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亞洲周刊:中國新戰略強化海權意識

(2006-08-22 16:25:46) 下一個
《亞洲周刊》最新一期江迅/解放軍海軍正研製新式潛艇,積極與外國軍隊進行聯合軍演,加強軍官培訓,同時對新兵身高形象氣質都有更高要求,為出訪和執行國際任務做準備,同時強化海上力量,顯示中國的海權新戰略正在形成。 隨著國家安全空間向海洋拓展,中國的海權意識迅速覺醒,人們對國家海上力量的強化開始關注,海權新戰略正在形成。 水下作戰是中國正在出現的海洋戰略的一個關鍵,近期中國在水下作戰的前沿取得重大進展。五月下旬,美國國防部公布的「二零零六年度中國軍事力量報告」說,「中國急需擴充軍力,這種勢頭已經改變了地區軍事平衡狀態,並引發對中國未來意圖的擔憂」,「中國戰略力量現代化的速度和規模令人吃驚」,「有跡象顯示,中國的考慮範圍更加廣泛,或許他們在擴充軍力之初就想到要應付除台灣之外的其他突發事件」,「中國官員還在討論是否修改中國的防禦原則」。美國已首次發現中國海軍建造出一種新型攻擊潛艇「元級潛艇」。盡管中國外交部指責美國的軍事報告是「繼續散布中國威脅論」,但中國海權意識的強化正成為一種新戰略。 中國海軍對大學生新兵要求身高符合標準,有氣質、形象好,引起了境外軍界的強烈關注。 指揮官須先訓後提 海軍近日還下達明確指令,全麵推行作戰部隊指揮軍官「先訓後提,不訓不提」製度,軍官在晉升指揮職務前,必須經過軍事院校晉升班次的任職培訓。多位國防部官員和軍事學者,近日在不同場合紛紛發表講話,認為中國的軍事力量嚴重滯後,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需要建設一支與其國際地位相稱的軍事力量,中國正從傳統的陸權主義向海權主義轉型,中國未來的海權戰略要應對未來可能的挑戰。 中國海軍負責人五月說,海軍在二零零六年招募大學生入伍時,對新兵的身高和形象氣質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不合格者一律淘汰。男女新兵都必須五官端正,身體和心理健康,男性身高至少要一點七米,女的則要達到一點六五米。海軍負責人認為,「海軍是國際軍種,代表國家執行出訪和接待外賓的任務,必須具有軍人的形象氣質,身高則是要適應軍事崗位的要求」。用這位負責人的話說,海軍將嚴格執行與組織見麵、與檔案見麵和與個人見麵的「三見麵」選拔程序,新兵入伍後仍須接受審查和覆查,對於「思想不堅定、形象氣質差、體格不合格的學生,一律淘汰」。中國海軍近年來積極擴大與各國海軍的交流,曾和俄羅斯、英國、印度和法國海軍舉行聯合演習,遠洋出訪,提高對新兵的要求,顯然是要為中國海軍建立好形象。 海軍事故反思 二零零三年四月,中國海軍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一艘明級潛艇上的所有艇員。二零零六年四月三日的北京《解放軍報》,披露了中國潛艇部隊曾經發生多起事故,某潛艇一處高壓氣管出現問題;某型潛艇下水後,雷達屏幕上總是出現盲點和亂碼;某潛艇下潛了很長時間,但深度指示針依然顯示為「零」等等。海軍事故不斷反映了治軍問題。 專門負責研究中俄安全政策的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部副教授萊爾.戈爾登斯特恩博士等人,從美國海軍的視角研究認為,中國潛艇部隊已經擺脫了艱難時期,正快步走向成熟。東亞沿海海上力量的平衡正在隨著中國的新戰略而發生改變。目前中國對第二代核潛艇進行海試,連續生產國產宋級潛艇,從俄羅斯購進八艘基洛級柴油動力潛艇,這些都印證中國水下作戰的部署取得進展。水下作戰是中國正在出現的海洋戰略的一個關鍵性因素,而美國潛艇部隊必須對中國這位潛在競爭對手有更多的了解。據美國國防與情報官員的說法,中國海軍已建造一種新型攻擊潛艇,而美國的情報機構事先並不知道中國在製造這樣的潛艇。由於是首次發現,美國軍方已將其列為元級潛艇。 軍官在晉升指揮職務前,均應經過軍事院校晉升班次的任職培訓,未經培訓的軍官,不得提升進作戰部隊營級以上領導班子。據海軍政治部披露,海軍指揮軍官培養將按照初級指揮員、中級指揮員、高級指揮員三個培訓等級進行,完成這三個等級分別要經過初級指揮、艦艇部門指揮、單兵種戰術指揮、多兵種戰術指揮、合同戰術指揮、戰役指揮、聯合戰役指揮等七階段的培訓。參加逐級班次培訓的官員應從後備幹部中遴選,具備大學本科以上學曆。在確定調學對象時,將采取測評、考試、答辯等方式考核,優中選優,並提出畢業後使用意見,未經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不得送學。參加逐級培訓學員實行全程考核、全程淘汰。 據中國國防部官員透露,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同越南人民軍海軍艦艇編隊,於四月二十七日開始在北部灣海域舉行首次聯合巡邏,維護北部灣海域的秩序和穩定。這是中國海軍首次與外國海軍舉行聯合巡邏。來自海軍的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海權新戰略正在形成。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研究員陳舟多次參加中國國防白皮書起草,著有《現代局部戰爭理論研究》、《美國的安全戰略與東亞》等著作。他表示,中國堅持和平發展,但絕不是和平理想主義。二零零六年五月初,他在一次談話時說:「我們反對在國際事務中搞實力政策,但我們自己必須有實力。對奉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安全環境又非常複雜的中國而言,擁有一支與國家地位相稱、同國家發展利益相適應的軍事力量至關重要。」他認為,提高維護國家利益的戰略能力是中國軍隊當前最緊迫任務。 中國加強大戰略研究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海軍少將楊毅五月十五日在北京的一次講話中指出,發展為擁有適當的軍事力量,是任何主權國家維護國家安全和保障國家發展利益的正當權利。富國不意味著稱霸,強兵不等同黷武。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必須堅持辯證戰略思維。楊毅曾於一九九五年至二零零零年擔任中國駐美海軍武官,回國後任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他曾主持完成《中國二十一世紀國家安全利益目標和安全政策構想》、《增強國家戰略能力建設》等國家和軍隊重大課題。 楊毅認為,對中國而言,要真正實現和平發展,就必須麵對和解決中國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兩大突出矛盾:一是迅速發展的國家利益和相對落後的保衛手段之間的矛盾;二是維護國家利益的迫切性與外部製約因素之間的矛盾。中國的經濟規模在不斷擴大,海外利益在迅速發展,但中國的影響力尚不能滿足維護國家利益的需要,也還需增強主動影響和塑造重大事態進程的戰略主導權。尤其值得重視的是,與維護中國利益的政治、外交、文化等手段相比,中國的軍事力量嚴重滯後。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需要建設一支與其國際地位相稱的軍事力量。 二零零六年國防預算二千八百三十八億元人民幣(約三百五十五億美元),軍費比上年增加百分之十四點七。國外有人曾提出:既然選擇了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國為何還逐年增加國防費?楊毅認為,一個國家軍事力量的強弱,並不能成為它構成威脅與否的標準,關鍵是擁有什麽樣的戰略意圖,如何使用軍事力量。中國要實現「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綜合協調發展,中國還必須理直氣壯地占領「富國強兵」的道義高地,把中國軍隊建設成為與中國地位相稱、與中國發展利益相適應的軍事力量。 不惜代價保東海權益 無實力而乞和平,則和平危;有實力去保和平,則和平存。為應對世界和平與發展麵臨的共同威脅和挑戰,中國必須把軍隊建設成為與中國地位相稱、與中國發展利益相適應的軍事力量。中國國家海洋局局長孫誌輝四月二十八日在中國科學院作了《關於海洋的戰略地位與中國海洋麵臨的幾個問題》的報告。關於中國與鄰國特別是日本的海域爭議,他表現出「不惜一切代價和犧牲」的強硬姿態,認為中國有相當水平的海上力量,在萬不得已時有能力、有決心在海上跟日本對抗。 孫誌輝的講話傳開,引起網友強烈反響,他們幾乎眾口一詞,振臂支持。有網友說:「我認為這也不能算是中國政府的態度,但預示了中國政府會是什麽態度。如果允許日本在春曉附近采油,那麽東海上我國將全麵被動,包括喪失威信,政府信譽度下降,並引發東海戰略上的倒退,更有可能讓人誤會中間線的性質。」還有網友說:「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海洋局的表態很及時,也很到位。不管怎麽樣,百姓都支持咱們的政府。海洋戰略關乎中國是否成強國富民之道,不得不察。這回可不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了,而是退一步萬劫不複。」 北京大學出版社今春出版的三十萬字《戰略演講錄》(郭樹勇主編)收集了多位中國一流戰略學者的內部演講文章。他們圍繞著中國崛起過程中的一係列戰爭與戰略問題,展開深入剖析。此書出版後,中國軍方成批購買此書,也同樣引起了外國軍事部門的強烈興趣,紛紛委托不同渠道購買。書中,上海師範大學戰爭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倪樂雄教授的《海權與中國的發展》一文,特別令人關注。倪樂雄認為,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中國陸權主義傳統,很難適應以海洋貿易經濟為基礎的西方霸權主義。中國如何完成從傳統的陸權主義向海權主義的轉型,中國未來的海權戰略如何應對未來可能的挑戰,是倪樂雄近來經常思考的問題。他認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中國社會海權意識迅速覺醒。當國家從「內向型經濟」轉向「外向型經濟」後,國家安全的空間便向海洋拓展,人們對國家海上力量也開始關注。 海外貿易擴大是動因 倪樂雄認為,「根據曆史經驗,發展強大的海上力量最根本的動力是海外貿易。國家經濟結構中,海外貿易成分不占相當大的比重,也就不存在發展強大而持久的海上力量的基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我們就立誌:『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由於那時經濟不是外向型,因而海軍建設處於落後狀態。最近十幾年裏,我國的經濟結構中海外貿易比重越來越大,『海洋生命線』問題顯得越來越重要,建立強大海上力量的需要變得越來越現實,而『台獨』的政治因素則進一步刺激了這一需要」。 倪樂雄說,建設強大的海上力量同中國一貫奉行和平發展原則並不矛盾,如同發展核武器並非為了爭奪核霸權一樣。如果因此而引起霸權國家恐懼,甚至受到霸權國家「先發製人」的攻擊,那恰恰證明,要在這樣一個世界上生存,就一定要發展強大的海上力量;不能因為害怕霸權國家的猜忌,而放棄建設強大海上力量的努力。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