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星期五 06年03月10日 zt

(2006-08-22 16:25:43) 下一個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星期五 06年03月10日 “五常”首開伊核會分歧嚴重 伊朗稱美國人將更加“受傷” 【綜合外電消息】 綜合路透社和美聯社的報道,國際原子能機構就伊朗核問題舉行的會議於3月8日結束。會後,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向安理會提交了一份2月27日的伊朗核問題報告。 隨後,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這五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立即就此舉行會議,展開磋商。   ·俄羅斯反對製裁伊朗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3月9日批評美國急於將伊朗核問題從國際原子能機構手中奪過來,提交到安理會,給人以國際原子能機構不能影響伊朗的印象。他在接受俄羅斯國家電視台采訪時說:“這種舉動是有害的。” 拉夫羅夫還算起了舊賬。他說:“我們不想提醒(大家),在伊拉克問題上誰對誰非,盡管答案一目了然。” 拉夫羅夫8日早些時候就對新聞界表示,俄羅斯反對製裁伊朗,不希望安理會過度插手伊朗核問題。他建議安理會不要冒然行事,因為伊朗已經威脅如果安理會采取強硬行動,伊朗也許會退出核不擴散條約,並且驅逐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 拉夫羅夫說:“我認為,在近代曆史上,以製裁作為解決危機的手段從未達到其目標……我們大家應該努力達成一項不危及國際原子能機構繼續就伊朗問題做工作的決議,當然也要確保不威脅到防擴散體係。” 拉夫羅夫還排除了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他說,俄羅斯“相信沒有以軍事手段解決這一危機的方案”。作為一個擁有否決權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俄羅斯的立場使美國和其他想對伊朗“蠻幹”的國家遇到了很大麻煩。   ·英法仍未放棄外交手段 在伊朗核問題上,德國、英國和法國也同意外交手段還未用盡的觀點。但他們在維也納發表的聲明表示,伊朗缺乏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意願,安理會必須采取行動。與此同時,國際原子能機構要求伊朗中斷一切與鈾濃縮有關的活動。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外交官透露,英國建議巴拉迪應該在14天內就伊朗是否在遵守國際原子能機構決議上取得進展再次向安理會提交報告。但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安德烈·傑尼索夫說,14天太短了,未能給予伊朗充分的時間。而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瓊斯·帕裏不肯透露有關詳情。 法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薩布利耶爾說,聯合國安理會應該遵循“漸進的步驟”,而且如果伊朗作出妥協,中斷鈾濃縮,安理會的行動也應該是“可逆轉的”。 ·美國一心製裁伊朗 而美國的態度就強硬多了。主持當天會議的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博爾頓對新聞界說:“對伊朗繼續違反核不擴散條約問題我們討論了安理會的任務和如何反應……現在事情到了這裏,我們將以小心謹慎的方式進行。” 多數與會外交官同意安理會應該發表聲明,敦促伊朗遵守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的決議,但對聲明的具體內容仍有分歧。 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尼古拉斯·伯恩斯表示,美國希望安理會通過聲明譴責伊朗,而且如果伊朗繼續拒不從命就進行製裁。他甚至表示,如果安理會不能采取行動,那麽美國準備繞過安理會,與一些國家聯手製裁伊朗。他說:“如果聯合國的決議和命令得不到實現,我們在世界上的盟國以及感興趣的國家有責任表示他們要采取行動的願意。” ·伊朗總統稱西方需要伊朗 對美國執意要安理會處置伊朗的態度,伊朗予以了強烈譴責。出席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的伊朗代表團團長賈瓦德·瓦伊迪暗示,如果美國對伊朗采取行動,伊朗將以牙還牙。他在當天會議結束後發表聲明說:“美國也許有能力製造傷害和痛苦,但它本身也容易受到傷害和痛苦。所以如果美國希望這麽幹,就來吧!” 伊朗總統內賈德3月9日說,西方國家是“脆弱的”,如果他們繼續試圖阻止伊朗發展核技術,將比伊朗更“受傷”。 據伊朗半官方的學生通訊社報道說,內賈德在伊朗西部發表講話說:“他們(西方國家)知道他們無力使伊朗受到最輕微的打擊,因為他們需要伊朗,(否則)他們將受到更多的損失,他們是脆弱的。” 他表示:“我們的敵人永遠不能迫使伊朗放棄發展和平核技術的權利,因為它(伊朗)永不接受羞辱……這個國家將不容忍他國以威嚇的態度對待它。”內賈德還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將伊核問題報告安理會的決議是“不公平的”,“伊朗人民不會接受國際組織強加的、不公平的決議。” 一些伊朗官員此前警告說,如果西方國家進一步施加壓力,德黑蘭可能限製石油出口,使早已發燒的油價繼續攀升。他們還暗示,伊朗可以發揮其對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勒斯坦武裝組織的影響,給美國和以色列找麻煩。 當天,在得知伊朗核問題鬧到安理會後,伊朗議員也齊聲怒吼——“美國去死吧”。伊朗原子能機構表示,幾百名伊朗人將在納坦茲核工廠外構築一條“人鏈”,保護核工廠。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則“綜合外電”消息“綜合得非常全麵”,通過這則報道的“字裏行間”,可謂是將“五常”在伊核問題上的“音容笑貌”是“一網打盡”。 ●表麵上看,我們似乎並沒有直接發現“北京的態度” 表麵上看,報道中除了列舉了俄羅斯的“反對製裁伊朗”、還羅列了英法的“仍未放棄外交手段”,在點到了美國的真實企圖就是要“一心製裁伊朗”之餘,我們似乎並沒有直接發現“北京的態度”。 然而,請大家注意這一句話,原文是: 國際原子能機構就伊朗核問題舉行的會議於3月8日結束。會後,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向安理會提交了一份2月27日的伊朗核問題報告。 ●對國際原子能機構“提前披露”“伊核報告”的簡單回顧 如果您這幾天一直在關注《東方時事解讀》的“中東部分”,相信您對“巴拉迪向安理會提交的那份報告”並不陌生。的確,巴拉迪向安理會提交的那份報告、就是我們已經多次討論過的、那份“提前披露”的報告。 事實上,針對國際原子能機構於2月27日就披露的這份“伊核報告”、我們曾經這樣說過:報告中的一大堆“詳盡且又敏感的數字”,主要對應著這麽幾重意思: 首先,如果這份提前披露的報告“如果屬實”的話,那麽,它無疑證實了伊朗“的確”有一個龐大的核武器計劃; 其次,在第一點的基礎上,這份旨在3月6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上“討論”的“報告”、如果能以2月27日“提前披露”時的“初始麵容”“最終出現”,那麽,這無疑是在強調“伊朗的核武器計劃”不僅“啟動在既”、而且是“實現在既”,顯然,這是在“警告”美國決策層:伊核危機已經“失控”在既。 然而,就是這樣一份“充分反應伊核危機事態嚴重”的報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早在一場記者會上就明確表示,“報告認為國際原子能機構迄今為止沒有發現伊朗已申報的核材料被轉用於核武器或其他核爆裝置。同時,我們重視上述報告中有關伊朗仍需與機構進一步合作、澄清伊核計劃中未決問題的結論。” ●中國的態度是:現在“根本就不是”將伊核問題提交安理會的時候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按北京的理解,這份報告“並不認為”伊朗已經開始製造“核武器或者核爆炸裝置”、這份報告“也不認為”在IAEA框架內已經沒有了解決伊朗核問題的空間,也就是說,中國的態度是:現在“根本就不是”將伊核問題提交安理會的時候。 就如我們之前所說的那樣,東方評論員認為,北京對“該報告”的理解方式、似乎是在“偏袒”伊朗,這就讓我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說白了,這根本就是北京在“比照”華盛頓對陳水扁“廢統”的“片麵”“理解方式”、在“有樣學樣”。 這還不算,我們甚至注意到,秦剛在記者會吐露了自己對伊核報告的“理解”之後,最後還“煞有其事”地“規勸”華盛頓:解決伊核問題“要有足夠的耐心”! ●報告是以“提前披露”的“原貌”呈交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的 事實上,據我們了解,報告是以“提前披露”的“原貌”呈交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的,並在3月6日“按時開始”到3月8日“提前結束”的會議上討論過。期間,東方評論員注意到,一方麵,北京沒有象俄羅斯、法英那樣、對伊核問題高調宣揚自己的觀點,而另一方麵,我們也注意到,北京方麵“也沒有”對上述已經表達過的觀點做過“任何修訂”,這就是說:對這份“原件”的看法、對伊核問題、北京的“觀點仍舊”、北京的伊核立場“沒有任何改變”。 這就是我們說“上述新聞”“綜合得非常全麵”,盡管少了北京的態度、但卻在“字裏行間”將“五常”在伊核問題上的“音容笑貌”“一網打盡”的原因之所在。 ●在“五常”伊核會議上,可謂是“左、中、右”、“紅、白臉”角色俱全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目前而言,在“五常”伊核會議上,可謂是“左、中、右”、“紅、白臉”角色俱全,其中,俄羅斯與華盛頓可謂是“針鋒相對”,美國人是哭著喊著要“一秒鍾都不耽擱地”將伊核問題交到安理會、之後繼續“一秒鍾都不耽擱地”對伊朗進行“全麵製裁”。 而俄羅斯則在一邊以“在伊拉克問題上誰對誰非答案一目了然”來“翻美國攻打伊拉克的老賬”,一邊還高呼“反對製裁伊朗”,強調“不希望安理會過度插手伊朗核問題”。 由於中國的態度是“依然如舊”,並沒有任何改變、仍然在強調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內解決問題、與俄羅斯的立場是“遙相呼應”。非常清楚,在這次“五常”會議上,“中俄”又在一起、公開地站在華盛頓的對立麵、大唱“白臉”。 ●似乎又演化出“英國對華盛頓繼續唱紅臉、法國人開始居中當和事佬”的新情況 隻是英國、法國的態度非常“耐人尋味”,似乎又演化出“英國對華盛頓繼續唱紅臉、法國人開始居中當協調人”的新情況。 請大家注意這一段話: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外交官透露,英國建議巴拉迪應該在14天內就伊朗是否在遵守國際原子能機構決議上取得進展再次向安理會提交報告。但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安德烈·傑尼索夫說,14天太短了,未能給予伊朗充分的時間。而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瓊斯·帕裏不肯透露有關詳情。 法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薩布利耶爾說,聯合國安理會應該遵循“漸進的步驟”,而且如果伊朗作出妥協,中斷鈾濃縮,安理會的行動也應該是“可逆轉的”。 ●已經等了“一個月”的華盛頓、在聽到“法國建議”時、恐怕又要“恨得牙癢癢”! 打眼一看,曾經強硬、剛剛附和華盛頓喊過“不排除對伊朗對武”英國人、似乎一邊在“幫美國人說話”,要求盡快將問題交到安理會、一邊又在強調“談判解決問題”;而曾經“更加強硬”、同樣附和華盛頓、暗示要用核彈對付恐怖主義的法國人、這次卻表現得象是一個“和事佬”:可以想像的是,已經等了“一個月”的華盛頓、在聽到諸如安理會應該遵循“漸進的步驟”,安理會的行動也應該是“可逆轉的”等等建議時,恐怕又要“恨得牙癢癢”!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站在美國人的立場去品味“這些建議”、那麽,這與之前給伊朗一個月考慮時間的“建議”、恐怕都是同樣的目的: 第一,都是在給伊朗“再考慮”的機會;都是在“繼續等待”伊朗考慮清楚的過程中、“慢慢消磨時間”; ●不論是“漸進的步驟”、還是“可逆轉的”、站在華盛頓的立場上看,“本質”上都是在向伊朗發射“錯誤的信號”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不論是“漸進的步驟”、還是“可逆轉的”、站在華盛頓的立場上看,“本質”上都是在向伊朗發射“錯誤的信號”,這就是說:盡管美國人吵著鬧著要打、盡管“北約司令”--美國人強迫北約中的個別部門、個別人物表態、威脅說北約也將參與軍事打擊伊朗,但是,英國先前的態度、法國現在的態度無一不在表示:北約中的“歐洲因素”並沒有華盛頓那種軍事打擊伊朗的“緊迫感”與“責任感”。 ●在接收到歐洲人發出的“精確信號”後、再加上“中俄”的“公開袒護”、伊朗的態度不強硬才怪! 不難看出,在法國拎著核彈“喊打”的時候、英國人出來說“不認為法國的核武政策有改變”、從而讓“有心人”明了歐洲人的真實想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現在是英國人“喊打”,卻輪到法國人出來“向伊朗發送錯誤信號”,我們認為,歐洲人這種“看似對立、卻非常默契”的“兩麵政策”、可以說非常精確地概括了歐洲人的伊核政策。 我們注意到,接收到這些“對華盛頓而言是“錯誤”的、對伊朗而言卻是“非常準確”的信號之後,在“中俄”的“公開袒護”下、伊朗的態度不強硬才怪! ●歐洲人最終會同意以北約的名義、幫助美國人攻打伊拉克嗎? 作為一個問題,我們已經討論過多次,即:歐洲人最終會同意以北約的名義、幫助美國人攻打伊拉克嗎?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我們知道,假如出現這種情況,那將是布什主義的一大勝利。要知道,伊朗問題之所以會演化到今天這一步,就在於經濟上與美國一樣強大的歐洲人、不想繼續當美國的小夥伴、不想讓自己的發展空間被美國無限擠壓、而想成為世界的一極。 ●科索沃戰爭之後“歐美”的首次戰略對撞 而伊拉克戰爭之所以能撕裂“大西洋兩岸”、就在於對歐美而言,伊拉克戰爭“本質上”是科索沃戰爭之後“歐美”的首次戰略對撞。 我們知道,歐盟之所以“求著”華盛頓出兵、以北約的名義攻打前南聯盟、就在於歐盟在軍事上沒有力量去自己解決南聯盟;而美國當時之所以在“拒絕多次”之後、突然願意出兵幫助歐盟搞定前南聯盟、就在於當時的歐元剛剛啟動。 ●“歐美”當時都想從科索沃戰爭中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歐盟“苦求”美國幫忙打科索沃戰爭“數年之久”、及美國一俟歐元啟動就鬆口、願意幫這個忙的背後中,就在於“歐美”當時都想從科索沃戰爭中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都認為自己才是最後的贏家。 其中,歐洲人想的是,盡快清除歐洲的異己、盡快整合歐洲,並打通巴爾幹這個歐洲通往地中海再到中東的戰略通道、再將與伊拉克接壤的土爾其收到歐盟之內,這樣,“歐盟的油管”也就“直接伸進了”中東油桶,歐盟的勢力也就直接進入了中東。 ●歐洲人剛剛“用歐元雇美國”替自己打通了中東之門,卻發現“拿了歐元”的美國人、馬上又在伊拉克砌上了一堵牆 而美國人想得到的更多,首先就是用這場戰爭打垮當時剛剛啟動的歐元,其次就是在打垮歐元之後、直取中東,打下伊拉克、再取下敘利亞、伊朗這兩個中東異己、這樣一來,已經犧牲了歐元的歐洲人、在徹底打通自地中海、到中東的戰略通道後,卻因華盛頓要打伊拉克、而被美國人著著實實地“擺了一道”。 也就是說,華盛頓不僅借幫忙之機,穩固了美元的地位、更是趁歐盟“消化”科索沃戰爭殘局之機、又在中東搶占了先機,結果是,歐洲人剛剛“用歐元雇美國”替自己打通了中東之門,卻發現“拿了歐元”的美國人、馬上又在伊拉克砌上了一堵牆、並想將這堵牆延伸到敘利亞,伊朗,意在將非常依賴中東能源的歐洲人、徹底地堵在中東之外。 ●英國在跟隨美國攻打伊拉克後,可以說對美國的中東戰略的“本質”更是“點滴在心頭”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 不甘心被堵在中東之外、不甘心將自己的能源生命線放在美國人手中、而欲一起率領歐洲成為世界一極的兩個歐盟核心國家-“法德”、這才終於在伊拉克戰爭中不惜與美國撕破臉皮。 值得強調的是,英國在跟隨美國攻打伊拉克後,可以說對美國的中東戰略的“本質”更是“點滴在心頭”,而美國對英國在伊拉克戰爭紅利分配上的“不平等做法”、更是讓國際社會、特別是歐洲更清楚地看清了華盛頓中東戰略、全球戰略的“獨霸性”, 顯然,在我們弄清楚了這個大背景之後,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歐盟、甚至是英國這個始終在美國與歐盟間搖擺、在伊拉克戰爭中備受美國“欺負”的國家、都要在伊朗問題上與美國保持距離的了。 ●歐盟會自己打掉自己的“前途”與“錢途”嗎? 很難想像,麵對一個“實力不夠使用、又不肯放棄其中東霸權”的華盛頓,歐盟會去真心實意地將北約借給它一用、好將伊朗打下來、回過頭來、再來擺歐洲人一道! 東方經濟評論員指出,有消息說,伊朗石油期貨交易所將在本月20日開張,在我們看來,這可能是一個比伊朗的核問題更讓美國緊張的新情況。我們注意到,這個交易所將不使用美元結算,而使用歐元結算。 顯然,在我們回顧了科索沃戰爭那段曆史後,我們也就不難想像,這將是曾經因科索沃戰爭“讓歐元付出巨大犧牲”的歐洲人、進行“扳本”的一個好機會。 在東方評論員,如果伊朗的石油期貨交易所能“正常營業”,並如期地“用歐元結算”,那麽,這對美元帶來的衝擊將是巨大的,不說別的,俄羅斯很可能就會“撿起這張牌狂打”。 我們知道,俄羅斯也是個石油出口大國,一旦俄羅斯表現出“願意用歐元結算石油出口業務”,加上中國、歐洲等最大的石油消費體可能的“推波助潤”,那麽,委內瑞拉、蘇丹等任何看美國不順眼的產油國家,都可能群起響應。如此一來,美元霸權也就芨芨可危了!歐元的影響就將大大地增強了! 不難看出,伊核問題的“何去何從”,歐盟在伊朗問題上的政策取向,不論是對歐盟的現實經濟利益、還是長遠戰略利益、蘊藏在其中的利潤、實在是太巨大了,歐盟會輕易跟隨美國軍事打擊伊朗、會自己打掉自己的“前途”與“錢途”嗎? ●美國專家認為,歐洲人大不了就是“附議”華盛頓的一切主張、卻讓華盛頓自己去執行'美國的一切主張' 事實上,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華盛頓對各大國在伊核問題的真實立場還是“了如指掌”的,這不,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伯恩斯表示:“如果安理會不能采取行動,那麽美國準備繞過安理會,與一些國家聯手製裁伊朗”。他還說:“如果聯合國的決議和命令得不到實現,我們在世界上的盟國以及感興趣的國家有責任表示他們要采取行動的願意。” 顯然,我們認為,伯恩斯所說的“我們在世界上的盟國以及感興趣的國家有責任表示他們要采取行動的願意”這句話,恐怕是在“諷刺”歐洲。 我們注意到,有美國戰略專家就抱怨說“一旦伊核問題在聯合國進行辯論、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有心以擔任中東問題協調人、且希望借伊核問題削弱美國實力、排擠美國在中東的勢力、保住在中東問題核心角色的歐洲人,最好的政策取向就是“兩邊都不得罪”、從而大不了就是“附議”華盛頓的一切主張、卻讓華盛頓自己去執行'美國的一切主張'”、並同中國、俄羅斯背地裏去商量如何讓美國倒楣、以及美國倒楣之後的“方案”,從而高興地看著美國人“去犯錯”! 非常清楚,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這種情況下,華盛頓要想得到最想得到的“全麵製裁伊朗”、實現“將伊拉克先製裁、再推翻之成功經驗”在伊朗重演一遍的意圖、恐怕難於上青天! ●“中歐俄”默認伊朗激化伊核問題、就是想將華盛頓、慢慢地逼到牆角 然而,對“中歐俄”而言,美國仍然占領著伊拉克、且依然一不肯放棄其中東政策,盡管伊拉克的重建問題、早就將布什的共和黨政府拖得精疲力竭。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現在的“中歐俄”、甚至伊朗、都是在瞄準這個時機、一起發力、不停顧從各個方向、“全力地攪動”這個讓華盛頓愈拖愈難受、愈拖愈被動的伊核危機。 就如我們之前所說的那樣,不論是之前、還是現在,“中歐俄”事實上都在“默認”伊朗激化伊核問題、都在想如何將處於政治、經濟、軍事困境中的華盛頓、徹底地逼到牆角、逼迫美國在“繼續頑固地強推單邊主義、理智地嚐試一下多邊主義”的“兩個選擇項”中、最終做出一個“理智的選擇”。 ●隻要美國人還有那麽一點點理智,它能做出的“唯一的理智選擇”、就是“除了軍事解決之外”的“任何選擇”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不論是伊拉克重建、特別是在伊核問題上、盡管華盛頓仍然可以在那裏“聲嚴厲色”地聲稱“不排除武力解決”,但是、地球人都清楚,隻要美國人還有那麽一點點理智、那麽,除非它能騙得歐盟跟著它一塊、以北約的名義、繞過聯合國、對伊朗發動全麵的軍事打擊,否則,一個已經被伊拉克捆住了手腳的華盛頓、它能做出的“唯一的理智選擇”、就是“除了軍事解決之外”的“任何選擇”。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