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這何嚐不是一次勝利?----美國議員談中國 感歎耳聞與目睹完全背離 zt

(2006-08-22 16:25:44) 下一個
  美國人究竟怎麽看中國?   胡錦濤主席訪問美國在即,美國媒體與公眾對中國的關注明顯增多。美國人究竟是怎樣認識和看待中國和中國人的?筆者有機會在美國學習和工作數年,與美國各界人士有較多接觸,並在國內長期從事美國研究,對美國人的“中國觀”有一些親身感受。   耳聞與目睹   一位訪華的美國議員感慨,中國和他所聽說的完全不一樣。但由於受美國媒體長期負麵報道的影響,許多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仍以負麵為主。   五年前,筆者陪同美國議員團訪華。第二天吃早飯,一位成員就感慨:“我在美國聽到的中國,是一個警察國家,戒備森嚴,百姓沒有自由。可昨天我一下飛機,立即知道上當了。從機場到北京飯店,除了維持交通的警察,我沒有看到一個武裝警察,街道上老百姓人來人往,毫無恐懼的神色,相反他們看上去很自由,隻是稍微顯得有些匆忙。”我說:“可惜,好多美國人到現在還不知道上當呢。”   三年前,筆者陪同一個美國代表團到重慶訪問。星期六上午出發參觀時,兩個成員左等右等就是不出來。大約二十分鍾後,一男一女才氣喘籲籲地趕到。一問,才知道偷偷去教堂了。因為相處比較好,我責備道:“想去教堂早點告訴我,可以安排,幹嘛要偷偷摸摸的?”兩位說:“我們在美國聽說中國沒有宗教信仰自由,做禮拜的人都受到警察的監視。我們就想搞個突然襲擊,看看你們的教堂是不是擺設。”我問道:“怎麽樣?碰上警察啦?”“上當了,到教堂做禮拜的人很多,和美國沒有兩樣。警察沒找我,我剛才倒是找警察幫忙問路了。”兩位說完,哈哈大笑:“警察問我是不是OK,我連說了三聲OK。”現在由於雙方往來人員大量增加,美國人訪華有如此大反差的在減少,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受美國媒體長期負麵報道的影響,許多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仍以負麵為主。要讓更多的美國人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前麵的路還很長。   神秘與擔心   美國民眾對中國的神秘感正在逐漸消失,但隨之而來的是擔心中國的發展可能對美國造成不良影響。   曾幾何時,中國對眾多美國人來說是一個神秘的國度。不少美國人是從成龍的武打片中了解中國的。   在紐約華人當中,流傳著一個經典故事。一個剛到美國的中國青年人去紐約中央公園鍛煉身體。他在跑步時突然有個黑人小夥從旁邊擦身而過,他懷疑這是美國強盜的伎倆,趕緊伸手摸口袋,發現手表不見了。於是他一個箭步攔住對方去路,伸出手大喊:手表!手表!見對方沒反應,他急中生智,想起美國人怕中國功夫的說法,便擺出馬步,作“少林武功”狀。美國小夥見狀,趕緊從手上摘下手表,扔了過來,然後拔腿就跑。中國青年撿起手表一看,不是自己的,再摸自己另一隻口袋,發現手表在裏麵呢。這下他明白了,自己的功夫把美國小夥給嚇壞了,抓強盜的人反而成了強盜。中國功夫的厲害和影響可見一斑。   現在,中國功夫仍是美國民眾津津樂道的“特產”,但其他許多的神秘感卻已消失。因為對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來說,隨著接觸的增多和了解的增加,中國已日益成為一個普通國家。   掀開神秘的麵紗之後,擔心也隨之而來。中國經濟發展這麽快,搶了美國風頭,讓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發展模式產生濃厚興趣,相反卻降低了美國的吸引力。中國的產品,從初加工的棉布到高科技的電腦,都很有競爭力,讓這些領域的美國工人已經並可能麵臨飯碗丟失的問題。中國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一些美國人擔心中國為了與美國爭奪能源和原材料而與美國對著幹。當然,還有一些人擔心中國隨著國力的增強而對外擴張。   理念與理智   美國人希望將中國納入其主導的國際體係,希望中國按照美國的方式發展。但美國人也明白他們必須學會和一個正在迅速發展的中國打交道。   一位研究中美貿易關係的美國權威人士近日在國會作證時說,中美之間已經到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地步。美國既擔心中國強大對美國在世界上的主導地位形成挑戰,又擔心中國衰弱連累美國經濟。他的話代表了美國政界許多人的共同心理。美國的對華政策有一條非常明顯的思路,那就是將中國納入美國主導的國際體係,讓中國成為與美國配合的建設性合作夥伴。   美國人喜歡用自己的尺度來衡量中國,對自己看不慣和不接受的,不管中國國情如何,一概加以反對。不過,盡管許多美國人對中國這也不滿、那也不滿,他們畢竟是世界上最現實的人。他們知道必須要麵對一個迅速發展的中國,沒有中國的參與,不僅維護世界和地區的和平難以實現,人類麵臨的其他許多難題都無法解決。   所以在美國,我們總可以在中國問題上聽到不同的聲音、不同的主張。比如,工商界是中美友好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對中國的看法積極麵多於消極麵,更多的是把中國視為現實的且潛力巨大的合作夥伴。而在國會,因為受各種非政府組織影響較大,意識形態色彩較濃,黨派鬥爭激烈,對中國的消極麵看得更多。對此,我們不必看得太重,你隻要到美國百姓當中與他們聊聊,就會發現其實他們對美國自身的看法也類似。   就像誰都愛照鏡子一樣,哪個國家的民眾都想知道別國怎麽看自己的國家。但正如鏡子有凹鏡、凸鏡、哈哈鏡和普通化妝鏡一樣,同一個人照出來的樣子並不一樣,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眼中也不一樣。所以,我們也不必太當回事,還是先把自己的事做好。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