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放言:好日子建立在中國人挨餓基礎上 zt
(2006-08-22 16:25:47)
下一個
國際風雲報道,最近,日本東京丸紅經濟研究所所長柴田明夫對媒體危言聳聽地宣稱,因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糧食進口的增加,很可能導致“壽司和牛排從日本人的餐桌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饑荒年代的食譜:米飯加鹹菜,日本人的飲食可能降至上世紀50年代的水平”。
柴田明夫還宣稱,中國對肉、穀物的需求不斷增大,造成世界糧食穀物庫存急劇減少。他甚至妄言,中國將是造成日本未來饑荒的“罪魁禍首”。
乍聽起來,柴田明夫的觀點與美國人布朗在1994年發表的《誰來養活中國》一書的言論如出一轍,但他更重視中國的資源進口對日本人生存的影響。那麽,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嗎?
日本資源問題無端扯上中國
本報記者對日本人在資源問題上的危機意識有過體驗。在一場演講會上,一名演講者麵對上千名聽眾說:“我們日本人必須要和其他國家搞好關係,特別是中國。因為我們飯桌上的很多東西都是進口的,其中大部分又是從中國來的,比如每天吃的蔬菜呀、大蝦呀,還有我們穿的衣服等等。”最後,他警告說:“日本自然資源極度貧乏,很多產品都要靠進口,如果不搞好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日本人很可能就活不下去。”
在中國人看來,日本的這種危機意識本來無可厚非,然而,柴田明夫卻把這種“饑荒理論”與中國扯上關係,實在是毫無根據。柴田明夫宣稱,中國人口每年以一千萬的速度增長。為了滿足中國十幾億人的胃口,中國會逐步成為純糧食進口國。因此,柴田明夫妄言,中國將是造成日本未來饑荒的“罪魁禍首”。
早把中國視為日本糧食安全的威脅
在日本,柴田明夫被稱為資源經濟研究第一人,也是日本“糧食安全”的研究專家。他1976年畢業於東京大學農業部,曾擔任經濟企劃廳“環境、能源、糧食研究會”委員,也是農林水產省“糧食供需預測部會·海外農產品小委員會”委員,糧食安全是其主要研究領域。據稱,他現在接受了日本政府的授權,正開展有關日本糧食安全的專項研究。
柴田寫過多篇有關如何破解當前日本糧食“困局”的文章。2004年,他就在文章中稱,因為“中國暴食”,導致全球糧食供給的緊張。2005年11月,柴田明夫又提出《世界穀物供需動向----日本提高糧食自給率的課題》報告。報告稱,隨著中國食品加工業的發展和豬牛等肉食產業擴張,中國糧食進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開始“吞噬世界糧食”。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丸紅經濟研究所和柴田明夫本人,本報記者特意登錄了該所的網頁。在上麵,記者看到,柴田明夫的研究成果很多,其中和中國有關的論文也不少。除了上麵所說的“饑荒理論”外,還有一些論文,如《2006年的內外經濟與中國的要因》、《關於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情勢中的位置》、《原油價格的高漲與中國的石油戰略》等,都在資源問題扯上中國,並做了一些歪曲事實的分析。
日本人島國心態在作怪
柴田明夫的“饑荒理論”受到日本社會的普遍關注,但一些人並不讚同他的看法。記者在日本采訪了一位研究世界史問題的女大學生。她告訴記者說:“反正我不這樣認為。首先中國的耕地不會減少,目前的糧食自給率也很高。”她還提出建議:“日本應該和包括中國在內的糧食出口國家共同思考並尋找糧食增產的辦法。”
專家指出,日本學者散布“中國糧食威脅論”,一是他們特有的島國心態在作怪,另外也是他們在為遏製中國的發展尋找借口。
喜歡預測中國結果常常出錯
日學者散布“中國糧食威脅”
日本是世界第一糧食進口國
在柴田的危言聳聽的描述中,好像中國已經成為糧食進口大國。但事實上,日本才是世界糧食市場最主要的消費者。據統計,日本的糧食自給率已從1970年的70%降至1999年的41%。從1985年到1999年間,日本的糧食進口以每年5.6%的速度增長。
1999年,日本共花了394億美元的巨資進口糧食,是世界上糧食進口的第一大國,其進口額占亞洲的1/3。其中牛肉的進口量占世界總進口量的近兩成,豬肉的進口量更高達世界的近三成。而日本的人口僅為世界的五十分之一。因此,從上麵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日本才是消費全球糧食資源的大戶。
柴田明夫提出,維護日本的“糧食安全”,需要本國的糧食增長、穩定的外部進口以及適當的國內儲備。起碼現在,第一個條件日本無法滿足,因此,日本的學者將保證“外部的進口”作為最大的目標。
柴田明夫之所以提出中國有可能威脅到日本的糧食安全,其背後隱藏的潛台詞是,要維持日本的糧食高消費態勢,其他國家必須“讓道”,如果中國的糧食進口增加,在全球糧食出口量不變的前提下,必然會影響日本的糧食供給。這就是柴田攻擊中國的真實原因。
萬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