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2006年5月1?日 星期? zt

(2006-08-22 16:25:45) 下一個
美國重申拒絕與伊朗進行直接談判 【華盛頓消息】據報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科馬克11日在此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重申,美國拒絕與伊朗進行直接對話和談判。 麥科馬克說,盡管有不少國家認為美國應該與伊朗進行直接對話和談判,但美國的立場是兩國目前已經有很多的溝通渠道,不存在無法向對方傳遞信息的問題。   美國國務卿賴斯10日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采訪時也表示,美國和伊朗之間並不缺乏溝通渠道,而是有很多的溝通渠道,但關鍵是伊朗必須服從國際社會的要求,停止其核計劃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話,原文是:麥科馬克說,盡管有不少國家認為美國應該與伊朗進行直接對話和談判,但美國的立場是兩國目前已經有很多的溝通渠道,不存在無法向對方傳遞信息的問題。 顯然,針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科馬克的“這番坦承”,我們關注的是這位發言人公開承認“有不少國家認為美伊應該進行直接對話和談判”,至於他所說的“兩國目前已經有很多的溝通渠道”的情況,東方評論員沒有興趣去深究。 ●“美伊實現直接對話與談判”的重大意義何在? 然而,我們感興趣的是,如果事情果真如這位官員所描述的那樣,“(美國)不存在無法向對方傳遞信息的問題”的話,那麽,華盛頓也就應該更加明了“不少國家”要求“美伊直接對話”的“具體含義”是什麽?特別是,它更應該清楚伊朗“利用一切場合”、積極表達伊朗“非常願意”與美國進行“麵對麵談判”的具體含義又是什麽? 非常清楚,我們認為,“美伊實現直接對話與談判”的重大意義就在於:這標誌著華盛頓“正式承認”國際社會的如下觀點,即:伊核問題之所以成為伊核問題,就因為它根本就是個“美國問題”。 ●華盛頓為何拚命拒絕“美伊直接對話與談判”? 顯然,一旦華盛頓正式承認伊核問題是個美國問題,那麽,第一:華盛頓在伊核問題上的“姿態”就得放低許多,諸如今天這種“伊朗必須服從國際社會的要求,停止其核計劃”的“高調”,恐怕就不那麽容易說出口了。 第二,一旦華盛頓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與伊朗坐下來“麵談”、從而正式承認伊核問題是個美國問題,那麽,麵前在伊核問題中擔任各種“談判角色”的“中歐俄”,都將集體“轉換為旁觀者”,這也就意味著伊核危機何去何從,完全取決於“美伊”直接談判的結果,而與“外人”無關。 隻是如此一來,華盛頓是即不必動輒以國際社會的名義要求伊朗做這做那,更沒有資格拉著“一幹外人”、也就是所謂的“國際社會”共同針對伊朗“做這做那”了。 ●伊核危機實際上有如“逆水行舟” 不過,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不論華盛頓是出於不願意與伊朗直接談判也好、害怕直接談判也罷,它總得給個“明確態度”,不然,將中國一句古話套到伊核危機上,在時事評論員們的討論中也就有了這樣一種說法,即:美國人“無力獨自解決的”伊核危機實際上有如“逆水行舟”,如果沒有“國際社會”的幫助也就必將“不進則退”。 ●“一則小道”消息無疑又將強烈刺激白宮決策圈那些“早已繃得緊緊的神經” 非常巧合的是,就在美國國務院的這位發言人堅定地“重申”“美國拒絕與伊朗進行直接對話和談判”的時候,就在他高調地“喝令”“伊朗必須服從國際社會的要求,停止其核計劃”的時候,一則小道消息無疑又將強烈刺激白宮決策圈那些“早已繃得緊緊的神經”。 下麵,我們也一起來目睹這則“小道消息”,之後,東方評論員將繼續回到這個話題。 據傳歐洲人在伊朗發現武器級濃縮鈾 【綜合外電消息】據英國媒體報道,幾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歐洲外交官稱,不久前,國際原子能機構在伊朗境內發現了高純度濃縮鈾痕跡。消息說,這一發現令人更加擔心伊朗可能在暗中發展核武器。 不過,另據美聯社報道,幾名歐洲外交官在匿名狀態下透露,盡管國際原子能機構在伊朗境內發現了高純度濃縮鈾,但是,可以並不能確認這些濃縮鈾的確切濃度。由於隻是初步發現,因此,消息來源認為,這些濃縮鈾是否可以裝填核武器,還需要經過實驗室試驗進一步證實。  但是,外交官們推測說,這些濃縮鈾的純度已經接近或是超過武器級濃縮鈾的水平,可以用來製造核彈。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 員看來,通常情況下,如果消息的透露者“都不願意”透露自己的姓名,那麽,這隻能說明透露的消息具有“極端的敏感性”。 ●我們始終相信這樣一種說法 事實上,時事評論員們始終在私下討論這樣一個問題,即:一旦形勢緊迫,伊朗是否會突然製造出幾件核武器?顯然,在我們的潛意識裏、結合伊朗與巴基斯坦、朝鮮核計劃的“不解之緣”,我們始終相信這樣一種說法:伊朗人的核技術遠比兩個月來它所公布的“迅速突破”高得多。 因此,在收到這則小道消息後,時事評論員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如果這些個不願意透露姓名者的消息屬實,那麽,伊朗“獲得了”接近武器級濃縮鈾的事情,隻能說明伊朗的核科學家的工作效率簡值是太高了! ●如果消息真實,除非伊朗人早就備有“此物”,不然隻能是有神仙相助! 不是嗎?不久前,在華盛頓大聲渲染準備軍事打擊伊朗時、伊朗的核科學家就立刻“成功地生產出純度為3.5%的低純度濃縮鈾”、幾天前,在國際原子能組織提交伊核報告的前後,伊朗的核科學家又“及時地”地將濃縮鈾的濃度提高到“4.8%”的工業級水平。 眾所周知,武器級的鈾,其純度需要達到80%到90%,顯然,伊朗人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就將濃縮鈾的濃度從3.5%提升到4.8%,這在正常情況下已非易事;而在短短幾天內就從“4.8%”提升到“80%”以上,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假如消息透露者沒有虛構成分的話,那麽,除非伊朗人早就備有“此物”,不然隻能是有神仙相助! 顯然,由於我們一直在討論“一旦形勢緊迫,伊朗是否會突然製造出幾件核武器?”的問題,因此,對我們而言,不論伊朗人是否早就備有“此物”,或者是有什麽神仙相助,其實都不夠刺激! 東方評論員認為,讓我們感興趣的是,在伊拉克政府既將組建、巴勒斯坦哈馬斯政府即將獲得外援、特別是伊朗代表“已經再次趕赴”莫斯科、與俄羅斯商量合建濃縮鈾工廠事宜等等、在“中歐俄美”都有理由輕籲一口氣的背景下,伊朗境內就“恰到好處地”發現了武器級的濃縮鈾,且發現者還是歐洲的外交官。 對此,有分析人士就指出,這種“恰到好處的發現”其實與英法德三國準備“隆重推出”的一份“一攬子方案”密切相關。 在我們繼續今天的伊核話題中、先來了解一下國際社會圍繞伊核問題、擬定的近期“工作計劃”。 各國19日倫敦開會 料討論歐盟一攬子伊朗核方案   【綜合外電消息】 據法新社報道,外交官們透露,世界各國5月19日將再次在倫敦會晤,試圖繼續努力說服伊朗放棄鈾濃縮活動。   外交官們透露,歐盟負責與伊朗“核談”的英法德三國正在準備“刺激”伊朗停止鈾濃縮活動的一攬子方案,以及如果伊朗拒絕之後的可能製裁措施。   下周一(5月15日),英法德三國外長將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開會時匯總這些措施,然後將一攬子方案帶到19日的倫敦會議上,尋求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支持。   一名西方外交官稱,一攬子方案將在“未來10天”之內完成,如果得到批準,它將被交給伊朗政府。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麽一段,原文是:外交官們透露,歐盟負責與伊朗“核談”的英法德三國正在準備“刺激”伊朗停止鈾濃縮活動的一攬子方案,以及如果伊朗拒絕之後的可能製裁措施。 ●新聞中的“刺激”一詞用得“非常到位”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針對這條新聞,我們覺得新聞中的“刺激”一詞用得“非常到位”,可以說捕捉到了伊核危機中“各方意圖”的神韻。不可否認,就字麵而言,“三國”是在準備一份一攬子方案、目的的確是為了“刺激”伊朗停止鈾濃縮。然而,我們還想強調的是,“刺激”伊朗絕不是“三國”意圖的全部。 事實上,我們從另一個渠道得到了另一則相關消息,消息證實:歐洲的外交官在透露伊朗境內發現武器級濃縮鈾的同時、在另一個場合、由另一位歐洲外交官出麵作出了如下說明:“消息屬實、但這絕對不是確鑿的證據”,該外交官並強調“這將有許多解釋,其中的一條就是在給伊朗施加壓力”。 ●麵對這種嚴厲的指控,伊朗官方的表現給人的感覺是“毫無壓力”可言 顯然,東方評論員非常相信這位外交官的上述說明,既這是在給伊朗“施壓”。然而,我們也注意到伊朗政府在消息透露之後,卻沒有任何反應,到目前為止、伊朗官方的態度是“拒絕評論”,非常清楚,麵對這種嚴厲的指控,伊朗官方的表現給人的感覺是“毫無壓力”可言。 ●這種“刺激”絕不是特指伊朗而言的 事實上,這也正是我們認為新聞中的“刺激”一詞用得“非常到位”的原因:顯然,歐洲人借這條消息給伊核問題中的“主角”加壓是假、刺激才是真,隻是這種 “刺激”絕不是特指伊朗而言的、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恐怕從這條消息中受到刺激更大的反倒是繼續拒絕美伊直接對話的華盛 有意思是,就在華盛頓因伊朗在短短幾個月內、特別是在胡錦濤訪美後、事先做過“大量準備工作”、是既有佐利克的“利益相關論”、也有拉姆斯菲爾德的“我們走著瞧”,卻最終從胡錦濤這裏一無所獲的布什,在目睹著隨著胡錦濤的離去、伊核危機“就”進一步升級,在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之後,最近似乎突然有意“再尋” 突破方向。 ●再談佐利克的“新報告”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華盛頓決策層的這種“再尋突破口”的強烈意願,從“利益相關”理論的鼓吹手--佐利克在美國眾院拋出的那篇“新報告”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感覺出來。 ●胡錦濤與布什“士別三日”,布什終於讓人“刮目相看” 我們知道,在這篇講話中、針對北京,佐利克主要提了兩點,第一:首次以美國官方的身份,明確了華盛頓“排斥台獨”的新態度、並以“台獨意味著戰爭”而讓人產生一種胡錦濤與布什“士別三日”,布什終於讓人“刮目相看”強烈效果。 第二,這位美國副國務聊還首次將“美中關係”提升到美國“在目前以及可預見未來”的一項“首項工作”的層次; ●佐利克“重彈”拉氏老調、警告中國決策層“小心點兒”自己內部 第三,“口口聲聲”強調“中美利益相關”的佐利克、在報告中終於“重彈”了拉姆斯菲爾德在離開北京時、曾經彈過的老調,那就是在報告中不僅明言攻擊中國政府的“合法性”、還“別有用心地”提醒北京決策層“小心點兒”自己內部的不穩定因素:中國領導層必須認識到,有必要建立”一種能預防騷亂的社會保障體係”。 ●“新報告”通篇都堆集著“別有用心”式的“試探”與“欲說還休”式的“警告” 非常清楚,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布什讓佐利克於伊核問題最為緊張的時候、發表這種看似在“昭示”華盛頓對華政策“正處於重大調整前夜”的這份演講、與去年那份夾帶出“中美利益攸關”理論的報告一樣,盡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角效果,但是,骨子裏仍然是舊習難移、通篇都堆集著一如既往的“別有用心”式的“試探” 與“欲說還休”式的“警告”。 ●佐利克進行這種“試探”與“警告”的鮮明手法 事實上,針對佐利克進行這種“試探”與“警告”的鮮明手法,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已經“針對這一點”給出過自己的觀點,那就是:在我們欣賞佐利克代表布什政府“嚴肅地指出”“台獨就是戰爭”的同時,我們也必須聽到裏麵的這麽一絲雜音,那就是佐利克在警告“台獨就是戰爭”、台獨在撞牆”之用詞“強烈警告台獨”的同時、還通過“這些”意味著“美軍介入”,“美軍要付出代價”等等隱晦的“後果”、來對北京進行了“美軍一定會介入台海”的警告。 ●華盛頓“非常認真”、“非常客氣”、卻也“非常嚴肅”地向北京發出了如下“戰略信號”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非常善於玩文字技巧的佐利克先生、通過上述的“雙重警告”再次施展了他的過人之處、那就是通過這份在“遣詞用句”方麵、肯定推敲了數遍、在視角效果上“絕對新鮮”,但從政策角度上去看、卻根本就是在“重談美國保守勢力老調”的報告,非常認真、非常客氣、卻也非常嚴肅地向北京發出了如下“戰略信號”,那就是,中國“必須”在伊朗問題上進行讓步。 ●華盛頓“急於”想讓中俄“深刻認識到”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指出,結合近來在東南亞國家發生的一連串針對北京的事件,在我們看來,盡管佐利克在做報告時顯得對中國非常地“尊重”、但是,這些“尊重”的潛台詞,很容易讓人們與美國副總統切尼對俄羅斯發出明目張膽的攻擊“相提並論”。 事實上,與切尼公開攻擊俄羅斯的企圖心一個模樣,不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華盛頓決策層“急於”想讓兩國決策層“深刻認識到”的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中俄”在伊核危機中的“下一步反應”,對兩國與美關係的何去何從“至關重要”。 ●美國媒體開始配合著、使勁地鼓噪“新冷戰”、“後冷戰時代”等等“非常花哨”的戰略名詞。 為此,美國媒體甚至開始配合著、使勁地鼓噪“新冷戰”、“後冷戰時代”等等“非常花哨”的戰略名詞。有意思的是,許多人、特別是國內一些人也對此表示相信、就如當初華盛頓為了掩飾真實的戰略企圖,拋售“戰略東移”、對歐盟、特別是對中國進行戰略欺騙時、也不加分辯地“照單全收”的情形一個樣。 ●華盛頓早已沒了當初拉氏那種連同“老歐洲”一道、進行全麵攻擊的底氣 然而,盡管華盛頓對“中歐俄”是全不滿意,但是,由於時勢比人強,現在的華盛頓,早已經沒有了當初拉氏那種連同“老歐洲”一道、進行全麵攻擊的底氣。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非常清楚,華盛頓對“中俄”的攻擊方式,是“不好”移植到扮演著伊核問題“協調人角色”的歐盟身上的。對此,我們認為,這大概也算是賴斯“轉型外交”的唯一功德吧! 值得強調的是,就如我們之前一再強調的那樣,“中歐俄”在伊核問題上有明確的分工,作為憑借軟實力介入伊核問題、並居於協調人角色的歐洲,沒有中俄這塊硬實力、是根本玩不轉的。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華盛頓在緊急關頭、就是出於撈取談判籌碼的手段,將攻擊目標集中在中俄身上,也是非常可以理解的。 ●與對俄羅斯的“破口大罵”的“莽漢”行為相比,華盛頓威脅北京的手段顯得“小人”得多 如此一來,也就在華盛頓有意在伊拉克、巴勒斯坦問題上妥協的時候,也就在布什突然接到由歐洲人轉交的、來自內賈德的信件之後,特別是,就在“中歐俄”代表國際社會要求華盛頓進一步讓步、從而同意與伊朗“見麵”的時候,華盛頓先後對“中俄”這兩個靠硬實力介入伊核問題大國進行了各種形式的“公開威脅”。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與對俄羅斯的“破口大罵”的“莽漢”行為相比,華盛頓威脅北京的手段顯得“小人”得多。對此,東方評論員認為,北京大可“不必急於處理” 這些來自中國身邊的噪聲,也不必理會台灣島內“忽然向好”的政治氣候,更不必為陳水扁的過境美國不成、卻在印尼、利比亞逗留而分心。 ●北京唯一應該做的,就是象之前所做的那樣 在我們看來,既然“這些”都是美國著眼於中東、憑借自己的“老本”、從而調動起來的戰略資源、搞出來的“人為因素”,那麽,北京唯一應該做的,就是象之前所做的那樣:繼續避免“隨著”華盛頓的節拍跳舞,繼續避免為美國所謂“戰略東移”的戰略欺騙所蒙騙,繼續在美國全球戰略重心地帶、在中東、特別是在伊朗問題上、堅決地頂住華盛頓的咽喉。 ●在“中俄美”“幾近接火”的關健時候,,歐洲人“的確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麽 顯然,隻有中俄繼續在中東頂住美國人的咽喉,身為伊核危機協調人的歐盟,才有充分發揮“協調作用”動力。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中俄美”“幾近接火”的關健時候,在華盛頓麵對著“必須再行讓步”的強大壓力的時候,在伊朗發現武器級濃縮鈾的消息表明:歐洲人“的確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麽,非常肯定的是,歐洲外交官的這些個發現、與其說是使勁兒地刺激伊朗、還不如說是在狠命地刺激美國來得準確。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