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伊朗勝利-3型導彈射程覆蓋以美中東基地 zt

(2006-08-22 16:25:44) 下一個
2006年04月06日 10:35 世界新聞報   本報特約記者 於 洋 伊 凡   據分析,伊軍方發射的“勝利-3”新型導彈,射程可覆蓋以色列和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   射程覆蓋以色列和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   3月31日清晨,蔚藍的波斯灣看起來風平浪靜,但上千艘掛著伊朗國旗的艦船的密集出現打破了這種平靜,戰鬥機、反潛直升機不時在上空盤旋著。幾個小時後,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空軍司令薩拉米出現在伊朗國家電視台的畫麵上。他宣布說:“今天,我們成功試射了一種新型導彈,它比以前的導彈有更多技術含量和更強的戰術能力。”與此同時,電視播出了這種神秘導彈試射的畫麵截圖。   據伊朗國家電視台和伊朗通訊社透露,這種神秘的新型導彈被命名為“法吉爾-3”(法吉爾為波斯文,意為勝利)。“勝利-3”具有很高的靈活機動性,能夠躲避反導係統的雷達探測,避開攔截導彈的截擊,同時能利用多個彈頭精準打擊多個目標。雖然薩拉米司令並沒有透露該導彈的射程,但據伊朗官方媒體暗示,“勝利-3”比得上伊朗現有的“流星-3”彈道導彈。   “流星-3”彈道導彈的射程超過2000公裏,能擊中以色列和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大多數軍事基地,而且它還具備攜載核彈頭的能力。若從伊朗西南部基地發射,能打到以色利中部內蓋夫沙漠迪莫納核設施。按照這種推理,“勝利-3”新型導彈也可以打擊以色列和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   軍演重在保護核設施,掐住石油運輸“咽喉”   這已是伊朗在半年內第二次在波斯灣海域附近進行大規模的三軍聯合演習了。2005年12月,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附近,進行了以美軍為假想敵的、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海陸空三軍聯合立體軍事演習。   從今年2月開始,伊朗各兵種接連舉行了一係列的軍事和安全演習。3月中旬,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特種部隊和民兵,在伊朗和伊拉克的邊境地區舉行了大規模的“應對可能的不穩定局勢”的演習。3月31日,包括伊斯蘭革命衛隊和正規軍的陸海空三軍1.7萬名士兵、民兵及警察部隊在霍爾木茲海峽集結完畢,大規模的三軍聯合演習正式開始。據分析,此次軍演主要有三大特點:   一是規模大、時間長。此次軍演從3月31日開始一直持續到4月6日。期間,伊朗各軍種都派出精兵參演,共計約1.7萬名士兵、民兵及警察部隊。演習還將動用1500艘艦船,以及戰鬥機、偵察機、反潛直升機、轟炸機等,試射“勝利-3”新型導彈,並首次試驗反導彈武器。此外,另有萬餘名革命衛隊士兵和民兵,在中部城市伊斯法罕同步舉行保護煉油設施的演練。   二是“護核”目的明顯。盡管此前伊朗媒體報道說,革命衛隊士兵和民兵在伊斯法罕主要演練如何保護煉油設施,但亦有分析認為,伊斯法罕不僅是伊朗石油重地,同時也是核重地。該地區有一處重要的核設施——納坦茲核工廠,以色列情報部門曾指出,納坦茲核工廠占地8萬至10萬平方米,建在地麵下30米,安裝了一批提煉濃縮鈾的離心機。   三是凸顯“以攻代守”戰略。演習開始前,軍演行動發言人德罕少將指出,霍爾木茲海峽是這次演習的重點區域,“波斯灣的原油80%從這裏運出去,而伊朗對該區域有主宰性且精確的掌控能力。如果敵人想讓這個地區不安全,那麽他們自己也會有危險”。這表明,伊朗很可能采取“以攻代守”戰略,通過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使敵國陷入全球的反戰壓力。   美急調衛星監視,以專家說“伊朗吹牛”   伊朗大規模進行軍事演習,美國和以色列自然分外關切。五角大樓官員透露說,美國緊急指示中央司令部的電子情報部隊、駐巴林的第五艦隊潛艇分遣隊以及軍用衛星,一起鎖定本次演習。此前曾有報道說,以色列情報部隊早就派出特工潛入演習海域,裝扮成漁民進行“近距離觀察”。不過,這些消息並沒有得到美以兩國官方的證實。   在伊朗發射“勝利-3”導彈的消息公布後,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埃雷利在華盛頓說:“我認為,這顯示伊朗有一個非常積極而具有挑釁性的軍事計劃正在進行中。我認為伊朗的軍事發展計劃,應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同時,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雷格夫也說:“我們非常關注這個消息。”   不過,軍事分析家們認為,美國和以色列的政治家是在大驚小怪。以色列導彈專家烏茲·魯賓對伊朗宣稱試射成功的新型導彈表示懷疑,他說:“伊朗可能是在吹牛,如果沒有獲得外界幫助的話,伊朗不可能擁有多彈頭分導導彈。電視裏麵看到的導彈,同伊朗當局描述的類型並不一致。”英國簡氏防務集團武器專家安迪·奧本哈默則說:“我們不知道伊朗所說的可信度有多高,因為外界很難知道伊朗軍事技術實力。至於核彈頭,我想沒有5年時間,伊朗是不可能擁有的。”   英報披露,美可能攻擊伊核工廠   英國《星期日電訊報》4月2日在頭版披露。英國防部高級官員與內閣高級官員4月3日舉行了秘密會晤,他們討論的問題是:美國攻打伊朗的可能性以及攻擊伊朗的後果。而此前幾天,美國國務卿賴斯剛剛訪問過英國。   據《星期日電訊報》報道,英國防部高官認為,即使得不到國際社會的支持,美國也將準備自行攻打伊朗,或者在以色列的協助下發動襲擊,攻擊的形式將是針對核工廠發動空襲,而地麵攻擊可能暫時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   實際上,美軍對伊朗的包圍之勢已經形成:在伊朗的東麵和北麵,阿富汗、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都有美軍的基地;在西北麵,土耳其一直是美國的傳統盟友;西麵是美軍占領下的伊拉克;南麵和西南麵的各國更是美國在中東的主要基地。   因此,隻要美國認為條件成熟,可以隨時“收攏”包圍圈,襲擊伊朗。但從目前形勢分析,美軍主要是想摧毀伊朗核設施。軍事專家指出,伊朗應當借鑒南聯盟的做法,加強偽裝、防護工程建設,盡可能保護核設施和導彈基地。同時,還應強化部隊的獨立作戰能力,確保一旦防空指揮體係被癱瘓,單個防空部隊也能獨立作戰。   記者觀察 伊朗又贏得了時間   在聯合國安理會匆匆地轉了一圈之後,伊朗核問題的“主賽場”又回到了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一紙了無新意而且還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安理會主席聲明,等於把皮球踢回了IEAE的場內——準確地說,皮球目前落在了伊朗的腳下,他理論上應該有30天時間來決定——這一腳怎麽踢!   可以說,幾個大國的角力和妥協使伊朗贏得了時間,但他麵臨的核心問題沒有絲毫改變。對此,伊朗的第一反應是堅持自己的核計劃,但與此同時,它又表示願意繼續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也不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看來,精明的伊朗人仍在鋼絲上長袖善舞:既不輕易退讓,也不會堵死退路;既想堅持發展本國的核計劃,又極力避免在國際上陷入孤立。   其實,對於國際社會來說,下一步該怎麽走?同樣是個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如果30天後,伊朗拒絕暫停鈾濃縮活動,該怎麽辦?事實上,國際社會至今仍然沒有就此達成共識。雖然一個美國官員說:“下一個合乎邏輯的步驟,就是安理會通過一項基於《聯合國憲章》第七章的決議。”(第七章,實際上就是授權安理會通過製裁乃至軍事行動等措施維護世界安全)但在安理會采取任何相關的強製措施以前,它首先還要斷定伊朗是否“對和平構成了威脅”。然而就連這個問題,國際社會也還沒有達成共識,美國、俄羅斯各有看法,就連IAEA總幹事巴拉迪也說,伊朗目前還不是一個“緊迫的威脅”。   伊朗核問題的複雜性使得“拉鋸戰”成了主要的鬥爭形式。無論是伊朗後退一步,以暫停鈾濃縮活動為代價重回談判桌,還是美英尋求打開製裁之門,都將是費時費力的過程。   就在聯合國安理會3月29日一致通過有關伊朗核計劃的主席聲明,明確要求伊朗在30天內停止全部同鈾濃縮有關的活動時,伊朗軍方也在當天宣布,近兩萬名士兵、民兵和警察部隊從3月31日至4月6日在南部波斯灣沿岸及附近水域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伊軍方強調,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石油運輸通道的“咽喉”——霍爾木茲海峽是此次軍演的重點。就在軍演的第一天,伊軍方就宣布成功發射了一枚能夠躲避雷達偵察、並能擊中以色列和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的新型導彈。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