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CIA從中印等國軍事網站及論壇搜集情報 zt

(2006-08-22 16:25:47) 下一個
2006年06月21日23:34 環球時報   從軍事論壇獲取他國軍事裝備發展動態,靠網友的帖子偷窺最新武器的圖片。這種事兒你可能聞所未聞。其實,赫赫有名的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早已經偷偷地幹這種事情了。據美國《華盛頓時報》近日披露,2005年11月,美國中央情報局成立了“公開信息中心”,該中心的主要任務就是每天在全球各個網站、論壇裏搜集各種各樣的軍事信息。依靠這些信息,美國不僅能發現別的國家最新的軍事動向,而且連該國某些機密的武器發展計劃,也可能由於網友的無意識透露而被美國情報機構掌握。   從軍事論壇上獲取情報   據悉,外國的軍事網站是中情局“公開信息中心”的重點監控對象。像印度的《印度防務》網站、英國國防部網站、中國的一些軍事網站等。比如,印度的很多軍事動向與軍事演習情況,美國都是從《印度防務》上獲得的。今年早些時候,印度海軍準備在非洲東海岸的馬達加斯加建立監聽站的消息就是該網站首先披露的。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中情局的注意,“公開信息中心”也針對印度的這一舉動展開研究。此外,一些軍事迷在某些軍事網站遊戲規則的刺激下,為了追求網上的“榮耀”,利用自己的各種便利條件,搜集本國軍隊的內部信息,甚至偷偷拍攝本國軍隊武器的圖片,放在網上,追求轟動效應。而這恰恰為“公開信息中心”搜集情報提供了便利。據《華盛頓時報》披露,中國的軍事網絡就曾為“公開信息中心”提供了有關中國武器裝備的重要情報。例如美國情報機構對解放軍的某型潛艇十分感興趣,但對其是否已經投產一直搞不清楚。直到2004年,有關該潛艇的照片出現在中國某軍事網站的論壇上,讓美國情報機構“得來全不費功夫”。據一位國內軍事網站的負責人介紹,每日訪問該網站的IP地址有30%來自海外,其中大部分就是來自美國。《簡氏防務周刊》的一位記者也向該網站負責人透露,中國的軍事網站是他們獲取中國軍事情報的重要來源。   此外,由於網絡已經成為各種媒體發布信息的重要方式,比如各電視台和報紙都建有自己的網站,各種播音稿和新聞稿都可以在這些網站上獲得,因此該中心還十分注意搜集各個媒體的網站。正常情況下,“公開信息中心” 能夠進入 2萬家電視台的網站搜集信息。同時,在全球反恐戰爭的大背景下,網絡已經成為恐怖組織宣揚極端主義教義、進行通訊聯絡以及策劃恐怖襲擊的重要途徑。“公開信息中心”還嚴密監控著150到300個極端主義組織的網站,以便隨時獲取有用的反恐情報。   在搜集情報手段上,該中心使用了十分先進的網絡技術,用於對信息資料進行過濾,像數字化、外國語言處理和多媒體技術是經常用到的。據該中心主任道格拉斯·納欽透露,該中心在搜集情報過程中使用了設置“關鍵詞”技術,即該中心使用的網絡搜索引擎根據設定的關鍵詞,例如本·拉登、紮卡維、網絡戰、太空戰等,大量搜索相關信息,然後加以對比和分析。該中心還使用了十分複雜的軟件來對比信息的來源和曆史,以確定情報的可靠性。   “公開信息中心”位於美中情局總部   實際上,“公開信息中心”並不是一個新單位。它是在美中情局原有的外國廣播信息服務處的基礎上擴建起來的。外國廣播信息服務處成立於1941年,主要是通過收集和分析目標國的廣播、電視和印刷品來獲取情報。“9·11事件”後,美國情報機構進行全麵改革,而搜集網絡時代的公開信息也是其改革的一個部分,在這種大背景下,美國政府2005年11月在中情局總部將外國廣播信息服務處擴容為“公開信息中心”。“公開信息中心”直接向中情局局長負責,並與美國的15家情報單位以及其他政府部門展開合作。   “公開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員大部分都是情報分析人員。這些情報分析人員都是專家式的人物,十分精通方向國的語言,跟蹤方向國的政策變化和局勢動向多年,因此這些情報人員在跟蹤方向國網站的時候,更容易判斷哪些是有用的信息。目前,該中心正在招聘新人,其招聘廣告稱,要到該中心工作的申請者必須是國際關係專業或者國別研究的本科或研究生畢業,擁有較高的外語水平,熟練使用互聯網搜索引擎。   如何防止網絡泄密   通過網絡獲取情報已成為不少國家情報部門的重要手段。對此,一些網絡專家建議,廣大網民應當提高警惕,切不可因自己的疏忽大意而給國外情報單位以可乘之機,進而損害國家利益。   首先,不要在網上散布各種涉及國家機密的內容。這一點對於軍事網民而言尤其重要。廣大軍事網民應當加強對軍事知識的學習,提高辨別能力,時刻提醒自己原創的信息是否有泄密內容,更不可出於好奇心和虛榮心,去做一些偷拍和探聽軍事設施的活動,用作網上的談資。其次,不要將涉及國家機密的內容保存在可以上互聯網的機器上。現在黑客技術的發展,已經可以做到通過網絡來偵尋機器硬盤中儲存的內容。應當將涉密內容保存在可插拔的移動硬盤或U盤中,上網時將這些移動存儲設備徹底斷絕與網絡的連接。再次,不要用互聯網的電子郵件收發帶密的信件。電子郵件雖然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其安全性依然存在各種問題,比較容易被“黑客”技術盜取賬戶和密碼。   此外,各軍事網站的管理者也應當嚴格執行國家的規定,加大管理力度,實時審查網友發布的帖子,防止某些可能含有泄密內容的信息在網上傳播。▲本報特約記者 盧夢之   相關專題:環球時報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