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舊恨難解,再添新仇 和解遙遙無期 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個
環球時報 2006.3.10
日外相答詢一再稱台灣為國家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九日於參院預算委員會中,針對台日關係答詢時,對台灣給予高度評價。麻生發言時一度以「國家」稱呼台灣,不過隨即意識到日本政府所主張的「一個中國」立場,於是連忙改口說:「應該稱其為『地區』才是。」
日本媒體報導,麻生在接受自民黨議員岡田直樹質詢時,這麽形容台灣:「台灣的民主發展已相當成熟,自由民主經濟也已深植於經濟層麵,同時也是個法治『國家』。」他還表示:「就各層麵而言,台灣可說是與日本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
連續兩次稱台灣為「國家」的麻生,似乎意識到本身發言與日本官方立場相左,於是又尷尬地補充:「當然,日本政府隻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合法政府,我的談話是建立在這樣的大前提之下。隻是自然而然地就會冒出『國家』這種辭匯來…。」
針對台日的關係,麻生太郎九日在參院中表示:「台日應該在上述前提下,維持兩國關係。在這邊說『兩國』,可能又有問題了。總之,日本應該認真處理台日關係」。
「含沙射影」日中貢上
中國時報報道說,麻生外相一向對台灣很友善,二月四日在福岡的演講中也曾提到,台灣是教育水準很高的「國家」,而遭到日本媒體和中國政府的追究,從這次再度順口說溜嘴看來,麻生可能隨時會不經意地脫口而出「台灣是國家」的真心話。
中國外長李肇星日前在記者會中「含沙射影」指責日本首相小泉參拜靖國神社「是傻事、不合道德的事」,日本外相昨天強力反駁,日本外務省亦向中國提出官方抗議,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中回應說,李肇星的言論並非其個人觀點,而是代表全體中國人民正義呼聲。
秦剛九日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強調,李肇星的言論,並非其個人觀點,而是代表全體中國人民正義呼聲,也反映國際社會的看法。希望日方正確對待曆史,承認侵華史實,客觀看待李肇星講話。
強調侵華史實中國態度強硬
此外,秦剛也對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稱呼台灣為「國家」,痛斥麻生是粗暴幹涉中國內政,中方表示非常震驚及強烈抗議。
秦剛表示,在中日聯合聲明中,日本政府曾表明「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的一部份」,並且「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立場」,還重申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秦剛強調,台灣問題將如同曆史問題一樣,是中日關係的重要基礎,中方希望日方嚴格遵守中日關於台灣問題的約定。
同時,中國與日本有關東海油氣開發的爭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昨天也強調,中國決不接受日本提出以東海中線,作為劃界的建議。
秦剛向日本傳達了一個重要訊息
俞雨霖特稿指出,秦剛的說法無疑向日本傳達了一個重要訊息,在中日的曆史問題上,中國不會示弱,如果中國政治人物示弱,十三億中國人民也不會示弱。去年四月,日本首相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引發的大陸重要城市大規模的反日示威,可以證明。
現階段,中國對於日本的態度基本上還算理性,主要原因不是中國領導人已忘掉了中日之間的「曆史仇恨」,任何人隻要在北京的書店裏拿起一本有關中國近代史的書,就可以很強烈的感受中國人的「反日情結」。其實,對中國來說,日本領導人不參拜靖國神社,隻是中日之間和解的第一步,真正的核心還在於日本領導人能否公開承認侵略中國的曆史錯誤並致歉。
官方在反日語言上「點到為止」
近年來,中國領導層之所以嚴格節製大陸可能湧現的反日浪潮,甚至官方在反日語言上也「點到為止」,並非中國示弱,而是中國當前的政策對外是以「和平發展」為主軸,對內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此不願見到外交衝突影響國內政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與國際關係。
中國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就曾強調,對於日本出現錯誤、甚至對華敵對現象,要進行堅決鬥爭,但要通過鬥爭,而非采取其他訴諸武力的辦法。中國要發展,還要擴大對外開放,包括同日本合作,一旦雙方發生衝突,對兩國都無利。
短期來看,中日之間的曆史舊恨一時很難解決,但近來的「口水戰」也讓雙方之間的「新仇」不斷的升級,最近日本與中國在東海油氣田開發的爭議、日本外相麻生一再稱台灣為國家來挑戰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都可能加深中國領導人的對日敵視心態,但在中國「和平發展」的外交主軸下,中日「口水戰」短期內也不致惡化為實質衝突,隻是增加了更多的「相罵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