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針對中國? 美國鼓動北約出兵蘇丹 zt

(2006-08-22 16:25:45) 下一個
  本報駐比利時特派記者 李永群   《環球時報》 ( 2006-04-17 第16版 )   蘇丹的局勢最近再次引起了世人的關注,4月14日,乍得宣布與蘇丹斷交,理由是“蘇丹支持的乍得反政府武裝”13日攻擊了首都恩賈梅納。乍得總統代比還威脅要驅逐來自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的20萬難民,並表示達爾富爾的危機正在擴大,蘇丹已經對整個中部非洲構成了安全威脅。西方媒體迅速報道這場由於乍得內亂引起的外交糾紛時,卻有意無意地渲染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的危機,許多報道配發了蘇丹難民的圖片。在這種輿論氛圍的背後,另一則相關的消息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注意:北約正在考慮出兵蘇丹達爾富爾地區。   4月底北約可能決定出兵   4月6日至10日,國際危機組織執委會會議在其布魯塞爾總部舉行。會議期間,北約秘書長夏侯雅伯會見了國際危機組織的共同主席彭定康、澳大利亞前外長埃文斯、北約歐洲盟軍前最高司令克拉克、索羅斯基金會主席索羅斯等與會人員。據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披露,夏侯雅伯當時表示,北約正在考慮出兵蘇丹達爾富爾。   4月12日,法新社證實,北約從12日開始討論向達爾富爾派兵問題。據北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人表示,北約軍事幹預達爾富爾危機的原則基本已定,現在關鍵是何時出兵、如何出兵的問題,北約成員國目前正在討論出兵的各種可能性,其中包括接管對維和部隊的領導權、向達爾富爾派遣幾百名特種兵以及加強對非洲聯盟(簡稱非盟)維和部隊提供後勤與情報支援等。據報道,4月底在保加利亞召開的北約國防部長會議可能就出兵達爾富爾問題做出決定。   目前,北約在達爾富爾地區的作用僅限於派運輸機運送非盟維和士兵到指定地點,並提供幾名軍事專家協助維和。   美國積極運作   達爾富爾問題如此迅速地提上北約的議事日程,完全是美國積極運作的結果,布什總統都親自做了大量工作。   今年2月初,布什建議加強非盟部隊在達爾富爾的維和作用,派遣由北約支持的聯合國維和部隊。3月上旬,美國建議北約向達爾富爾派遣500名左右軍事顧問,在後勤、情報與通信方麵協助非盟部隊。3月20日,布什在白宮會見夏侯雅伯,希望北約掌握達爾富爾行動的領導權。4月6日,美國眾議院以壓倒多數通過製裁達爾富爾罪犯議案。4月13日,美國國務卿賴斯表示,美國已經向聯合國安理會施壓,要求盡快派兵幹預達爾富爾危機。   4月10日,北約歐洲盟軍前最高司令克拉克與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前非洲事務負責人普倫德加斯特聯合撰寫的題為《美國的達爾富爾計劃》的文章透露,近3年來,美國國務院、五角大樓、中央情報局等部門一直在研究解決達爾富爾危機的方案,他們之間相互競爭,與此同時布什總統始終在“場外”進行觀察。所以當最近布什呼籲北約出兵達爾富爾時,許多人大吃一驚,尤其是他自己的外交團隊成員。然而,布什動用北約軍隊幹涉蘇丹事務,倒是與其通過幹涉實現“政權更迭”的政策相一致。布什認為,美國需要加強對蘇丹的幹預,計劃任命一位協調美國達爾富爾政策的特派員。文章最後聲稱,布什已經打開了加強在達爾富爾行動的大門,現在該是推動外交與軍事行動結束危機的時候了。   “意在攫取蘇丹的石油資源”   國際危機組織的一位顧問對本報記者表示,“北約此舉是美國攛掇的結果,美國其實是以人道幹預為幌子,攫取蘇丹的石油資源,並擠占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在蘇丹的石油利益。以北約牽頭,顯然意在繞開聯合國、繞開中國”。   據介紹,美國石油公司曾在蘇丹搞過勘探,但由於兩國關係緊張,又被迫撤出。“9·11”後,美蘇關係有所改善,但美國石油公司重返蘇丹的努力卻沒有取得多大成效,一直抱怨不斷。另外,美國欲加強對非洲之角反恐戰略要地的控製。蘇丹不僅扼守紅海—地中海重要國際戰略通道,還是連接非洲之角和撒哈拉中西部地區的重要紐帶。蘇丹被美國指責為“基地”組織的發源地之一,盡管“9·11”後蘇丹與美國在反恐問題上有許多合作,但美對蘇丹一直不放心,2003年11月,蘇丹政府再次拒絕美國關於驅逐哈馬斯成員和關閉該組織在喀土穆辦事處的要求後,美國幹涉蘇丹的決心增強。   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的動亂讓美國找到了借口。達爾富爾位於蘇丹西部,與乍得接壤。由於達爾富爾有約80個部族混居,因此錯綜複雜的種族和宗教矛盾不斷引發相互間的暴力事件。當地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居民與信奉基督教和原始宗教的黑人居民經常發生武裝衝突。2003年2月,由該地區黑人居民組成的“蘇丹解放運動”和“正義與公平運動”兩支武裝以政府未能保護他們免遭阿拉伯民兵襲擊為由,展開反政府的武裝活動,攻擊當地政府,燒毀一些阿拉伯村莊。隨後,本來就擁有武裝的阿拉伯民兵借此攻擊黑人村莊。西方媒體報道說,達爾富爾衝突迄今已造成30多萬人死亡,200萬人流離失所。   美歐國家迅速以“人道主義”名義高調介入:政治上譴責蘇丹政府的“種族滅絕”;經濟上威脅製裁蘇丹的石油業;軍事上,美歐都對向蘇丹派遣維和部隊一事態度積極。作為相關的兩大地區組織,阿拉伯國家聯盟(簡稱阿盟)和非盟則從地區安全的角度明確拒絕西方國家對蘇丹的武力威脅,非盟向達爾富爾派遣了約7000人的維和部隊。   值得關注的是,西方國家在介入達爾富爾問題時,經常對中國進行惡毒攻擊。據介紹,中國與蘇丹兩國開展有石油互利合作計劃,目前中國是蘇丹的最大貿易夥伴和石油的主要買家。這些成了一些西方國家攻擊中國的借口。法新社曾報道說,中國集中了2000名囚徒在蘇丹建管道,法國巴黎機場甚至借口囚徒混入而不允許從蘇丹去歐洲出差的中國工人出關。4月10日在雅典的一個集會上,一個名為“拯救生命”的非政府組織領導人公然發表誣蔑性演講,稱在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發生的持續內戰,中國負有責任。而實際情況是,數年來,中石油在蘇丹醫院、學校、水井等公益事業上累計投資2000萬美元,與此同時,美國等國向蘇丹反政府武裝秘密資助了大約2000萬美元,並為其提供軍火支持。   形勢對美國有利   目前看來,局勢對美國有利。首先,經過西方輿論的炒作,達爾富爾危機已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為北約“師出有名”做好了輿論準備。其次,北約等勢力站在美國一邊。第三,非盟由於資金嚴重不足,深感心有餘而力不足,已原則同意9月後由聯合國維和部隊接管。   蘇丹強烈反對非盟以外的國際部隊進駐達爾富爾,擔心內政被幹涉,更擔心北約駐軍逮捕蘇丹政府官員。蘇丹總統巴希爾認為,如果北約幹預達爾富爾危機,蘇丹就會像伊拉克一樣,陷入混亂與動蕩之中。阿盟也表示,非盟以外的部隊進駐達爾富爾必須事先得到蘇丹政府的同意。▲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