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從唇槍舌戰中看美俄關係 zt

(2006-08-22 16:25:52) 下一個
八國峰會首次在普京主持下在俄國舉行,然而,美國輿論關注的重點並非八國峰會,而是頻頻炒作磨擦日增的美俄關係。 兩年來,美國右翼勢力及主流輿論對俄國的批評日益升溫。他們主要指責普京在“民主問題上在開倒車”,如在中央與地方關係上恢複中央集權;提高大型企業的國有化程度;壓製新聞自由;加強對非政府組織的管束等。在對外政策方麵則批評俄政府幹涉鄰國內政,並進行所謂的“能源訛詐”。 在這股勢力的推動下,美國副總統切尼今年5月4日在訪問立陶宛時,不僅公然批評莫斯科的人權紀錄和民主倒退,更指責俄政府“利用其豐富的能源作為工具對鄰國進行訛詐”。在俄羅斯的鄰國發表這樣的言論有煽動反俄情緒之嫌,當即遭到俄外長拉夫羅夫的駁斥。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在俄申請加入世貿組織的問題上也提高了要價,不肯輕易開啟綠燈。凡此種種都給美俄關係罩上了一層陰雲。 就在布什啟程赴會之前,美國右翼勢力及媒體都加大了對布什的壓力,要其在美俄峰會上就民主與人權問題向普京施壓。另一方麵,正當布什在德國過境之時,普京總統接受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電視專訪,對副總統切尼的言論給予譏諷。他說,“你們副總統的評論就像是在外出打獵中,射出的那不幸的一槍。”意指去冬切尼在德州打鵪鶉時,不幸地一槍打中了同在一起狩獵的夥伴,那一槍差點斷送了朋友的老命。在這樣的氣氛下,兩位總統舉行會晤會有個什麽樣的結果,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 然而,多少有點兒出乎美國媒體的預料,布什與普京的峰會不僅相當客氣,而且還取得了相當積極的成果。首先,兩人在會晤後宣布,兩國在“反對核恐怖主義全球倡議”上達成了一致,這意味著兩國將把恐怖分子,而不再是把對方看成是核威脅的主要來源。其次,布什政府擬同意俄國進口並處理外國的核廢料,雙方已就此展開了談判。與此同時,兩人還在建立國際核燃料供應及回收的問題上達成了共識。而俄國則在美國關切的反恐與防擴散上給予了表態支持。 盡管在俄加入世貿組織問題上還存在某些障礙:美國要求俄對美國農產品開放其市場,並在知識產權保護上做出承諾,加大力度。因此未能如俄所希望的那樣在八國峰會前達成協議。但據透露,兩國在這一問題也取得了相當進展,有關俄入世問題有望在兩三個月內獲得解決。 兩國關係的氣氛改善的一個原因在於,在民主和人權問題上,布什能見機行事,低調處理。他隻是“私下地”而不是“公開地”向普京談及了這一問題,布什在記者見麵會上表示,他無意在民主問題上給普京上課,也並不要求俄國實行美國式的民主。不過他還是委婉地表示希望俄國能有像伊拉克那樣的新聞自由與宗教自由。普京的回答可是斬釘截鐵:“我可以相當真誠地對你說,我們絕不想要類似於他們伊拉克那樣的民主。”當被問及普京對切尼的反擊時,布什則解嘲地表示,“那個(比喻)可真是機智得很,事實上,還相當的幽默。”於是,這場唇槍舌戰也便就此“一笑了之”。 布什在兩國有分歧的問題上表現得相當克製不是沒有因由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等緊迫而棘手的問題上,在反對恐怖主義、防止核擴散及以能源安全等長期戰略性問題上,美國都需要俄國的支持。麵對這些重大的全球性挑戰,如果沒有俄、中等國的合作,已身處困境的美國當然是難以單獨應對的。所以不難理解,是現實的需要及務實的考量壓倒了布什政府的民主高調。因此,盡管兩國在中東衝突的看法上,在伊朗核問題等方麵還存在著分歧,但彼此都意識到,雙方隻有尋求增進共識,而不是擴大分歧,隻有通過協商合作,而不是走向磨擦對抗,才有助於保持兩國關係的穩定,才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