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四代重殲:盲人摸象--伊朗問題的背後

(2006-08-22 16:25:52) 下一個
伊朗的確是一個大國,但是卻遠遠沒有達到左右世界的程度。真正左右世界的是那些有潛質達到世界權力金字塔頂峰的國家。伊朗問題吸引世界關注並非因為伊朗本身,而是伊朗的背後所蘊涵的世界權力角逐。在伊朗前麵的伊拉克同樣如此。大國有大國的生活,小國有小國的生存。伊朗現在上演的就是一幕尋找生存權利的大戲。 不能達到世界權力金字塔頂峰並不意味著伊朗沒有追求。更大範圍內發揮影響力,更大程度獲得經濟利益,更多情況下決定自己的命運,最終獲得更好的生存以至於生活。這些,便是伊朗的追求。可悲的是,國際關係的基本法則決定了伊朗的生存不能僅僅靠自己,甚至很大一部分得靠別的大國,得學會適應國際關係的基本規則。威脅來自區外大國,生存也同樣需要依賴區外大國。 伊朗至今沒有屈服。內賈德沒有改變其波斯硬漢的形象。有那麽一封致美國的信,可是卻沒有實質性的改變。美國人沒有相信內賈德,因為那樣的做法的確不值得相信。內賈德在一個適當的時機做了一點適當的事情。或許國內會有一些爭議,卻無傷大雅。在旁人看來,內賈德是在玩火也並不奇怪。 中國人無疑在伊朗問題上是很有想法的。一方麵,我們希望自己的國家在國際問題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另一方麵,我們又不得不麵對國家實力不夠的這一客觀現實。伊朗問題事關我國的命運,這種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麵並非是一個有愛過心的中國人願意看到的。國人常有叫道,中國人應該先管好自己的問題再去管別人。原則上沒有錯,但實際上卻行不通。全球化的今天,誰也離不開誰。伊朗是一個有著相當地區影響力的大國。他的問題,既然牽動了整個世界,就不存在中國人去漠視的理由。不做不意味著不想,也不意味著以後不做。其實,我們一直在做著什麽。 作為美國的新一個打擊目標,伊朗問題的持續惡化讓人揪心。從世界地圖上看去,稍有常識的人都會知道,伊朗一旦落入美國的掌心對於中國以至於俄羅斯都是極大的戰略威脅。美國手上有了阿富汗,又有了伊拉克,正是如日中天。如果能夠再拿下伊朗,三個重要據點連成一線,顯然就能夠讓美國在中亞與中東之間建立起一條相對比較穩固的戰略線。這條戰略線的意義非同小可,可以讓美國的力量直達中亞地區。中亞是一個西方地緣政治學說中的決定性戰略節點。無論是英國還是美國,都沒有辦法擺脫麥金德地緣政治學說中所提到的大陸中心的誘惑。從現實的角度來看,中亞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位置。且不論其豐富的資源,僅僅是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對中國和俄羅斯的意義就已經顯而易見。中國的西部,俄羅斯的中部,兩個世界主要大國的軟肋都和中亞相鄰。除了俄羅斯與中國,美國的戰略線一旦成功建立,還將對巴基斯坦與印度造成重大影響。與中東的聯係無論對於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決定性的。在海洋力量不夠的情況下,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會寄希望於陸地建立起更多的與中東地區的聯係。印度的力量讓他不安於僅僅做一個南亞地區的大國,印度還想成為一個具備更多世界性發言權的國家,甚至登上世界權力金字塔的顛峰。想實現這樣的目標,避免被任何一個大國控製就成為一個必然的選擇。印度需要有美國之外的選擇。巴基斯坦在抗衡印度的過程中也會有同樣的考慮。伊朗落入美國之手,會讓印度和巴基斯坦重新考慮他們的立場。如果他們的力量不足以與美國的力量抗衡,他們就隻能更大程度上遷就美國。因此,將伊朗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前景對於美國是一個極大誘惑,更可以說有萬利。 萬利並非一本。美國看得到拿下伊朗之後所帶來的巨大利益,同樣也能看到伊朗問題背後的巨大阻力。風險和利益同時存在,沒有風險就不存在所謂的利益。風險越大,利益越大代表著一種可能。然而,利益與風險並非標準意義上的等比增長。如果墨西哥能夠順利吞並美國當然有極大的利益,但是這種希望有多大?在現有條件下風險是1,希望為0,利益同樣也為0。風險無限大並不意味著利益無限大!當風險所帶來的成本投入會大於利益的時候,放棄就會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 伊朗問題,讓美國頭疼的東西還太多。 從軍事戰略上看,美國的終極目標不是摧毀伊朗的核能力,也不是摧毀伊朗的實力體係的局部或全部,隻有讓伊朗成為自身全球戰略體係的一個部分才是戰略上的最高目標。也就是說,政權的更替,國家政治力量的走向的轉變才是美國的終極目標,其它一切不過是美國的階段性目標,或者說是一種手段。 美國在伊朗國內的對手不僅僅是一種政治力量,更是一種宗教力量。內賈德不過是伊朗的保守派政治領袖。美國需要擊敗在伊朗國內占據絕對統治地位的伊斯蘭教。擊敗內賈德比較容易,擊敗哈梅內伊希望幾何,美國人可以去試一試。霍梅尼死了,有哈梅內伊;哈梅內伊死了,還將有千萬個霍梅尼和哈梅內伊。這就是宗教的力量,這就是信仰的精神境界。僅僅是對伊朗進行階段性打擊,會給伊朗以恢複實力的機會,並進一步加深伊朗人民對於美國的仇恨。外科手術式的打擊並不能真正完成美國的構想,隻會給伊朗更多尋求援助獲得同情的時間與機會。美國要的是一條暢通、完整、堅固的戰略線而不是要削弱伊朗。僅僅為禁核而戰,美國人早就和印度以及巴基斯坦幹上了。“崇高”的美國人在現實政治裏已經失去了其或許本來崇高的信仰。要想讓伊朗納入自身的全球戰略體係中來,美國就必須穩固地占領伊朗全境。正如美國希望將伊拉克納入其全球戰略體係一樣。其代價,估計美國人是心裏清楚。 無論是土地麵積還是人口,伊朗都是伊拉克的數倍。要想占領甚至控製伊朗,其需要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伊拉克牽製了十餘萬美軍部隊,美國人還有多少個十餘萬來占領伊朗呢?其後續效應又會有多大,誰也不知道。美國真有那麽多部隊投入到伊朗,那他又如何應對隨之而來全球戰略體係的問題。在這個世界上,需要美國人存在的地方實在太多,一個伊拉克早已經讓美國人的兵力捉襟見肘,再多出一個伊朗,沒有軍隊的擴編,想來是極端困難的。美國人倒的確可以對軍隊進行擴編。然而,連鎖反應美國人準備好了承受嗎?新一輪的軍備競賽還是戰爭準備?美國人暫時是難以下這個決心向世界發出類似信號的。現在美國的巨大優勢是以軍事力量為背景支撐的,而且這種軍事優勢還很大程度上是在其他大國因為各種原因將重點放在經濟建設上。一旦這些大國感覺到軍事威脅日益逼近,他們的選擇是很明確的。經濟建設的成果需要軍事力量來保衛,否則就僅僅是一種隨時可能被剝奪的虛幻的力量。今天,這些大國的目標是建設經濟,有人威脅到了他們的經濟結構,他們也隻能暫緩經濟建設,否則他們的代價就是經濟結構的崩潰。美國人應當不會做出如此不明智的決定。美國人要的不是數量競爭,而是質量優勢。否則美國人就不會大力推動世界裁軍。他的技術優勢被數量優勢所抵消是美國人在現階段所不願意看到的。 伊朗現在究竟應該如何動,美國也還沒有想好。因此,伊朗問題一直是拖,沒有真正走向戰爭。美國人的目的很清晰,將伊朗問題變成一個真正的問題,變成一個可以讓美國隨時發揮的問題。的確,伊朗這顆果實現在還並不是很適合摘取,因為時機並不是很成熟。至於美國人想在何時動手,預言家可能敢說。美國人對於伊朗擁有核能力的時間判斷是在5-10年。也就是說,美國將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時間現在設定在了離5年比較接近或者比5年多但比10年要少的時間段上。具體情況美國人應該會根據國際局勢來判斷。至於美國人所設定的較長期限10年之後會怎麽樣,這裏隻能做一個初步的猜想。10年之後,伊朗要麽已經初步具備了核能力,要麽國際關係下的力量對比已經不適合美國動手了。當然,如果美國並沒有對於伊朗進行全麵打擊,而是僅僅對於伊朗進行了若幹次外科手術或者局部性的戰爭,那麽我們可以大膽猜測,這是美國將伊朗擁有核武器的時間繼續向後推的一種手段。這是巨大代價條件下的等待。那樣的情況,我們可以認為是美國對於機會的判斷的改變。不過,10年之後的中國以及俄羅斯會怎麽樣?美國還有機會嗎?我們拭目以待。可以確定的是,短期內,伊朗不會遭滅國之災。 石油經濟在今天依然是很有效的。伊朗不同於伊拉克還在於其所具備的超過伊拉克的對於石油市場的影響力。世界第二號石油資源占有國和第四大石油出口國的地位本身已經是很高的籌碼,再加上對於霍爾木茲海峽的力量存在,其物質與心理威懾能力之大讓人不得不重視。無論如何,美國終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油價過高雖然可以滿足炒作者,卻也會讓更多的人徹底失望甚至絕望。不理會本國人民的失望也不可能不理會其他大國的失望。當利潤達到一個極限的時候,冒險的行動隨之而來,世界也會為之瘋狂。這種混亂正是處於戰略轉型期的美國所逃避的。即便是一次外科手術式的或者局部性的打擊,也是一個短期內美國難以抉擇的問題。一個伊拉克已經使石油價格上升到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再一個伊朗,玩火呀!個人倒更相信美國可能對伊朗進行經濟進一步的經濟製裁。這種行動一方麵可以讓西方世界慢慢適應缺少伊朗石油的日子,另一方麵也不至於過分刺激伊朗首先做出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更可以讓世界對於伊朗戰爭的進一步從心理上接受 伊朗問題的確大如天,有人說這是上綱上線。伊朗需要中國保衛,有人說這是異想天開。伊朗問題是中美兩大國微妙平衡的最後一根稻草,有人說這是危言聳聽。 並非伊朗本身是稻草,而是中美的走勢將讓伊朗像一根稻草。正如阿富汗之於蘇聯,正如蘇聯之於德國,正如中國之於日本。美國力量的相對衰退是伴隨的中國崛起而同時並行的。阿富汗見證了蘇聯的無力,蘇聯見證了德國的疲軟,中國見證了日本的垂死。從阿富汗到伊拉克再到伊朗,美國的戰略擴張代表了美國力量的強盛,他的擴張勢頭的減緩也將事實上說明美國力量的相對下降。美國,已經將自身的戰略正麵擴大到難以應付的地步,他的大後方已經出現不安定因素的擴散,從古巴到委內瑞拉再到玻利維亞,革命爺爺、革命爸爸、革命之子,這就是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對於卡斯特羅、查維斯以及自己的稱呼。這??正說明了美國最為反感和懼怕的民族主義情緒在拉美上升。自然資源國有化的趨勢帶來的問題會給美國帶來麻煩。美國的力量已經不是無所不能。與當年悍然出兵格林納達以及巴拿馬不同,美國無論因為何種原因已經開始越來越容忍一些以前他不願意容忍的東西。至於究竟是戰略的變化還是別的什麽,恐怕仍然得問美國自己。 生產力的三大要素分別是資本技術要素、勞動力要素和天然資源要素。美國顯然在資本技術要素方麵占有相當優勢。同時,美國的移民率以及人口自然增長率都比較高,甚至對於移民率增加所帶來的問題采取了漠視的態度,美國並沒有忽視勞動力要素。可是,勞動力要素的增長並非一朝一夕。更何況,3億人口的基數已經是一筆很大的勞動力要素。於是,美國的眼光自然而然地放在了天然資源要素上。缺乏資源的大國崛起隻存在於幻想之中。中國在勞動力要素方麵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基礎,資本技術要素方麵的提高也顯而易見,天然資源要素便隨著中國的發展而地位日益提升。伊朗,在中國海軍力量不夠的條件下最後一個可以通過陸地同時連接到中東和裏海兩大石油區的通道,中國能夠放棄嗎?我們現在能做的的確比較少,同時美國也還沒有真正行動起來。5年後、10年後、20年後,誰又知道會怎麽樣。 今天的伊朗還沒有加入上海合作組織。那麽以後呢?今天的上海合作組織以經濟合作為基礎,然而安全合作也是裏麵的一項重要內容。以後會如何發展,也需要人們拭目以待。不是軍事聯盟,卻有世界上五個核大國中的兩個,這種潛在的價值自然值得掂量。上合不是華約,卻未必不會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兩大國之間的稻草以必要的幫助,讓他真正成為壓彎美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其實,即便伊朗不倒,美國也不會倒下。美國在生產力三大要素方麵的優勢並不會因為戰略線沒有完全構築好就徹底消失,甚至這種優勢還將要保持很長一段時間。伊朗問題的背後是一種實力流流向的觀察。小國這類問題背後所透射出的往往是大國之間較量的走向。而伊朗問題之於中美恰恰類似於這種實力流走向的昭示。隻有我們自己,中國的發展才能讓伊朗問題透射出實力流的走向。沒有這一層意義,伊朗問題也就會失去其本身值得我們關注的原因。 本來就不是敵人,而僅僅是競爭的對手,當大幕拉開的時候,大幕兩邊的競爭者應該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對手,而采取一種更為理性的態度來麵對自己的對手。不是你死我活,不是生存的較量,僅僅是生活的比拚。美國人精明地改變了戰略,卻沒有改變策略。盛極而衰,千百年大國命運的寫照,仍將重演。 觀看著,分析著,參與者,我們不會是旁觀者。小四我隨手一摸,有感而發而已。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