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星期三 06年03月08日 zt

(2006-08-22 16:25:43) 下一個
伊朗總統又出驚人之語:世界必須向伊朗讓步   【綜合外電消息】據報道,伊朗總統內賈德3月8日又出驚人之語,警告說鈾濃縮是伊朗的權利,世界必須向伊朗讓步。    據美聯社報道,內賈德在伊朗西部的洛雷斯坦省首府對數千名民眾說:“我們國家已經做出決定,本著和平目的充分利用核能。所有人必須向伊朗這個決定讓步。”他還指出:“如果有人試圖侵犯我們權利,伊朗將在他們額頭打上恥辱的標記。”   美國3月7日曾警告,如果伊朗在國際原子能理事會後還不讓步,它將麵臨“嚴重後果”。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內賈德的這番“必須向伊朗讓步”說,顯然與有關俄羅斯的“一則傳聞”有著“前因後果”的關係。 在我們繼續這個話題之前,先來結合一則報道、詳細了解這則“傳聞”。 與美歐發生重大分歧,俄建議準伊朗小規模濃縮鈾   【維也納綜合消息】據歐洲官員透露,俄羅斯和美歐對伊朗核問題的立場發生重大分歧,因為俄羅斯在最後關頭建議,允許伊朗小規模生產核燃料。   有關這項建議的報告促使美國國務卿賴斯撥電給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聽取了兩人對話內容報告的官員說,賴斯告訴巴拉迪,“美國不能接受”這項建議,並希望本周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一結束,就馬上將伊朗送交安理會處理。   主理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伯恩斯在華盛頓受訪時也表示“不會接受半天吊的措施”,並指責伊朗“跨越了國際紅色界線”。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凱西也在另一場合強調:“不能讓這個政權進行任何規模的濃縮活動”。   根據俄羅斯的最新建議,伊朗最終能在本土進行小規模鈾濃縮活動,工業規模的加工作業則交由俄羅斯境內設施代為處理。   據法新社引述外交人員的消息,這個折衷方案已提呈原子能機構理事會考慮。不過,《紐約時報》說,俄羅斯向美方保證,他們並沒有正式提出有關建議。   巴拉迪前天在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即將開會前改變口吻,樂觀地向記者表示,伊朗核問題有望在一周左右的時間獲得解決,他顯然是在暗示俄羅斯的新建議。   美國希望根據原子能機構理事會2月間通過的決議,立即將伊朗問題提交安理會。美國官員顯然擔心,俄羅斯的新建議旨在拖緩這個程序。《紐約時報》指出,新建議和俄羅斯此前的立場背道而馳,看來俄羅斯決意保護伊朗,不讓它接受安理會的審判。   不過,即使伊朗本身,據說也不讚成這個建議,因為根據新方案,在各方啟動新談判之後,伊朗必須暫停大小一切鈾加工,直到一攬子初步協議達成,才能恢複小規模濃縮活動;工業規模的濃縮活動則必須暫停七到九年。在這期間,伊朗必須同俄羅斯聯組合營企業,讓俄羅斯在本土代為濃縮核燃料;伊朗也必須批準額外措施,讓國際核查人員深入檢查其核設施。   另一方麵,伊朗首席談判代表拉裏賈尼警告,美國如果為了核問題向伊朗動武,它很可能陷入如同在伊拉克的困境。   拉裏賈尼前天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電視台訪問時稱,美國政府尋求將伊朗揪到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麵前,其實是在打“心理戰”。就像伊拉克的情況一樣,美國聲稱擁有國際社會的支持,但其實不然。   美國有一些人相信,美國若采取軍事打擊,伊朗就會崩潰,拉裏賈尼就此表示,那是一小派“猶太複國主義的東方專家”又再給美國出餿主意的結果。   他說:“美國人就是因為同樣的錯誤才受困於伊拉克。今時今日,伊朗各個社會階層都一致擁護和平的核能計劃。”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樣兩段話,原文分別是:據歐洲官員透露,俄羅斯和美歐對伊朗核問題的立場發生重大分歧,因為俄羅斯在最後關頭建議,允許伊朗小規模生產核燃料。 ......即使伊朗本身,據說也不讚成這個建議,因為根據新方案,在各方啟動新談判之後,伊朗必須暫停大小一切鈾加工,直到一攬子初步協議達成,...... 它算得上是“歐俄”間的重大分岐嗎? 顯然,針對這兩段話,東方評論員認為,如果俄羅斯在最後關頭“果真”提出“允許伊朗小規模生產核燃料”之建議的話,那麽,就有兩個地方值得我們探討: 第一,對這樣的一個建議,顯然可以說成是“美俄”間的重大分岐,然而,它算得上是“歐俄”間的重大分岐嗎? 值得強調的是,這種“允許伊朗小規模生產核燃料”的“最新觀點”盡管不符合歐洲的最初設想、既以“伊朗有和平利用核技術的權利”的名義、保下伊朗的“核武潛力”之後,再將伊朗核原料供應權抓在自己手中的初衷,但是,在諸如伊拉克政府仍然沒有“最後組成”,巴以和平進程也因哈馬斯的上台而“中途停車”,這兩個中東重大問題上出現了“幾近僵持”的情況下,作為一種“本質”為向華盛頓施加壓力的手段,我們的觀點是:歐洲人在這個時候恐怕內心是“不會介意”俄羅斯拋出這個建議的、因此、它也根本就算不得什麽“歐俄出現了重大分岐”。 ●“本質”而言,這個建議的主要內容、正是伊朗之前一直堅持的“政策底線” 第二,東方評論員也注意到,對這樣的一個建議,據說“伊朗也不讚成”。然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對伊核進程稍有了解的人就不難看出,就“本質”而言,這個建議的主要內容、正是伊朗之前一直堅持的“政策底線”。 ●對這份建議,根本就“不存在”伊朗是否願意的問題、有的隻是美國是否願意的問題 顯然,我們的觀點是,如果俄羅斯“的確”正式推出了這份“新建議”的話,那麽,我們有必要從這麽兩個方麵去認識它:首先,這絕對是一個“對伊朗妥協”的建議,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對這份建議,根本就“不存在”伊朗是否願意的問題、“有的隻是”美國“能否”咽下這口氣的問題; ●它還是個非常好的談判策略 其次,我們認為,它還是個非常好的談判策略。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請大家再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 據法新社引述外交人員的消息,這個折衷方案已提呈原子能機構理事會考慮。不過,《紐約時報》說,俄羅斯向美方保證,他們並沒有正式提出有關建議。 非常清楚,不論這份建議是俄羅斯的一家之言、還是背後得到了“中歐”的“背書”,這都不妨礙“美國之外”的“有關方麵”是在將這一建議視為“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內可以做的最後外交努力”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些“有關方麵”的言下之意就是:一旦“沒有人(指美伊)”願意出來認賬的話,那麽,對這輪伊核危機,以“中歐俄”為代表的國際社會,也就到了“無能為力”的時候了。 ●一旦“國際社會”真的“無能為力”,“讓華盛頓擔心吊膽的”伊核危機、又將往哪個方向走呢? 就目前為止,“國際社會”還僅僅是擺出了一副“可能”“無能為力”的姿態,然而,我們關心的是,一旦“國際社會”在國際原子能框架內“最終”以一種“無能為力”的沮喪麵目出現時,“讓華盛頓擔心吊膽的”伊核危機、又將往哪個方向走呢? 在我們具體給出自己的意見前,請大家再來“側耳細聽”這麽兩段: 一:賴斯告訴巴拉迪,“美國不能接受”這項建議,並希望本周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一結束,就馬上將伊朗送交安理會處理。 二:拉裏賈尼前天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電視台訪問時稱,美國政府尋求將伊朗揪到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麵前,其實是在打“心理戰”。就像伊拉克的情況一樣,美國聲稱擁有國際社會的支持,但其實不然。 ●“美伊”雙方似乎都在“賭” 對比賴斯與拉裏賈尼那“泡沫四濺”的“口水”,我們很容易得出這樣一個感受,那就是:在賴斯“迫不及待”地要將伊核問題弄到安理會、以及拉裏賈尼嘲笑華盛頓“尋求將伊朗揪到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麵前,其實是在打'心理戰'”的背後,“美伊”雙方似乎都在“賭”、在“賭”對方才是“真正害怕”將伊核問題“對簿”聯合國的那一位、“賭”對方才是真正害怕由此引發“又一場中東戰爭”的那一位。 ●華盛頓的“迫不及待”、還就是在打“心理戰” 不過,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與賴斯的“希望”相比、拉裏賈尼的“嘲笑”似乎更加貼近事實,既:華盛頓的“迫不及待”、還就是在打“心理戰”。如此一來,為了打好這場心理戰,“美伊”雙方可謂是扳著臉孔、不苟言笑地上演了一場“以口水當炮彈”的、真實得近乎臨戰之前的“攻防戰”。 ●華盛頓再次拉高聲調、“先禮後兵”地連續發出了“兩個警告”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作為進攻的一方,華盛頓是再次拉高聲調、“先禮後兵”地連續發出了“兩個警告”: 首先,華盛頓發了一則“道義警告”,稱“除非伊朗來個徹底大轉變,凍結所有的核活動,否則聯合國安理會將“相當積極地”介入”; 其次,華盛頓方麵還由鷹派代表人物--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博爾頓、站在聯合國的大樓內、對伊朗發出一則強烈的“戰爭警告”,稱如果伊朗人繼續其受懷疑的核活動,將會麵臨“切實而痛苦的後果”。 ●人們大都將“博爾頓的威脅”直接“翻譯”成“美國將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因為“國際社會”仍然“沒有幾個人相信”華盛頓能在聯合國拿到它最想得到的“全麵製裁”,因此,在聽到博爾頓把“伊朗如不就範就將付出的代價” 用這句稀奇古怪的“切實而痛苦的後果”來加以描繪之後,人們也就大都將“他嘴巴中吐出的這種威脅”、直接“翻譯”成“美國將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 ●華盛頓那種“聯合國安理會將相當積極地介入”的說法、 其根據何來? 然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隻要看看安理會中“五位常委”中的另外四位、特別是憑借自身的“硬實力”、墊著“上海合作組織”、從而成為“伊核六方會談”“成員”的“中俄”兩國、在正在舉行的國際原子能機構會議上、對“提交聯合國”所抱持的那種“美國人說東,我就說西”的“消極態度”,特別是幾天會議開下來,卻連個“決議”都沒有達成、隻是弄出了一份“匯集各方言論與立場”的“會議總結”,在所有的這些事實麵前,我們就不得不心存疑惑:華盛頓那種“聯合國安理會將相當積極地介入”的說法、 其根據何來? ●華盛頓似乎也注意到了處境的尷尬、拋出了一個“令人驚訝得合不攏嘴的論斷” 有意思的是,我們注意到,華盛頓似乎也注意到了自己處境的尷尬、似乎也認為有必要“自我解釋”一番。其中、我們從美國國務院一位官員那裏聽到的“解釋”、就是他代表華盛頓突然拋出了一個“令人驚訝得合不攏嘴的論斷”,這位官員武斷地下結論道:“根據2月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的歐盟提出的決議案,美認為伊朗核問題“已經提交聯合國安理會”,這幾天的國際原子能機構會議“隻是走個過場”。 ●美國人憑什麽相信自己就一定會在聯合國“盡興”呢? 不過,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既然華盛頓是“伊核六方會談”也“開”了、“俄羅斯建議”也“忍”了,伊拉克選舉結果也公布了、巴勒斯坦選舉結果也承認了,然而,讓美國決策層失望的是:盡管自己“費力不少”,處處讓步,在“沒有一張否決票”的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裏、在伊核問題上、卻“楞沒能得出個有利於華盛頓的具體結論”來。 有意思的是,既然在國際原子能機構中都不能“盡興”,那麽,美國人又憑相信自己就一定會在聯合國“盡興”呢?又憑什麽相信自己就一定會在“有幾張否決票把關”的聯合國去弄出個“絕對有利於美國的具體結論”來呢? ●華盛頓已經將“徹底打亂中東”作為“賭注”、賭伊朗、更是賭“國際社會”會“三思而後行” 顯然,就如一種分析所認為的那樣:美國方麵如此表態,與其說對安理會通過製裁伊朗的決議有充分把握,不如說美國對打擊伊朗的軍事行動做好了準備。 不過,根據我們的觀察,東方評論員想對這種觀點略加修飾一下,既:美國方麵如此表態,與其說是在“國際社會”麵前“強調”自己對安理會通過製裁伊朗的決議有充分把握,不如說是在“國際社會”麵前 “強調”自己對打擊伊朗的軍事行動做好了準備。換而言之,華盛頓在俄羅斯“有意與伊朗繼續在國際原子能框架內談下去”、從而“繼續消費華盛頓的耐心”的時候、已經絕望了、並將“萬不得已就冒險攻打伊朗、就是徹底打亂中東也在所不惜”作為“賭注”、賭伊朗、更是賭“國際社會”會在這種可怕的後果麵前“三思而後行”、“重新審視”美國堅守既定中東戰略的“意誌與能力”。 ●華盛頓在警告有著“硬實力”的“中俄”保管好”自己手上的那張否決票 在我們看來,華盛頓在伊核問題上的這種“賭”、其“本質”與其挑動“台獨”的企圖心一模一樣、都是在以一種“我不好過、也不讓你好過”的心態、去逼迫對方讓步的手段,可謂是“同一隻手的正反麵”。 顯然,華盛頓在台灣問題上、在釣魚島問題上、在伊核問題上、在烏克蘭、格魯及亞與俄羅斯的爭端激化、並向軍事衝突的邊緣發展的問題上所施展的一連串手段,都是出於一個目的,那就是警告有著“硬實力”的“中俄”、在安理會討論伊核問題時、“保管好”自己手上的那張否決票。 ●布什著眼中東、與陳水扁上演“廢統”雙簧的“全部構思”就完整地呈現出來了 東方評論員認為,至此為止,可以說布什著眼中東、與陳水扁上演“廢統”雙簧的“全部構思”就完整地呈現出來了,那就是:在伊朗喊出“世界必須向伊朗讓步”後、 如果“國際社會”的“關鍵成員”仍然不逼伊朗讓步,從而逼迫華盛頓不得已動武解決的話,那麽,伊朗戰爭打響之時、也就是台海、東海點火之時、甚至是俄羅斯與格魯及亞、烏克蘭間的各種事務性爭端、主權性爭端全麵升級的那一天。 然而,從北京對“台獨”、特別是對日本繼續強硬的態度來看,起碼在中國這個位置、華盛頓要想就此實現讓北京“保管好”自己手上的那張否決票的目標,還差得遠。 在一則日本官防長官抗議中國外長形容日本領導人“傻”、以及日本拒絕北京提出的、中日共同開發釣魚島海域建議的綜合報道之後,東方評論員將開始今天的日本部分,在討論過程中,我們還將結合東海的形勢、對“伊核危機”繼續展開。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http://www.dongfangtime.com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