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2006年3月1日 星期三 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個
  歐盟表示台當局終止“國統”是“挑釁”         【布魯塞爾消息】 歐盟負責外交與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的發言人克裏斯蒂娜今天表示,台灣當局領導人宣布終止“國統會”運作和“國統綱領”適用是“挑釁”行為。       克裏斯蒂娜當天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說,台灣當局領導人陳水扁宣布終止“國統會”運作和“國統綱領”適用是“挑釁”行為,是“非常令人遺憾的”。       克裏斯蒂娜說,海峽兩岸應著眼於建立互信,而不應損害這種互信。    國統綱領”適用是“挑釁”行為,是“非常令人遺憾的”。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為,歐盟的這個表態讓我們很清楚地看到、同是歐美文化體係的歐盟、同樣對“漢語詞匯”不那麽熟悉的歐洲人、對陳水扁將“廢統”改成“終止國統”的語義理解、不僅沒有品嚐出一點兒“凍結”的味道、更是將其直接劃之為“挑釁”行為。         ●“大西洋兩岸”對同一件事情出現“理解”上的巨大差異,說白了還是因為“中東形勢太緊”       相對於華盛頓對陳水扁“終止國統”的“充分理解”,“大西洋兩岸”在同一件事情上表現出“理解水平”的巨大差異,說白了,還是那句話:中東形勢太緊張了!因此、就是出於各自自身的戰略利益、在與“中歐俄”核心利益相關的任何一件事情,東方評論員會議主席團,“中歐俄”都有必要“相互充分理解、彼此密切協調”。         ●我們之前一直在強調的一個觀點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一再強調,在整個中東問題上、特別是在伊核問題、“中歐俄”是個“同遠大於異”的“小團體”,且在處理伊核問題的工作中、有著非常明確地“分工”。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歐盟在價值觀上與美國類似、在經濟實力與美國不相上下、在能源上對中東極端的依賴、但在可調用的“硬實力”上、在地理位置上、都有著天生的“硬傷”、這些,注定它會主要憑借其與美國在宗教、意識形態上的良好溝通、與在中東和平進程上的不遺餘力、憑借“軟實力”遊走在中東問題之中、穿梭於伊核問題之上;       而“中俄”通過“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國、特別通過伊朗與巴基斯坦、印度“這三個觀察員國”所取得的“地理便利”、以及“中俄”自身就有的美國不能為所欲為的強大軍事實力、還有本身都能提供伊朗“繼續強硬下去”所必需的、從政治、軍事、到經濟上的“各種元素”,這些,也注定了“中俄”將會主要憑借其“硬實力”出現在中東角力場上。         ●華盛頓“外交轉型”政策的重點攻擊目標       與此同時,東方評論員還想指出的是,“中歐俄”在中東“軟、硬實力”上的不均衡、以及各自在全球“具體利益追求上的”固有差異、自然會產生某種利益取向的“不均衡”。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值得警惕的是,這種“利益取向上的”不均衡,一度就是賴斯搞“轉型外交”的理論根據,也是華盛頓“外交轉型”政策的重點攻擊目標。       事實上,這種“不均衡”在巴以問題、伊拉克問題上就表現得非常明顯,我們甚至觀察到賴斯的“轉型外交”、曾經一度因“美國人願意嚐試著用以伊拉克政治重建為代表的中東民主計劃、去和歐洲人交換以巴以和平為代表的中東和平計劃”而頗有成效。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種交換方式非常直白,既“以歐洲人認定自己能贏的的伊拉克民主進程、去交換美國人認定自己能贏的巴勒斯坦民主進程”。結果就成了今天這幅歐洲人如願地“贏了”“自信能贏的”伊拉克民主進程,美國人卻一度“不想認賬”的場麵;同時、美國人卻失望地“輸了”“自信能贏的”巴勒斯坦民主進程。         ●歐洲人對華盛頓明顯地采取了一種“說歸說、做歸做”的兩手手法       然而,繼華盛頓在伊拉克議會選舉結果的問題上再次暴露出其不肯放棄伊拉克事務主導權、也就是說、在華盛頓在伊拉克問題上“再次說話不算數”、在最關鍵的時刻“大玩兩麵手法”之後,東方評論員立刻就注意到,“中歐俄”中唯一與美國意識形態相近、且原計劃用自己的“軟實力”、以中東問題的協調人身份、在中東事務中發揮核心作用的歐洲人,在一係列重大問題上、對美國人也明顯地采取了一種“說歸說、做歸做”的兩手手法。       ●以此為分界點,轟轟烈烈的“外交轉型”運動、就這樣徹底失去了“攻擊目標”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也正是以此為分界點,華盛頓發起的、“轟轟烈烈”旨在分拆“中歐俄”的“外交轉型”運動、可以說就這樣徹底失去了“騰挪的支點”、徹底丟失了“攻擊的目標”。       根據我們的觀察,歐洲人針對美國的“說歸說、做歸做”,主要集中在中東事務上。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具體到案例上、又有這麽幾件事:       第一,在哈馬斯贏得巴勒斯坦選舉、獲得組織自治政府的權力之後、普京就不顧布什那張陰沉的臉、公開地邀請布什堅決不與之打交道哈馬斯訪問莫斯科。我們注意到,歐盟在這前後以兩種方式向國際社會發出了“歐美中東立場有原則分岐”的明確信號:        ●在巴以問題上,“歐美”已經形同路人       首先,盡管歐盟與美國一樣,強調哈馬斯必須承認以色列、必須停止暴力行動。但是,在”說歸說,做歸做”之理論的指導下,歐盟是“麵不改色、心不跳地”安排法國人出麵,通過歐盟公開對俄羅斯邀請哈馬斯訪問表示支持的方式、非常明確地傳送出這麽一個信號,既:在巴以問題上、在哈馬斯上台之後的巴以和平進程的認識問題上,“歐美”已經形同路人。        ●歐盟的這筆1.2億歐元、無疑是讓華盛頓吞下了“兩隻蒼蠅”       其次,是以歐盟的名義、向巴勒斯坦看守政府提供1.2億歐元的人道援助。我們知道、華盛頓為了將“托美國民主之福”贏得組閣權的哈馬斯拉下台、是大打經濟牌。其中令人驚歎不已的是,為了盡快取得效果、也為了展示自己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決心,華盛頓決策層甚至“不堪到了”不顧大國臉麵、令人啼笑皆非地“開口追討”已經撥付給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5000萬美元援助的程度。       顯然,就在美國人為了“困死”哈馬斯而下策的時候,歐盟的這筆1.2億歐元的經濟援助、無疑是讓華盛頓分別從政治層麵、經濟層麵、一起吞下了“兩隻蒼蠅”。        ●歐盟在對美國人施展“兩麵手法”的時候、做得“最過分”的就是伊核問題       對此,東方評論員就認為,華盛頓經此一役、恐怕再也無心去搞那個所謂的“外交轉型”了。在我們看來,賴斯女士的“轉型外交”到了今天、也就多搞無益、可以謝幕了。       另外,我們想強調的是,歐盟在對美國人施展“說歸說、做歸做”之兩麵手法的時候、做得“最過分”的就是伊核問題。       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再來看一段新聞片段。         鈾濃縮設備開轉 伊朗核計劃升級?       【外電綜合消息】據報道,根據提前披露的一份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報告顯示,伊朗頂著國際社會壓力正在逐步推進該國的濃縮鈾項目,同時阻礙聯合國的核查。       報告在理事會成員中散發       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將在3月6日討論這份由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起草的伊朗核問題報告。該報告還將被提交給聯合國安理會。2月27日,這份報告已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成員中散發。       該報告稱:“經過三年的嚴密核查,國際原子能機構還無法對伊朗核項目的範圍和性質有清楚的認識。這不僅令人遺憾,也讓人擔憂。”據一名熟悉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活動的高級官員稱:“我們還無法斷定伊朗的核項目是和平的。”       該報告說,伊朗已經開始在納坦茲核設施測試20台離心分離機。離心分離機可以提純出武器級的濃縮鈾。伊朗此前對納坦茲核運作係統進行了大規模革新。自伊朗單方麵拆除核設施上的監控設備之後,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伊朗核項目的監督大受影響。       伊朗將在今冬安裝3000台離心分離機       這份共有11頁的報告還披露了伊朗核方麵的新計劃。報告稱,伊朗已經告訴國際原子能機構,他們將在2006年第四季度開始安裝第一批3000台離心分離機,雖然他們仍在與俄羅斯就取消在國內進行鈾濃縮活動一事進行談判。       伊朗計劃總共組裝5萬台離心分離機。核分析家稱,製造一枚簡單的核彈頭大約需要20公斤武器級濃縮鈾,而生產這些鈾大約需要1500台離心分離機。       報告說,自2005年9月以來,伊朗在鈾轉化工廠製造出了大約85噸的六氟化鈾。六氟化鈾可作為原料氣用於鈾濃縮活動,由此產生的濃縮鈾可以用於發電,也可作為製造核彈的核心物質。一旦伊朗掌握工業規模的濃縮鈾技術,85噸的六氟化鈾足以造出數枚核彈。       【時事點評】我們注意到,在IAEA的這份是“提前披露”的報告中,列舉了一大堆的“時間”與“數字”、什麽伊朗將在“今冬”安裝“3000台離心分離機”啦,什麽伊朗已經開始測試“20台離心分離機”啦、還有,伊朗計劃總共組裝“5萬台離心分離機”、而製造一枚核彈頭大約需要“20公斤”武器級濃縮鈾、根據報告的評估,伊朗人隻需要“1500台離心分離機”就能造出第一枚原子彈。       ●我們所關心的“三個數值”       對上麵的這些數字,我們最關心的就是“三點”,一個是“今年第四季度”這個時間;再一個是“隻需要1500台離心機就足以生產出核彈藥”,最後一個、就是伊朗計劃組裝“裝5萬台離心分離機”。       ●這份報告是在“警告”華盛頓:伊核危機已經“失控”在既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這份提前披露的報告“沒有因早產”而“失實”的話,那麽,上麵的三個數值也就一一對應著三重意義:第一,這無疑就證實了伊朗有一個龐大的核武器計劃;第二,這無疑是在強調這個核武器計劃不僅“啟動在既”、而且是“實現在既”;第三,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恐怕任何一個有外交經驗的人都不難看出,這份報告是在發出一種“警??華盛頓、警告美國決策層:伊核危機已經“失控”在既。      ●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中的“大多數”、似乎“在瞄著美國國內政治“叫牌”       最後,這份報告將伊朗可能開始製造核彈的時間“猜測”在“今年四季度”,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似乎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中的“大多數”、“在瞄著美國國內政治“叫牌”。有一點是清楚的,那就是這個所謂的“大多數”,就是“中歐俄”、以及在伊核問題上、緊密團結在“中歐俄”周圍的“人們”。       我們知道,那個時候正是美國國會中期期選舉的時間段、也是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爭權奪利的關鍵時間。非常清楚,不論“強硬的布什”是真想打伊朗、還是真敢打伊朗,“必須做出一個決定出來”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否則,一旦伊朗如期啟動核武器製造“流水線”,而美國仍然是打又不敢打、製止又無法製止的話,那麽,隨伊核危機進一步升級、就是不打仗,國際油價也可能持續高攀、從而影響包括美國在內全球經濟。那麽,恐怕美國國會許多共和黨議員的桌子上,都得換上民主黨人的“名牌”。      ●“廢統政治秀”本質上是美國想為已失“中東準星”的“轉型外交”、重尋一個“著力點”、“攻擊點”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華盛頓的決策層當然不傻、對歐盟的“兩麵三刀”、“中俄”的四麵出擊、一麵是“深惡痛絕”、一麵也在調動自己能夠調動的戰略資源、去“主動麵對”。       事實上,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陳水扁在春節拋出“法理台獨時間表”、特別是拋出“廢統論”、擺出一副準備拿“四不一沒有”中的“一沒有”做突破口、全麵衝擊北京動武底線的做法,本質上就是美國想為已經失去“中東準星”的“轉型外交”、重新尋找一個“著力點”、“攻擊點”,是想以“台獨”有可能失控的“危險”、去威脅北京去幫助華盛頓阻止伊核危機走向“失控”的“危險”,並企圖以此在“中歐俄”間製造“戰略利益取向上的”縫隙、從而瓦解“中歐俄”在中東整體問題、特別是伊核問題上的“既有白臉、又有紅臉的‘有效協作’”。      ●決心將目光死死盯在中東的“中歐俄”對陳水扁的“廢統”給出“統一的定性”       正是出於“洞悉”華盛頓導演陳水扁“廢統”這一出的“實質”,早就決心將目光死死盯在中東的“中歐俄”、才會對陳水扁的“廢統”鬧劇給出“統一的定性”、這就是歐盟今天所說的“挑釁行為”。   ●歐盟終於一步步展現其“真實的麵目”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自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投票支持將伊朗核問題報告給聯合國、並給伊朗留出一個月的考慮時間之後,在近乎一個月的時間裏,“中俄”就不必說了,我們想強調的是,一個月前還被認為“與華盛頓一個鼻孔出氣”的歐盟、隨著“中歐俄美印日”之間較量的白熱化,終於一步步展現其“真實的麵目”、那就是,在中東問題上、特別是在伊核問題上,有著充當世界一極之政治抱負的歐洲人、在華盛頓無意放棄獨霸中東的中東戰略之前,是無意去修補那條被伊拉克戰爭撕扯開的“大西洋裂縫”的、更別提會與美國人聯手軍事攻擊伊朗了。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