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日本就像美軍大型基地 小泉做出“突出貢獻”zt

(2006-08-22 16:25:48) 下一個
2006年06月29日 08:21 環球時報   6月27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啟程訪問加拿大和美國。對於9月任期屆滿的小泉來說,最後一次訪問美國顯然不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是借此向全世界彰顯“日美蜜月關係”,確立自己的政治遺產,尋求個人的曆史定位。很可惜,亞洲人要給他一個完全相反的曆史定位。小泉用5年時間把日本這個亞洲經濟巨人變成了巨大的“安保列島”,而它防範的對象就是與它一衣帶水的鄰近諸國。小泉啟程前,日本媒體用了“衝繩化”這個詞,感歎自己的國家正在成為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巨大軍事基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落成美國的如此附庸,這是值得驕傲的嗎?   日本本土衝繩化?   據報道,小泉在訪美期間將提出“日美全球同盟”新理念,大肆強調“日美全球同盟”的重大意義,將日美關係從原本的區域性同盟關係擴張到全球性同盟關係。有評論稱,小泉希望把日美全球同盟關係作為他外交“永垂史冊”的收山之作。   26日的日本主要媒體上有不少評點小泉對美外交的文章,其中《朝日新聞》發表了其社論主筆若宮啟文的題為《本土向“衝繩”接近的日本》的文章,指出今年日美兩國確定了駐日美軍整編方案,雖然減少了在衝繩的美國駐軍,但從整體來看,美軍卻將原來衝繩的一些基地擴散到日本本土,實際是推進了“日本本土的衝繩化”,日本全國正在變成一個“安保列島”。不過,衝繩對於美軍基地一直在抗爭,而本土的日本人連抗爭精神可能都沒有。若宮啟文質疑說,“小泉即將訪美,據說要以民主主義的‘共同價值觀’來強調日美同盟的強化。但是,美國沒有對置國際輿論反對於不顧而發動的伊拉克戰爭進行反省,小泉也未對損害與中國等國關係的外交姿態進行反省,在此情形下,日本越來越陷入美國的軍事戰略中,這當真妥當嗎?”   熟悉日本外交史的人對“日本本土衝繩化”這樣的提法並不陌生,它指的就是日本本土變為同衝繩一樣的美國軍事基地。而現在《朝日新聞》的說法並非危言聳聽。根據今年5月的“2+2”會談後出台的駐日美軍整編最終報告,2014年前約8000名駐衝繩美海軍陸戰隊成員移師關島,普天間機場等5處衝繩美軍基地歸還日本。根據雙方達成的軍事一體化“路線圖”,2008年9月前,位於美國華盛頓州的美軍第一軍團司令部將改編成“綜合作戰司令部”,遷至位於日本神奈川縣的美軍座間基地;2012年前,在座間基地新設日陸上自衛隊中央快速反應集團司令部;至2010年,日航空自衛隊航空總隊司令部將移至位於東京郊外的美軍橫田基地,基地內新設“日美聯合運用協調中心”。《朝日周刊》稱,美軍有部隊從衝繩遷往國外,而另一方麵也有部隊遷至日本,這很可能是打著減輕衝繩負擔的旗號,以推進日美軍事一體化及本土的衝繩化。   小泉讓日本變成美國的第51個州   據報道,小泉在美國將受到高規格接待,除了能夠享受破格的“白宮晚宴”外,還能於6月30日與布什一起乘“空軍一號”專機訪問美國“搖滾之王”——“貓王”埃爾維斯·普萊斯利的故鄉孟菲斯。小泉對“貓王”的癡狂和他那如“獅鬃”般的卷發,近來成為美國主流媒體大幅報道的對象,而他在5年任內的政績和外交政策反而落在美國社會的關注焦點之外。   在少有的幾篇評論小泉政績的文章中,有美國學者稱:“我認為,小泉最大的政治遺產要算提高了日本在國際社會、尤其是在美國的能見度。以往,美國人不認識幾個日本的首相,現在,由於小泉將其鮮明的個性特點帶進了日美關係,他成為日本的代表人物。”   有日本學者悲哀地說,從美日媒體對小泉訪美關注點的落差,以及美國對小泉的評價,可以輕易看出美日之間類似主人和仆從的身份差距。還有評論稱,小泉使日本在美國麵前矮化到了近20年來的最低點。日本前內閣官房長官野中廣務不久前在日本電視台的時事新聞節目中說,小泉已經將日本變成了美國的第51個州,日本的外交完全失去了自我,日本已經成了美國的附庸。   美國白宮前亞太事務主任葛林稱:“在外交政策上,小泉自上任起便積極加強同美國的同盟關係,美日關係也從不曾如此緊密,這個做法同他的前任完全不同。日本以往的首相往往在同美國交好的同時,也積極拉攏亞洲鄰國,而小泉上任後則改變了這一雙管齊下的外交模式。”小泉執政的5年多時間裏,對美外交不僅僅是“基軸”,甚至成了小泉外交的全部。小泉在美日關係上的一句“名言”是:“日美關係越緊密,日本就越能同中韓等亞洲各國、乃至全球各國構建良好的外交關係”。對於美國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小泉不遺餘力,通過推動製定新法律、歪曲解釋憲法等方式出錢又出兵,最終實現了自衛隊的海外駐兵,駐紮時間一再延長,直至日前才剛剛作出從伊拉克撤兵的決定,但同時為了繼續支援布什,表態陸上自衛隊撤,航空自衛隊不撤,並且要“擴大活動範圍”。為表忠誠,小泉還兩度冒著國民的罵聲以政治決斷的方式解凍對美國牛肉的進口。   美對小泉外交“非常滿意”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對外關係研究室主任金熙德表示,“9·11”事件後,隨著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增加和軍事科技手段的發展,美國逐漸調整全球軍事戰略。日本鷹派勢力出於“借船出海”的目的,希望借助美國的力量突破國內法律限製和國際輿論壓力,成為軍事和政治大國,因此積極響應美國的戰略調整,加速日美軍事一體化進程。但美國的士兵雖然向關島轉移,指揮係統卻越來越朝著東亞方向往前推移,體現了美軍通過前沿指揮進一步控製日本和亞太地區的戰略意圖。隨著日美軍事一體化進程的發展,美國必然會占據控製權,在促使日本發揮更大的軍事安全作用的同時,不讓兩國在軍事方麵出現對等的協同作戰局麵,以免日本自衛隊不聽美國調遣、為所欲為。   金熙德說,日本一方麵希望借美國之力成為地區軍事、政治大國,一方麵在這個過程中卻越來越淪為美國的附庸,與日本曆來所追求的“對等關係”漸行漸遠,這已形成了一個悖論。   有日本媒體為小泉對美一邊倒的外交捧場,甚至得意地表示美國對小泉的對美外交“非常滿意”,儼然一副受到“主人”誇獎後得意忘形的樣子。葛林就對小泉的政績高度評價說:“他上任後逐一兌現其競選支票,例如他誓言增進美日同盟關係,加強雙方的反恐合作,即使出兵伊拉克一事並不受到日本國內民眾的支持,他仍然堅持到底。我相信小泉的政績將會是他的繼任人很難趕上的。”   不過,也有許多媒體和分析人士對小泉的做法提出批評。《每日日本文摘》主編土井文子稱,日本今日完全靠向美日同盟,可說是日本安全政策上巨大的改變。“日本可說是牢牢地被‘鎖進’美國的全球軍事行動網中了。”土井文子擔心地說。還有媒體指出,小泉對美國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導致日本在亞洲成了孤兒,日本所在的東北亞地區現在幾乎沒有別的國家認同日本的做法。許多日本國民對小泉向美國做出太多讓步,卻沒能從美國拿到太多的好處感到不滿,去年“爭常”的失敗就讓日本體會到了美國的真實意圖,即不允許日本與美國站在同一個平台上“指點江山”。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劉江永教授表示,近年來,小泉以犧牲日本與亞洲其他國家間關係為代價,堅持倒向美國,以為抱定美國就能幫助日本擺脫外交困境,這種外交政策已被證明是“此路不通”。在駐日美軍再編經費分攤、美軍擾民及牛肉市場開放等問題上,日本與美國也產生了新的摩擦。26日的《讀賣新聞》調查表明,有六成百姓不想吃美國牛肉,七成百姓反對恢複進口美國牛肉。如果繼續奉行這樣的外交路線,日本在政策選擇上將陷入狹小的空間,隻會有損於自己的國際形象,加劇本國同亞洲其他國家乃至美國之間的矛盾。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龔 常 張莉霞 本報記者 江雪晴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