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日本重新建軍野心與美日新策略聯盟 zt

(2006-08-22 16:25:52) 下一個
日本重新建軍野心與美日新策略聯盟----作者:Emilie GUYONNET 衝繩島位居亞洲地緣政治戰略位置中心,素有«太平洋鎖鑰»之稱,二次大戰後淪為華府和東京軍事將領布局下祭品.1945年二次大戰末期曾是太平洋戰爭最血腥慘烈戰場(注一),戰後成為美國殖民地,直至1972年方回歸日本.遭美占領期間遠比其它日本地區多出二十年之久;然而,目前島上美軍基地仍多達37個,美軍人數高達26000人,尚不包括其家屬,而全島人口總數不過135萬人(注二)。在長100公裏寬15餘公裏的彈丸之島上,於人口稠密地區駐紮著如此之眾的美軍基地,無怪乎日常事故糾紛層出不窮:噪音分貝遠超出官方規定上限,犯罪率居高不下,大規模軍事演習肇事頻仍,軍事操練造成之平民意外傷亡常有,尤以實彈射擊演練為最。 TomohiroYara先生居家緊鄰Kadena基地(美國遠東地區最大空軍基地),他憤慨表示:«我恨透這些美軍基地!淩晨兩三點我常被飛機噪音驚醒,戰機就從我頭頂上掠過,有時可見雜物碎片掉落至我家花園.»1995年,一日本少女遭三名美國陸戰隊大兵輪奸案發後,美軍基地去留問題頓時成為日本舉國爭議焦點.時任衝繩時報編輯委員的一名記者記憶猶新說道:«慘案揭露後,日本民意嘩然.自1972年衝繩島回歸日本以來,從未見媒體如是大幅報導該島情況.» 可是,事過境遷,美軍基地問題如昔,未見改善.Futemma美空軍基地堪稱顯例,位於人口八萬的市區中心,占地達4800公頃;基地附近仍可見2004年8月13日遭失事美軍直升機撞毀的一所大學之大樓殘跡. 美軍於亞洲最慷慨的東道主 衝繩島美如天堂的海岸沙灘及沿岸豪華飯店表象下,處處籠罩著當地居民對冷戰結束後美軍基地駐留不去之憤慲敵意.該島遠距東京1500公裏之遙,西臨東海,為日本最南領土,仿佛遭中央遺忘,猶停滯在昔日世代,怪異之至. Yara先生不以為然表示:«衝繩島情況將改變.二次大戰後,日本人民和政府長期漠視日本國防問題,因為正值東西冷戰,日本被置於美國核子傘保護下.然而日本決不能永久依賴美國卵翼.冷戰如今已結束,日本國防自保問題已成不可回避的國家議題.»東京與華府最近簽訂的新策略聯盟協定正攸關此一議題,其階段報告書揭示了美日新軍事部署重大合作計劃(注三),預計於今年三月三十一日前完成簽署定案.其中首要決定包括將衝繩島上70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調遣至美國的關島.該島人口密度遠低於衝繩島,且幅員更廣闊.據五角大廈軍事專家指出,關島地理位置更適於作為亞洲戰略據點,以因應東南亞地區回教激進組織之恐怖活動. 上述新軍事部署計劃(施行日期尚未敲定)似乎規模浩大,但較之美軍於日韓兩國駐軍總數,實微不足道.單於日本,美軍基地多達89個,即使調離了7000名陸戰隊,留駐美軍依然高達四萬人.此一美軍陸戰隊撤離案將耗費日本90億美元國帑,據日本時報報導指出(注四).日本堪稱美國亞洲地區最親近戰略盟邦,也是最重要基石. 美軍應於2008年前自南韓37500名駐軍中撤出12500名(注五).麵對南韓人民反美聲浪,加以南韓政府致力與北韓和談,南韓,此一美國亞洲軍事部署重鎮國度,如今已逐漸對美采保持距離政策,趨向於發展多邊外交,唯仍遵循1954年之美韓防禦協定(注六). 日韓兩國與美國關係差異亦見諸財務層麵.日本乃是美國海外駐軍最慷慨的東道主,每年斥資40億美元承擔駐日美軍75%費用,南韓則僅提供駐韓美軍八億四千萬美元費用的40%(注七). 美日新策略聯盟非僅涉及後冷戰時代美國亞洲軍事布局重整,且旨在進一步促使日本於外交國防政策上加強與美國之政治和軍事聯盟關係,亦即將«昔日以保護日本和維護亞太地區安全為宗旨的美日聯盟»改變為«全麵性戰略聯盟».美國國務卿萊斯女士於2005年10月29日美日新策略聯盟協定初步報告書出爐時即做了上述表示(注八). 此一號稱«曆史性»的美日新策略聯盟協定乃是兩國關係自二次大戰後第三個重大轉變.首先是1951年9月的«美日安全條約»,附屬於«舊金山和約»,其中授權美國於日本建立軍事基地;當時正值韓戰烽火連連,日本被劃為非軍事區.此一勝者為雄敗者為寇下簽訂的«美日安全條約»於1960年元月經修訂成為«美日互保與合作條約»,效期十年,雙方可於截止前一年片麵提出終止通告.此一新條約建基於平等原則,規定美方未經日方同意,不得徑自使用日本軍事基地,或於日本領土部署核武.四十六年後的今天,美日新聯盟旨在強化此一兩國策略夥伴關係,全麵運用於所有戰略情勢. 美日戰略關係演變於1991年波斯灣戰爭時已見端倪.當時«國際社會»曾一度對日本一麵倒親美«棋盤外交»政策交相指責.911事件爆發後,東京再度決意全麵支持美國«反恐戰»政策,美日新策略聯盟之勢更形明朗.2001年4月,與小布希總統交情甚篤的小泉純一郎勝選登上首相寶座,亦加速了美日新策略聯盟進展. 美日新策略聯盟基石係於日本2001年後期通過的«特別法»,授權日本自衛隊(注九)得以未經聯合國同意徑自參與全球性任務(此與其之前介入參與國際任務方式大相徑庭),且無需遵照1960年美日雙邊協定法律規範,誠如日本國防外交政策專家RégineSerra所指出者(注十).例如,2001年10月通過的«反恐特別法»授權日本自衛隊進駐印度洋地區,後援當時出兵阿富汗推翻塔裏班神學士政權的國際聯軍;接著透過«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別法»,日本派軍進駐伊拉克南部的Samawa地區. 2005年10月29日美日新策略聯盟協定初步報告新聞記者會上,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聲稱,美日兩國在«反恐戰»之全球領導地位將從此更上層樓.然而,究其根底,東京和華府擴大策略夥伴關係真正目標無非針對崛起的新敵手中國.美國之前於2005年6月28日先與印度簽署了防衛協定,接著不到一年內又與日本建立新策略聯盟,這一連串外交動作之策略考量在於圍堵中國.華府曾一再指責中國軍事預算黑箱作業,東京亦對中國2005年會計年度國防預算中所顯示的偏北韓立場深表不安. 中日兩大亞洲地區強權之較勁可見於領土主權爭端,尤其有關釣魚台列島主權;亦顯見於二次大戰日軍侵華曆史爭議,導致兩國之民族主義高漲(注十一).美日新策略聯盟全麵性合作條文前言因此提及«偏遠離島遭威脅時»之因應對策. 日本麵對中國之戰略威脅更因南北韓有朝一日統一而益形尖銳化.因為,此意味一新中級強權之崛起,其非但極可能擁據核武,且外交政策傾向中國(平壤和漢城均是).目前朝鮮半島社會和政治發展趨勢均再再彰顯此一可能. 美國中情局情資評議會公布的2020年方案匯報即指出,全球國與國軍事衝突危險性最高地區將是亞洲(注十二).東京當局似乎漠視此一警訊,仍執意爭取地區和國際軍事外交強權地位,其展現之野心為二次大戰以來所僅見.盡管擁據最先進軍備,並耗資近400億美元國防預算(居全球第四位,僅次於美英法),日本和平憲法卻嚴禁日本自衛隊出兵國外從事戰鬥任務;此外,日本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企圖始終落空,致使其強權野心嚴重受挫.突破上述障礙最有效途徑似乎唯有透過與美軍事合作強化. 其中主要利器之一乃是加強«美日軍事合作無間».此即2005年10月29日美日新策略聯盟初步報告書中所揭示綱領,為今後美軍戰略布局指針,意謂美日軍事指揮係統徹底重整,以強化情報交流,軍事訓練合作和聯合軍事演習.美方強調有意繼續與日方共同使用衝繩島上之美軍基地.衝繩大學科教係教授TakeshiYamaguchi歎道:«美軍自衝繩島撤至關島,結果可能並非如美日兩國政府信誓旦旦所言,將減低衝繩島高密度的軍事基地,因為日本自衛隊勢必取美軍而代之.» 日本空軍總部亦將自衝繩島Yokota基地遷至東京西北部,以便更接近美空軍指揮總部,並新建一聯合作戰協調中心.駐日美軍總部所在之Zama基地(於東京近郊)則將改成美日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美日軍事合作無間»綱領附帶指出«將日本自衛隊地位調整為聯合作戰部隊»,其確切角色和使命則未明確界定.然而可確定者,自衛隊組織結構勢將不再局限於目前的保衛日本本土.此無疑正是美日新策略聯盟協定耐人尋味之處,既模棱兩可,又無嚴格限製,容許簽署雙方得以隨意詮釋.Yamaguchi教授即憤然表示:«此一日本自衛隊定位之改變完全抵觸日本憲法!» 日本和平憲法之終結? 二次大戰結束後,由麥克阿瑟統帥的美國占領軍於1947年規劃製訂了日本新憲,其中第九條款明定日本放棄軍事侵略,不得訴諸武力解決國際衝突,並棄絕任何軍事儲備.然而隨著東西冷戰開啟,此一和平憲法卻在麥帥要求下遭暗中修改,一支為數75000人的日本民警組織在1950年於焉成立,四年後改製為日本自衛隊,其人數目前已達24萬之眾.自衛隊組織是否違憲長期間成為日本朝野爭議焦點,其合法性於1993年社民黨執政時終於獲得確認(注十三). 美日新聯盟架構下日本自衛隊定位之變更如今又成修憲爭議焦點.2005年11月22日,小泉內閣已提議將之改製為«正規軍»,正式生效日期未定,須待日本眾院三分之二多數票及公投過半數同意方能過關. 二次大戰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和平主義長期間為日本社會主流,如今卻見日本政界彌漫高漲的民族主義;盡管如此,大多數民意仍屬意和平憲法精神,誠如東京Komazawa大學法學教授OsamoNishi所言:«日本民意大抵讚成修憲,卻未必支持變更其中放棄武力戰爭的第九條款.»然而,亞洲史料研究中心研究員ShoheiMuta卻警惕道:«日本人民的和平主義精神正轉變中.長期經濟不振導致保守意識形態抬頭,民意政治取向逐漸右傾.前不久上任的小泉內閣遠比先前的政府更加保守,尤其有關日本二次大戰侵略史議題.此外,近些年來,某些主流媒體政治立場大幅右傾,左派主張則已淪為社會末流.» 1960年美日防禦協定簽署時曾引爆劇烈民眾示威,導致長達兩個月的政治動蕩,當時原定的艾森豪總統國訪因之取消.美日新策略聯盟協定反對人士指出,迥異於1951年戰勝國強製之美日聯盟協定,1960年之美日防禦協定乃雙方政府自由協商(注十四),經日本眾院多數決通過,確為道地的民主決定;如今卻遭美日新策略聯盟協定取代,無怪乎反對陣營大為反彈,特別是於美軍基地所在地區,如廣島西南部的Iwakuni市.針對美軍基地重新強化部署政策,該市市民於2006年3月12日舉行了地方公投,結果是89%投票者投了反對票.此一隻具象徵意義的谘詢性公投當然無任何法律約束力.美軍新部署計劃乃中央決策,地方民意毫無置喙餘地. 美日軍事合作無間之強化同時意味提升日本軍備至美軍水準,特別是尖端軍事科技領域.此昭然彰顯於美日新策略聯盟協定,其中揭示了加強«雙方國防合作與發展»及«軍事科技研發成果互惠». 如同華府其它亞太盟邦,日本始終對美日軍力落差耿耿於懷,積極設法掃除預算,體製和行政障礙,庶幾迎頭趕上美國.亞太安全研究機構(APCSS,隸屬美國國防部之研究組織)主辦的研討會匯報可為明證(注十五). 鑒於1998年北韓飛彈試射侵犯日本領空事件,美日新策略聯盟協定初步報告強調«美日洲際飛彈防衛係統協調能力»,美方將提供日本此一領域尖端科技.日本重工業發展將因此獲至重大突破,因為,自1967年以來,日本重工業始終被禁止從事任何軍火和軍事科技有關之貿易(注十六). 2004年12月,小泉內閣通過了美日反飛彈合作計劃,將此禁令部份鬆綁.日本國防政策專家RégineSerra指出,此一重大改變藉口是協助三菱和川崎兩大日本重工業巨頭突破技術瓶頸(注十七).日本防衛廳最近即聲稱擬於2010年前裝置124枚愛國者飛彈.先是自美國引進,接著透過技術轉移,由三菱重工業自行生產(注十八). 麵對此一違反日本和平憲法宗旨的黷武趨勢,那些昔日蒙受日軍殖民侵略之害的亞洲鄰國無不深感憂懼.目前亞洲高漲的民族主義,地緣政治戰略盤算,加上美方於亞太地區簽署的諸多安全協定,使得該地區軍備競賽日益加劇,成為僅次於近東地區的全球第二大軍火市場,1990-2002年間軍火交易總額高達1500億美元(注十九)! 華府亞太地區戰略夥伴(澳洲,南韓和台灣為首)亦均希望和美國維持軍事作業協調,因為與美軍聯合作戰之需要與日俱增,此於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中已昭然若揭.它們可從中獲取美國最新軍事配備,例如,澳洲,日本和南韓均已因此取得Aegis海軍作戰係統. 然而某些亞洲國家卻不以為然,對美國藉«亞洲軍事革新計劃»肆無忌憚於該地區輸出尖端軍事科技頗多微詞.亞太地區安全研究機構另一研討會結論即指出,這些先進軍事科技被標榜列屬科技研發創新領域,偃然充滿«為科技而科技»之盲目追崇,結果勢將無助化解«低密度武力威脅»,特別是恐怖攻擊或遊擊顛覆戰(注二十). 目睹亞太地區日益升高的軍備競賽,許多與會專家均憂心忡忡表示,美國一意隻為鞏固其地區軍事主宰地位,結果恐將製造新的戰爭威脅. 那些無法搭上軍備競賽列車的國家可能訴諸非對等計策,采取低密度攻擊,如顛覆戰或遊擊戰,或甚至發展大規模毀滅武器(核子或生化武器).華府亞太地區安全策略可能因此擦槍走火,誠然吊詭之至! ------------------------------------------------------------------------------ 附注: 注一:1945年4-6月的衝繩島戰役造成二十三萬餘人喪命,其中平民為94000人. 注二:衝繩縣府2004年發表的«衝繩島美軍問題»報告指出,島上美籍人士總數為50826人. 注三:散見«美日新策略聯盟:因應未來的轉化與重整»,2005年10月29日公布的美日國防與外交部長級會議階段報告.詳網站www.jda.go.jp/j/news/youjin/2005/10... 注四:詳«美國看中90億美元的美軍陸戰隊撤離巨額大餅»,日本時報,東京,2005年11月25日號. 注五:美國國防部長2004年10月6日之正式聲明.詳網站www.defenselink.mil/releases/2004/n... 注六:1954年美國和南韓簽定之美韓相互防禦條約,授權美軍進駐南韓,以協助南韓抵禦外敵侵略. 注七:美國國防部最新公布資料,«美國盟邦貢獻款»2004年匯整數據,其中顯示,2002年度日本貢獻款為44億1千萬美元,南韓為8億4280萬美元. 注八:«美日聯盟....»Arté電視台紀錄片. 注九:此之前,日本自衛隊任務隻局限於本土防衛. 注十:詳RégineSerra著«日本策略演變攸關歐盟»,歐盟安全研究中心出版,布魯塞爾,2005年6月版. 注十一:詳MartineBulard撰«撼動國際秩序的中國»,LeMondeDiplomatique,2005年8月號 注十二:«美國中情局報告:2020年之國際局勢»,RobertLaffont出版,巴黎,2005年. 注十三:即前社會黨,1991年變更為社民黨. 注十四:詳EdwinO.Reischauer著«日本和日本人史»,第二冊1945至今日,Seuil出版之曆史叢書,巴黎,2001年. 注十五:詳«亞太地區國防軍事轉型:麵對挑戰»,亞太安全研究中心(APCSS),夏威夷,2004年3月30日-4月1日號.網站www.apcss.org/core/Conference/CR_ES... 注十六:又名«三大綱領»,其中勒令禁止出售武器和軍事科技給共產集團國家或遭聯合國武器杯葛禁運的國家,或任何涉嫌介入國際軍事衝突的國家.此一禁令於1976年擴大及於全球所有國家. 注十七:同注十. 注十八:詳«日本自行製造愛國者飛彈,加強國防戰備»,日本時報,東京,2005年11月13日版. 注十九:詳RichardA.Bitzinger撰«亞太地區軍火市場:窮兵黷武趨勢,戰爭威脅隱憂»,亞太安全研究中心,夏威夷,2004年3月號.網站www.apcss.org/Publications/APSSS/As... 注二十:詳«美國國防政策轉變對亞太地區安全之影響»,亞太安全研究中心,夏威夷,2004年12月1-3日號.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