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組織邀伊朗加盟 中俄打亂美中亞大戰略報 踢北約出局?zt
(2006-08-22 16:25:44)
下一個
上海組織邀伊朗加盟 中俄打亂美國中亞大戰略
撰文 M K Bhadrakumar
2006/04/18, 周二
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CO)曾堅持說不打算擴張,但如今卻改變方針。蒙古、伊朗、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上海合作組織的觀察員,不過這些國家很快會成為正式成員。上海合作組織最近發表政治聲明說決定歡迎伊朗加入。在將於6月15日舉行的峰會上,上海合作組織便可以順理成章地促成各成員國在伊朗核問題上采取共同立場。
新華社援引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張德廣1月17日在北京的講話說,“吸收新成員加入需要一個法律依據,但上海合作組織沒有相關規定。因此,對於印度、伊朗或其他國家是否會成為該組織的新成員,這一點一些西方國家不必過慮”。
以中文和俄文為本的上海合作組織,於2001年6月15日由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在上海成立。該組織的重要轉變,似乎是開始要在伊朗核爭議等地區問題上介入製衡美國。
上海組織地區事務主動出擊製衡美國
伊朗副外長穆罕默迪(Manouchehr Mohammadi)在莫斯科接受俄通社采訪時說,上海合作組織擴大“可以使世界變得更公正”。他談到,通過協調能源生產活動,建立一個伊朗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弧形地帶”。穆罕默迪還提到德黑蘭政府打算讓伊朗核計畫提上上海合作組織議程,期望在這個問題上獲得該組織的支援。
上海合作組織選擇在此時刻作出納入新成員的決定有重大涵義。預計4月底,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總幹事將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伊朗有否遵守IAEA相關決議及安理會政治聲明的報告。安理會3月29日一致通過聲明, 呼伊朗采取必要步驟,執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決議,重新停止與濃縮鈾有關的所有活動。
不管從政治還是經濟方麵來看,獲得上海合作組織成員資格對伊朗來說不啻是一根救命草。上海合作組織不是一個軍事集團,而是一個致力反恐、反宗教極端主義和分離主義的安全組織。獲得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資格將削弱美國指伊朗是“邪惡軸心”國家之一的指控。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的擴張聲明,與中國和俄羅斯上周發表的幾則評論如出一轍。評論說對美國試圖迫使聯合國向伊朗實施製裁深感憂慮。當初,美國就是把製裁作為入侵伊拉克的一個藉口。
《人民日報》4月13日的一則評論說,“美國給伊朗問題火上加油的真正目的,是要促使聯合國對伊朗實施製裁,為對該國進行政權更替掃清障礙。美國決定用各種辦法,包括訴諸武力對伊朗進行政權更替,華盛頓的全球策略及其對伊朗政策正是圍繞這一中心議題製定的。這是美國既定目標,也是伊朗核問題的根源。”
評論暗示華盛頓為了在中東建立美國霸權,尋求對伊朗進行政權更替。俄羅斯外交情報局(Foreign Intelligence Service)前將軍葉弗斯塔菲耶夫(Gennady Yefstafiyev)撰文說,“美國在伊朗的長期目標昭然若揭:密謀推翻伊朗現政權;控製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在美國的控製下,繞開俄羅斯和中國,把伊朗作為從中亞和海地區輸出石油天然氣資源的最短線路。伊朗本身的軍事和戰略重要性就甭提了。”
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說,“我不急著下結論,因為有人在伊朗核問題上煽風點火……還是保持克製為好。”
俄羅斯聯邦原子能機構主任、前總理基延科(Sergei Kiriyenko)說,伊朗根本不具備把濃縮鈾活動提升到工業規模的能力。“人們早就知道伊朗隻有164個氣體離心機,獲得低級鈾隻是時間問題。對此我們一點也不感到驚訝。”
俄羅斯核研究中心Kurchatov Institute負責人Yevgeniy Velikhov接受俄通社采訪時說,“啟動這種實驗設備,任何一所大學都可以做到。”
美國中亞外交遇挫折
如果加入上海合作組織,伊朗可以參與該組織的各種專案,這就意味著它可以獲得技術、更多貿易和投資、改進金融和通訊等基礎設施。這對全球能源安全也有一定影響。
為了製定一個為各方接受的“能源策略”,聯合設管道、開采石油以及進行其他相關活動,預計上海合作組織將在6月15日峰會前夕成立一個由專家組成的工作組。
上海合作組織所做的決定牽涉到地區整合進程。意識到上海合作組織正在發展壯大,華盛頓曾試圖以觀察家身分出席去年6月的峰會,但被拒絕。這次回絕,加上上海合作組織就美國減少在中亞的軍事存在設定最後期限、擔心俄羅斯與中國合作加強,以及美國在中亞遭遇外交挫折,所有這些都促使華盛頓檢討對該地區的政策。
在美國國務卿賴斯(Condoleezza Rice)去年10月出訪中亞後,華盛頓的新地區政策開始浮出水麵。這些政策包括:美國國務院南亞事務分局(South Asia Bureau,1992年8月成立)進行重組,將中亞國家包括在內;提出“大中亞”概念以及要求獲得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outh Asian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SAARC)的觀察員身分。
美策略:拉攏中亞列國投靠南亞遠中俄
美國外交政策的目的,是使中亞國家向南亞靠攏,與中俄疏遠。阿富汗的卡爾伊(Hamid Karzai)政府也沒有對上海合作組織的擴張建議作出回應,相反卻竭力想成為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的正式成員。
不過,美國在中亞沒有取得明顯的外交成績。華盛頓希望哈薩克成為其在中亞的重要夥伴。除了爭取插足?海地區安全事務外,美國還試圖增強對哈薩克石油資源的有形控製,包括要哈薩克石油經由巴庫柴罕(Baku-Ceyhan)輸油管道輸出。不過,哈薩克沒有輕易首肯。總統納巴耶夫(Nurusultan Nazarbayev)4月3日訪問莫斯科時重申繼續依賴俄羅斯的石油管道。
與此同時,華盛頓與烏茲別克的關仍處於曆史最低點。美國試圖“孤立”總統卡莫夫(Karimov),但沒有成功。印度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4月25日將訪問烏茲別克。塔吉克也極度依賴俄羅斯的支持。在吉爾吉斯,管美國暗中挑撥離間分化,但總統巴基耶夫(Burmanbek Bakiyev)與獲得俄羅斯大力支持的總理庫洛夫(Felix Kulov)的政治聯盟仍然維持著。
中亞人也對美國提出的“大中亞”概念反應冷淡。這在華盛頓早前就”大中亞”主題在喀布爾舉行的會議中,表現得甚為明顯。
繞過阿富汗擴至南亞中東 上海組織踢北約出局?
在此背景下,上海合作組織的擴張行動,將令美國的全盤策略受挫。目前北約正增強在阿富汗的角色。最高聯合指揮官瓊斯(James L. Jones)將軍最近說,在8月前北約將接管阿富汗。但諷刺的是,上海合作組織將“繞道”阿富汗,擴展至南亞和海灣地區。
到目前為止,北約對上海合作組織仍是等閑視之。不過北約很快就會在阿富汗發現,正被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包圍”著。到時北約將陷入這樣的困境:若承認上海合作組織在中亞、南亞和海灣地區有名份有角色,那麽北約還是否如自封般是”21世紀唯一的全球安全仲裁者”?屆時北約將很難解說他們為何要插足到前蘇聯中亞地區。
本文作者M K Bhadrakumar在印度外交部任職29年多,曾先後出任印度駐烏茲別克大使(1995-1998)以及駐土耳其大使(1998-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