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節簡版 2006月05月30日 星期二 zt

(2006-08-22 16:25:46) 下一個
  外交部發言人:呼籲哈馬斯放棄暴力,承認以色列   [中國外交部網站消息]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30 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方將利用紮哈爾外長來華與會的機會表明自己在巴以問題上的原則立場。下麵是相關內容節簡。   問:目前,中東問題“四方”將“放棄暴力,承認以色列,履行巴以間達成的協議”這三頂條件作為同哈馬斯接觸並向巴勒斯坦提供援助的前提。中方如何看待“三項條件”?另外,巴外交部長紮哈爾即將來華參加中阿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中方是否將勸說哈馬斯接受“三項條件”?   答:中東問題有關各方應在聯合國有關決議和“土地換和平”的原則基礎上通過政治談判解決彼此爭端,實現和平共處。當前,中東地區形勢令人擔憂。中方不讚成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的做法,同時呼籲哈馬斯從巴勒斯坦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放棄暴力,承認以色列,接受巴以間已達成的協議。中方將利用紮哈爾外長來華與會的機會表明自己的原則立場。   問:關於紮哈爾訪華情況,他是否在中國呆到6 月4 日?是否將同李肇星部長進行會晤?   答:紮哈爾外長是來參加中阿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的。他的日程將根據會議日程進行安排。他與會期間,李肇星外長將與他會談。   問:關於中方邀請紮哈爾外長與會的問題。有報道說,以色列向中國提出了交涉。請證實。請介紹有關交涉的內容?   答:以色列方麵向中方表達了他們在這個問題上的關切。我剛才己闡述了我們在中東問題及巴勒斯坦政府組成問題上的立場,我們認為哈馬斯應該從巴勒斯坦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放棄暴力,承認以色列,接受巴以之間已達成的協議。以色列方麵對我們的這一立場也是清楚的。中方的立場有助於中東地區局勢的緩和。有利於巴以關係的改善和發展。我們不希望中以之間在這個問題上的分歧影響兩國之間的關係。   問:巴勒斯坦外長紮哈爾何時到中國?他何時同李肇星外長舉行會談?   答:關於這次中阿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的有關日程.會議的組織者已向大家介紹了有關的日程安排。歡迎大家進行采訪.在這次國際會議期間,各國代表的雙邊會晤會通過外交渠道商定。如果有這樣的安排,會議的主辦者會向大家通報的。會議應該是明天開始,我目前還不掌握具體的日程。   問:中方剛才呼籲哈馬斯放棄暴力,承認以色列。這一呼籲是否事先通知了巴方?中國高層領導是否會參加在俄羅斯舉行的八國集團峰會?   答:我們在中東問題上的態度是明確的。第一要按照聯合國決議解決間題,第二是“土地換和平”的原則,第三是雙方要通過對話解決問題。我們呼籲哈馬斯方麵能夠放棄暴力,承認以色列,接受巴以之間達成的各項協議。這是巴以雙方能夠恢複對話的一個重要條件,也符合巴勒斯坦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方的立場對中東問題和談的進展是有益的。   【 時事點評】 在之前的點評中、東方評論員曾經哈馬斯上台帶給“非美勢力”更深介入中東問題的機會、給出過大量的分析。   .一個隻有“美以”不高興、幾乎“所有人”都高興的事.   在我們看來,哈馬斯主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實際上是一個隻有“美以”不高興、幾乎“所有人”都高興的事情。   事實上,早在哈馬斯的按美國人開的民主選舉之“靈丹妙藥”、通過民選上台的頭幾天,綜觀阿拉伯國家的聲音,我們就不難看出在“伊斯蘭世界”裏、不論是美國人的“朋友”、還是美國人的“敵人”,是無一不對哈馬斯贏得巴勒斯坦執政權而感到歡欣鼓舞。   .美國民主計劃的“最大受益者”、何以敢一再呼籲“給哈馬斯一個機會”?   在我們看來,值得強調的是,在為哈馬斯上台感到高興的諸多“麵孔”中,就有美軍占領之下的阿富汗和伊拉克。不可否認,這可是“兩麵”華盛頓費盡心血才樹起的“民主”大旗,而這兩麵大旗下的最大受益者、正是美國人好不容易弄出來的兩個“民選政府”。事實上,伊斯蘭世界、特別是美國占領之下的阿富汗、伊拉克之所以敢不顧美國保守主義的不高興、而一再呼籲“給哈馬斯一個機會" ,就在於正與美國在中東掰手腕的“中歐俄”、早在哈馬斯被選上台的那一瞬間,就己經通過“給哈馬斯一個機會”。強烈地表達了自己“絕對有意”借此機會全麵跳進巴以和平進程、更深介入中東事務決策過程的戰略決心了。   .同樣一句“給哈馬斯一個機會”,內涵是各有不同   隻是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同樣一句“給哈馬斯一個機會”,在“中、歐、俄”與阿拉伯世界的眼裏,其內涵是各有不同:   首先,對所有的“非美勢力”而言,所謂“給哈馬斯一個機會”,當然是要求“美以”麵對現實、給對他們態度強硬的哈馬斯一個“組建巴勒斯坦國”的機會。不過,在我們看來,這種要求還隻是表麵上的;   .所謂“給哈馬斯一個機會”的背後,其實就是“給阿拉伯國家一個機會”   其次,對阿拉伯世界而言,所謂“給哈馬斯一個機會”,就是給一直排除在“中東和平進程”之外的伊斯蘭世界以“更多的說話機會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才是“貼近本質”的一個內涵;   顯然,所謂“給哈馬斯一個機會”的背後,其實就是“給阿拉伯國家一個機會”。在我們看來,人們有理由相信,一個在政見、與民意基礎完全不同於法塔赫、且被華盛頓視為恐飾組織的“哈馬斯上台”、必然會引發“大國”在判評恐怖組織標準上出現重大分岐,也必將在巴以問題決策方式上“引起”某種深刻的變革。   .阿拉伯國家期待著借助“非美外部勢力”的強勢介入,去迫使“美以”進行政策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在哈馬斯和法塔赫的角色轉換中,人們同樣有理由相信.他們在從“執政者”到“在野者”、或者“在野者”到“執政者”的角色轉換中、也必然會導致法塔赫與哈馬斯在政策上的相互鬥爭、相互調整。   顯然,在伊斯蘭國家看來,所有這些“鬥爭”與“調整”,必然會形成“巴以和平”進程“路線圖”的某種“變更”,隻要自己努力,那麽,如何借助“非美外部勢力”的強勢介入,去迫使“美以”進行政策調整、從而在中東問題的“論壇”中、給伊斯蘭國家謀取一個更大的“空間”是完全可能的。   . “美以”在激起兩派的武裝衝突方麵。就扮演了一個“非常積極的角色”   另外,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由於哈馬斯和法塔赫在民意基礎、內外政策上存有巨大差異,因此,他們在麵對現實、認識世界、處理問題時,不可避免地會有巨大的落差。   在我們看來,“這種落差”帶來的首先就是兩派間的殘酷爭鬥;其次,這種爭鬥既源於兩派內部的權力鬥爭,更得益於外界勢力的“煽風點火”.   真實的情況是,“美以”在激起兩派的武裝衝突方麵,就扮演了一個“非常積極的角色”。特別是以色列,在拋出了一份“哈馬斯準備暗殺包括阿巴斯在內的法塔赫高官”的情報、並立刻有幾則暗殺事件“及時驗證了”情報的準確性之後,又拋出了一則消息,說是以色列準備向法塔赫派提供軍事援助、來幫助阿巴斯對抗哈馬斯政府。   . “美以”在兩派間積極挑撥離間的兩個動機   然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以”的“積極”,一方麵是出於將巴勒斯坦往內戰上推的企圖心。而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受到了區域外“非美外部勢力”、以“另一種方式”強行介入巴以和平進程的“強烈刺激”。   顯然,最能代表“非美外部勢力”強行、且以另一種方式介入巴以問題的,莫過於它們也在用“同一個口號”、與阿拉伯國家一樣高呼給哈馬斯一個機會”。   .對“中歐俄”而言,“給哈馬斯一個機會”意味著..........   東方評論員認為,對於“非美勢力”的代表力量、也就是“中歐俄”而言,“給哈馬斯一個機會”的背後,一主麵意味著要給阿拉伯國家一個“參與進程”的機會,另一方麵也更加意味著是在給自己一個“參與決策”的機會.   .最早高喊“給哈馬斯一個機會”的,就是被切尼“破口大罵”過的普京   我們知道、在“非美勢力”的代表人物中,最早高喊“給哈馬斯一個機會”的,就是剛被切尼“破口大罵”過的普京。眾所周知的是,在伊核問題上,與華盛頓“頂牛頂得最激烈”的還不是北京、而是莫斯科。   .俄烏“鬥氣”後,普京借著哈馬斯上台這塊跳板。立刻對美國還以顏色   在華盛頓於元旦前後、暗地裏挑唆烏克蘭與俄羅斯“鬥氣”、從而警告普京在伊核問題“小心一點兒”之後,普京借著哈馬斯上台這塊跳板,開始一跳三尺高,立刻對美國還以顏色。   .在“給哈馬斯一個機會”的問題上,普京不僅叫得響、也做得絕   事實上,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給哈馬斯一個機會”的問題上,普京不僅叫得響、也做得絕:“美以”不是以哈馬斯是恐飾組織、並拿哈馬斯拒絕承認以色列、拒絕放棄暴力建國的政策主張為由頭,去拒絕與哈馬斯主掌的巴勒斯坦政府“重開和談”、從而哲停巴以和平進程的嗎?   那好,俄羅斯就高舉著“勸說哈馬斯承認以色列、說服哈馬斯放棄暴力建國的政策主張”的大旗,在哈馬斯上台後“政治上”最困難的時刻、不顧華盛頓的嚴辭警告、公然邀請哈馬斯領導人赴莫斯科一遊。   還有,在“美以”以經濟手段嚴厲製裁哈馬斯、令哈馬斯在經濟上陷於困境之後,又再次公開聲稱將向哈馬斯提供經濟援助。   .在中東這個大棋局上,“俄歐”的決策層都知道最重要的是什麽   有意思是,在俄烏鬥氣中“受氣”的不僅僅俄羅斯一家、還有個歐盟。我們知道。俄羅斯輸往歐洲的能源,大都經過烏克蘭、波蘭這些   東歐國家的管線。顯然,在華盛頓玩的這手牌中,就有提前“明示”歐盟的能源生命線不僅操持在俄羅斯的手中、也操持在美國勢力占優的東歐國家的手中。對此,歐洲的戰略人士就曾經指出,華盛頓的這一手、對正與其角力中東的歐盟而言可謂是“一半是挑拔、一半是威   脅”?   然而,盡管如此,盡管俄羅斯與歐盟在歐洲方向的利益之爭是“扯不斷、理還亂”,但事實證明,在中東這個大棋局上,“俄歐”的決策層,似乎都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麽。   .俄羅斯率先做了“初一”、歐盟緊接著就做了“十五”   因此,東方評論員也就注意到,就在俄羅斯請哈馬斯莫斯科一敘、從而當著美國人的麵、率先做了“初一”之後,歐盟,這個在意識形態、在反恐標準上與美國最為接近,在經濟上卻相互競爭,並在“俄烏”鬥氣中受了一肚子“閑氣”的西方勢力中心,也立刻接過了話茬,開始做起了“十五”:不僅在“第一時間裏”公開支持普京將哈馬斯請到莫斯科進行“勸說”的計劃,也高聲呼籲要國際社會“給哈馬斯一個機會”。是一點都沒有給華盛頓麵子。   .歐盟與俄羅斯是既喊口號、又給錢、分明是在有意“找華盛頓的不自在”.   不僅如此,意在中東事務中爭得一席“決策席位”的歐盟、在華盛頓“不顧天下人恥笑地”自巴勒斯坦要回了一筆“已經撥給巴勒斯坦、並且已經到賬”的5000 萬美元人道援助款項之後,歐盟還不顧華盛頓的臉色,及時地向巴勒斯坦提供了一筆12 億歐元的經濟援助、解了巴勒斯坦的燃眉之急。誰都知道,按當時的外匯行情,歐元可比美元值錢。   顯然,歐盟與俄羅斯是既喊口號、又給錢、這分明是在有意“找華盛頓的不自在”。   .北京終於一改之前“隻做不說”的低調,開始行動了   現在好了,在俄羅斯、歐盟早就通過那句“給哈馬斯一個機會”、並早已公開伸手巴勒斯坦事務之後,北京也終於一改之前在“給哈馬斯一個機會”的問題上“隻做不說”的低調,也開始行動了。   .北京的手法與“俄歐”如出一轍   通過劉建超的這些觀點,我們不難看出,北京出手的手法與努力”貼上了“勸說”哈馬斯接受“三大條件”的標簽。顯然,在“俄歐”都沒有成功勸說哈馬斯接受“三大條件”的情況下,如果中國能在北京“勸說’”哈馬斯的口風鬆一點,這當然是“功德一件”,如果沒有成功。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也沒有什麽,因為邀請哈馬斯政府外長訪華“本身”就已經很說明問題了,那就是,北京認為時機己到,應該、且決心“公開跳進”巴以和平進程了。   .劉建超這次拿以色列“說事”的背後,其實是順便踹了華盛頓一腿   不僅如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劉建超這次拿以色列“說事”的背後,其實是順便踹了華盛頓一腿。   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   問:關於中方邀請紮哈爾外長與會的問題。有報道說,以色列向中國提出了交涉。請證實。請介紹有關交涉的內容?   答:以色列方麵向中方表達了他們在這個問題上的關切。我剛才己闡述了我們在中東問題及巴勒斯坦政府組成問題上的立場,我們認為哈馬斯應該從巴勒斯坦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放棄暴力,承認以色列,接受巴以之間己達成的協議。以色列方麵對我們的這一立場也是清楚的。中方的立場有助於中東地區局勢的緩和,有利於巴以關係的改善和發展。我們不希望中以之間在這個問題上的分歧影響兩國之間的關係。   .我們之前曾經多次強調的一個觀點   在我們具體點評上麵這段話之前,想一同來回顧一番我們之前的一個觀點。   事實上,就如我們之前多次強調的那樣,在巴以問題上、盡管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一樣、都可以“戴著聯合國的帽子”、以聯合國的名義去參與進程,但是,這些仍然掩蓋不了被排除在“四方”之外的事實。對此,北京、阿拉伯國家“都有理由”感到不滿;   .北京應借哈馬斯這塊跳板、拿到“中東和平路線圖”的“署名權”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仍然在“中東和平路線圖”的“版權”上“沒有名份”的中國、似乎已經開始行動並決心利用好這個機會,借助中東伊斯蘭國家的“強烈參與意識”以及需要更多的外來因素、去平衡“美歐俄以”的心理、借助中國己經在伊拉克、特別是伊核問題上起到的不可或缺的影響力、縱身跳進“中東和平路線圖”的“工作小組”、一邊幫助“歐俄”修改“四方小組”的“話語權重”、一邊借機拿到“中東和平路線圖”的“署名權”。   .哈馬斯這塊跳板,看來北京是“借定”了,就算是影響到中國與“某些人”的關係也在所不借   顯然,從劉建超的“做答”來看、對北京邀請巴勒斯坦外交部長訪華,以色列肯定提出了“異議”、而站在以色列後麵的華盛頓肯定更是100 個不高興。不過,不論以色列提出“異議”也好,華盛頓100 個不高興也罷,劉建超的一句“我們不希望中以之間在這個問題上的分歧影響兩國之間的關係”,其實已經點明這麽一個事實,那就是:哈馬斯這塊跳板,北京是“借定”了。   在我們看來,北京就是要借哈馬斯這塊跳板,要全麵、且公開地跳進巴以和平進程,更深地介入包括“兩伊”問題、巴以問題在內的中東事冬。甚至影響到中國與“某些人”的關係也在所不惜!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