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為何擔心上合組織崛起? zt

(2006-08-22 16:25:46) 下一個
美國擔心,“上海精神”不僅將使中亞國家徹底“折服”,而且會最終發展成為一種全球流行的國家間關係模式,挑戰美國在 “變革外交”中倡導的“主權過時論”和“民主至上論”。 隨著上海合作組織6月中旬領導人峰會的日益臨近,越來越多的美國政府官員和學者們開始思考:上合組織的崛起是否會威脅美國的戰略利益? 美國為何要擔心上合組織的崛起呢?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國害怕中俄聯手,重新形成“二對一”的冷戰格局。二任布什政府的對外戰略,逐步從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議題向傳統的大國政治回移。在布什政府大國戰略的雷達屏幕上,有兩個亮度超常的點,即“經濟快速崛起的中國”和所謂“民主嚴重倒退的俄羅斯”。賴斯、切尼、拉姆斯菲爾德等人多次聲稱,中俄兩國的發展方向,將決定21世紀的國際戰略格局。冷戰時期中美俄三角互動的曆史記憶使美國擔心,為製衡美國的全球霸權,中俄兩國可能會借助上合組織的平台迅速靠近,聯手同美國對峙。 不僅如此,美國還擔心,中亞諸國向中俄靠攏,使美國最終失去對中亞的控製。中亞地處歐亞大陸心髒地帶,連接南亞、中東等重要地區,油氣資源儲量豐富,對美具有重大的地緣和經濟價值,但美國的中亞滲透戰略開展得並不順利。9·11後,美國借反恐之際實現在中亞駐軍,但近二三年來,上合組織發展迅速,安全合作成果卓然,削弱了美軍存在的必要性;“色彩革命”後,中亞各國政府“恐美情緒”驟升,加緊向中俄領導的上合組織靠攏。美擔心中亞國家借助中、俄兩國,抵製美國的勢力滲透,從而形成一個實質性的排美集團。 而在這些背後,還有美國並未明言的、更深層次的擔憂,即美擔心上合組織的新型理念會“侵蝕”美在亞太地區以及全球的“軟實力”。長期以來美一直認為,其以美式民主與自由市場為基本指針的全球擴張政策,不僅占據道義的製高點,而且在實踐方麵具備高效率和廣泛的吸引力。但上合組織堅持“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新型理念,更能得到各成員國和其他國家的普遍認同。美國長期以來搞的那套“對政府誘壓結合、對基層加緊整改”的傳統中亞政策,其吸引力正在快速消退。美國擔心,“上海精神”不僅將使中亞國家徹底“折服”,而且會最終發展成為一種全球流行的國家間關係模式,挑戰美國在 “變革外交”中倡導的“主權過時論”和“民主至上論”。 上合組織成立幾年來快速發展,已經進入同美國進行“戰略對視”的階段。因此,美國的這種擔憂,一方麵確實反映出上合組織同美之間存在的理念和利益上的差異,另一方麵也是上合組織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標誌,是其“成長的煩惱”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這種“對視”是否會走向“對峙”甚至“對抗”,關鍵取決於以下兩方麵。 一是上合組織能否更為明確地宣講和實踐自身的理念。隨著上合組織的日益成熟,有針對性地排解外界的尤其是美國的疑慮,是十分必要的。按照美媒體的說法,當今世界已經進入“後後冷戰時代”,集團對抗早已成為過去;各國間的利益盤根錯節,任何一組雙邊關係的發展都有其內在的邏輯,並非完全針對第三國。上合組織應該向外界表明,中俄在上合組織框架內的合作,以及同中亞各國的合作,是基於各國共同需求、旨在提升各成員國共同利益的地區性合作,並非針對地區外國家的聯合對抗。 二是美國到底以“合作實現共贏”的經濟學視角還是以“你得即我失”的“零和博弈”的政治學視角,來看待和處理與上合組織的關係。美國需要認識到的是,雖然上合組織與美之間存在分歧,但更重要的是二者之間存在共同利益。通過適當的方式尋求中、美、俄、中亞及其周邊國家的共同利益,減少對其他國家做“非友即敵”的簡單劃分,更有利於上合組織與美國的良性互動。因此,從根本上講,上合組織的發展是否會威脅美國的利益,最終將取決於美國到底以什麽心態和方式處理同上合組織的關係。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