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東亞時評】東北亞近期局勢綜述 zt

(2006-08-22 16:25:48) 下一個
【東亞時評】(1)日本,台灣,關島在美國東亞戰略演變中的地位 冷戰期間,美國沿第一島鏈布下重兵圍堵中蘇。由於中國海空軍力量遠程攻擊能力相對不足,美國的防範重點是前蘇聯。所以,冷戰期間,美國在遠東和西太平洋地區的戰略重心一是在日本列島向東北的北太平洋至阿留申群島一線控製前蘇聯遠東地區的空軍力量和以前蘇聯太平洋艦隊為代表的海上力量。在南線,則以駐菲律賓為主的海空基地監視東南亞和菲律賓至台灣一帶的西太平洋地區,防範的重點是前蘇聯在金蘭灣的海軍基地。美國在遠至阿留申群島,沿日本列島,台灣,菲律賓的第一島鏈布下的防禦帶雖然不能完全堵住前蘇聯進入太平洋的通道,但卻將前蘇聯海軍的一舉一動置於監視之下,使其難以從太平洋方向對美國構成威脅。在這個防禦帶中,日本列島居於中心位置。 日本列島的重要性還表現在,對於海空力量相對弱小的中國,日本列島加上台灣形成對中國的天然屏障,美國在台灣和日本列島之間無須部署太多的戰略力量即可堵住中國東出太平洋的通道。 冷戰結束後,隨著蘇聯解體,美國在第一島鏈側重兩頭的戰略發生根本變化。尤其在南線,隨著前蘇聯撤離金蘭灣,美國在菲律賓的基地也完全撤出。與此同時,由於中美關係處於短暫的蜜月期,美國在第一島鏈中部暫時看不到加強戰略部署圍堵中國的必要性,這種情況在89天安門事件以後發生根本轉折。一方麵,中美關係重新回到冷戰時期的對峙狀態;另一方麵,隨著以李登輝為代表的台獨勢力加快分離步伐,台灣成為中美較量的中心,成為中美衝突的最大誘因。中美因台灣問題形成對峙以96年中國軍演,克林頓派出兩艘航母馳援台灣,中美衝突一觸即發,中國潛艇逼退美國航母為標誌達到頂峰。 中美在96的對峙可以說是美國在冷戰後麵臨的最嚴重的衝突,克林頓由此看出李登輝台獨路線可能導致中美直接衝突的危險性,並在其後尋找和中國的妥協,在遏製台獨方麵和中國找到一致從而避免了中美之間因台灣問題爆發更嚴重衝突的情況。 克林頓對台新戰略顯然為美國保守勢力所不容,並在2000年小布什當選美國總統,李登輝分裂國民黨並力助民進黨上台後重新回到96前的狀態,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再次陷入被動。 除了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再次回到支持台獨的立場上,2000年後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被動也反映了江朱對美外交思路的一個誤區,就是希望維持中美在克林頓時期在台灣問題上達成的默契,忽略了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在台灣問題上已經完全拋棄了克林頓路線,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對峙又重新回到96年以前狀態的現實。對比96中美在台海的對峙和2000以後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被動,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鄧小平在原則問題上的果敢和魄力。 中美再次在台灣問題上達成默契是在胡溫執掌外交路線以後,以《反分裂法》的實施為標誌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激烈交鋒最終使得小布什的新保守主義政府在台灣問題上重新回到克林頓路線上。《反分裂法》前後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較量過去不久,我們還應該留有印象。 在回顧了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戰略部署的演變和中美圍繞台灣問題展開的跌宕起伏的激烈較量後,我們回到本期時事分析的第一個主題,即美國加強關島戰略部署的含義所在。 【東亞時評】(2)美國提高關島戰略地位的實質 遏製中國 準備台灣“後事”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關於美國加強戰略地位諸如此類的評論,即關島扼守幾大戰略要道所以成為美國經營的戰略要地。但這種解釋並不能反應關島戰略地位提升的本質,很簡單,這種說法並不能解釋美國為什麽不在冷戰時期經營關島的戰略地位,因為在我們看來冷戰時期的關島擁有同樣的戰略地位;也無法解釋美國在關島大量部署戰略力量,因為巡視周邊,以美國超強的海空力量為後盾,美國似乎隻需加強常規武力的部署即可牢牢控製上述戰略要道。 很顯然,美國在關島大量部署戰略力量,其目標在目前的情況下隻有一個,那就是中國;正如同中國發展8000公裏以上的戰略打擊力量其目標其實也隻有一個,那就是美國。中美發展針對對方的戰略威懾力量都是可做不可以說得出的事。 我們必須指出的是,冷戰結束二十年後,中俄和美國再次回到相互加強核威懾的新冷戰道路上是由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一手造成的。最初的標誌是小布什上台後美國退出《反導條約》,並在此後全力發展導彈防禦係統,以謀求對中俄的單方麵核優勢。關於這一點,我們在半年前有過詳細解釋(見《麵對美日進逼 中國不再低調》一文)。 具體到關島,美國加強其戰略地位的方式反應了美國調整全球戰略部署的一個原則,即利用美國強大的遠程海空力量為基礎,在加強對對方戰略打擊能力的同時,盡量遠離對方的有效打擊範圍。在朝鮮半島,美國遠離三八線即是避開朝鮮的遠程火炮的打擊範圍;於此相似,美國在駐日美軍的調整上撤離衝繩移師關島,則顯然是為了避開中國沿海的遠程打擊力量。雖然關島基地依然處於中國打擊範圍內,但打擊力度和美國預警時間方麵遠非衝繩可比。 在美國經營關島之初,曾有觀點認為美國的意圖在於牽製中國統一台灣。這種說法顯然不能成立。如果美軍真有保衛台灣之意,衝繩是最佳的選擇,對此我們無需解釋,看一下地圖就知道了。於此相反,我們認為,美國加強關島戰略地位恰恰反應了美國對台灣問題的另一種判斷,即在兩岸統一的前景越來越明確的情況下,關島成為遏製中國海空力量借兩岸統一一舉突破第一島鏈後繼續接近第二島鏈的戰略樞紐。 從地理位置上看,關島位於第二島鏈的南端,向南可以控製直至新幾內亞的太平洋地區,而新幾內亞又緊靠澳大利亞。這樣,從關島出發,美國可以有效監視中國經由赤道兩側進入中太平洋的海軍力量。從關島往北直至日本列島則是美日控製的狹長島鏈,中國在此並無出路。 再進一步,在中國突破第一島鏈之後,由於關島至太平洋島國的水路被美國把守,從太平洋島國至新幾內亞之間,赤道兩邊的水路成為中國進入中太平洋的最佳選擇。現在再回頭看中國加強對太平洋島國的外交攻勢和中日在太平洋島國的爭奪就顯而易見了,中國此舉絕非隻是為了阻止日本入常,更非僅僅為了爭奪台灣邦交,在我們看來,中國在太平洋島國的投入更是為了在兩岸統一後經營中國進出中太平洋,繞開美國海空軍力的安全通道。這個通道將把中國和南美國家連在一起。如果這一通道被切斷,中國則隻能被迫通過馬六甲海峽,繞過非洲之角,從另一個方向到達南美,而這一條路線需要經過美軍嚴密控製的馬六甲海峽,印度洋和南大西洋。 綜上所述,美國加強關島戰略地位一方麵反應了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遏製中國的長期戰略部署;另一方麵則反應了美國對中國海空力量上升和兩岸統一的前景的判斷。具體到台灣,美國在關島的部署顯然在為兩岸統一後中國遠洋海軍衝出第一島鏈做準備,在我們看來明顯是在準備兩岸統一後,中國遠洋海軍衝破第一島鏈後的台灣“後事”。 在對美國加強關島戰略地位的意圖進行總結後,在我們將試圖對最近朝鮮試射導彈的謎團進行破解之前,我們將對近期中美日互動進行總結,首先對東亞上空的另一個更大的謎團進行破解。 【東亞時評】(3)同床異夢的美日軍事同盟 反導係統為誰而設? 我們早在半年前對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通過推動反導係統建立針對中俄的早期預警係統做過詳細分析(見《麵對美日進逼 中國不再低調》一文)。我們指出,在西線,這個反導(早期預警)係統以波蘭為中心向南北方向擴展,並試圖向更靠近俄羅斯的烏克蘭方向推進,為此俄羅斯在年初通過烏俄“鬥氣”對烏克蘭進行懲罰,近期的發展再次驗證這一判斷,請看下麵關於北約將在烏克蘭境內設立遠程雷達的報道: 北約資助烏克蘭建雷達站 分析稱旨在控製俄空域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24日電 據俄塔社報道,北約將資助烏克蘭建設三座雷達站,專家稱此舉的目換是為控製俄羅斯空域。   烏克蘭《勞動報》今天援引該國軍事專家亞曆山大•曼納欽斯基的話稱,北約“準備資助這一項目,建立一個控製空中交通的通用雷達場”。   他說:“北約的代表要求把這些雷達站建在東烏克蘭或靠近基輔和波裏斯波的某個地區。從這點來看,雙方結盟的目的是控製俄羅斯的空域。”如果這些雷達站部署完成,它們可以監控俄羅斯的大部分地區。據曼納欽斯基稱,波羅的海幾個國家和波蘭都已經部署了類似的設施。   北約駐烏克蘭新聞和文件中心主任邁克•杜雷此前曾表示,北約2006年將在烏克蘭投入1000萬歐元。其中,580萬歐元用於銷毀軍需品、70萬歐元用於軍人的社會再培訓、80萬歐元用於烏克蘭國防部和安全機構的人員再培訓。(章田) 【東亞時評】眾所周知,美國的彈道導彈防禦係統早已被證明根本無法攔截中俄的彈道導彈,美國退出《反導條約》構建反導係統謀求針對中俄永久核優勢的企圖早已落空。但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之所以還要頑固地推進這一係統,是為了建立一套早期預警係統謀求針對中俄的部分核優勢。 在東線,美國借加強美日軍事同盟推動針對中國的反導(早期預警)網是我們前期時事分析的一個重點。為此我們指出,在針對俄羅斯的反導(早期預警)網千瘡百孔的情況下,通過美日軍事同盟構建針對中國的反導(早期預警)網是美國推行單邊主義政策的最後一根稻草(見時事綜合分析《聚焦美國最新全球戰略調整》)。 在我們前期有關釣魚島,靖國神社和朝鮮半島局勢的分析中,我們一再強調美日加強軍事同盟過程中,拉氏和小泉之間的“一攬子交易”。這些交易的核心就是日本全力配合美國構建隻對美國有意義的反導(早期預警)網以換取美國在靖國神社問題上對日本的縱容以及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支持日本。這些分析曾準確地預測了中日圍繞靖國神社的鬥爭以及中國在釣魚島爭端中的重大行動,尤其是我們根據這些觀點準確地預測了胡布會前中國為逼退美國介入釣魚島爭端的意圖所展開的“前所未有” 的石油布局(見係列時事分析《中國為胡布會做好萬全準備》)。 以胡布會為標誌,中美日互動發生重大轉變。首先,以中國在胡布會前的一係列石油布局為核心針對美國介入釣魚島爭端的姿態表達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後,借東海一次秘而不宣的軍演測試出美國的真實態度,中國在胡布會前已經消除了美國介入釣魚島的意圖(見時事快評《中國在東海大規模對抗演練 場麵震憾》);其次,中美聯手在小泉春祭拜鬼問題上堵死小泉參拜之路。以上兩點導致小泉極為憤怒,並借獨島爭端向美國發泄不滿(見《佐立克亞洲之行時打了小泉一個伏擊》和《小泉在獨島的挑釁是對佐立克“伏擊” 情緒化的反應》)。 胡布會後,獨島爭端暫時平靜,美國力壓韓國向日本作出實質性讓步給予小泉一定補償。但對小泉來說,拉氏在靖國神社和釣魚島問題上不能兌現美日同盟的“一攬子交易” 中小泉最在意的部分,對小泉來說當然是在獨島的收獲所無法彌補的。 胡布會後,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采取“務實”態度,為此我們指出這反應了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從先前拉氏支持日本的立場上後退的直接反應(見《日本在東海和釣魚島開始表現出“務實” 態度》一文)。在靖國神社問題上,中日外長會晤後雖然尚有眾多謎團尚待解開,但小泉在靖國神社問題上的確一直采取低調,日本在靖國神社問題上的“讓步” 也肯定是中日外長會晤得以舉行的先決條件。對於小泉在靖國神社問題上到底作出了多大“讓步” 是我們下一步破解東亞另一謎團的關鍵所在。 拉氏在釣魚島和靖國神社問題上不能兌現承諾,小泉是否要兌現對美國的承諾?小泉如果真要報複美國的“失信”,對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打擊最大的當然是在配合美國構建針對中國的反導(早期預警)網方麵“做手腳”,因為如我們所指出的,力助美國構建反導係統是換取美國在靖國神社和釣魚島問題上支持日本的關鍵“交易”,小泉在美日反導係統上做手腳既是“合情合理”的,又是美國最“痛”的,對於重新獲得美國在靖國神社和釣魚島問題上的支持是最好的籌碼。 我們之所以提出小泉借反導係統問題上“做手腳”以圖重新獲得美國的支持的可能是因為關於東亞局勢的另一謎團,即中國利益集團的迷尚待解開。我們擔心國內有一股勢力試圖製造中日關係“回暖”的假象,並加以利用以使中國在靖國神社問題上作出原則性讓步。我們需要明確的是,中日“政冷” 由來已久,靖國神社問題是關鍵所在,即使小泉真的有意在“反導係統”上“做手腳”,那是美日之間的“窩裏鬥”,而中國高層會晤的全麵恢複是看日本在靖國神社問題上有多少實質性的讓步,直至徹底解決靖國神社問題後恢複中日首腦會晤。 【東亞時評】(4)破解朝鮮導彈試射風波 測試出日本在反導係統上的態度 對於小泉是否真的敢於在美日反導係統問題上“做手腳”我們尚需觀察,雖然我們認為小泉這樣做非常合理。從另一個角度,如果小泉果真敢於這樣做,我們對朝鮮試射導彈引發的危機所產生的疑問卻找到了破解之道。 胡布會後,我們提出判斷日本是否有意和美國拉開距離的一個指標是日本是否敢於在駐伊日本自衛隊的問題上“做手腳”。現在,日本自衛隊撤出已無懸念,但考慮到日本自衛隊撤出是在同一地區英澳駐軍撤離的情況下按“原計劃” 撤離,日本自衛隊撤離本身並不能成為判斷日本是否有意“拿捏” 美國的標誌。 回顧我們在美國國防部《四年防務指針》發布後直至胡布會這一段時間,我們對朝鮮半島局勢的分析基本上沿著這樣一條邏輯思路進行,即: 1。拉氏為了擺脫在朝核問題上受製於中國的困境,對朝核采取“破罐破摔”的態度,拿出不再在乎朝核的態度後,同時在重啟六方會談問題上采取“不必要” 的強硬,堵死六方會談重開之路; 2。同時借助美日同盟加大推動美日反導係統的力度; 3。這樣,中國不僅無法再朝核問題敲打美日,美國反而拿朝核問題推動反導係統,朝核成為拉氏手中的“驅狗鞭” 。 因此,我們對突然爆發的朝鮮導彈試射危機一直感到迷惑,因為我們認為在日本全力配合美國構建針對中國的反導(早期預警)網的情況下,朝核及任何導彈試射都會被美國利用助推美日反導係統。 但是這裏有一個條件,即日本在反導係統上全力配合美國,如果這個前提不成立,那麽朝鮮試射導彈也就不再“不合時宜”。相反,朝鮮試射導彈反而成了測試日本在反導係統問題上真實態度的“探針”。 最直接的證據是日本在朝鮮導彈危機中態度的微妙變化。我們知道最初捅出朝鮮導彈試射消息的就是日本媒體,這和日本一向對朝鮮核問題和導彈試射最敏感相符,但隨後的變化卻讓我們一度感到困惑,即在美國對朝鮮導彈試射越來越高調的時候,日本的聲調反而降低了。甚至當美國言之確榷地聲稱朝鮮的導彈試射已經箭在弦上時,安培晉三反而聲稱日本對朝鮮導彈試射不了解情況,請看以下來自彭博新聞網6月13日的報道: 安倍稱日本政府並不知曉朝鮮將試射洲際導彈計劃   中新網6月13日電 據彭博新聞網今天報道,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安培晉三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日本政府並不知曉朝鮮將試射洲際彈道導彈的計劃。   安倍稱,對於有關朝鮮將試射洲際彈道導彈可能性的報道,日本政府在得到確認前不發表評論。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1日報道稱,美國一位匿名高官說,朝鮮正在準備試射“大浦洞二型”洲際彈道導彈。 【東亞時評】由美日當初在朝鮮導彈試射問題上的不同調來看,朝鮮導彈試射不僅是中朝測試日本的探針,同時也是美國觀察日本在反導係統上態度的標尺。在安培晉三對朝鮮導彈試射作出低調表態後,美國對朝鮮的態度變得越來越強硬,有關啟動美日反導係統攔截朝鮮導彈的輿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籠的。如果我們這些推斷為真,那麽美國關於啟動反導係統地輿論與其說是警告朝鮮,不如說是對日本發出的“最後通諜”,是對日本的嚴重警告,意在提醒日本,日本軍事上並非獨立國家,日本的生命線依然掌握在美國手裏。以下是有關朝鮮導彈危機發展過程中有關美日互動的一些關鍵性事件: 朝鮮試射導彈的報道最早見諸媒體是在6月1號(見《日媒體:美日對朝鮮準備發射彈道導彈提高警戒》)。美國最早提出所謂對朝鮮導彈試射進行自衛是在半個月後的6月16號(見《美國16日警告稱 朝鮮試射洲際導彈美將采取自衛措施》),安培晉三的表態三天後。我們對朝鮮導彈危機的追蹤始於6月17號(見《討論話題:朝鮮試射遠程導彈,美國空前緊張》)。朝鮮於6月18號發布極其吊人胃口的重要新聞(見《朝將發重要新聞 下令民眾懸掛起國旗 並關注國家電視的新聞》),令人感覺朝鮮導彈隨時升空。而日本對朝鮮導彈試射的態度也正是在這時發生重大轉變的,請看下麵的報道: 日本警告北韓若試射飛彈 不慎擊中日本 日本將視同攻擊 情報顯示,北韓試射長程飛彈的作業,已經進入倒數計時,繼美國之後,日本也在今天再次警告,如果北韓試射飛彈,飛彈不慎落在日本的領土上,日本將視同攻擊。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今天在接受富士電視台訪問的時候,引述日本掌握的情資說,北韓最快可能在今天或是明天試射飛彈,這次據傳要試射的大浦洞二型飛彈,射程六千公,可以達到美國。 南韓媒體昨天報導,飛彈的火箭推進器,已經上了發射台,燃料箱也已經運到基地,不過美國對於北韓飛彈的準確性,抱持懷疑,(麻生太郎)今天在接受訪問的時候說,如果北韓的飛彈,掉在日本的領土上,事情恐怕就沒有辦法善了,日本將把它視為攻擊行為。 【東亞時評】在日本對朝鮮導彈試射作出新的表態之後,朝鮮導彈試射的形勢卻急轉直下,朝鮮首次作出令人驚訝不已的表態(6月19日電),聲稱“朝鮮正在研發可攻擊美國的新型導彈的結論完全是美國自己無根據的主觀臆測。” 美國隨後公開發布朝鮮導彈基地衛星照片以證明自己的說法,隨後發布美日提前進行導彈防禦係統合作的方案,請看下麵的報道: 美日提前進行導彈防禦合作應對朝鮮事態 中新網6月20日電 據韓聯社報道,日本《產經新聞》報道稱,美國和日本正在討論提前進行導彈防禦(MD)合作的方案,其中包括年內在日本實戰部署愛國者導彈(PAC3)等。   報道稱,兩國之所以提前導彈防禦合作,是因為朝鮮有發射“大浦洞Ⅱ號”導彈的動向。   美日兩國本月15日在夏威夷舉行了關於重新部署駐日美軍的外務、防衛官員會議。在該會議上,確定5月份達成協議的《駐日美軍重新部署最終報告書》中相關計劃的優先順序等,寫明成立將計劃具體化的專業小組的問題。   正值此時,朝鮮將導彈安裝在發射台上等,已經幾乎完成了發射準備。因此,在此次會議上安排時間集中討論了原本不在計劃之內的朝鮮發射導彈動向。   據消息人士稱,與會人員就“朝鮮彈道導彈威脅是迫切的問題”達成了共識。而且,就“應該提前進行寫入駐日美軍重新部署計劃的導彈防禦合作”取得了共識。   此外,根據在青森縣部署可探測彈道導彈的X波雷達時間,美軍決定在7月份簽署信息共享協定。 【東亞時評】在這篇報道中,我們注意到美日提前導彈合作的理由是“是因為朝鮮有發射“大浦洞Ⅱ號”導彈的動向。” 。而中國的第一次正式表態也恰恰是在美日明確導彈防禦合作的報道之後,而朝鮮在導彈試射風波幾乎就要達到高潮時突然轉向,先表示朝鮮導彈測試是自己的權力,然後後宣布朝鮮可以就導彈試射問題可以和美國進行談判。至此,我們認為,朝鮮導彈試射的真實意圖已經明了。 接下來朝鮮導彈危機的發展變得極為有趣。在美國把朝鮮導彈危機抄成世界性重大危機後,各方紛紛表態,在眾多表態中,我們尤其感興趣的是俄羅斯關於“朝鮮導彈試射子虛烏有,美國主觀臆斷”的評論以及“美國是否有能力攔截朝鮮導彈”的評論,以及全球安全組織防務專家關於“朝意在發射通信衛星而非導彈” 的評論,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朝鮮駁斥美國導彈試射說之後關於朝鮮“應該停止導彈試射”的“及時”表態與其說是警告朝鮮,不如說是警告美國不要再繼續炒作朝鮮導彈試射。 按此思路,日本隨後態度的轉變明顯是為了迎合美國的需要,以免進一步激怒美國。在美國對朝鮮導彈態度開始軟化的同時,美日反導合作卻繼續推進,日本的態度一反先前和美國的不同調,更在“強硬” 方麵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日本在伊朗核問題總體緩和,下一步形勢尚不明確時發出準備對伊朗實施金融製裁的消息耐人尋味,放在朝鮮導彈試射這一大背景下則可解釋為,為了彌補美國因為在朝鮮導彈試射問題上的不滿,所以拿出美國早已堅持很久但日本一直拖下來的伊朗問題向美國示好,雖然牽強,但亦表示難言之隱下的忠心。 這一輪導彈危機下來,日本在美日反導係統上三心二意的態度早已明了,中俄朝測試美日反導合作的目的已經達到。但故事似乎到此還遠沒有結束,引而不發的朝鮮導彈似乎還有更多更妙的用途。 【東亞時評】(5)朝鮮導彈試射 中俄重新掌握朝鮮半島局勢主動權 朝鮮導彈危機發展到今天,我們基本上可以得出中俄朝聯手測試美日反導合作的結論。從先期的發展過程看,中俄在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沉默後,中國發表依然不疼不癢的表態,強調“有關各方” 應該致力於朝鮮半島核問題的和平解決;而俄羅斯則幹脆把其稱為“炒作” 並“幸災樂禍”地質疑美國的反導係統可能無法攔截朝鮮導彈。 同時,引而不發的朝鮮導彈卻再次成為繼朝鮮核問題後世人關注的焦點,使人再次關注六方會談問題。如我們先前的分析,朝鮮試射導彈一定要是“直達”美國的遠程導彈以防止被美國利用助推美日反導係統;其次,朝鮮導彈引而不發,則在美國廢除中國手裏的朝核“打狗棒” 後,再次推出一枚測試美日同盟關係和美日反導係統真相的“探針”,並可以象朝核那樣長期利用。 和伊朗核問題中伊朗一再強調伊朗發展民用核項目的權力一樣,朝鮮並沒有否定或肯定導彈試射的同時,卻反複強調朝鮮發射彈道導彈的權力,因為彈道導彈既可以“打人”,裝上衛星就和軍事無關,美國為什麽非要“認領” 朝鮮的遠程導彈?正如同雖然關島的戰略武器明顯針對中國,但中國卻沒有理由“認領” 這些戰略武器的道理一樣;雖然中國射程在8000公裏以上的戰略核武其實目標隻有美國,但美國也沒有理由“認領” 中國的遠程戰略武器。引而不發的朝鮮遠程導彈如果拖延下去,勢必和伊朗核問題一樣,變成一場朝鮮是否擁有發展遠程彈道導彈的爭論,而爭論的結果則也會和伊朗核問題一樣越來越彰顯美國強硬立場的無理。 因此,在中俄相繼對朝鮮導彈試射問題相繼表態後,朝鮮半島的主被動關係再次易位,中俄利用引而不發的朝鮮導彈再次掌握了朝鮮半島的主動。(注前兩次易位分別發生於去年年初朝鮮宣布擁有核武器和今年年初美國國防部《四年防務指針》出台後)。中俄再次在朝鮮半島掌握主動後的一個可能的結果是美國可能不得不在六方會談問題上改變先前的強硬立場。如果六方會談有了新的發展,朝鮮導彈試射則是轉折點。美國近期在朝鮮導彈試射問題上立場開始軟化耐人尋味,以後的有關發展亦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當然,這次朝鮮導彈危機最大的收獲還是測試出了美日在反導係統上的同床異夢。日本雖然在美國的壓力下重回原來配合美國繼續推動反導係統的道路,但重新獲得美國的“信任” 需要時間,或者美國原本並不信任日本而日本也無意取得美國的信任,隻是把反導作為向美國要價的資本。無論如何,中俄借朝鮮導彈危機完全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難怪韓國再次感歎“朝鮮發射導彈事件讓中國外交實力大增” ,請看下麵的評論: 韓國媒體:朝鮮發射導彈事件讓中國外交實力大增      有關朝鮮即將發射導彈的各種預測不斷提出,但至今沒有任何一種說法得到驗證。美國和日本表示將對朝鮮實施製裁,但前提仍是“朝鮮進行導彈發射”。表麵看來,最引人關注的是朝鮮下一步將如何動作,但是在紛亂的舞台背後,最受矚目的卻是中國:中國將對朝鮮采取何種行動,是阻止還是默許朝鮮發射導彈?      美國媒體報道稱,美國總統布什曾於兩周前給中國領導人打電話,希望中國發揮影響力阻止朝鮮試射導彈。當然,美國也向六方會談的其他各方表達了對朝鮮發射導彈的憂慮,但無疑中國是對朝鮮影響最大的國家,即所謂的“中國作用論”,就好像雖然現在嘈雜的導彈舞台的主演是朝鮮,但決定該劇是否登台的製作人卻是中國。      每當朝鮮半島爆發危機,中國作用論都會被提起。2005年2月朝鮮宣布擁有核武器時、2005年秋天美國以所謂“朝鮮涉嫌偽造美鈔”為由對朝鮮實施金融製裁以及目前的導彈危機發生時,中國作用論就像“葫蘆裏的巨人”一樣跳了出來。      目前,美日兩國都宣稱朝鮮即將發射導彈,韓國媒體的報道更是鋪天蓋地,但中國政府並未作出特別反應,隻是重複“有關國家發揮靈活性重新舉行六方會談”等原則立場。中國所說的“發揮靈活性的國家”不僅包括朝鮮也包括美國,也就是讓美朝雙方妥協。事實上,發射導彈是主權國家的合法權利,當受到“向朝鮮施壓”的壓力時,中國總是抽身後退,稱“無權幹涉別國的正當權利”。      但是,每次發生危機時,其他國家都將目光投向中國,因為別國沒有任何聯係渠道向朝鮮發揮影響力,因此中國作用論被不斷提起,在此過程中,中國在東北亞的威信和外交力量得到了迅速增長。中國曾一度埋頭發展經濟,在需要高度技巧的外交領域顯得有些生疏,但如今不知不覺間已經成長為東北亞外交的最強者。      中國在朝鮮沒有駐紮一兵一卒,中國未曾與朝鮮進行過一次聯合軍事演習。中國對朝鮮發揮影響力來源於它與朝鮮的經濟關係。如果美朝直接對話,中國作用論就不會被反複提及。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忙於包圍中國的布什政府提高了中國的威望,這一點頗具諷刺意味。在東北亞,中國外交影響力的提高得益於布什政府的對朝壓製政策,這種說法難道是誇張嗎?      布什政府深知中國對朝發揮影響力的基礎是雙方的經貿,如果布什政府能夠引導朝鮮走向改革開放,使朝鮮融入世界經濟體係,那時朝鮮經濟如果不密切依賴美國經濟,則將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美國和日本不斷提及對朝鮮實施經濟製裁,但其實除了發動軍事打擊,美日可以說沒有其他可以使用的手段。如果美日繼續說什麽製裁,這將隻不過是“紙炸彈”而已。 【東亞時評】來自韓國媒體上的這篇評論可以說是對我們有關朝鮮導彈危機所做的有關推斷的最好佐證,也是對朝鮮導彈危機的最終結果的客觀評價,因此我們全文登出。這篇評論的作者雖然沒有點明朝鮮導彈危機就是中朝聯手測試美日同盟,但對危機本身造成的結果的評論則明顯暗示了中國的主導角色和對由此表現出的中國智慧的欽佩。這裏列出一些與我們的評論有關的要點: 首先,該評論點出朝鮮導彈危機的玄機所在,即不管美日跳得多高,隻要朝鮮導彈按而不發,美日不過在自拉自唱。尤其是在中俄先後表態後,世人關注的焦點其實越來越關注的是美日到底想從朝鮮導彈上麵得到什麽; 其次,該評論點明了朝鮮半島問題的關鍵所在,即美國對朝鮮的強硬政策是導致美國對朝鮮半島影響力下降的根本原因,同時也早就了在朝鮮半島中國不費一兵一卒就主導了朝鮮半島局勢的狀況。當然,對此觀點我們並不完全同意,該文作者站在韓國立場上,對中國主導朝鮮半島或多或少表現出一種無奈和不安。 最後,作者花了很大篇幅說明每當朝鮮發生重大變故時,世界的目光就轉向中國從而早就了中國在東北亞局勢中的影響。在我們看來,這些評論無疑是在暗示中國才是這次導彈危機背後的主角。尤其是該文特意指出,每當朝鮮發生重大變故時,中國隻需簡單重複幾句老生常談式的立場聲明,但卻總是能夠吸引世人目光,又能置身事外。 毋庸置疑的是,如今的朝鮮導彈危機和去年年初的核武危機是何等相似。 【東亞時評】(6)關島軍演和朝鮮導彈試射 中俄要讓美國頭尾不能兼顧 最近,我們看到有關朝鮮導彈試射導致美國關島軍演提前24小時舉行並取消眾多原本供外國觀摩的演習項目的評論。我們暫時不對這些觀點發表評論,但我們以上分析無疑為這種可能提供了依據,也解釋了中國為什麽在明知關島演習明確針對中國的情況下卻大大方方地踏上了關島美軍駐地。 我們知道,美國新保守主義登台之初曾滿懷信心地退出《反導條約》並希望借構建反導係統謀求對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核優勢。在反導係統被證明不堪重負之後,繼而謀求建立早期預警係統以謀求對中俄的部分核優勢。美國的新策略是把自己的戰略打擊力量(大炮)放到遠離對方打擊範圍之外,但把預警雷達(眼睛)擺到對方的門口。同時發展新型戰略打擊力量,從而在戰略打擊力量的數量和質量以及預警時間方麵繼續謀求核優勢,主要對象當然是中俄。 在西線,美國的預警雷達以波蘭為中心向南北擴展至波羅的海沿岸和巴爾幹半島並繼續向與俄羅斯接壤的烏克蘭推進。在東線,則大力發展關島的戰略打擊力量遠離中國陸基戰略打擊力量,同時加快推動美日反導(早期預警)係統。 東方時事曾詳細分析了美國駐海外的兩個B-2基地,一個在英國,另一個就被放在關島。B-2作為美國遠程戰略打擊力量的中間,其部署地點的確反應了美國對重點戰略地區的判斷,根據我們上麵的分析,英國的B-2顯然是針對俄羅斯,關島的B-2則是針對中國。英國和關島的B-2固然都可以對伊朗發起攻擊,但如果把關島的B-2解釋為針對伊朗則實在是莫名其妙。別忘了美國轟炸中國大使館的B-2是從美國本土起飛的。如果需要,美國的B-2可以在任何基地起飛對全球任何地方進行攻擊。判斷美國B-2部署的意圖不是看美國要攻擊的目標,而是看部署在何戰略要地。英國和關島顯然分別是針對中俄部署B-2的最佳選擇。 打破美國新保守主義謀求對中俄單方麵核優勢的努力,中俄一方麵要加強對美國的核威懾,打造更利的“矛”,另一方麵要設法各種手段瓦解美國為營造早期預警網絡所籠絡的同盟。同時,中俄聯手大大提高了以上兩方麵努力的效果。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懲罰即是使用強硬手段瓦解美國上述努力地一個例子。對日本,情況則要複雜得多。 一方麵,在日本右翼勢力依然掌握日本外交政策的情況下,中日關係難以得到本質改善,日本在釣魚島和靖國神社問題上的讓步充其量是在強大外部壓力下的權益之計,一旦這些壓力消失,日本右翼勢力就會卷土重來,繼續在靖國神社和釣魚島問題上瘋狂挑釁。其次,即使日本在美日反導係統上作出和美國不同調的姿態,其實質也不過是向其美國主子尋求“狗骨頭” 的一種方式。由於小泉精心經營多年的日本全麵倒向美國的政策早已積重難返,日本無力擺脫美國的製約,最終要回到無條件滿足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為其指定的全力配合美國構建反導係統的道路上來,除此之外,日本並沒有第二種選擇。 自今年年初的山櫻演習開始,美國在太平洋針對中國的威懾性演習幾乎就沒有停止過,既有向中國炫耀美國超強海空武力的,更有赤裸裸對中國進行核威懾的演習,同時,美國媒體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中國的心理威懾。這些赤裸裸的威懾也許或多或少和伊朗核問題有關,但中俄在東亞的被動至少部分因為朝核籌碼的失去使中俄失掉敲打美日同盟的有力武器。 因此,中俄對於朝鮮導彈危機會助推美日反導係統的可能本也無需顧忌。從不按常理出牌的朝鮮加上引而不發的導彈對於“戲耍”美日力推的反導係統可謂用處多多。美國對一枚尚未驗明正身的朝鮮導彈如此緊張對於先前美國聲稱可以一次性摧毀中俄戰略武器的說法可謂一大諷刺,而這枚虛無縹渺的導彈可以隨時變幻出各種花樣來將成為中俄對美日反導係統進行全防衛測試的最佳手段。測試出日本在反導係統上的三心二意不過是小試牛刀。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