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核潛艇太平洋數量首超大西洋 控製亞太航線 zt

(2006-08-22 16:25:48) 下一個
2006年6月25日 綜合消息:美國舉行的“勇敢之盾2006”演習成為美國海軍戰略核潛艇實行異地部署後的首次公開亮相,將考驗其應對亞太安全危機時的快速反應能力。美國國會消息靈通人士透露,到今年年底,美國在太平洋沿岸部署的戰略核潛艇數量,將首次超過大西洋沿岸。分析人士指出,美軍戰略核潛艇在關島亮相,意味著美國將控製亞太航線。 青年參考報道,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海軍基地大致分為本土基地、前進基地和機動基地三類,經過長期經營,已形成橫亙太平洋的多層次、大縱深基地網。其中供核潛艇駐紮的基地主要是屬於本國版圖的夏威夷的珍珠港、加利福尼亞的聖迭戈、班戈以及2002年增設的關島基地。日本也提供佐世保和橫須賀兩大基地讓美國核潛艇使用。這些基地橫跨美軍所關注的太平洋第一及第二島鏈,控製著亞太地區最重要的航線。美國核潛艇駐紮在這裏,就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美國認為敵對的國家頭上。 以關島的阿普拉港為例,它是美海軍在西太平洋的兩大海軍基地之一,是美軍西太平洋作戰體係的重要戰略支點,美國同東北亞、東南亞和澳大利亞之間的海空交通線及海底電纜,均由此通過,距台灣約2500公裏,距衝繩約2400公裏。港內有碼頭近四十座,水深十米,可同時停泊十艘以上的大型核潛艇,並能對戰損艦艇進行維修。 英國簡氏集團亞太防務問題專家卡爾尼奧尼指出,核潛艇進駐關島,使美軍可加速將海外駐軍調往離衝突地區更近的地方,以便隨時保持威懾。美軍官員曾直言不諱地說,關島美軍的重點目標就是朝鮮半島和台灣海峽,讓核潛艇開進關島就克服了“距離上的障礙”,使美軍抵達台灣海峽的時間縮短了五天。 “一周摧毀一個國家” 有專家指出,無論從性能還是數量上,美國海軍這次向亞太加派核潛艇的計劃,都迥異於冷戰時期對付蘇聯海軍的安排。美軍不再需要在深海中尋找蘇聯核潛艇,而是更突出“從海上來”的戰略,具有強大反潛、反艦、對內陸攻擊、遠程偵察乃至執行特種突擊能力的核潛艇可靠近危險的淺海區域作戰,並能有效壓製亞太水域新出現的大量高安靜性柴電潛艇的“威脅”。 將在年底部署到太平洋沿岸的四艘俄亥俄級核潛艇,其實是按照上述理論改裝後的“巡航導彈核潛艇”(SSGN),而非過去的戰略導彈核潛艇(SSBN)。它把原來的24枚垂直發射的三叉戟洲際導彈,換成了154枚戰斧巡航導彈,相當於四艘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巡洋艦的裝備總量。潛艇可以悄悄地靠近海岸,在六分鍾內連續發射出所有導彈,然後迅速溜之大吉,光憑自己的力量就能“在一周時間內摧毀一個國家”。 要多少核潛艇才夠用?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道,要不要建造更多的新型攻擊核潛艇,一直是美國發展軍備的最大爭論焦點。這些核潛艇裝備大威力武器,行蹤詭秘,建造成本又十分昂貴。冷戰年月裏,它們曾在大海出沒,搜索著蘇聯彈道導彈發射場地並隨時準備在一次核武器攤牌中出擊。而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要求增加美國的攻擊核潛艇。 他們的理由是,美國目前麵臨的威脅仍然很大:俄羅斯不穩定,中國在崛起,朝鮮、伊朗和伊拉克這些國家又更容易取得新科技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美國國會預算委員會的海軍預算專家拉布斯說:“問題是:究竟需要多少艘攻擊核潛艇才夠用?目前美國共有56艘,比十年前的93艘減少了37艘,而參聯會的報告建議到2015年增至68艘,2025年再擴大到76艘。製造一艘新型潛艇耗資需20億美元,擴大到68艘需增加軍費150億美元。然而自冷戰結束後,整體國防預算已削減44%,潛艇的預算也減少40%。”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