軍艦”。 德國《圖片報》則列出了黎巴嫩真主黨擁有的導彈種類和數量,稱排在第一位的是一種射程為120公裏的中國製導彈。此外,一些西方權威媒體如英國的《簡氏防務周刊》、《泰晤士報》,美國的《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也沒忘在相關報道中把中國扯進來。 雖然媒體熱衷報道此事,但作為衝突當事方的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卻根本沒提及中國。以色列總參謀長哈盧茨在7月15日的記者招待會上對遇難水兵表示哀悼,承認這是一場“沒有預想到的災難”,但他在講話中隻字未提來襲導彈的所謂“中國屬性”。真主黨的“燈塔”電視台則在7月14日夜間播放了以色列軍艦遭襲的錄像,播音員強調真主黨用自行研製的武器發起了這次攻擊。 據《簡氏防務周刊》等媒體報道,這次襲擊以色列軍艦的是伊朗產的“諾爾”反艦導彈,這種導彈是根據中國的C─802反艦導彈發展而來的。總部設在華盛頓的美國全球安全研究所學者說,C─802的中國名稱是鷹擊─82,是一種可從潛艇、軍艦、飛機乃至大型卡車上發射的多用途反艦導彈。它的性能與著名的法國“飛魚”導彈相當,號稱“中國飛魚”,有效射程為120公裏,能在距海平麵2至4米的高度巡航。 1991年海灣戰爭結束後,美國在巴林設立了第五艦隊,有分析稱,美國劍鋒直指霍爾木茲海峽對岸的伊朗。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提供的數據,為了提高自身的海防能力,伊朗向中國提出購買C─802導彈的申請,雙方經過正式談判,並向聯合國常規武器轉讓中心進行備案登記後,達成了這項交易。 1994年至1995年,中國向伊朗出口了80枚C─802導彈及10套發射裝置。基於中東軍力平衡的敏感性,中國按照本國《軍品出口管理條例》的規定,落實對導彈出口的“清單管理”,確認伊朗為該導彈係統的最終使用方,以防止這些武器通過第三方流入熱點和敏感地區。 英國簡氏集團的刊物當年也承認,中國的整個交易過程是透明的,與國際武器交易慣例沒有衝突。從2002年11月開始,伊朗航天工業組織自主研發了一種代號為“諾爾”的國產反艦導彈,其技術藍本參考了C─802導彈。在今年3月底,伊朗舉行的“神聖先知”軍事演習中,“諾爾”首次亮相,外界才知道它的存在。 以色列媒體分析認為,所謂真主黨使用的C─802導彈確實是伊朗自行生產的“諾爾”導彈,伊朗向來是真主黨的強大後盾,真主黨獲得這種先進武器也不是什麽新鮮事。至於說該導彈究竟與中國有多大關係,實在是有些牽強。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報道,中國武器出口中東國家,始於20世紀80年代。當時,多數中東國家因譴責蘇聯入侵阿富汗、抗拒蘇聯政治影響而抵製購買蘇製武器,中國武器因價格低廉,維護保養與蘇製武器類似,因此受到中東國家的歡迎。即便如此,中國在中東武器市場所占的份額也遠遠小於西方國家。 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提供的數字,從2000年到2004年,在常規武器出口方麵,美國為259.3億美元,而中國為14.36億美元,隻有美國的約1/20。中國武器在中東一般隻銷售給埃及、伊朗、科威特等政局穩定、目前未與周邊發生戰爭的國家。中國還嚴格遵守聯合國的製裁協定,在海灣戰爭以後斷絕了與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的武器交易,顯示了自己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在中東,情況就不太一樣了,那裏的遊戲規則是“靠實力說話”。因此,進口軍火與出口石油已成為各國經濟生活中的兩大重要內容。據美國國際預測公司公布的新的中東市場分析顯示,預計2007年之前,中東地區的軍費總開支將從2003年的520億美元上升到每年550億美元,這一數字幾乎是拉美地區預計軍費開支的兩倍。 中東國家習慣於從世界範圍內購買它們想要的軍火。除了美式、俄式和西歐武器之外,連南非、韓國等國也能從中東武器市場上分到一杯羹,這使得中東幾乎囊括了所有門類的武器,堪稱“萬國軍火博覽會”。 美國智庫防務信息研究中心的研究員萊切·斯托爾表示:“(如果有人)認為武器銷售可以作為影響他國外交政策的工具,這基本上是個錯誤的假設。小至一把槍,大到一艘艦艇,一旦武器出了你的手,就別妄想你還能對它擁有控製權。”中東國家並不太在意武器限製規定,一旦武器到手,如何處理就變成本國的內政,因此有人戲稱軍火一旦賣到中東,線索便到此為止,接下來便是誰也搞不清楚的“無底洞”。 1969年,卡紮菲上校主政利比亞後,向法國達索公司訂購了110架幻影戰鬥機,這些戰機一抵達的黎波裏機場,就被運往利埃邊境,作為“支援阿拉伯前線國家”的禮物白送給了埃及。卡紮菲後來回憶說:“我們履行了泛阿拉伯國家和曆史的責任,我們買來意大利火炮送給埃及人,埃及兄弟駕駛我們提供的幻影戰鬥機去完成解放西奈半島、耶路撒冷的偉大事業。我本人親自肩扛著導彈走到利埃邊界,把導彈交到埃及人手中。” 稍後發生的黎巴嫩內戰則上演了另一幕:盡管聯合國禁止各國向衝突地區提供武器,但1990年,黎巴嫩政府軍在收繳各派武裝時,發現它們的武器居然來自70個國家,情報顯示,這些武器大多來自國際軍火販子。如今與以軍血戰的黎巴嫩真主黨自成立以來,苦心經營了錯綜複雜的軍火采購渠道,黎以衝突爆發後,真主黨的“燈塔”電視台宣稱:“我們有足夠的耐心與實力堅持到最後。” 雖然黎以衝突中的新聞點很多,但西方媒體仍喜歡“中國元素”,其實這並不奇怪。早在冷戰時期,“蘇聯元素”曾讓西方媒體持續火爆。例如,在中東戰爭中有西方媒體稱,身穿埃及軍裝、駕埃及戰機與以色列戰機進行空中格鬥的飛行員在相互通話時卻是一口流利的俄語。類似報道當然極為吸引眼球。 現在,西方媒體認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潛在對手”,因此,“中國元素”就顯得格外有價值。今年1月,玻利維亞新總統莫拉萊斯上台,此前,美國中央情報局說服玻利維亞高級將領,將一批肩扛式導彈銷毀,理由是“防止它們落入恐怖分子手中”。但外界認為,美國是想讓政治立場偏左的莫拉萊斯總統“手無寸鐵”。這一醜聞曝光後,西方媒體不是追蹤玻國內的調查進度,而是一再強調這批導彈是中國產的。好像中國製造與恐怖分子有什麽“必然的聯係”。 此外,一些西方媒體還報道說在駐伊美軍的戰利品分揀基地內發現不少中國武器,“證明中國當年曾向薩達姆提供過大量軍火”;對於在伊拉克占絕大多數的俄製、美製和歐製武器卻視而不見。由此可見,在今後一段時間,衝突地區的“中國元素”仍將是西方媒體追逐的熱點。 環球時報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