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威武!走向強大的中國呼喚強勢外交 zt
(2006-08-22 16:25:44)
下一個
中國的經濟實力連續20多年不斷高速增長,國家外交經曆了從社會主義國家單邊倒,到以周邊外交為重點的全方位、多支點外交,也取得了不少豐碩成果。然而,伴隨中國崛起的過程也是不斷的出現“中國威脅論”的過程,其中美、日、印等國對“中國威脅論”尤其熱衷,每逢有一點風吹草動,“中國威脅論”就甚囂塵上。而這時,中國的外交部門就會堅決予於批駁,比如最近幾天由於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公開指出“中國是日本最大的現實威脅”之後,中國政府又公布了《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向全世界承諾中國即使強大也不會威脅別人。
但美、日等國會僅僅因為一個白皮書就停止對中國的攻擊嗎?我認為可能性為零。相同的事例已經出現過,上世紀90年代也是由於“中國威脅論”,中國也公布了《國防白皮書》;後來外界對中國崛起的後果產生疑慮,中國又於20004年提出“和平崛起”的概念。這些辯解充分反映了中國改善對外形象的努力和願望,但我們都看到了,這隻是我們自己的善良願望而已。隨著我們的辯解,反而湧現出更多的“中國威脅論”。可笑的是,這其中有些甚至是中國幫助別國製造的——就在去年中國提出“和平崛起”之後,很快就出現了“中國武力崛起”的論調,而此前就從未有人提到“武力崛起”的字眼!
綜觀中國數十年的外交曆程,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的實行的是一種穩健的防衛外交政策,或者說是保守的外交政策,這表現在中國不僅在與西方國家打交道的時候,而且在與弱小國家打交道的時候,都會再三主動強調中國“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外交政策。這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外交政策,決定了中國的外交必定是一種被動的、不斷地辟謊釋謠的過程。這樣,中國就隻能疲於應付來自一些居心叵測的國家所拋出的一個又一個類似“中國威脅論”的花樣,而不可能在外交上有所作為。盡管招數使盡,竭力澄清,但對中國種種攻擊卻絲毫沒有任何減少的跡象,反而愈演愈烈。
那麽如何破解中國所麵臨的外交困境呢?我認為要從根本上改變被動外交政策,化被動應對為主動出擊,掌握雙邊外交的主動權。當然,我們不能像一些無賴國家一樣血口噴人,但在處理大國和周邊外交事務時,應該搶先推出對敵對國家某一問題的看法,占據主動權,置對方於被動辯解境地,無法抽身來攻擊中國。為了避免造成外交麻煩,我們有必要建立一套雙麵外交政策,實行一手軟一手硬的策略:一方麵,有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的相關人員充當前鋒,對相關雙邊問題事先提出強硬的的看法,甚至可以對其隻要牽涉到中國切身利益的國內外政策和現象進行嚴厲批評,並大膽指出對我國和地區利益將產生的實質威脅,使其首先處於防守態勢;另一方麵,當其政府人員站出來開始辯解的時候,有中國政府人員對其進行撫慰,並表示上述言論不代表中國政府的官方看法。實際上,這種外交策略並不少見,美、日等西方國家對中國一直沿用此方法,即大棒加胡蘿卜政策。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每當日本國內出現針對中國的攻擊言論的同時,也必定出現一些所謂應該維護中日關係的“正麵言論,”正是這些“正麵言論”具有極大的迷惑性。但我們決不能忘記外交參與者的使命就是最大限度維護本國的利益,不管是鴿派還是鷹派,他們的表現形式也許截然不同,但本質上都是要確保本國的利益不受侵犯。尼克鬆在中國人的眼中可以說算是個“親中國”的鴿派分子了,他曾說過美國遏製中國的政策是不明智的,但他那隻是希望用另一種方式來確保美國的霸權地位罷了。所以,我們永遠別總是對那些所謂的善意言論津津樂道,自欺欺人到頭來受傷的還是自己。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全麵審視中國多年來的外交政策,不要對涉及我國利益的問題躲躲閃閃,而應有勇氣大聲說出自己的利益所在,表明追求該項利益的堅強決心。
1945年日本投降時,當衝繩島民上街歡慶中國抗戰勝利、期盼重新回到中國的懷抱時,中國政府的沉默最終導致了衝繩徹底與中國脫離的法律事實。很難想象,如果中國政府能積極主動出擊,今天日本還有精力來和中國爭奪釣魚島嗎?2004年,當印度總理訪問中國之後,中國終於正式承認印度70年代吞並錫金的事實,而印度占領西藏的19萬平方公裏領土卻未歸還,惟一可以確定的是,在與印度談判時,中國又失去了一個籌碼。更何況,某些國內學者還在大放闕詞說:“印占領土其實也有國際法依據,盡管是不平等條約,但應考慮到其有一定的曆史背景,應承認其合理性。”這與當初放棄俄國強占中國150萬平方公裏領土是何等如出一轍!如果讓這些被動外交思維長期占據主動,就完全有理由預見中國的外交維權將會更加充滿艱辛。
遺憾的是,當最有可能成為日本未來首相的安倍晉三在自己的辦公室貼上“堅決捍衛祖國領土”時,我們還在繼續著被動外交,中國的外交部每天都在不斷地向別國解釋走和平道路的決心,釋放善意,而中國的外交爭端也越來越多了。我們希望退一步海闊天空,可我們不知道在外交上退一步就失去了製高點,而等待別人良心發現的希望卻是多麽渺小!所以,我強烈呼喚中國走出被動外交思維,迎接主動強勢外交的到來。讓全世界的敵對勢力知道,中國愛好和平,但在自己的利益受到肆意侵犯的時候,中國也有大批渴望通過戰爭來捍衛自己國家利益的熱血之士!
中國的經濟實力連續20多年不斷高速增長,國家外交經曆了從社會主義國家單邊倒,到以周邊外交為重點的全方位、多支點外交,也取得了不少豐碩成果。然而,伴隨中國崛起的過程也是不斷的出現“中國威脅論”的過程,其中美、日、印等國對“中國威脅論”尤其熱衷,每逢有一點風吹草動,“中國威脅論”就甚囂塵上。而這時,中國的外交部門就會堅決予於批駁,比如最近幾天由於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公開指出“中國是日本最大的現實威脅”之後,中國政府又公布了《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向全世界承諾中國即使強大也不會威脅別人。
但美、日等國會僅僅因為一個白皮書就停止對中國的攻擊嗎?我認為可能性為零。相同的事例已經出現過,上世紀90年代也是由於“中國威脅論”,中國也公布了《國防白皮書》;後來外界對中國崛起的後果產生疑慮,中國又於20004年提出“和平崛起”的概念。這些辯解充分反映了中國改善對外形象的努力和願望,但我們都看到了,這隻是我們自己的善良願望而已。隨著我們的辯解,反而湧現出更多的“中國威脅論”。可笑的是,這其中有些甚至是中國幫助別國製造的——就在去年中國提出“和平崛起”之後,很快就出現了“中國武力崛起”的論調,而此前就從未有人提到“武力崛起”的字眼!
綜觀中國數十年的外交曆程,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的實行的是一種穩健的防衛外交政策,或者說是保守的外交政策,這表現在中國不僅在與西方國家打交道的時候,而且在與弱小國家打交道的時候,都會再三主動強調中國“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外交政策。這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外交政策,決定了中國的外交必定是一種被動的、不斷地辟謊釋謠的過程。這樣,中國就隻能疲於應付來自一些居心叵測的國家所拋出的一個又一個類似“中國威脅論”的花樣,而不可能在外交上有所作為。盡管招數使盡,竭力澄清,但對中國種種攻擊卻絲毫沒有任何減少的跡象,反而愈演愈烈。
那麽如何破解中國所麵臨的外交困境呢?我認為要從根本上改變被動外交政策,化被動應對為主動出擊,掌握雙邊外交的主動權。當然,我們不能像一些無賴國家一樣血口噴人,但在處理大國和周邊外交事務時,應該搶先推出對敵對國家某一問題的看法,占據主動權,置對方於被動辯解境地,無法抽身來攻擊中國。為了避免造成外交麻煩,我們有必要建立一套雙麵外交政策,實行一手軟一手硬的策略:一方麵,有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的相關人員充當前鋒,對相關雙邊問題事先提出強硬的的看法,甚至可以對其隻要牽涉到中國切身利益的國內外政策和現象進行嚴厲批評,並大膽指出對我國和地區利益將產生的實質威脅,使其首先處於防守態勢;另一方麵,當其政府人員站出來開始辯解的時候,有中國政府人員對其進行撫慰,並表示上述言論不代表中國政府的官方看法。實際上,這種外交策略並不少見,美、日等西方國家對中國一直沿用此方法,即大棒加胡蘿卜政策。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每當日本國內出現針對中國的攻擊言論的同時,也必定出現一些所謂應該維護中日關係的“正麵言論,”正是這些“正麵言論”具有極大的迷惑性。但我們決不能忘記外交參與者的使命就是最大限度維護本國的利益,不管是鴿派還是鷹派,他們的表現形式也許截然不同,但本質上都是要確保本國的利益不受侵犯。尼克鬆在中國人的眼中可以說算是個“親中國”的鴿派分子了,他曾說過美國遏製中國的政策是不明智的,但他那隻是希望用另一種方式來確保美國的霸權地位罷了。所以,我們永遠別總是對那些所謂的善意言論津津樂道,自欺欺人到頭來受傷的還是自己。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全麵審視中國多年來的外交政策,不要對涉及我國利益的問題躲躲閃閃,而應有勇氣大聲說出自己的利益所在,表明追求該項利益的堅強決心。
1945年日本投降時,當衝繩島民上街歡慶中國抗戰勝利、期盼重新回到中國的懷抱時,中國政府的沉默最終導致了衝繩徹底與中國脫離的法律事實。很難想象,如果中國政府能積極主動出擊,今天日本還有精力來和中國爭奪釣魚島嗎?2004年,當印度總理訪問中國之後,中國終於正式承認印度70年代吞並錫金的事實,而印度占領西藏的19萬平方公裏領土卻未歸還,惟一可以確定的是,在與印度談判時,中國又失去了一個籌碼。更何況,某些國內學者還在大放闕詞說:“印占領土其實也有國際法依據,盡管是不平等條約,但應考慮到其有一定的曆史背景,應承認其合理性。”這與當初放棄俄國強占中國150萬平方公裏領土是何等如出一轍!如果讓這些被動外交思維長期占據主動,就完全有理由預見中國的外交維權將會更加充滿艱辛。
遺憾的是,當最有可能成為日本未來首相的安倍晉三在自己的辦公室貼上“堅決捍衛祖國領土”時,我們還在繼續著被動外交,中國的外交部每天都在不斷地向別國解釋走和平道路的決心,釋放善意,而中國的外交爭端也越來越多了。我們希望退一步海闊天空,可我們不知道在外交上退一步就失去了製高點,而等待別人良心發現的希望卻是多麽渺小!所以,我強烈呼喚中國走出被動外交思維,迎接主動強勢外交的到來。讓全世界的敵對勢力知道,中國愛好和平,但在自己的利益受到肆意侵犯的時候,中國也有大批渴望通過戰爭來捍衛自己國家利益的熱血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