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亞洲周刊:四十年前國軍反攻大陸秘辛曝光 zt

(2006-08-22 16:25:47) 下一個
陳之嶽/台北國防部最近出版新書,揭開當年「自立反攻」大陸的秘密,訪問參與計劃的十五位將軍,透露蔣介石父子幾度試圖展開行動但為美國反對。該計劃在一九六五年海戰失利後重挫。如今大陸史料也證實,中共知曉此計劃,海上一動一靜皆在共軍掌握中。 蔣介石撤守台灣二十五年,年年都想反攻大陸。韓戰爆發時,他想反攻;中共搞「三麵紅旗」,大陸同胞民不聊生,他很想反攻;文革頓起,神州大亂,他也想反攻。蔣介石是個意誌堅強的人,「其介如石」,對這位老人來說,反攻大陸並不是口號,也不是「金字招牌」,而是他在最後二十五年的生命中日夜懸念的最大目標。 蔣介石親自指導國軍研擬「自立反攻」戰略計劃,並於一九六一年四月一日成立主導反攻大陸的「國光計劃室」,此項最高機密活躍於整個六十年代,而於一九七二年七月二十日裁撤。台灣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最近出版了《塵封的作戰計劃:國光計劃──口述曆史》,引起海內外的高度重視。這本書訪問了當年親身參與國光計劃的十五位將領和兩位上校,詳述他們所經曆的國光計劃。 國光計劃初期編製人員達二百零七人,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一日縮編為一百零五人,參與作業的人員皆為三軍之精英。這群精英擬定了二十六項反攻大陸作戰計劃,參謀研究方案計有二百十六種,當局向蔣介石口頭陳述了九十七次的研究報告。國光計劃擬定的反攻大陸作戰計劃依不同性質分為五大類:敵前登陸計劃、敵後特戰計劃、敵前襲擊計劃、乘勢反攻計劃、應援抗暴計劃、並藉兵棋推演以及緊縮裝載、快速下卸、商船艤裝、渡海測驗、空降多載等實兵演練,以驗證反攻計劃之可行性與適應性。 國光計劃對美軍保密 當年主持國光計劃十年的朱元琮中將回憶說:「民國五十年(一九六一年)四月一日,我奉彭總長(參謀總長彭孟緝)轉奉總統指示,指派我兼任國光作戰室主任,並調陸海空三軍的優秀參謀及事務人員三十餘人進駐(台北縣三峽鎮)大埔原屬行政院戰時疏散房舍辦公。國光作業室進駐大埔小灣辦公之後,美軍顧問團方麵亦有人風聞,判斷此為我方策劃自立反攻大陸機構,當初曾以直升機偵查我營地,繼又加派車輛直闖我營地,亦未得直接進入,但其關注之情形,我參謀本部一直本著不承認、無此事以對應。」 以巨光計劃應付美國 台灣當局除了秘密進行「自立反攻」的國光計劃之外,另外為了爭取美援,由餘伯泉主持美台聯合反攻大陸的「巨光計劃」。據朱元琮說,巨光計劃隻是蔣介石為應付美國的一種策略,一方麵掩飾了國光計劃,一方麵爭取更多美援。蔣介石真正放在心上、念茲在茲的是國光計劃。另據劉定邦海軍中將說:「巨光計劃的想法是隻要我們登陸,建立了橋頭堡,號召大陸人民響應,並爭取美國支持。」 曾任國府陸軍總司令的劉安祺上將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的口述曆史透露:「我在陸總的頭一兩年,經常和老先生(蔣介石)在(三峽鎮)東埔的山洞裏研究登陸作戰和登陸地點。那裏原來是行政院的一個疏散地,很少人知道,隻有老先生、我和幾個重要幕僚常去,因為美國人盯得緊,我們也怕消息泄漏出去,所以行動相當隱密。」台灣軍方根據沙盤作業在南部地區包括台南、高雄舉行「昆陽演習」,劉安祺在演習中擔任反攻聯軍總司令。劉氏說當時反攻大陸計劃國軍主力在金門對岸的圍頭登陸,此外潮汕、青島都是登陸點。 據甘乃迪時代擔任國務院情報及研究局局長(後出任遠東事務助卿)的希斯曼(Roger Hilsman)在回憶錄中說,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曾向美國施加強大壓力,要求支持他們打回大陸去。那一年是一九六二年,壬寅虎年,七十六歲的蔣介石想要龍騰虎躍。蔣介石認為中共的倒行逆施為反攻大陸製造了條件與環境,他堅信隻要國軍登陸大陸沿海,哪怕是隻有一個師的先頭部隊,大陸同胞一定會聞風起義。 希斯曼說,甘乃迪麵對來自台北和國府友人的壓力,內部引發了兩種不同主張的激辯。一派主張支持國府反攻,國軍在沿海建立灘頭陣地後,可能造成星火燎原之勢,已與中共鬧翻的蘇聯不可能派兵助毛。持反對立場的人則表示,國府打算先在沿海登陸十二個師的目的,乃是企圖拖美國下水,導致美國和中共武裝衝突;這一派人擔心國軍登陸後,大陸同胞並未揭竿而起,中共也未垮台,那麽,豈不是要重演一年前(一九六一年)古巴豬灣登陸慘敗的悲劇。但這一派人也擔心萬一大陸同胞和蔣介石部隊並肩打垮中共,而甘乃迪政府又未能施以援手,則民主黨將在曆史上留下連續兩次失去中國的臭名。 畢業於西點軍校的希斯曼,二戰時曾在史迪威將軍麾下服役,擅長情報、遊擊戰和反遊擊戰,熟悉中國近代史與亞洲政情,後來在耶魯大學獲博士學位。他一直懷疑台北官方所說的大陸同胞會配合國軍對付中共的說法。一九六二年三月初,美國國務院在馬尼拉召開駐亞太使節會議,由遠東事務助卿哈裏曼主持。做過駐蘇大使和紐約州長的哈裏曼(W.Averell Harriman)派遣希斯曼到台北,探聽反攻大陸的虛實。 希斯曼一抵台北鬆山軍用機場即直接奔至蔣經國辦公室。小蔣引用大量敵後情報向希斯曼說明「大陸同胞渴望王師回大陸」,並陳述國府準備在一九六二年虎年反攻大陸的理由。但希斯曼認為反攻大陸問題並不像蔣經國所說的那樣單純。希斯曼的理由是: 一,大陸同胞是否仍歡迎國民黨回去?即使他們揭竿而起,是不是仍會歡迎當年失去民心而又已離開大陸十三年的政權? 二,中國人對中共不滿是事實,但不滿是不夠的,古巴軍隊隻有百分之二十對卡斯特羅忠心耿耿,這百分之二十都足以使卡政權屹立不墜。民眾的不滿是否能演變成抗暴起義,這是最難估量和預測的。 三,希斯曼認為蔣經國所提出的說法,不足以令人信服。 小蔣以紹興酒和中國菜熱情款待希斯曼,並教希氏劃中國酒拳。希斯曼於一九六二年三月八日抵台,與小蔣會談後即飛返馬尼拉,三月十四日再偕同哈裏曼訪問台北,與蔣介石會談,當麵向蔣表達美國反對國府反攻大陸的立場。 蔣氏父子對美國的勸阻,並不感到灰心和氣餒。據華府於一九九八年八月解密的機密文件顯示,蔣介石曾於一九六五年越戰升高時,向美提出國軍反攻大陸以支援越戰美軍的計劃,但遭五角大廈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的反對而未成。台灣國防部長蔣經國於一九六五年九月二十二日訪問華府,向美國國防部長麥納瑪拉提出上述建議。小蔣表示台灣有意支援美軍,向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和四川五省進軍,以切斷中共對東南亞的影響。 美國反對台灣支援越戰 小蔣說,這五省人民反共意誌最強,蔣介石在他們心目中極有人望。參謀首長聯席會議認為反攻大陸必須有美機和美艦支援,而五省人民未有支持國府反攻的情報,乃建議不必研究這項方案。詹森(約翰遜)總統於一九六七年三月亦表示反對國府反攻大陸,他說國府反攻大陸隻會使台灣陷入困境,並使戰爭擴大升高。 據中共老外交家王炳南在《中美會談九年回顧》一書中透露,北京於一九六二年春即獲知蔣介石「準備鋌而走險,妄圖與大陸決一死戰」的情報。做過駐波蘭大使並代表中共與美國進行大使級華波會談的王炳南說:「我們當時得到的情報是,蔣介石正在大量購進新式武器,並改裝了飛機,增加裝油量,使之能來往於台灣大陸。蔣介石集團還宣布延長服役時間。士兵一律不準離開營房,隨時待命。他們的鞋上和皮帶上都刻有光複大陸的字樣。據說他們還從日本大量購血漿……」周恩來也對王炳南說:「蔣介石是下決心要大幹一場了。」 反攻大陸終成泡影 由於美國的堅決反對,蔣介石的「反攻大陸,解救同胞」的心願終成泡影。奇怪的是,被台灣當局視為最高機密的國光計劃,據說在一九六一年四月啟動時,即為中共知曉。十年前大陸中國社會出版社的《共和國之戰》和華文出版社的《「反攻大陸」密謀分析》,皆詳細透露了國光計劃內容。 除了美國的反對,許多台灣軍方高層人士認為一九六五年國府海軍在八月六日與十一月十三日兩場海戰失利,使反攻計劃受到重挫。尤其是八六海戰,中共擊沉台灣劍門號和章江號二艦,國府海軍第二巡防艦隊司令胡嘉恒少將及一百七十官兵陣亡,劍門號中校艦長王韞山等三十三人落海被俘。國府軍方事後檢討海戰失利之因,其一是軍艦從高雄離港出海,即被中共雷達測知,海上動靜皆在共軍掌握中。 一九七五年四月初蔣介石在台北去世,《紐約時報》說他是一個「至死不渝其誌的人」。就像沈葆楨挽鄭成功一樣,蔣介石未能重睹河山的「缺憾」,隻能「還諸天地」了!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