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對我觀摩軍演留一手:真正的“秘密”看不到 zt

(2006-08-22 16:25:48) 下一個
2006年06月29日 09:27 世界新聞報   6月16日至21日,中國軍方觀摩團在關島觀摩了美軍十多年來在太平洋地區舉行的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英勇盾牌-06”。這是美軍首次邀請中方觀摩由美軍單獨舉行的軍事演習。與記者在“裏根”號航母甲板上看到的“東邊日出西邊雨”的情景一樣,美方對外軍觀摩團的態度,同樣有著種種反差。   無關大局的地方隨便摸、隨便看、隨便問   短短3天的觀摩活動,從訪問項目的設置上看,給人以開放、坦誠的印象。畢竟,這是美軍第一次邀請中國軍人登上航母,走進他們的空軍基地和海軍基地。而這些地點,都是美軍在關島的核心部署。   被邀請到“裏根”號航母參觀的中國和澳大利亞觀摩團,參觀了航母的航空控製室、作戰指揮室等重要部門,不僅瀏覽了用於控製飛機起降和作戰指揮的儀表、裝備,並且看到了處於工作狀態中的美軍團隊。從航母甲板、機庫到維修車間,停泊於此的所有飛機,包括F/A-18“大黃蜂”戰鬥攻擊機、E-2C“鷹眼”預警機、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等,都可以隨意觸摸、拍照或向站立於一側的工作人員提問。對於觀摩團提出的任何問題,對方不會以“無可奉告”這樣的字眼加以拒絕,而是盡可能地進行解釋,雖然解釋的程度深淺不一。   在甲板上觀看艦載機起降飛行時,當我們問到彈射器功率、飛機起降頻率等,一時想不起數字的陪同官格雷·布朗表示“我馬上去問問”,隨後便帶回了答案。後來我們得知,被帶至3艘航母的各國觀摩團,參觀項目都是一樣的,“開放”程度也大致相同。   在空軍基地、海軍基地的參觀中,我們還看到了B-2隱形戰略轟炸機和正在伊拉克使用、能連續工作兩小時的排爆機器人,以及美軍的主戰彈藥AGM-86巡航導彈等比較先進的裝備。   記者認為,這樣的開放程度,是美方增加透明度的姿態,是其表示友善、擴大交流的標誌,也是美方要求未來得到對方更多“回應”性邀請的前奏,其象征意義超出了觀摩訪問的實際意義。   真正的“秘密”既看不到,也問不到   事實上,美軍的真正“秘密”,並沒有向各國觀摩團開放。首先,對這次演習的立案、科目設置等任何軍事演習中的核心問題,美方不予透露。不論是高級軍官還是陪同我們進行參觀的普通軍官,當我們提出這類問題時,對方的答案都是驚人地一致:“嗯……怎麽說呢……這是一次非常複雜的聯合演習……”對實質性內容一語帶過。與部隊官兵交談時,記者問對方“在演習中擔任什麽任務”以及“為演習做了什麽準備”時,得到的回答總是“沒什麽特別的,就跟我們平時訓練一樣”。雖然美軍的確強調訓練、演習和實戰的一致性,但這樣的回答顯然是“留了一手”。   其次,在空軍基地和海軍基地,美方為觀摩團安排的參觀項目,多為生活設施、曆史博物館等,鮮有作戰部隊。即使是在“應急反應大隊”向觀摩團展示、介紹的,也大多是與“人道主義救援”相關的任務和裝備,很少涉及軍事行動。在3天的觀摩中記者感到,真正的“秘密”是既看不到,也問不到。比如,在作戰指揮室軍官向觀摩團介紹雷達工作狀態時,記者隨口問了雷達的工作半徑,對方遲疑了一下,然後堅決地說:“這個不能告訴你。”   第三,讓來自7個國家的觀摩團最為意外的是,美方沒有邀請觀摩團到演習現場觀看。雖然演習之意往往並不在其場麵,但這畢竟是觀摩演習最重要的部分。美方似乎“忽略”掉了這一點,並沒有對此做出任何解釋。就連演習開始的準確時間,觀摩團也沒有得到通知,以至於在演習原定開始的那天,所有人都在四處打聽同一個問題:“演習開始了嗎?”後來才知道,就在我們參觀航母、目睹3艘航母齊聚同一海域的時候,演習已經在其他地點拉開了戰術演練的序幕。   在接下來的一天,當演習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我們則被“忽悠”到了海軍基地參觀“單身水手俱樂部”和博物館等無關痛癢的地方。無論是來自各國的軍人,還是參加這次觀摩采訪的5位記者,都不得不麵對這樣一個事實:這場近在咫尺的演習,顯得異常遙遠。 本報特約記者 白瑞雪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