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BBY時事】伊朗“風景這邊獨好” (2006年3月9日星期四)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個
  ●誰在把美國推向“波斯火坑”      來自維也納3月8日的一則消息,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在結束了對核安全和核技術應用問題兩天的討論後,8日開始討論總幹事巴拉迪就伊朗核問題提交的報告。美國駐國際原子能機構大使舒爾特會上發言時說,由於伊朗未能滿足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2月4日決議的要求,聯合國安理會應當采取行動,以加強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作用和對伊朗核問題的調查。      舒爾特說,安理會對伊朗核問題采取的措施應當逐步增強。首先,安理會應當呼籲伊朗遵照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要求進行切實合作以恢複國際社會的信任。同時,安理會應當授予國際原子能機構更大的權限以調查伊朗的核活動。舒爾特稱,安理會應當強調,如果伊朗不遵守承諾,“將要麵臨後果”。他說,美國並未放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希望。安理會的介入隻是“外交解決進入新的階段”,目的在於“更加有力地”說服伊朗放棄製造核武器的“野心”。       我們注意到,在舒爾特這一有氣無力的“帝國反擊”中,除了列舉和指控一大筐伊朗“非法研究核玩具”的罪名以外,再也找不出華盛頓對伊朗“以軍法查處”的煽情措詞,甚至“溫柔之處”還表達了願意成為中國、俄羅斯、歐盟三國的“意見翻版”。這可不是美國人“舍我其誰”的“大佬風範”,難道華盛頓真的願意放棄這次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例行公事”後“報告安理會”的又一次“外交勝利”嗎?      其實這次又一個“外交勝利”早就在華盛頓的意料之中,可是有誰惻見到華盛頓“勝利的心”卻在滴血:美國壓根就沒想把伊朗核危機“階級鬥爭擴大化”而被迫走“最後一步”。因為華盛頓心裏十分明白,一味地把伊朗逼至“死角”,無異於自己引火燒身,盡管前麵不一定是萬丈深淵,但依舊是烈火熊熊的“波斯火坑”。      那麽誰在把華盛頓推向“波斯火坑”呢?      是歐盟三國嗎?在伊朗一直有自己巨大經濟利益的歐盟,在本次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之前,已經決定在不背離自己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為華盛頓“鼓勁加油”,“成全”華盛頓製裁或者軍事打擊伊朗的“中東新戰略”,令華盛頓罵也不成不罵也不成。      是俄羅斯嗎?俄羅斯明擺著能夠說服伊朗達成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協議,但偏偏戛然刹車,給正在“望梅止渴”的華盛頓潑來一把髒水,讓華盛頓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      或者是那個“老悶”中國嗎?      正是北京2月4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那一“夠哥們”的讚成票,“力鼎”華盛頓贏得了一次空前的“外交勝利”,驚喜之外華盛頓發現“征服”共產黨人真可謂“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      所以華盛頓再接再厲與陳水扁在台海玩了個“廢統遊戲”,試圖一舉在亞太和中東把北京“收歸胯下”,可是沒想到好不容易跟國際事務“沾上點邊”而得意忘形的陳水扁,竟然將台詞“終止”念錯為“廢除”,把“現代薑太公”北京惹了個不再提“維持現狀”不說,反而更堅定了北京“劍指統一放眼世界”的信心,而“磨洋工”的伊朗和俄羅斯也在那一刻“心領神會”,好端端的在俄伊“鈾濃縮聯合企業協議”就在3月6日這一“高潮時刻”來臨之前,硬是“卡殼”了。      不容置疑,伊朗“風景這邊獨好”,正是華盛頓醉迷於“核浪漫風情”而身不由已地走向“波斯火坑”。      ●華盛頓的肩膀扛不住伊朗的“核浪漫”      伊朗麵對美國和歐盟以製裁和武力的要挾和威脅,依然“孤身走我路”。伊朗的態度十分明確和堅決:任何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建議和方案,必須既能夠保證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並從和平利用核技術中受益,又能夠消除國際社會對於伊朗核計劃的疑慮。      麵對伊朗核問題有可能被報告安理會以及華盛頓的軍事恫嚇,伊朗總統內賈德3月8日再次發出傲視世界的怒吼:“我們國家已經做出決定,本著和平目的充分利用核能。所有人必須向伊朗這個決定讓步。”他還警告說:“如果有人試圖侵犯我們的權利,伊朗將在他們額頭打上恥辱的標記。”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拉裏賈尼也在5日警告稱:“假如伊朗核問題報告給安理會,我們馬上就會重啟大規模的濃縮鈾活動。假如美國以及其盟國對我們實行武力打擊,我們將用自己的方式解決。”      自從2月4日至3月6日的一個月時間以來,伊朗動員了包括外交部長穆塔基、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拉裏賈尼、伊朗原子能機構相關官員在內的所有“外交力量”,以熱情不減的“旅行外交”穿梭於歐亞大陸,好一派“革命浪漫主義風采”。      但人們發現,伊朗核問題的危機不僅沒有“春暖花開”,反而“雪上加霜”。為什麽伊朗這一連串讓人眼花繚亂的外交活動,並沒有達成任何一個讓華盛頓“睡得安穩”的妥協方案呢?難道這一個月的時間還不足以讓熱血沸騰的德黑蘭“心平氣和”嗎?      其實,即使德黑蘭把原定的2月16日與俄羅斯就“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會談的時間,以“技術原因”為由“挪”後到了20日,但隨後的大約半個月時間應該也足夠“撮合”一把“異國情緣”了。      就在俄伊都公開宣稱雙方已基本達成“原則性一致”的時候,甚至連俄羅斯總統普京在3月1日也為雙方能夠達成完全協議表示“樂觀”的時候,比誰都焦急甚至恐慌的華盛頓還是眼巴巴看著3月6日的“不期而至”。      顯然,伊朗已經把自己的國家安危置之度外,絕對不會為了屈從於華盛頓而放棄自己的民族尊嚴和國家利益。當然,在這一個月的與俄羅斯、中國、歐盟、日本、周邊阿拉伯國家的外交斡旋中,伊朗的“底氣”遠比華盛頓厚實多了。      中俄已經明確表態堅持伊朗核問題繼續被控製在國際原子能機構《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框架內,以和平及外交手段進行解決,那麽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這幾天會議期間,即使給伊朗核問題來個“衝動型定性”以至“報告”安理會,又能夠對伊朗的“核浪漫”“傷筋動骨”嗎?一相情願的華盛頓的肩膀扛得住伊朗的“核浪漫”嗎?      伊朗這是明擺著“我不打你也不罵你就用愛情來折磨你”。      ●德黑蘭冷眼“分擔風雨”冷笑“分享陽光”      麵對“戰士”德黑蘭的“裝瘋賣傻”,“世界一哥”華盛頓當然不甘示弱。據美聯社3月5日報道,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博爾頓警告稱,如果伊朗繼續推動其鈾濃縮活動,它將麵臨“可以感受到的痛苦後果”,美國將“使用一切手段消滅伊朗的核項目。”       華盛頓給伊朗分派“分擔風雨”的“硬性指標”當然也是“理直氣壯”的。在“陽光燦爛”的德黑蘭抱著“核浪漫玫瑰”到處“沾花惹草”的時候,華盛頓的“賴斯旋風”和“索款風波”也在“狂虐”全世界。      2月20日至24日,美國國務卿賴斯在中東刮起了一股“美式民主風暴”,但她除了關於該地區核不擴散的主張得到了海灣國家的“點頭哈腰”之外,她企圖遊說阿拉伯國家封鎖哈馬斯、支持製裁伊朗的目的卻是“空空的行囊”。      此前賴斯為重新燃起了美國政府的熱情和希望,提出了在原有1000萬美元的基礎上,追加7500萬美元用於對伊朗“民主顛覆計劃”。其實,不管這筆款子是否得到美國國會通過,華盛頓都改變不了最終無奈地“接受”伊朗核研究的“生米煮成熟飯”,從而自己也“墮落”成為如布什總統所說的美國將會變成外國石油的“人質”。      這裏不能不提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索款風波””,2月中旬,華盛頓試圖對哈馬斯領導的巴新政府進行經濟封鎖和扼殺,竟然要求巴勒斯坦歸還美方2005年向其提供的5000萬美元援助資金,而且賴斯還向中東國家發出同美國一道停止向哈馬斯提供援助、承認以色列的呼籲。      向一個剛剛換上了“不同政見”頭領的“丐幫”索回“真誠的施舍”,這恐怕是世界外交史上的“處女傑作”吧,也恐怕隻有“世界款爺”華盛頓才做得出的“德行”吧。小氣的華盛頓終於得到了“真誠的回報”,不知好歹的歐盟隨即宣布向巴勒斯坦哈馬斯新政府提供1.2億歐元的援助,之後2月28日哈馬斯的“難兄難弟”伊朗承諾將向巴勒斯坦哈馬斯新政府提供2.5億美元的財政援助,風頭正勁的俄羅斯自然也不甘落後,向哈馬斯傳遞了經濟援助的積極信息。“儲蓄爆棚”的北京也“耐不住寂寞”了,中國外交部部長李肇星3月7日指出,中國一直向巴勒斯坦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今後如巴方提出援助要求,我們還會認真考慮。      假如華盛頓會做人的話,假如華盛頓有仁慈之心的話,真正慷慨地向“不共戴天”的哈馬斯闡明希望這筆“5000萬美元援助資金”能夠有利於巴以的和平進程,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感動哈馬斯”的效果。悲哀的是,華盛頓的“中東大民主計劃”不得不不因為自己的“英雄氣短”而最終走向跛腳甚至毀滅的境地。更令人咋舌的是,華盛頓竟然對真正擁有核武器的以色列“充耳不聞”對中國伊朗的鄰邦印度實施“雙重標準”,那麽美國的敵人或友人向華盛頓的“死對頭”發點“慈悲”就“見怪不怪”了。      由此就不難看出,“孤家寡人”華盛頓今天之所以被自己的敵人堅強地抗拒和自己的朋友無情地鄙視,“惟我獨尊”的戰略思維正在斷送美國自己的“超霸”地位,這也正是德黑蘭冷眼“分擔風雨”冷笑“分享陽光”的理由。      種種跡象表明,最後真正“享受”華盛頓所警告的“痛苦後果”恐怕不是德黑蘭。      ●華盛頓的“最後通牒”無異於“自掘墳墓”      據《華盛頓郵報》3月4日報道,美國已經擬好一份聲明草案,並準備提交聯合國安理會進行討論。該聲明草案將要求伊朗在30天內同國際原子能機構進行合作並停止其核計劃,否則伊朗將麵臨更大的外交壓力。      華盛頓媒體認為這份聲明草案一旦麵世,將是美國向伊朗發出的“最後通牒”。      在我們看來,這個“最後通牒”無異於是華盛頓在堵死自己的任何退路,為自己向“波斯火坑”步步進逼而自掘墳墓。因為華盛頓十分明白“此”對伊朗“非禮”並非“彼”對伊拉克“占有”,一旦戰火紛飛,恐怕歐盟各國早已“來去無蹤”了。      華盛頓其實已經想到這一點,所以打起了北約的主意。據《泰晤士報》5日的消息,北約空中預警部隊司令土特爾曼少將稱,一旦北約決定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他麾下部隊可能是首批參戰的部隊。華盛頓??鍋”推上“波斯火坑”,以改變美國未來對伊軍事行動陷入“單打獨鬥”的尷尬局麵。誰讓北約是歐盟的“孿生兄弟”呢?誰讓北約的最高司令部是華盛頓的“N代老表”呢?      我們還注意到一則消息,美國副國務卿尼古拉斯-伯恩斯3月6日稱,如果伊朗拒絕停止鈾濃縮活動,美國想讓歐洲和其它國家加入對伊朗的貿易和金融製裁措施的聯盟來,但尚未知道中國和俄羅斯是否會是其中一部分。      美國人有時候真的是“小孩外交”,為了對付伊朗,現在要重新建立一個新的聯盟,甚至還做夢把中俄拉進來,那麽以前歐美反伊聯盟怎麽辦呢?      華盛頓最起碼正在告訴全世界,原有的在利益取向並不一致的反伊聯盟(特別是歐盟)實際上已經出現裂痕甚至正在走向潰散,這在伊朗核危機中無疑已顯露出“冰山一角”。既然歐盟已經“鬥誌渙散”,那麽北約屆時會不會“出工不出力”,甚至把炸彈胡亂扔到伊拉克美軍營房就回來“交差”了呢?      在3月8日剛剛披露的伊朗代表團一份長達7頁的準備提交給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的聲明中,德黑蘭的措詞異常地“刺耳”:“美國有能力製造傷害和痛苦”,“但是美國也易於遭受傷害和痛苦。所以如果這是美國希望選擇的道路,那麽就讓球滾動吧。” 聲明還說,“當然,我們不會那麽天真,我們相信美國意欲隆起肌肉”,“但我們也聽到了肌肉下麵骨頭斷裂的聲音。”        好一個“革命浪漫主義”的波斯民族!麵對世界上最強悍的軍事列強,麵不改色心不跳地痛斥對方“你不進地獄誰進地獄”,表現出一股勇往直前的“波斯火坑等著你”的大無畏民族精神,難怪華盛頓恨不得“棄地球奔火星而後快”。但事態已由不得華盛頓“指手畫腳”了,華盛頓要麽選擇對話,要麽選擇打擊,試圖躲避到火星去“哭泣”還遠著呢。      麵對美國的“最後通牒”,伊朗手中當然還有“牌子”可出,比如得到大多數阿拉伯國家支持的“中東無核化”、以歐元定價和交易的“伊朗石油交易所”。所以華盛頓在向德黑蘭發出“最後通牒”的時候,最好別忘了什麽叫“自掘墳墓”。      ●普京的革命樂觀主義讓華盛頓的“惟我獨尊”分文不值      我們注意到一則消息,美國《華盛頓郵報》引述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3月5日發表的一份分析報告稱,俄羅斯和美國的雙邊關係正朝錯誤的方向發展,俄羅斯甚至已經成為美國全球戰略的絆腳石,美國不應該再把俄羅斯當成真正的戰略夥伴,而應該對普京“獨裁”政府采取選擇性合作或抵製的新策略。      應該說華盛頓這一“覺醒”為時不晚,因為俄羅斯借著與華盛頓在伊朗核問題、中東事務的幾回合“聯手”和“較量”,俄羅斯不僅逐漸地剝奪了華盛頓和歐盟在中東的部分“主導權”,而且還在不經意間就拿下了美國在中東的“半壁江山”。      普京總統冒天下之大不韙邀請哈馬斯領導人訪問莫斯科,而且“勸說”哈馬斯有條件承認以色列生存權,以顯示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和掌控中東未來走勢的能力。還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普京3月1日對俄伊“鈾濃縮聯合企業”達成完全協議表示樂觀的同時,幾個小時後又給華盛頓傳遞了“哀悼樂曲”,硬是把華盛頓剛剛冒出的“興奮苗頭”拉回了“憂鬱時代”。      在我們看來,俄伊“鈾濃縮聯合企業協議”實際上早已起草成文,但不是華盛頓想怎麽著就怎麽著的,就如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哈米德-阿塞菲5日所說的一樣,伊朗可以在幾小時內與俄羅斯或歐盟達成一項核協議,隻是需擇個“吉時”而已。在俄羅斯的“中東油水”還沒撈足之前,在北京的“別惹中國”還沒硬朗之前,在歐盟的“找回平等”還沒滿足之前,在伊朗的“核資本”還沒敦實之前,“苦水難收”的華盛頓就別指望“終於熬出頭”了。      其實華盛頓心知肚明,伊朗與俄羅斯就所謂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問題進行N輪會談,不過是俄伊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前玩的又一個“把戲”,吊美國人的胃口而已。      華盛頓這一“覺醒”來得正是時候,既提醒俄羅斯千萬別忘了美國“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這一“山姆大叔鐵律”,又讓俄羅斯踏踏實實地回到“上合組織”的懷抱,堅決地與北京聯手還“中亞顏色”本來麵目。      毫無疑問,在處理伊朗核危機以及中東事務中,俄羅斯已經從一開始的迷茫走向了縱覽全局,並顯露出其獨有的外交手腕和地緣優勢,以彰顯其大國地位和爭取巨大的經濟利益。正如我們以前所評述的一樣,國力正在恢複和增強的俄羅斯大可借伊朗核問題重振昔日“蘇俄超級大國”之雄風,目前中東事態的發展、普京連續的諸多“驚世大手筆”以及頗多“意外斬獲”,正在印證我們所預感的“十年後的俄羅斯將重返世界超級大國行列”。      難怪“惟我獨尊”的華盛頓不得不重新審視俄羅斯對美國全球戰略的影響。但曆史已不可逆轉,曾經“傲視群雄”的華盛頓在春風得意的普京那“革命樂觀主義”麵前已顯得分文不值。      ●華盛頓哪怕做一次“胯下之人”也敢“赴湯蹈火”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本次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總幹事巴拉迪準備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的“伊朗核問題報告”,一旦“準奏皇上”,並不見得對華盛頓是件好事。      在我們看來,結果恐怕會恰恰相反。歐盟要求伊朗完全中止鈾濃縮活動的“前提條件”明顯在軟化,中國和俄羅斯表麵上堅持“壓”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內但“邪惡之心”潛伏著“中式陷阱”,其它發展中國家則幾乎讚同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框架內“飽餐一頓”。即使伊朗核問題“報告”了安理會,最後也許隻有“勝利者”美國自己投上那“製裁伊朗”的讚成票,也就是說,隻有美國自己礙於麵子、硬著頭皮往“波斯火坑”裏“同歸於盡”了。      華盛頓絕對不是那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鐵骨漢子,但應該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善於“看風使舵”的“投機倒把分子”,現在的華盛頓已露出了“泥鰍戰術”的跡象。      但事情也絕非那麽簡單,現在伊朗又“得勢不饒人”了,在這次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中,作為俄羅斯方麵的“提議”又把“俄羅斯新方案”提到了桌麵上。      其實原有類似的“巴拉迪方案”早在2月中旬就由巴拉迪提出來了。當時巴拉迪表示,如果不允許伊朗在其境內從事小規模的鈾濃縮活動,國際社會恐怕很難與伊朗就其核問題達成妥協。他建議允許伊朗運行一個試驗性質的鈾濃縮工廠,以換取伊朗政府同意放棄在本國境內進行工業規模鈾濃縮活動的要求。而伊朗首席核問題談判代表拉裏賈尼在2月16日把“巴拉迪方案”與“伊朗核革命的具體實踐緊密結合”作出提議,認為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和使用能夠限製伊朗濃縮鈾級別的離心機,是確保伊朗核計劃和平性質的最佳方式。伊朗駐法國使館17日也發表聲明說,如果拉裏賈尼的提議被接受,伊朗將同意把《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提交議會批準。      那麽為什麽當時誰也沒有去理會這一方案呢?難道德黑蘭不知道“巴拉迪方案”對伊朗更是“錦上添花”嗎?難道當時德黑蘭與莫斯科鼓搗“俄羅斯方案”忙不過來嗎?顯然,在俄羅斯及伊朗看來,美酒得一點一點地“品”,利益得一點一點地“磨”。      “俄羅斯新方案”當然比“俄羅斯方案”更讓華盛頓忍無可忍。這個所謂的“俄羅斯新方案”大意是:伊朗方麵表示,如果允許伊朗進行小規模鈾濃縮研究的話,伊朗將承諾在兩年內不進行工業規模的核燃料生產。盡管這與歐盟方麵要求伊朗在十年內都不能進行任何鈾濃縮活動有一定距離,但畢竟是“俄羅斯方案”的一次“利益飛躍”。華盛頓比誰都清楚德黑蘭肚子裏有幾條“蛔蟲”,而且這些寄生力無比強大的“蛔蟲”,必定會在兩年後變成扼殺美國利益和生命的“核子蛟龍”。      據說這個方案在本次會議中剛一“哈羅”,就被美國和歐盟三國斷然“拜拜”。可是華盛頓心底裏不能不掂量,假如這一“俄羅斯新方案”在本次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上得以通過,也許隨後的“報告安理會”就隻是給華盛頓“麵子”的一個“金帖子”,美國也將“幸免”於“波斯火坑”之外。但問題在於,華盛頓能忍受得了這個純粹又是伊朗“緩兵之計”的方案嗎?      如果說華盛頓現在最渴望的是什麽?恐怕就是盼望俄伊趕緊簽署那份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協議,哪怕這份協議純粹是“空中樓閣”,哪怕履行過程純粹有“欺君之罪”。至於那個繼續將華盛頓往“波斯火坑”裏推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安理會”,就讓它見鬼去吧。      隻要有類似“俄伊協議”那樣的“體麵台階”,就有華盛頓“惡夢結束的地方”。隻要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華盛頓哪怕赴湯蹈火也敢做一次“胯下之人”,就如同布什被陳水扁刮了一個耳光又還給陳水扁一個耳光“一樣滑稽”。      ●不是北京“玩不動”而是華盛頓“玩不起”      人們當然特別關注中國在這次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上的表態,其實北京的態度早就是“皇帝新衣”。盡管我們一直堅持華盛頓不會貿然對伊朗動武,但美伊戰爭對於中國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因為“趁火打劫”“坐享漁利”再也不是華盛頓的“專利”。      我們注意到,英國“牛津研究集團”、英國布拉福德大學的羅傑斯教授在最近發表的《伊朗:一場戰爭的後果》的報告中最後得出結論指出:“采用軍事手段處理當前危機極其危險,不應該繼續考慮使用武力解決危機。不管有多麽困難,都應當尋求替代解決方案。” 這就說明了,美國的“最後一步”無異於把自己送進地獄的大門,同時也是給“新興超級大國”敞開崛起的大門。      正如我們此前做過的評述一樣,大不了北京任由伊朗核危機“自由翱翔”,讓華盛頓自己去擔當“責任相關者”去收拾中東的“爛攤子”吧。中國沒有伊朗這15%石油來源又怎麽了?況且美國不但會丟掉委內瑞拉那15%石油來源,而且還會因為伊朗封鎖中東石油生命線——霍爾木茲海峽而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看是中國人沒有這15%恐懼還是美國人沒有那15%恐懼。敢於“勒緊褲頭帶過日子”的中國人一直都沒有完全脫離那股“鄉土風味”,再過幾天清貧生活多走幾天鄉間小路沒什麽大不了的,但過慣了“貴族”生活的美國人卻無法接受沒有石油沒有汽車日常消費品成本暴漲的“苦日子”。      更何況,“小康”的中國人比美國人更樂意接受一份“免費的午餐”,“大款”的美國人比伊朗人更無法接?豈能為了一個被華盛頓也僅僅是華盛頓“恩賜”的“利益相關者高帽子”而放棄自己最大的國家利益呢?中國豈能在波斯朋友危難之中而收回自己的“精神影子”呢?我們一直都在強調一個觀點:任何給華盛頓的“鬆綁”就是給自己帶來負擔,任何對敵人的憐憫就是給自己引來災難。      我們在《將“伊朗核革命”進行到底》中已作了評述,現在的北京表什麽態、投什麽票,巴拉迪最後向安理會呈交一個什麽樣的報告,或者5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磋商出一個什麽樣的主席聲明,其實結果對於“老悶”中國已無多大意義了。華盛頓與陳水扁那出“台海雙簧戲”,也為北京在中東和台海的“下一步”找到了答案。      北京“踏遍青山人未老”,伊朗“風景這邊獨好”。人們將會看到,不是北京“玩不動”而是華盛頓“玩不起”。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