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日《讀賣新聞》自曝此次反導失敗驚人內幕

(2006-08-22 16:25:52) 下一個
7 月7日至10日,日本《讀賣新聞》等媒體連續曝光日本在此次攔截朝鮮導彈中失敗的“驚人內幕”。與媒體大曝日本反導能力“嚴重不足”相應和的是,日本的防衛廳長官張口就來“日本應該擁有有限的攻擊能力”,日本外相麻生更是口出不遜地揚言“日本有權攻擊朝鮮”。政客與媒體一唱一和的真實目的是:日本將“名正言順”地全麵加強軍力建設。 ★驚人內幕一:日軍雷達沒瞅著 美軍情報留一手 據日本《讀賣新聞》7日披露,盡管日美此前都對朝鮮即將發射導彈“有準備”,可當朝鮮的7枚導彈接連升空的時候,日本政府高官和自衛隊官員“亂成一團”! 《讀賣新聞》說,用“亂成一團”來形容日本軍政對朝鮮導彈的反應“並不過分”,因為7月5日那天,直到朝鮮於淩晨4時59分發射第三枚導彈之後,日本自衛隊官員才獲得朝鮮發射導彈的情況通報,而這一情報還是美軍提供的。 得知朝鮮導彈已經升空之後,一直呆在日本海的日本海上自衛隊“金剛”號“宙斯盾”戰艦立即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宙斯盾”艦載導彈搜索與跟蹤雷達全部開機,試圖捕捉朝鮮導彈的信號,然而,雷達兵們瞪圓了眼睛,也沒有發現朝鮮導彈的蛛絲螞跡! 守在防衛廳作戰室內的日本防衛廳高級長官們麵麵相覷:“難道是導彈發射失敗了?還是其它怎麽回事?”據日本自衛隊掌握的情報,如果“大浦洞 -2”號彈確實升空的話,那麽其飛行高度將是1000公裏,“金剛號”上的“宙斯盾”雷達在其升至20公裏處就能捕捉到它。然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哈德雷事後透露說,朝鮮的“大浦洞-2”號導彈在升空約40秒鍾後即告失敗,這枚導彈原本是瞄準美國夏威夷海域的導彈的殘骸墜入日本海。 日本方麵費了相當的時間和精力才弄清第三枚導彈就是“大浦洞-2”號,日本防衛廳長官額賀福誌郎直到下午13時左右,也就是美國的軍事衛星發現了舞水端裏的導彈發射台上已經空無一物的時候,美國和日本才敢斷定“大浦洞-2”號已經出鞘,其它6枚導彈分別是“勞動”和“飛毛腳”。對於這6 枚導彈,日本自衛隊聲稱其“金剛”號上的雷達捕捉到了其中的3枚,並且立即開始對它們展開分析。 對於日本“金剛”號上的雷達未能捕捉到大部分朝鮮導彈信號的原因,日本防衛廳隻好做如下解釋:由於美日軍方此前估計朝鮮導彈會飛越日本列島,可事實上絕大多數落入俄羅斯不遠的日本海中,不論是距離還是高度都不足以供“金剛”號雷達捕捉到。 在這一過程中,日本自衛隊還曝露了另外一係列的嚴重問題:一是日本自衛隊的通訊能力有限,因此在“金剛”號捕捉到朝鮮導彈的信號之後,居然發現無法直接傳遞給防衛廳,逼得海上自衛隊不得不派出一架救援飛機飛到“金剛”號上取回雷達數據;二是日本自衛隊和美軍都為這次朝鮮導彈試射進行了相當長的應對準備,可當事情發生的時候,卻發現兩者之間的缺乏協同。按理,當朝鮮發射導彈之後,“金剛”號和兩艘也在日本海的“宙斯盾”要進行情報交換,緊密協同,可它們在7月5日當天卻幾乎沒有進行任何的聯絡。 第三也是最為重要的是,美軍給日本的情報留了一手。美軍在測得朝鮮發射了7枚導彈之後向東京進行了通報,但卻拒絕向日本方向提供詳細的導彈數據,日本政府的一名高級官員抱怨說:“我們也不知道美國人是否掌握這些情報。” 驚人內幕二:內閣一片慌亂 日本沒敢跟朝鮮“硬碰硬” 日本政府在朝鮮導彈試射事件中比日本軍方更慌亂。 早在5月10日,日本政府就得知朝鮮準備發射“大浦洞-2”號遠程導彈,因為美軍的間諜衛星拍到了朝鮮人民軍一輛重型履帶車拖著35米長的“大浦洞-2”號導彈進入舞水端裏導彈發射陣地。 5月底,日本防衛廳截獲了“大浦洞-2”號導彈陣地發出的無線電信號,防衛廳斷定,這是遠程導彈,衛星,或者航天飛機發射前,基地人員向後方報告其位置和燃料量的無線電信號。美軍立即從衝繩加手納調派一架RC-135S戰略偵察機在日本海上空,通過紅外望遠鏡嚴密監視朝鮮導彈陣地。 由於朝鮮在導彈試射問題上絲毫不軟化立場,所以日本決定與美國一道加大外交力度。6月29日,日本首相小泉和美國總統布什就朝鮮可能試射導彈進行了長時間的交談,並且具體討論了一旦朝鮮發射導彈,美日將如何反應,聯合國安理會是否會介入此事。 幾乎所此同時,八國峰會的外長在莫斯科碰頭,日本外相麻生從俄羅斯外長那裏得到了“樂觀的回應”,希望俄羅斯助其製約朝鮮的導彈發射。 7月4日,日本內閣官防長官安倍晉三與頭號國家安全顧問們碰頭,其中包括內閣情報處長,討論朝鮮發射導彈後將采取的措施。當晚,一輛轎車就停在安倍家的門外,一旦有事就會立即載著他趕到首相官邸,一名助手透露說:“當時我們斷定朝鮮隨時可能發射導彈。” 一名自衛隊官員沮喪地說:“我一直以為朝鮮隻是製造緊張,真沒有想到它會發射。” 不過,小泉倒是相對鎮定,他於7月5日晚跟議員們吃飯的時候表示:“政府的應急反應係統狀況良好。” 當朝鮮真的發射導彈之後,小泉政府卻一片混亂,特別是7月 5日早晨7時30分到8點,小泉內閣的慌忙到了極點,這個時間也就是朝鮮發射第五第六枚導彈,因為當時他們認為所有的朝鮮導彈已經發射完畢。 當朝鮮發射第六枚導彈的時候,日本政府官員開始想知道,朝鮮導彈發射是否算“日本周邊危機”,是否應該采取行動。不過,這一提法立即被小泉否決,因為他擔心事態“不可控”。 ★合二為一:唱衰回應就為催生日本武力 與日本媒體大曝政府與軍方“應對不足”幾乎同步的是,日本政客接連發表日本應該加強武力的言論。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9日表示,日本“有權攻擊朝鮮”,以免受該國的核導彈的襲擊。麻生對日本放送協會電視台表示,朝鮮宣稱擁有核武器,可以襲擊日本,日本不可能坐以待斃。他說,按照憲法,日本有權先行襲擊,以免受到攻擊。依目前情況,要確保日本公民的安全,更是如此;日本防衛廳長官額賀福誌郎當天也在東京對新聞界稱,日本擁有“有限的攻擊能力”是“理所當然”的。額賀在談到朝鮮試射導彈問題時說,根據日美同盟,日美兩國的分工是日方進行防禦,美方進行攻擊,但為了保衛國民,作為獨立國家,日本擁有有限的攻擊能力是理所當然的。他同時指出,有必要在日本執政黨內就此進行討論並達成一致。2003 年1月,時任防衛廳長官石破茂在日本國會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表示,如果(敵人)表明攻擊日本的意思並有準備行動,日本可以發起攻擊。日本在二戰結束後製定的和平憲法第九條明文規定,日本“永遠放棄把利用國家權力發動戰爭、武力威脅或行使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但近年來,日本一些政要主張實施“先發製人”的防衛政策 日本《讀賣新聞》10日發表言論稱,考慮到國防的需要,日本防衛廳應該立即升格為省。另外,考慮到“冷戰後世界環境的變化”,日本自衛隊的作用應該從“阻止和應對入侵”擴大到主動應對“恐怖襲擊和導彈襲擊”,日本自衛隊應該積極參加國際維和,因為如果沒有國際維和,就沒有日本的和平。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