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BBY時事】伊朗扛不起的屈辱 (2006年4月26日星期三)zt

(2006-08-22 16:25:45) 下一個
【BBY時事】伊朗扛不起的屈辱 (2006年4月26日星期三) ●誰動了華盛頓的“奶酪” 據法新社報道,伊朗首席核問題談判代表拉裏賈尼4月25日稱,如果伊朗遭到製裁,伊朗將暫時中止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關係。拉裏賈尼同時還說,如果伊朗遭到軍事攻擊,伊方將“讓自己的核計劃不再透明”。 此前4月24日,伊朗總統內賈德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他不相信聯合國安理會會在核問題上製裁伊朗,那些長期敵視伊朗的國家應該有足夠的判斷力來避免采取國際製裁甚至軍事威脅行動。他還暗示,如果伊朗的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利益得不到保障,伊朗將考慮退出這一國際組織。他說:“西方國家不要以為借助聯合國安理會就可以對伊朗施加錯誤的壓力,安理會應該在法律的框架內解決問題。”內賈德重申:“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框架內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是伊朗的一貫政策,但是加入該機構30多年來,伊朗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如果它們(西方國家)企圖阻撓伊朗擁有正當的核權利,那麽伊朗將重新考慮自己的核政策。” 距離國際原子能機構在4月28日前提交伊朗核問題報告的“最後期限”就那麽幾天了,伊朗為什麽依然“麵不改色心不跳”甚至還“變本加厲”揚言要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呢? 人們沒有忘了,在伊朗4月11日宣布成功生產出燃料級濃縮鈾後,俄羅斯盡管“火冒三丈”但又馬上表態反對對伊朗實行製裁或對其使用武力。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卡梅寧4月21日重申,隻有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徹底查明伊朗確實從事與和平利用核能無關的核活動後,才能談論實施製裁的問題。 我們還注意到一則來自伊朗國家電台4月22日的消息,伊朗駐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索爾塔尼埃赫22日在莫斯科表示,伊朗已經與俄羅斯基本達成協議,將把鈾濃縮活動轉移至俄境內的一個合作工廠,目前雙方正就協議的具體細節進行商討。他表示伊朗下個月將對兩座核電站展開招標,其中一家將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建成。 耐人尋味的是,這個消息剛一“冒頭”,隨即就被伊朗另一名高級外交官員給“否”了,而且俄羅斯官方和媒體“出奇”的無任何反應。 好一個“薑太公釣魚”的“新沙皇”!好一個“穩坐釣魚船”的“拚命三郎”! 俄羅斯“吃著碗裏的瞅著鍋裏的想著地裏的”——在伊朗“國難當頭”之危機時刻,俄羅斯不僅又把“伊朗鈾濃縮移產俄羅斯”這筆“世紀大買賣”重新囊括“碗裏”,而且還有可能把伊朗計劃5月份展開招標的兩座核電站其中之一“強行投標”到自己的“鍋裏”。此外,日益緊張的伊美對抗必然激發伊朗購買俄羅斯先進武器的欲望,這就是俄羅斯的“想著地裏的”。 原來當今世界“蚌鷸之爭漁翁得利”這個來自東方古國的千古信條,俄羅斯人反而比中國人玩得還要瀟灑還要漂亮。 我們在4月12日《“戰爭情人”情係內賈德》中指出,在3月29日安理會主席聲明出台之前,俄伊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談判怎麽會“無聲無息不了了之”呢?德黑蘭應該清楚的是,如果俄羅斯支持德黑蘭在伊朗境內提煉濃縮鈾,那麽俄羅斯試圖控製伊朗核項目及核原料以獲取最大利益的“如意算盤”就徹底變成泡影。由於這筆俄伊“世紀大買賣”可能付諸東流,這給俄羅斯是否在下一步繼續“挺伊”留下了懸念。 當伊朗宣布已於4月9日成功生產出純度為3.5%的燃料級濃縮鈾後,美國國務卿賴斯4月13日十分“客氣”地得伊朗送上了一份“美式奶酪”:美國將考慮采取一些措施,根據允許動武的聯合國憲章第七條通過可以導致製裁或者奠定動武基礎的決議,“讓伊朗懂得他們隻有服從,別無選擇。” 看來情急之下,伊朗真的“別無選擇”了,隻好鼓起“豹子膽”動了賴斯的“奶酪”。但伊朗的“吃法”並非是“美式牌理”的,還請來了一個“胸懷中東放眼世界”的“陪客”俄羅斯。 俄羅斯果然“心狠手辣”,開出的“陪吃”條件就是拿到伊朗計劃招標的兩個核電站的其中一個“標”。其實,這已經不是參與投標了,俄羅斯簡直就是落井下石的“搶標”。 伊朗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把這兩個核電站的招標工作放到5月份,也就是安理會重新評估伊朗核活動之後。如果俄羅斯並沒有按“山盟海誓”的“陪客條約”去維護伊朗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或安理會的利益,那麽這兩個核電站的投標者當然還有“半路殺出的程咬金”。 毋容置疑,正是這無比巨大的利益驅使,才有了俄羅斯4月12日當即明確表態反對對伊朗施行製裁或武力的“及時雨”,也才有了俄羅斯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伊萬諾夫4月24日重申將向伊朗出售道爾-M1防空導彈係統的“一百年不動搖”。 顯然,伊朗正是試圖通過跟俄羅斯“把伊朗鈾濃縮移產俄羅斯”的“重溫舊夢”,才有了內賈德“不相信聯合國安理會會在核問題上製裁伊朗”的“胸有成竹”,也才有了威脅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背水一戰”。 在我們看來,伊朗絕對不是為了“臨時充饑”才動了華盛頓的“奶酪”,伊朗確實是扛不起華盛頓強加給自己民族頭上的那份屈辱。 既然這份“最毒婦人心”的“美式奶酪”不是一種“望梅止渴”的擺設,伊朗當然就毫不客氣地拉上俄羅斯一起來動這份“奶酪”了,大不了以“最絕男人情”解除與國際原子能機構30多年的“婚約”——隻是這種“內賈德式牌理”恐怕是華盛頓意料未及的。 ●來自“東方智慧”的“狠招” 正如此前我們在4月21日《伊朗“笑傲江湖”啟示錄》中所評述的一樣,現在的伊朗並不在乎作出某些讓步,因為它已經具備了“讓步的條件”:伊朗成功生產出低純度濃縮鈾達到了和平利用核技術的第一步,歐美正在不得不“有條件接受”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既成事實”,伊朗贏得了敵人心底裏的敬畏和朋友的鼎力相助,鞏固了現政府的執政地位並凝聚了軍心民心。 對於伊朗來說,體麵的讓步並不代表屈辱的退縮,而且早在3月31日,伊朗外長穆塔基就透露伊朗在“安理會主席聲明”30天的期限內會找到“折中協議”。其實現在“以硬對硬”的德黑蘭和華盛頓心底裏都有一個共同的祈望,需要有一個“體麵台階”或者有一位“救世主”來把他們從這場“水深火熱”的核危機噩夢中走出來。 毫無疑問,伊朗成功生產出低純度濃縮鈾是德黑蘭主動作出“讓步”的最重要的籌碼。那麽伊朗和俄羅斯重新把“伊朗鈾濃縮移產俄羅斯”擺到桌麵上,將會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4月28日遞交安理會的報告起到什麽作用呢?將會對打破目前僵持的伊朗核危機產生什麽影響呢? 首先,盡管伊朗並沒有透露鈾濃縮活動轉移到俄羅斯境內生產後,是否還繼續在伊朗境內保持自己的鈾濃縮生產活動,但應該說伊朗不會中止自己境內的鈾濃縮活動,這是伊朗的“底線”的一部分。不過,為了緩和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關係,同時配合巴拉迪的盡可能有利於伊朗的“4月28日報告”,也許伊朗會有條件地接受巴拉迪“暫時停止”鈾濃縮活動的建議。 人們並沒忘記巴拉迪4月5日所說的一句話:“伊朗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他們擁有在民用核領域研究及提煉濃縮鈾的權利。”也就是說,巴拉迪在“澄清”伊朗核活動中“未決問題”並還給伊朗清白後,伊朗核問題應該會留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政府大院”裏。 其次,人們也沒忘記巴拉迪還曾提出過允許伊朗在其境內進行有限的“小規模”鈾濃縮活動,當巴拉迪在“澄清”了伊朗的核活動確實是用於和平目的的,那麽伊朗發展核技術的權利的不可逆轉就“順理成章”了,同時伊朗在“道義”上也可以向國際社會有了一個“弱者的坦白”。 我們在此前對伊朗核問題的係列評述中,就曾經指出俄伊“把伊朗鈾濃縮移產俄羅斯”其實早就備好“協議草稿”,隻是等候“該出手時再出手”的時機而已。伊朗駐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索爾塔尼埃赫22日透露這個“風聲”,實際上已經是在告訴華盛頓:別想在國際原子能機構那份報告或者安理會決議撈到什麽便宜了。 本來,華盛頓一直都是“伊朗鈾濃縮移產俄羅斯”方案的“讚成者”和“推動者”,可是“彼一時此一時”,現在是伊朗低純度濃縮鈾“木已成舟”後才“被迫”接受鈾濃縮移產俄羅斯境內的方案,華盛頓豈能咽得下這口氣呢?況且,目前歐美無法麵對伊朗遞出的“橄欖枝”達成一致的應對方式。對於華盛頓來說,隻要伊朗跟“核”字還有任何的“戀情”,就沒有華盛頓在中東任何的“安穩覺”。然而,這個在1979年之前還是美國盟友的“波斯小夥”,現在已經讓美國在中東的“遠親侄女”在轟轟烈烈的“戀情”中懷上了“核胎子”,除非華盛頓毫不留情親手“打掉”那個恐怖的“核胎子”,否則隻好無可奈何地麵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既成事實”。 目前看來,即使華盛頓繼續威逼巴拉迪“挖地三尺搜查伊朗每一個角落”並搞出一份給華盛頓挽回點顏麵的“4月28日報告”,恐怕也無法改變華盛頓不得不與伊朗一起扛上這個“沉重的屈辱”。令華盛頓驚奇的是,“把伊朗鈾濃縮移產俄羅斯”這個“橄欖枝”剛剛伸出來,另一個“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重磅炸彈”已經露出崢嶸。 據美國《時代周刊》在4月24日透露,華盛頓顯然已經對國際原子能機構即將出台的伊朗核問題報告結果有了自己的判斷,因此製裁和打擊伊朗的計劃早已在製訂之中,迫使歐洲查封伊朗在歐洲的賬戶以及金融機構、撤回在伊朗的投資這一“金融打擊”計劃,已經成為美國計劃中的第一方案。也許這才是華盛頓目前最應該做的找上幾個盟友“棒場”的“斷奶行動計劃”,同時華盛頓最明智的也許就是好好地多上幾趟教堂,感謝上帝為美國大兵們擺脫一場災難而“偷著樂”去吧。 盡管“把伊朗鈾濃縮移產俄羅斯”還是“一陣清風”,“伊朗威脅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也隻是“一杯清水”,但華盛頓不能不納悶,是“何方神仙”給了伊朗“指點迷津”也給了自己“體麵台階”呢?華盛頓的直覺是,如此“狠招”唯有來自“東方智慧”。 ●“克隆大師”何必諱言“雙重標準” 這裏先看一則來自華盛頓的消息,美國國務卿賴斯4月19日在芝加哥外交關係委員會發表演講時明確承認,美國在對待伊朗、印度的核問題上“絕對存在雙重標準”,對??因為德黑蘭方麵不但沒有履行《核不擴散條約》中規定的義務,還把國際社會拒之門外。賴斯還表示,美國可以“在聯合國無法解決伊朗核問題時采取單獨或集體行動”。 既然華盛頓可以對印度核問題“網開一麵”采用“雙重標準”,那麽中國和俄羅斯為什麽就不能對伊朗核問題也來“雙重標準”呢?華盛頓的那些智囊機構在給布什、賴斯“出謀劃策”的時候,怎麽就忘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克隆大師”是“何方神仙”呢? 我們在4月21日《伊朗“笑傲江湖”啟示錄》中提到了這樣的一則消息,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伊朗核談判首席代表拉裏賈尼在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崔天凱訪問伊朗後表示“各種各樣的進行建設性談判的方案正在討論中”,拉裏賈尼強調說,不久前一些東方國家提出了新的談判建議,伊朗可能接受這項提議,並認為該提議可能會成為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方向。 現在看來,伊朗暗示的這個“東方國家”應該有“中國影子”,而提出了這項伊朗“可能接受的新的談判建議”,應該就是現在俄伊正在磋商的“伊朗鈾濃縮移產俄羅斯”方案,或者說這些僅僅是“新的談判建議”中的組成部分。 當然,這個“伊朗鈾濃縮移產俄羅斯”方案不是北京先提出來的,但“克隆大師”北京賦予了這個方案新鮮的血液,那就是“伊朗成功生產出低純度3.5%濃縮鈾”的“硬道理”。這是否能夠克隆為“中東版”的“朝核模式”,這對於中俄伊已不是最重要的議題了。 隻要伊朗核活動是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框架內,那麽中俄聯手“克隆”一下美國對待印度核問題采取的“雙重標準”,恐怕華盛頓不會指責北京又侵犯知識產權吧。正如賴斯所說的“這個雙重標準是伊朗自己造成的”,但賴斯後麵那句話“德黑蘭方麵沒有履行《核不擴散條約》中規定的義務”隻是華盛頓的一麵之詞,因為美國與中國、俄羅斯對於伊朗核問題的底線是不一樣的,況且目前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伊朗的核計劃是“非和平目的”的。 顯然,中俄自然會有自己的“雙重標準”也就不足為奇,而美國“在聯合國無法解決伊朗核問題時采取單獨或集體行動”也就不得已而為之了。 其實,我們早在1月21日《“中國智慧”你在伊朗還好嗎》中就指出:在目前這個情況下,在有條件的前提下,伊朗暫且“退一步”接受將鈾濃縮轉移到俄羅斯生產的方案,暫時避開鋒芒,緩和事態的激化。這樣伊朗依然可以在未來合適的時候,在自己浩瀚的國土上再造一個鈾濃縮生產基地,隻有天知地知不也照樣“海闊天空”嗎? 現在伊朗有了“成功生產出低純度濃縮鈾”這個“底氣”,那麽接受北京“新的談判建議”正所謂“退一步”避開鋒芒“忍一忍”海闊天空了。 這裏有一個“花絮”,據巴基斯坦《每日時報》4月25日報道,美國駐印度使館24日發表的一份聲明澄清說,美國不承認印度是核武國家,它無意修改《核不擴散條約》或就《核不擴散條約》進行重新談判。而在布什總統今年3月份對印度進行訪問後,印度方麵曾私下稱,美國已接受了印度“事實上”的核大國地位。 華盛頓這一“突如其來”的舉動,給印度猛潑了一瓢冷水不說,無疑也是給賴斯餘音未落的“絕對存在雙重標準”來了一個“嘴巴”,但目前為了下一步對伊朗采取行動掃清一切障礙,華盛頓已顧不上按“牌理”出牌了。 然而,華盛頓試圖消除這種“雙重標準”給自己帶來的“跛腳”影響,恐怕為時已晚,因為伊朗也“克隆”出了“將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將“讓自己的核計劃不再透明”的“朝核模式”。 在我們看來,北京的“克隆”隻會“止止癢”,但伊朗的“克隆”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華盛頓的“好日子”還在後頭。 ●巴拉迪老先生還會給安理會奉上一個“純潔少女”嗎 據美聯社4月23日的一則消息稱,美國負責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伯恩斯這些天簡直成了全世界最忙碌的人,從4月18日中俄美及歐盟三國“莫斯科會晤”開始,除了對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國施加壓力以外,還不斷地呼籲所有國家在伊朗放棄核計劃之前,應該禁止向伊朗出口武器和軍民兩用敏感設備,當然還有共同進行“金融打擊”行動。他特別強調,重要的是像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停止向伊朗出口武器並停止與伊朗的核合作,其中包括在布什爾核電站項目上的合作。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卡梅寧毫不客氣地予以反擊:目前對伊朗實施製裁為時尚早,有關中止與這個國家或是那個國家在某些領域的合作問題,隻有聯合國安理會才能作出決定。 在我們看來,華盛頓犯了一個戰略上的致命錯誤,華盛頓可以對至今還擺脫不了計劃經濟色彩的“傻乎乎”的北京來點“行政命令”,怎麽能去欺負接受了西方尤其是“美式自由主義”思想的“牛哄哄”的莫斯科呢?而且還是指名道姓地一點都不給同樣是“資本主義哥們”的莫斯科麵子。莫斯科既然敢給予“恐怖他爹”哈馬斯提供緊急資金援助,那麽采取“曲線救助”方式拉“邪惡軸心國”伊朗一把又何足掛齒?況且自己還能“渾水摸魚”撈足油水呢? 盡管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巴盧耶夫斯基19日宣稱如美伊之間發生軍事衝突俄羅斯保持中立,表現出一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秉公執法”的“公仆”形象,可是在另一方麵俄羅斯卻強硬地表態不會中止與伊朗核電站合作以及提供防禦性武器的計劃,除非國際原子能機構能夠證明伊朗確實“舞弊營私”了。 我們在4月9日《再見吧-沒有硝煙的伊朗》中指出,在“緩期30天”所餘時間裏,德黑蘭能否拿出更加靈活和高超的斡旋手段,以及巴拉迪能否頂住華盛頓的壓力而拿出尊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一份報告來,將左右著伊朗核問題的最終走勢。 那麽在最後關頭,伊朗或巴拉迪還會給世界帶來什麽“驚奇”嗎?美國以霸道相逼,伊朗以退出要挾,確實是難為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 自從3月29日這隻伊朗“核娃娃”幾乎是以“保持處女之純潔”,由安理會又回到了“慈祥老人”巴拉迪的懷抱裏,巴拉迪始終愛護有加。盡管巴拉迪4月13日親赴德黑蘭未獲進展,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幹事奧利-海諾寧計劃中訪問伊朗的行程被迫推遲,但伊朗“將暫時中止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關係”的威脅恐怕在產生效應。 巴拉迪老先生還會給安理會奉上一個“純潔少女”嗎?如果這份提交安理會的報告有更多的“淡化色彩”,那麽巴拉迪老先生恐怕“豔福不淺”了——伊朗核問題這個“純潔少女”將有可能就永遠“鍾情”於巴拉迪老先生,華盛頓隻好跑到安理會之外去“沾花惹草”“招搖撞騙”了。 ●伊朗頭上的“達摩克裏斯之劍” 我們注意到,《華盛頓郵報》4月23日援引美國軍方官員的話說,根據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最近批準的一係列全球反恐計劃,美軍將把反恐行動範圍擴大到伊拉克和阿富汗等作戰區域以外,以便在美國遭受另一輪重大恐怖襲擊時更為迅速地予以反擊。 另據訪問俄羅斯的北約盟軍最高司令詹姆斯-瓊斯4月21日在莫斯科說,北約領導人不準備對該聯盟責任區作出限製,今後北約將對國際社會在世界任何地區麵臨的安全威脅作出反應。瓊斯在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隨著兩極世界和“東西界線”的消失,過去被稱為“勢力範圍”的責任區現已成為合作區,北約將會不斷擴大合作地域。 毫無疑問,五角大樓新的“全球反恐計劃”和北約新的“無限擴張計劃”幾乎同時公諸於世,絕非偶然。 自從伊朗核問題擺到布什的桌麵以後,伊朗在今年“榮登”了美國最大的外來威脅之“寶座”,五角大樓新的“全球反恐計劃”中所提的“反恐行動範圍擴大到伊拉克和阿富汗等作戰區域以外”明顯就是針對伊朗的,但布什的眼光已經不僅僅盯著伊朗這個“邪惡軸心國”了,伊朗核問題不過是華盛頓全球戰略的一個小小的“棋子”,華盛頓永遠都不會放過“瘋狂和諧”的社會主義的“紅色中國”和被美國做了“變性手術”由社會主義蛻化為資本主義的“白色俄羅斯”。借著冠冕堂皇的“反恐大旗”,華盛頓將繼續推行其“冷戰思維”的全球進攻性戰略,把中俄兩國的空間都壓縮到打個呼嚕也是美國人先聽到的“勢力範圍”內。 顯然,華盛頓所以拚上“老命”也要首先把伊朗這個中東的“逆賊”降伏,因為美國的底線就是不允許伊朗與“核”字有任何的“戀情”,不管伊朗的濃縮鈾是“純潔”的燃料級還是“邪惡”的武器級。更重要的是,華盛頓要給試圖“重返中東”的俄羅斯來一個“下馬威”,砍斷俄羅斯在中東最忠實最凶狠的“左膀右臂”。當然,中國也別想躲過這道“鬼門關”,華盛頓就是要把這個對中東虎視眈眈的“美國最大的潛在威脅”玩於“政治股掌”,掐斷這個嚴重依賴著中東能源的“和諧社會”之“經濟血脈”,毫不留情地打碎中國和平發展的“良辰美夢”。 盡管華盛頓的智囊專家不是捧“鐵飯碗”的,但白花花的銀子從來腐蝕不了他們的“資本主義智慧”,他們的骨子裏始終是要以“火藥味”的“美式民主”去征服全世界,尤其是征服“紅色中國”,他們不會因北京最近“送上門”的162億美元“糖衣炮彈”而改變對中國的“冷戰思維”。這一點,從美國媒體及華盛頓智庫對胡錦濤訪美後的冷漠評價即見一斑。 人們都清楚地看到,華盛頓決策層對其智庫仍然是“畢恭畢敬”的,最近對伊朗軍事打擊的“大造勢”無不出自對華盛頓頗有影響力的智庫之“絕妙手筆”。現在,隨著五角大樓“全球反恐計劃”和北約“無限擴張計劃”相繼“橫空出世”,一切已經不是北京和莫斯科原來所想象的“力鼎伊朗拖垮美國”那麽簡單的了。 我們注意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4月25日下午在例行的記者會上,在回答伊朗可能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時,若無其事地又重申“通過談判及和平的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外交辭令”,全然沒有當年北京對待朝鮮核問題的“危機氣氛”。 顯然,北京麵對正如副外長戴秉國所說的“當今世界所麵臨的最困難的問題之一”伊朗核問題,決定“化被動為主動、化複雜為簡單”,既然華盛頓的“冷戰思維”又“大行其道”,北京的“以不變應萬變”自然也要“色彩繽紛”。 據美聯社報道,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4月25日在與來訪的蘇丹總統會談時表示:“核能力是伊朗擁有的多種科學能力之一,伊朗伊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盡管一直希望得到伊朗轉讓核技術的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是“甜在心裏”,但頭昏腦脹的華盛頓卻是“如雷灌耳”,簡單無法想象:這個世界哪裏還有象伊朗這樣不按規格出牌的“牌理”呢?華盛頓絕對不會輕易讓伊朗的“黃粱美夢”得逞,尤其在伊朗核問題這個神秘的“純潔少女”來到這個世界以後,尤其在伊朗揚言要跟國際原子能機構解除“婚約”以後。 其實,德黑蘭也意識到自己頭上懸著一把“達摩克裏斯之劍”,當年日本的“長崎核悲劇”隨時都有可能降臨到自己的國土上。不管是伊朗在虛張聲勢,還是美國在仗勢欺人,伊朗和美國誰都扛不起這份“因核而來”的屈辱,但伊朗必須要擔得起這份“因核而來”的尊嚴。這個古老的波斯民族有一個不屈的信念:寧可為尊嚴而玉碎,也決不為屈辱而瓦全。 伊朗現在“孤注一擲”“步步進逼”敢以退出《核不擴散武器條約》動了華盛頓的“奶酪”,隻不過是伊朗為爭取和平利用核能的“核計劃路線圖”的一部分。盡管伊朗仍將麵臨著嚴峻的漫長的熬戰,但正是這關鍵的一步,將有可能成為伊朗核危機的一個轉折點。 誰將會最後扛起這份曆史的屈辱呢?恐怕不是寧可被敵人打倒也絕不會被敵人嚇倒的“波斯硬漢”。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