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能源戰略決定各國命運 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個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5日表示,中國首批4個戰略石油儲備基地中最先建成的一座今年年底將投入使用,其餘3個儲備基地分別於明年或後年建成。這是中國為構建長遠能源戰略邁出的堅實一步。能源戰略是各項國家戰略的重中之重,而長遠則是能源戰略中最突出的特點。歐盟即將公布的能源政策綠皮書瞄準了20年後的目標;日本製定了25年後減少能源進口總量和提高利用效率的明確計劃;瑞典不久前公布的計劃是以15年為階段來製定時間表的;美國政府一向很重視能源戰略,早已將目光投向20年、30年、50年,甚至100年之後……專家指出,正是由於能源戰略所具有的前瞻性,這些戰略的實施勢必將影響到未來的世界經濟、政治與安全格局的變化。   多國都有長期能源戰略目標   現有的國際能源供應、分配格局潛藏著風險和危機。近幾年,能源緊張、油價飆升使各國都感到了調整能源戰略的緊迫性。而現有能源的勘探、開發和利用的技術決定了,在短期內解決對石油的依賴是不可能的。因此,各國能源戰略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著眼於長遠目標。比如,歐盟在即將公布的能源政策綠皮書中,建議在今後20年內投資6000億歐元,織起一張“泛歐能源網”,通過歐盟國家能源的綜合利用、調配來達到保障能源安全的目的;日本計劃用25年時間,在2030年將石油依賴率從目前的50%減少到40%或者更低,將能源使用效率提高30%以上;而瑞典計劃在15年後逐漸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不依靠石油的國家;美國的目標也十分清晰,即準備用20年時間以新能源替代中東石油進口量的75%。   2月初,英國一家專業公司向英國政府提供了一份有關能源安全的“2020遠景計劃”,提出英國應該在北海的油氣枯竭之前,充分重視可再生能源的替代作用。德國原打算在2020年前中止核能應用,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達到20%,俄烏天然氣爭端發生後,德國開始檢討這一規劃,擬提出調整計劃,以確保能源的獨立性。   歐洲政策研究中心的能源問題專家艾根霍弗對本報記者說,歐盟之所以如此重視能源戰略,因為它關係到歐盟“自身安危”。3月8日,歐盟將公布一份能源政策綠皮書,為歐盟的能源政策調整“定調”,並將提交3月23日召開的歐盟首腦會議討論。歐盟一位官員日前向本報記者透露,保障能源安全是這一文件的三大主題之一,並將“能源安全”列為處理對外關係的“核心內容”。此前,歐盟對外關係委員瓦爾德納在提到歐盟能源安全問題時說,“我們將不得不利用所有的方式……將對內與對外政策結合在一起,為我們的公民與工業提供安全、能夠支付及可持續的能源供應。”歐盟無疑將加強能源政策的協調,幫助成員國減少對能源生產大國的過分依賴。據悉,綠皮書還建議織一張“泛歐能源網”,如再遇到類似俄烏天然氣爭端的事件時,“就可以像擰開另一個水龍頭那樣,輕鬆轉換能源供應渠道。”   作為不久前發生的俄烏天然氣爭端的當事方,烏克蘭對能源安全有著“切膚之痛”,“能源安全”、“能源獨立”這些搶眼的字眼在烏媒體上活躍了好長一段時間。據資料顯示,烏克蘭近80%的石油要從俄羅斯進口,其自產的天然氣也隻能滿足1/4的國內需求。烏克蘭政府痛定思痛,立誌要用5年時間實現能源獨立。此前,烏克蘭政府就推出了2030年前能源安全新構想,包括加快黑海和亞速海油氣資源的開發,通過技術改造提高現有油氣田的生產能力並大力發展核能,建立90天戰略石油儲備機製等。   與上述國家不同,俄羅斯實行的是“出口型”的能源安全戰略。俄境內蘊藏著全世界已探明儲量石油的13%和天然氣的35%,是世界主要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俄羅斯的長遠目標十分明確,將以能源為戰略武器,通過把能源優勢轉化為政治影響力來實現大國複興。   未來能源戰略有兩個方向   在各國政府的能源戰略調整中,盡管具體措施不盡相同,但都反映出兩個方向:一是尋找替代石油的能源;二是提高能效,盡可能減少能源消耗。   在尋找替代能源方麵。核能的前景很廣闊。瑞典前首相卡爾·比爾特向本報記者表示,德國、瑞典、荷蘭等原先準備停止使用核能的國家將會重新考慮,“核能重新受到重視將是遲早之事”。芬蘭在去年底建起了新的核反應堆,從而成為1991年以來第一個重新發展核能的西方國家。此外,各國還注重開發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美國計劃到2040年,每天用氫能能取代1100萬桶石油。歐盟計劃到2010年時,22%的電力供應來自可再生能源。冰島計劃於2050年前使其全部汽車和船隻使用氫驅動。巴西則計劃於5年內依靠主要從甘蔗中產生的乙醇驅動其80%的運輸船隻。但是,新能源、清潔 能源的開發在技術上還沒有發生突破性進展,距離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和廣泛使用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提高能效方麵,多國出台了“節能法規”。烏克蘭還增設一位專門分管能源問題的副總理,總統尤先科批準了《節能法修正案》,並擬於今年成立節能署。英國計劃在2050年前實行一項重要能源改革措施———“綠色房屋”計劃,並已將該計劃的構想寫入政府的能源白皮書中。在歐盟有關法律框架內,德國對市場上銷售的家用電器進行節能性能分級。事實證明,獲得節能標簽的商品在市場上頗受青睞。   能源戰略關係國家未來   各國現在的能源戰略調整,其實是具有較大時間跨度的前瞻性戰略調整,各國謀求的是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後的發展優勢。石油的使用比重會逐漸下降,但是仍然會有新的主導能源出現,人類不可能完全擺脫對能源的依賴。在未來的國際格局中,哪個國家對能源的依賴越小,就越能在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上勝過其他國家,就越能掌握戰略主動權。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的學者劉明指出,目前,世界上不少國家都在著手進行能源戰略調整,這種變化的方向非常明確,就是減少、乃至擺脫對石油的過度依賴。但是,這種能源戰略的調整並不會導致現有的能源結構和能源格局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替代能源的推廣也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解決的。隨著勘探技術的發展,近些年來新探明的油田使世界發現的石油儲量還在增加,“石油枯竭論”沒有得到現實的例證。深海石油開發技術如果得到突破,海洋裏還會出現很多的“波斯灣”。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石油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和戰略物資,仍然是各國經濟安全和發展戰略中具有核心地位的 因素。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的學者郭曉兵指出,世界各國能源戰略的調整,一旦達到擺脫石油依賴的目的,首先會對地緣政治產生巨大的影響。以美國為例,當前其國家戰略的重點在中東,如果替代能源的重要性大幅上升,那麽中東在美國戰略中的地位無疑會下降。另外,以石油等戰略物資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海上交通線的重要性也會相應降低。美國的能源戰略調整中,核能應用的重要性正在大幅上升,可以預見,未來鈾的富產地區,比如澳大利亞,就有可能成為新的地緣政治熱點。   目前,國際上的戰略學者們認為,石油在能源戰略中的地位50年之內會保持穩定。但是,許多國家希望擺脫石油掣肘的能源戰略調整並非完全出於對能源本身的考慮,其政治和安全上的考慮占有很大的比重。可以說,各國能源戰略的成功與否,最終將決定各國在未來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環球時報》〔20060308 第7版〕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