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BBY時事】普京大寫“新沙皇” (2006年3月26日星期日)zt

(2006-08-22 16:25:43) 下一個
●“永遠都搬不了家的老鄰居”的“鄰居之旅”      當俄羅斯總統普京3月22日下午興致勃勃地地參觀了中國少林僧人的生活起居和習武表演後,以一句與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的道別話“感謝你們讓我看到了純正的少林功夫”,結束了其為時兩天的中國之行。      盡管這次普京的中國之行,稱得上是俄羅斯外交史上的一大壯舉:超過一千人的俄方隨同人員,中俄共同簽署了多達29份的政治、經濟合作的文件及公報(其中隻有聯合聲明帶有政治性),而其中還沒包括不得而知的軍事合作文件。西方輿論將普京此次中國之行描述為“能源之旅”、“經貿之旅”,更有媒體以“戰略之旅”大肆渲染,非加入一點詭秘的色彩不可。      在我們看來,這次“普京同誌到此一遊”其實隻是一次再正常不過的“鄰居之旅”。普京不僅看到了中國純正的少林功夫,而且還領略到了中國樸實的“鄰居風采”。      中俄雙方都沒有把普京的此次訪華加以“神化”,既體現了中國“務實外交”的“精益求精”,也預示了普京“務實政治”的“不枉此行”,當然,也是在“照顧”一下華盛頓的神經。      毫無疑問,保持“沉默”的華盛頓心裏是“酸溜溜”的,中俄兩國首腦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來往甚密”竟達五次之多,似乎已經超出了兩個“鄰居”的正常範圍,而且這次還搞了一個讓整個世界都為之“垂涎三尺”的“俄羅斯年會”。最讓華盛頓難以理解的是,與中國僅有一海之隔的“友好鄰邦”小泉“家長”,不管是刮起多狂的“東海之風”還是下著多大的“靖國之雨”,依舊是風雨不改地拎著滿滿的美鈔日元和大把的“重禮厚品”,等候在中國的門外要求“掛號拜訪”,可是中國非“禮儀之邦”,硬是一次又一次地“拒其於千裏之外”。那麽這個腰粗體胖的“北極熊”對中國真的那麽“重如泰山”“情如大海”嗎?      華盛頓永遠都無法體味到的是,中俄是“永遠都搬不了家的老鄰居”,自然會“不求曾經擁有,但求天長地久”。      ●“世代友好永不為敵”非“革命口號”      既然中俄是“永遠都搬不了家的老鄰居”,那麽帶著中國古代“封建色彩“的“世代友好永不為敵”這一久違的“山盟海誓”,是否隻是北京自己一相情願的“革命口號”呢?      隨著冷戰的結束,同為聯合國安理會“終身董事”的中俄兩國之間建立了睦鄰關係和夥伴關係的牢固的法律基礎,並在國際事務中“眉來眼去”“獨領風騷”。但在華盛頓的眼裏,中俄之間的“親密”的隻是為了各自利益的“甜蜜”,而這種表麵上的風光總會有“花開花落”時。更有甚者,一些“身在其中”的中俄專家們過於迷信中俄兩國2005年無足輕重的比上年增長37%的291億美元貿易額,認為中俄兩國政治表麵的“熱乎”掩飾不了經濟背後的“冷漠”,純粹是一種極其脆弱的“機會主義”關係。      不可否認,被西方列強的“民主惡少”玩弄得“政治青春不再”、蹂躪至“經濟半老徐娘”的俄羅斯,剛剛從一場西式“風花雪月”的夢幻裏回到現實中,在國際政治事務中憑自己安理會的常任資格而“鋒芒畢露“但仍欠老到,在國際經濟領域裏借自己獨有的能源優勢而“笑傲江湖”但仍欠火候。尤其在這些年來以處理同中國的關係方麵即惻見一斑。      譬如,俄羅斯在1994年就曾主動向中國提出修建安大線油管,後來又推出一個“泰納線”方案,可是曆經十多年的“拉鋸戰”仍是“紙上談兵”。從俄羅斯本國的最大利益來說,俄羅斯修建由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為主線、至中國大慶為支線的輸油管線,應該是最符合俄羅斯長遠利益的方案。但莫斯科應該清楚地看到,“半路殺出的程咬金”日本的胡攪蠻纏,有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不僅是在“渾水摸魚”,而且還要“獨享油水”,隻有真正“望油止渴”的中國還在以當年對待“蘇聯老大哥”那份“憨厚”,“傻乎乎”的要“等你一萬年”。      正是由於俄羅斯的過分聰明、日本人的過分狡詐、中國人的過分溫馴而“馬拉鬆”了十多年,結果最大的受傷者卻是俄羅斯自己,國庫裏少了幾百億美金的“白花花銀子”不說,還讓哈薩克斯坦“捷足先登”修建了哈中輸油管線並已投入運行,“不管白貓黑貓,誰先抓到銀子就是好貓”。在這場硝煙未散的博弈中,華盛頓的“急先鋒”日本自然是功不可沒並且幾乎是絲毫無損,而中國的傳統美德“少林忍功”卻幾乎被消磨殆盡。      現在的俄羅斯已“茁壯成長”,心裏明白政治的“縱欲過度”,經濟利益反而會“功虧一簣”。      人們終於看到,與日本的“惡鄰政策”恰恰相反的是,普京正在大刀闊斧地推行其“新東方政策”。世界經濟“移師東方”已成大勢所趨,這一宏觀趨勢迫使普京必須關注把對東方的外交拓展與實現本國經濟利益的緊密聯係,並重新審視和調整其“東西平衡”的外交戰略。中俄印經濟的快速增長已經成為世界經濟“最後的曙光”,而俄羅斯的持續發展首先有賴於確保遠東地區的發展能力,毫無疑問,與俄羅斯遠東地區有著數千公裏邊境線、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巨大引擎的中國,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俄羅斯不可或缺的“最佳拍檔”。無論是遠東石油管線的鋪設路徑,還是對東亞事務、伊核問題的介入,無不顯露出現在的普京對中國的“情有獨鍾”。      毋容置疑,中國在東方的崛起,給世界每一個國家和地區都帶來了共同發展的機會。盡管日本嘴上不說,但日本經濟之所以“奇跡”般地從頻臨崩潰的“十年獄煉”中硬挺過來,無不得益於其“重點扶貧對象”中國經濟發展的“佛光普照”。而現在的俄羅斯毫不嫌棄地撿起了被日本鄙視的“遠親不如近鄰”這一東方古訓——隻有傻瓜不來分享中國這塊“財富大蛋糕”,況且是“近水樓台先得月”的俄羅斯呢?      俄羅斯來晚了嗎?其實俄羅斯來得正是時候,並將以中俄之間天時地利人和的天然優勢“橫掃千軍如卷席”,足以讓歐美列強把政治化作悲哀把妒忌釀成苦酒。      隻要俄羅斯不再自作聰明玩“政治捉迷藏”,在未來的5-15年俄羅斯將成為中國能源市場上的最重要夥伴之一,並極有可能成為中國最大的能源供應者,而一個中國將可能為俄羅斯的GDP貢獻1%。如果說現代世界上還有真正的“羅曼蒂克”的話,恐怕唯“中俄關係”莫屬了。但這段新的“異國戀情”卻遠離了“分不清黑天與白夜”的“蜜月”,把清晰的政治、現實的經濟和共同的安全融為一體,正在漸漸地匯成一條長流不息的“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互信之河”。      那些所謂的“能源之旅”、“經貿之旅”、“戰略之旅”,隻是為了讓華盛頓“聽得順耳”。華盛頓最害怕聽到的,是中俄關係的現在和未來的客觀定位“永遠都搬不了家的老鄰居”,而這恰恰也是“普京同誌到此一遊”的意義所在。      ●中俄“加溫”將是華盛頓永遠的夢魘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3月22日下午在記者會上,積極評價俄中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具有“不可逆轉性”。      在我們看來,拉夫羅夫對中俄兩國關係前景的樂觀不是“逢場作戲”,而是基於兩國政治經濟軍事合作的“別無選擇”。      我們在2005年11月12日《“鬧著玩”的上海合作組織 》中作過這樣的評述,中俄能否“相敬如賓相好如友”,關鍵在於,必須明白中俄“鄰居”關係的血肉相連、休戚相關,否則“世界大盜”美國搶了這一家也敢端掉那一家。首先,中俄這兩個永遠都“搬不了家”的老鄰居,有著漫長的邊界線,任何形式的邊境戰火隻會是共同無休止的苦難乃至毀滅。誰願意與自己的鄰居“鬥氣”甚至“動手”呢?其次,美國對中亞的滲透,不僅僅隻是針對中國或者俄羅斯,而是企圖把中俄攔腰“砍斷”,分而“閹”之,美國才是中俄兩國的共同威脅。再次,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俄羅斯作為“能源大國”和“軍事大國”,無論在國際政治事務上還是在經濟軍事合作領域中,兩國都有著潛力巨大的互補性和依賴性,完全可以讓這兩個世界巨人共同成為“絕世之合”。      俄羅斯主流媒體《獨立報》認為,莫斯科和北京把自己的關係確定為“戰略夥伴關係”,甚至是“以在21世紀進行戰略合作為目標的信任型夥伴關係”。信任是“牢固”最基本最根本的基礎,強調“信任”是為了得到更加的牢固。從目前來說,盡管兩國之間還不存在聯盟,但已經不是單純的“友誼”了。      俄羅斯“社會院”那些智囊人士不是白吃飯的,他們終於也看到了中俄所謂的“戰略夥伴關係”的最基本點就是信任,而且不僅僅是單純的友誼。其實,這正好與我們提出的“永遠都搬不了家的老鄰居”不謀而合。      那麽超出了“友誼”界限又是什麽關係呢?這當然給人以無窮的遐想,尤其是讓華盛頓寢食不安,因為華盛頓一直百般阻撓也要拆散這對名為“鄰居”實為“情侶”的“強強聯姻”。      其實,盡管從1991年前蘇俄崩潰以來,俄羅斯被西方國家“埋汰”“嘲弄”得喘不過氣來,但俄羅斯憑著自己“貴族血統”的“民主意誌”,並沒把“社會主義乳臭未幹”的“東方雄獅”中國放在眼裏,這也是這十多年來莫斯科對北京總抱著一種懷疑、顧慮、排斥的心態,造成中俄兩國關係“表裏不一”的根本原因。      隨著普京的上台,俄羅斯經曆“七年之癢”後終於重拾“前蘇聯超級大國”的信心和氣勢,“新沙皇”的“帝國衝動”又“青春勃發”。尤其是去年底今年初俄羅斯對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在天然氣方麵的“痛下毒手”,緊接著俄羅斯又祭出建立世界天然氣市場提案、伊朗核問題、重造“新航母”、哈馬斯訪俄、親近美國的“邪惡軸心國”等等“大手筆”,一下子導致華盛頓和歐盟“心髒病複發”。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說,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3月5日發表的一份分析報告稱,俄美雙邊關係正朝錯誤的方向發展,美國不應該再把俄羅斯當成真正的戰略夥伴,在現任總統普京“獨裁”政府的領導下,俄羅斯不但不“改邪歸正”,反而拋棄“美式民主”而推行俄式“可控民主”"主權民主"。俄羅斯正在走向“民主倒退”,克裏姆林宮正日漸成為美國的一個絆腳石。華盛頓一不做二不休,北約秘書長夏侯雅伯最近公開表示,美國在北約合作框架內部署在歐洲的核武器建立了與新成員國波蘭及斯洛伐克之間重要的政治聯係,計劃把B61核彈部署在俄羅斯門口。      美國《新聞周刊》最近一篇以“帝國的反擊”為題的專文指出,“在經曆數年的疲軟期後,恢複活力的俄羅斯正開始反擊”。這不禁讓人們想起,1980年美國拍攝的“星球大戰”係列影片《星球大戰——帝國的反擊》,冷戰的陰雲似乎又在悄悄地凝聚。      華盛頓對這個“處在戰略十字路口”的大國“一百八十度轉彎”,給北京敲了個警鍾也帶來了“機遇”。盡管莫斯科內心極不情願,盡管北京也冷眼對待莫斯科的“忽東忽西”,但麵對華盛頓的咄咄逼人,北京如何忍心拒絕俄羅斯的“投懷送抱”呢?      這就是普京將原定6月份訪華計劃提前“到此一遊”的真正“內幕”。正是華盛頓的“推波助瀾”,中俄“重溫中蘇友好舊夢”自然是水到渠成,而此前“缺把火”的“新沙皇”和“東方獅”關係的“加溫”將是華盛頓永遠的夢魘。      ●何必拒絕“不結盟的結盟”      俄羅斯作為世界上惟一的核大國兼能源大國,手中占世界總量1/10的石油儲量和1/3的天然氣儲量,自然要比核武器更有威力。它的優勢就是利用能源這把“利刃”既可富民興國又可製衡任何對手,尤其對於每年有近50%油氣來自俄羅斯的歐洲,但這一優勢也是製約俄羅斯自己的一個軟肋。自從出現俄烏“天然氣危機”之後,歐盟對俄羅斯產生了恐懼和警惕,正在有意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一旦數年後歐洲國家有了新的天然氣來源,那麽俄羅斯還能象今天那樣勇於掄起能源這把“利刃”嗎?所以俄羅斯不得不把“依戀”的目光投向“永遠的顧客”中國身上。      但中國已經從以前對俄羅斯資源的“熱戀”漩渦中走了出來,該是“永遠的顧客”中國真正做“上帝”的時候了。誠然,北京的眼光“誌在遠方”。      當我們在2005年12月2日《中俄美“逐鹿草原”》的評述中,把先輩毛澤東那句“打出了一個新中國”卻被中國人忘得差不多的至理名言“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偷梁換柱”為“中俄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時候,不少人即使不笑掉牙也會認為那是“烏托邦主義”的“現代版”。但中俄關係發展到了有目共睹的今天,在歐美聯盟、美日聯盟、美台準聯盟、美國中亞“顏色革命”以及新冒出來的“美日印準聯盟”繼續“催城拔寨”的浩大聲勢中,人們還會懷疑一個聯盟所發揮的作用嗎?      俄羅斯人豈會忘記美國人不費一彈一卒“撕裂”了曾經不可一世的“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豈會忘記美國人在“糟蹋”了美麗的前蘇聯後,就象倒垃圾一樣把俄羅斯扔到荒野上?俄羅斯人豈會錯過中國人現在給以的“互助互信”恢複“超級大國名譽”的大好機會呢?      遠的不侃了,中國人豈會熟視無睹於陳水扁依仗與美國的“台灣關係法”在台海呼風喚雨?中國人豈會裝聾作啞於美日炫耀著“美日安保條約”正在日本海域附近舉行的軍事演習?      正如我們曾在《“鬧著玩”的上海合作組織 》中這樣評述:隻要符合最廣大中國人的“柴米油鹽”,隻要能夠讓十多億中國人真正“高枕無憂”,隻要能夠讓全世界還給中國人應得的尊重,北京為什麽拒絕更有效更靈活的“不結盟的結盟”呢?      “中俄團結如一人”談何容易?上海合作組織發展為“不結盟的結盟”談何容易?當中俄雙方都真正發覺巨大的共同利益“著眼點”之後,當歐美都在恐懼並指責上合組織正在演變成“東方式軍事聯盟”的時候,一切就不是天方夜潭了。      聯盟永遠就是力量,團結永遠就是力量的倍加器,請那句“誤人子弟”的“一山難容二虎”壽終正寢去吧,如果中俄都讀懂了毛澤東“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一永不過時的至理名言,那麽華盛頓及其“兄弟姐妹”終會品味到什麽叫“談虎色變”。      ●“後普京時代”直指“新沙皇”      我們注意到普京說了這麽一句話:“穩定中國,將會在危機時期繼續保證俄羅斯能源輸出的正常運轉。”一語道破天機,這說明北京所倡導的“好鄰居好夥伴好朋友”已得到莫斯科的認同和接受。其實,不管正在重新崛起的“新沙皇”如何向歐美炫耀手中的“東方雄獅”,隻要真正贏得中國這個永遠的鄰居、永遠的顧客和永遠的酒友,何樂而不為?      俄羅斯不能不正視一個現實,美國在中亞的“顏色革命”依然“馬不停蹄”“百折不撓”,美國的核武器也正要“兵臨城下”“與熊共舞”了,一個為此“奮鬥了半個世紀”好不容易才把前蘇聯撕個粉碎的敵手,難道還會傻到重新還給俄羅斯一個“超級之夢”嗎?如果俄羅斯包括“親西派”對凶相畢露的華盛頓還繼續心存幻想的話,恐怕俄羅斯“大國複興之夢”就永遠隻是幻想。      而奉行“重在睦鄰關鍵大國”外交政策、鋪天蓋地地向全世界“瘋狂刮油”的中國,已經在哈薩克斯坦、伊朗、沙特、非洲、東海、巴基斯坦、緬甸獲得越來越多能源來源、輸送管線及合作項目,無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程度正在日漸減弱,俄羅斯如果還在自得其樂的話,恐怕手中的主動權和籌碼將會“拱手”他人。      一個真正的政治家,一個有遠見的大國領袖,在其“春風得意”的時候,不忘曾經叱吒風雲的前蘇聯被老布什不費吹灰之力撕碎、蹂躪並玩於股掌的羞恥曆史,不忘有個“惡霸遠親”還不如有個“友善近鄰”的東方古訓。      普京這一很“不起眼”的“憂患意識”裏,可以洞悉普京對中國的重新審視和未來策略,以及中俄關係的進一步定位。毫無疑問,冷戰思維及意識狀態下造成的曆史“恩怨情仇”,已經不能再作為評價中俄現代關係的依據了。      如果人們不再懷疑中俄關係未來走向的話,就不難理解為什麽小布什硬是把胡錦濤的訪美刻意“降格”而把小泉的訪美特意“升格”的“善意釋放”了,更不難理解為什麽正在日本海域“熱身”的美國“林肯”號核動力航母艦隊由全球“反恐戰爭”向“應對大國威脅”的“角色轉換”了。這就是華盛頓以一種“另類憤怒”對普京訪華效應的“反戈一擊”。      應該說,人們現在更關注的是“後普京時代”的中俄關係。據俄羅斯高層透露,普京極有可能選擇在2007年提前辭職。當然普京也有三種“留任”方式:一是通過修改憲法,允許總統連任第三屆;二是設立“總理實權製”,由普京擔任總理;三是主政議會。不管莫斯科采取何種方式,都不排除普京“垂廉聽政”,繼續為下一屆俄羅斯領舵人“保駕護航”,以確保俄羅斯繼續沿著“普京式革命道路”穩定前進。      而普京的接班人選之一的現任俄羅斯外交部長的拉夫羅夫,他在3月22日關於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具有“不可逆轉性”的一席話,則從一個側麵也說明了中俄關係的既定方向。      我們還是這樣的一個觀點,隻要俄羅斯善於利用本國的資源優勢,繼續保持現有的普京外交政策,並象哈薩克斯坦一樣大膽實行“中國式”的經濟開放政策,加上那個潛力無限、仗著中國人出“鬼點子”、“不結盟的結盟”的上合組織,不出10年,俄羅斯又是一個在世界舞台上真正“說了算”的一流強國。      在我們看來,“普京同誌到此一遊”不僅僅要以“中俄友好”向西方亮出“中國情結”,也不僅僅要以北京“永遠的鄰居”打造中俄全新互信的雙贏戰略,更重要的,是要把一個大寫的“新沙皇”還世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世界在為“東方雄獅”驚歎的同時,也不得不為“新沙皇”鼓掌。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