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1世紀中國海軍三大遠洋艦隊構想 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個
2006年02月27日 07:50 軍事文摘   未來三大遠洋艦隊的整體構想   目前中國海軍共有北海、東海和南海三大艦隊,人民海軍的這三大艦隊都擔負著人民共和國的重要任務使命:北海艦隊麵對的是日本、韓國、俄羅斯和駐韓、駐日美軍,主要任務是保衛中國北部海域的安全,拱衛京門。東海艦隊的主要轄區是從連雲港至台灣海峽,對麵就是衝繩島、台灣海峽、關島和部署在此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戰略任務決定了其戰略地位,這個艦隊擔負著台海危機時的作戰任務,甚至是直接與美海軍、日本海上自衛隊對抗的現實。隨著我國對南海石油通道認識的逐步加深,戰時控製南海的海上石油戰略通道的需求就極為迫切,南海艦隊也將麵臨著東盟國家海軍艦隊聯合兵力以及印度海軍遠東艦隊的雙重壓力。   當代中國的“近海防禦”戰略部署,把海軍作戰區域分為北、中、南三個作戰方向,作戰視點主要落在12海裏臨界海疆線內外的黃水海域,力圖通過“拒敵於國門之外”來守護海疆的安全,特別是北部首都的門戶。這種近岸劃分海軍戰區的思路,最早是由晚清的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提出的,他認為中國海區一水相通,分三個方向部署海軍,可以做到“一路正兵,兩路奇兵,飛馳援應”。不過這種防守型海軍戰略有兩大缺陷,一是縱深過淺,敵軍艦隊極易突破我海上防禦,對我海岸上港口、機場、鐵路、公路、橋梁、城市、工業區、軍事設施等造成致命火力突擊和實施占領,而我海上兵力卻沒有了機動回旋的餘地;二是消極被動,眼睜睜地看著敵軍艦隊在本土港口做好了各種充分準備,並平安地萬裏赴戎機,駛到我國國門前壓著我海軍艦隊大打出手,這種讓敵軍充分發揮海戰優勢的消極防守,隻能是讓我海軍艦隊陷入隻有招架之功、無還手之力的被動境地。甲午海戰的失敗和北洋水師的最終覆滅,是與這種海上消極防守思想密不可分的。如果采取真正的海上積極防禦戰略,中國海軍就應該把防禦前沿由傳統的12海裏領海線前推到包含我國所有海洋權益的第一島鏈。而警戒線和護航線則沒有地理概念上的終端,完全由21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中國國家利益在世界上的分布情況而定。   第一島鏈內的中國海上戰略區可以分為三大塊:第一塊從遼東半島到舟山群島;第二塊由台灣島及周邊群島,包括釣魚島海域構成。這兩大戰略區覆蓋了黃海、東海的全部海疆。第三塊則是整個南中國海,南沙、西沙、東沙群島全部位於該戰略海區內。也就是說,未來中國海軍三大艦隊——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印度洋艦隊的作戰方向就是上述三個戰略區向外海大洋的自然延伸。在北部作戰方向,近期目標是保持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在中部作戰方向,近期作戰目標是遏製台獨勢力的增長,監視日本在釣魚島的動向;在南部作戰方向,近期任務是維護南沙群島的主權。在2020年左右。如果三大遠洋艦隊都如期完成了上述近期目標和海上任務,北方艦隊就可以經朝鮮海峽駛入日本海,警戒在此海域中頻繁活動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北方地方隊群、美國海基導彈攔截部隊以及朝鮮、韓國海軍的機動部隊;為中國海軍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編隊順利進入北冰洋,在北極堅實厚重的冰層下建立起潛射彈道導彈發射陣地開辟安全航道,保駕護航。太平洋艦隊則可以真正衝出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駛入遼闊的西太平洋,監視和牽製美海軍第七艦隊和日本“九·十”艦隊的活動,監控日本通向西南、東南和正東的重要商業海運航線,由西北向東南完全切斷台灣在太平洋上的航運線。必要時收複中國固有領土釣魚島,徹底捅開中國通向太平洋的大門。而印度洋艦隊則須完全掌控南中國海的局勢,遏製住東盟各國海軍艦隊侵犯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的任何企圖。與此同時,堅決果斷地西出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的相關海域。因為將來一旦發生像1962那樣的中印邊(界)境戰爭,擁有二至三個航母編隊的印度海軍將毫不手軟地襲擊並攔截印度洋上通往阿拉伯海、波斯灣、紅海、蘇伊士運河、好望角至大西洋航線上的中國商船隊,這可是中國從中東進口石油、從歐洲運回高科技設備的海上生命線,可謂是生死攸關,決非聳人聽聞!中國的印度洋艦隊西進印度洋後,則可根本扭轉不利的戰略態勢,用攻打印海軍在安達曼海的尼科巴群島上的海軍基地的“釜底抽薪”之戰術,瓦解印海軍編隊在印度洋上的封鎖線,取得局部製海權,用“鷹擊”導彈的鐵拳,為國家的商船隊建立起印度洋上的安全通道。   北方艦隊:尋求建立北冰洋核陣地   未來的中國海軍北方艦隊將負責警戒東北亞地區的各大海域安全,仍主要以旅順、葫蘆島:威海、青島以及朝鮮東西海岸的清津、南浦的國內外港口為主要基地,主要作戰任務是警戒朝鮮半島,確保渤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宗穀海峽、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白令海峽等海域水下航線的安全。護送彈道導彈核潛艇平安順利地進入北冰洋的楚科奇海。   北極圈內皚皚冰雪下麵,湧動著21世紀核威懾力量角逐的暗流,冰天雪地的北極地區常常是暴風雪肆虐、烏雲翻滾,再加上北冰洋上厚達數米的大冰蓋,這一切都阻擋了包括海洋監視衛星在內的所有傳感器對冰層下麵彈道導彈核潛艇的追蹤與監視。水麵艦艇更是無法進行“破冰之旅”,追擊在北冰洋水下隱蔽待命的核潛艇。又由於世界上主要大國和軍事強國都在北半球,北極圈距離這些國家都有相同的最短距離,因而這裏便成了地球上最安全、最理想的水下彈道導彈發射陣地。前蘇聯和俄羅斯海軍的“台風”級、DⅢ和DⅣ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便常年累月地在北冰洋的深海裏遊弋,執行核戰略威懾巡航值班任務。雖然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便開始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再到冰島的漫長北極圈內建立起了環北冰洋地區的彈道導彈預警係統,部署了相當規模的戰略核潛艇、反彈道導彈、遠程預警雷達和截擊機,並聯合加拿大建立了著名的“北美空間防禦係統司令部”,不分晝夜地監視北冰洋上空的“風吹草動”。2004~美國又在北冰洋岸邊的阿拉斯加中部的麥格拉斯堡空軍基地建立起了第一個陸基“戰區高空攔截彈”(’IMD)發射陣地,部署了24枚高空反彈道導彈。然而這一切都不能使美國對北冰洋海域放心,因為這片冰封的海洋實在是距美國本土太近了,破冰而出的潛射彈道導彈不用lO分鍾時間就可打到美國腹地的戰略目標。   一個國家有了一定數量的彈道導彈核潛艇,還不能算是擁有了有效的海基戰略核力量,具備了第二次報複性核打擊能力(即戰略核反擊能力)。還必須為這些核導彈潛艇找到適當的巡邏值班海區,才算是將彈道導彈核潛艇潛在的、巨大的‘核威懾力轉變成現實的海上核打擊能力。環顧西太平洋水域第一島鏈內的中國近海,不僅麵積小,而且水深很淺。這樣的海區狀況根本不適宜作為龐大的戰略核潛艇進行戰略核威懾的巡邏,攻擊陣地。水淺核潛艇就無法可靠地隱蔽,躲開敵方反潛力量的探測;海域小,核潛艇就無法大範圍、高速機動地擺脫敵方反潛力量的跟蹤。因此,隻有當未來的北方艦隊的094型第二代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能夠順利地進入廣袤的太平洋,特別是在千裏冰封的北冰洋水下建立起長期固定的巡航值班機製,中國海基戰略核報複力量的利劍,才算是高懸在敵視中華民族的邪惡國家的頭上,搶占21世紀北冰洋這個世界核威懾戰爭的“製高點”,事關中華民族的興衰存亡,中國海軍北方艦隊責無旁貸。讓一枚枚“巨浪”潛射彈道導彈從北冰洋上騰空而起,直衝霄漢,是北方艦隊全體官兵的神聖使命,無尚榮光。 當然,從中國近海的戰略核潛艇基地通往北冰洋的水路決非“海上平安大道”,敵對勢力的海軍艦隊設置了無數的障礙和眾多的“明槍暗箭”。外層空間密布的偵察衛星、海洋監視衛星等不分晝夜地進行窺探;空中遠程無人偵察機、預警指揮機、海上巡邏機等,像一群馬蜂似地在這條航線上全天候地來回亂竄;海麵上“超級巨無霸”核航母編隊、海上神探“宙斯盾”戰艦等像凶神惡煞的羅漢似地把守在各個海峽和關鍵航線的險要之處;水下核攻擊型潛艇、常規柴電潛艇成群結隊像幽靈一般地四處遊蕩,尾隨跟蹤我人民海軍的“水下鋼鯨”。麵對“險象環生、荊棘遍布”的艱險旅途怎麽辦?進軍深海大洋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不“殺出一條直達北冰洋的血路”,中華民族在21世紀將繼續受到霸權主義和地區敵對勢力永無休止的核訛詐。為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大計,北方艦隊將打頭陣、當先鋒,突出重圍。海麵上的航母戰鬥群、快速攻擊編隊,或過關斬將“千裏走單騎”,或調虎離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軟”、“硬”兩手並用,堅決果斷地掩護093型核攻擊潛艇以及094型戰略核潛艇的編隊勇闖北極海!進入北冰洋海域後,由於堅冰的阻擋,北方艦隊的水麵艦艇編隊將再無法提供“貼身護衛”,警戒的重任將全部落到093型攻擊核潛艇身上,北方艦隊的核攻擊潛艇部隊的全體官兵將發揚“我伴艦隊走天涯”大無畏的奮鬥拚搏和英勇獻身的革命精神,與懷有敵意的他國潛艇在水下“看不見的戰線”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不惜用生命和鮮血為094型戰略導彈核潛艇群撐起一把牢不可破的水下保護傘。 太平洋艦隊:衝破兩大島鏈的封鎖   以東海艦隊為基礎擴建的太平洋艦隊,艦隊司令部將由浙江寧波遷往上海市。艦隊的主要任務將由原來的保衛中國最富饒、最發達的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地區和威懾台灣,轉變為向太平洋遼闊的縱深.海域擴展,以遠洋進攻的積極主動防禦,取代近海作戰的消極被動防禦。以遠洋戰略的大手筆重新布局中國東海、黃海的海上防禦及解決台灣回歸祖國的海上態勢調整的重大安排。   太平洋艦隊的海上防線北至朝鮮海峽,東到小笠原群島,南至密克羅尼西亞群島,西到台灣東部海域。為解決台灣統一問題,太平洋艦隊將與印度洋艦隊南北夾擊,在西太平洋上構成廣闊的戰略合圍空間(態勢),對台獨勢力造成強大的軍事壓力。等到台灣和平統一後,則以台灣為依托,構建重要的艦隊駐紮港口和海軍航空兵前進機場。有了台灣島上重量級的海軍基地,太平洋艦隊則可派出兩支航母作戰群與原台灣地區的海軍組成新的聯合機動部隊,主要任務是解決釣魚島的主權回歸問題,警戒衝繩島和日本列島上的軍事威脅勢力的動向,加大中國傳統軟肋一東南方向海域屏障的縱深防禦和遠洋攻擊的力度。如此目標得以實現的話,中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防線將自然前伸到北至琉球列島,南達澳大利亞東北部海域,東端直抵北馬裏亞納群島(關島和塞班島一線),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衝出第二島鏈的遠洋積極防禦。   既然是遠洋作戰,航母作戰群就必不可少。目前中國沒有航母使用和建造方麵的經驗,但從當今技術和資金層麵來看,建造符合中國國情的4.6萬噸級核動力中型航母是不成問題的。問題在政治上的顧慮。但以21世紀初期中國日趨嚴峻的周邊海上局勢和強大的國民航母情結來看,建造航母已是勢在必行。中國海軍目前的主要威脅是美海軍第七艦隊、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十十”艦隊和印度的東方艦隊,這些海上梟雄都是以航母作為艦隊的核心和主力。如果中國海軍還繼續執行由來已久的近岸、近海防禦,將正好被大國海軍“由海到陸”的向岸性海軍戰略行動打個正著,那麽也隻有被動挨打的份兒了。因此要想拒敵於海上,成為西太平洋上真正的強者,就必須裝備自己的航母和艦載機。中國海軍的主力艦隊——太平洋艦隊將建立一支精幹、高效、合成的高水準現代化的航母編隊作為均衡型遠洋艦隊的主力。   如果中國海軍的太平洋艦隊的 防禦鋒線突破第二島鏈,那麽海軍航空兵的岸基蘇-30、殲-8Ⅱ、“飛豹”戰鬥轟炸機、圖-16中程轟炸機等主力作戰飛機的作戰半徑就達不到遠在5000(公裏以外的航母戰鬥群了。就算是進行空中加油,那麽10000公裏的護航距離依然是鞭長莫及的。因此,裝備新型遠程岸基戰略轟炸機,給在太平洋上第二島鏈海域巡航的遠洋艦隊提供強有力的遠程空中火力支援將變得十分迫切。因而,近期可為太平洋艦隊引進俄羅斯的圖-22M5型中程戰略轟炸機,40架經空中加油後,作戰半徑可達8000/公裏的“逆火”式戰略轟炸機,馬上就可形成遠洋空中打擊威懾力量。而且圖-22M5型中程戰略轟炸機掛載AS-19遠程空對麵巡航導彈隱蔽突擊是對付大國海軍航母編隊的有效戰法。   中期可考慮與俄羅斯加緊聯合研製圖-60S遠程隱身戰略轟炸機,該型隱身轟炸機的性能接近美國空軍的B一2隱身戰略轟炸機。如果太平洋艦隊裝備了20架左右航程達10000公裏的圖一60S戰略轟炸機,中國海軍的遠洋航母編隊的活動將立馬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線,真正到達太平洋的中心區域,在那裏還有一塊麵積達15萬平方公裏的歸中國管轄的國際海底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區。長遠打算則必定是自主開發、研製具有外層空間軌道轟炸能力的高超音速的空天轟炸機。這種可在近地太空軌道上以10—20馬赫高速飛行的軌道航天飛機,可在1小時內到達全球任何地方,對地麵、海上目標發動戰略空襲,對航行在南太平洋、好望角附近的印度洋上中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印度洋艦隊的水麵編隊提供及時的空中支援。可見隨著中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印度洋艦隊的發展壯大,必將推動中國航空、航天產業新一輪更強勁的迅猛發展。 印度洋艦隊:全程破解馬六甲困局   中國海軍另一個石破天驚之舉就是組建麵向世界南方海域的印度洋艦隊,總部將由現在南海艦隊的所在地湛江遷往海南省的省會海口市,以便更好地執行向遠洋拓展的海軍戰略。印度洋艦隊的主要任務是保衛整個南中國海的利益,同時為整個印度洋航線及通過馬六甲海峽的中國油輪護航,保衛中國生死攸關的海上“能源生命線”和“石油海峽”的安全。印度洋艦隊的北部防線通過巴士海峽、巴林塘海峽,在台灣以東的洋麵上與太平洋艦隊的南方防線接合,對台灣構成廣闊的戰略合圍空間,兩支艦隊將南北夾擊,鉗製台獨勢力。除此以外,印度洋艦隊的主要任務還有包括警戒駐新加坡樟宜基地的美國海軍。以汕頭、香港、廣州、湛江、榆林、北海、西沙永興島為主要基地前出南沙群島,收複南海失地,維護我國在南海的權益。南沙群島與我大陸距離遙遠,我空軍和海航的岸基戰鬥機飛抵南沙的滯空時間短,與占據南沙島嶼附近的東盟國家的岸基戰鬥機對峙時處於下風。因而擴建後的印度洋艦隊也必須配備航母編隊,以艦載機協同更多的“中華神盾”防空型導彈驅逐艦等奪取南沙上空的製空權。   近年來,南沙和兩岸局勢持續緊張,使得中國海軍的兩棲登陸作戰任務也迫在眉睫,而印度洋艦隊的地緣位置使其進行“由海到陸”的向岸攻擊的可能性與日俱增。因此,除了擴建一支規模適中、反應快速的海軍陸戰隊外,主要是盡快配備目前還是空缺的國產大型兩棲攻擊艦和船塢登陸艦。當今中國海軍兩棲艦隊大量裝備的“榆林”級等幾個型號的坦克登陸艦性能已落後,登陸作戰的理念已過時,更重要的是不能滿足遠洋全維兩棲攻擊作戰的需求。用於對台作戰,由於航速慢,防空火力弱等也明顯感到力不從心。所以,在未來的兩棲登陸作戰中,首當其衝的中國海軍印度洋艦隊必須配備6艘排水量3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和12艘1.5萬噸級的船塢登陸艦,才能基本滿足中國軍隊惟一可在海外快速部署和應急作戰的海軍陸戰隊的遠征需要。   當前國內進口石油的95%要通過海運回國,其中80%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現為新、馬、印尼三國共管,十分狹窄,易於封鎖,又是美海軍嚴密控製的世界16大關鍵海峽之一。“9·11”事件後,該海峽航運十分擁擠,恐怖主義也瞄上了這裏。因此,突發事件很容易造成馬六甲航道中斷。該海峽現在是中國的“海上石油生命線”,但中國海軍卻鞭長莫及,一旦發生意外,將給中國的能源安全造成極大危害,形成所謂的“馬六甲海峽困局”。為了解決“馬六甲困局”,各界專家提出了不少設想,其中的熱門方案歸納起來有以下三種:泰國克拉地峽運河,管道方案、中緬輸油管道方案、中巴輸油管道方案。目前看來以前兩者呼聲最高,似乎一旦實施,海峽困局就迎刃而解了,中國的能源進口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然而現實是我國油輪在印度洋北岸、東岸的巴基斯坦瓜德爾港、緬甸實兌港口卸載原油,然後通過石油管道輸送回國。其實這與克拉地峽運河一樣,中巴、中緬輸油管線也無法從根本上避開大國海軍的影響。如果大國海軍艦隊直接在波斯灣、阿拉伯海或者蘇  伊士運河、紅海、亞丁灣等海域直接攔截我國油輪船隊,來一個釜底抽薪,上述三個方案就都失去了意義。所以在中國海軍的印度洋艦隊能夠在整個印度洋上與大國海軍達成某種海上力量的均衡之前,中國遠洋石油運輸、、石油海峽的安全問題是無法解決的。1994年5月美國無端汙蔑中國向伊朗運送禁運的化工原料,美海軍第5艦隊的兩艘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公然在阿拉伯海的公海上攔截我國“銀河”號貨輪,在強行登船搜查一無所獲後,居然沒有說一聲道歉就揚長而去。這就充分說明了中國遠洋運輸在印度洋航線上的脆弱性和危險性。這也從反麵深刻地警示我們:中國海軍未來的印度洋艦隊必須擁有在整個印度洋航線上護航商船隊,化解危機的強大遠洋護航作戰能力。   由於台灣尚未統一,中國的黃海、東海、南海等海區全部被第一島鏈所遮蔽,沒有可供海軍艦艇自由出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海軍艦隊的一舉一動都在別人的眼皮底下,更無法對日本、印度等實施海上監視與威懾。為了打破封鎖,實現21世紀中國海洋強國的海上戰略目標,應通過外交途徑力求在友好國家設立海軍的海外基地來彌補這一海洋地緣缺陷。近期可以考慮在朝鮮的東海岸麵向日本海方向建立一個大型海軍基地,如朝鮮的清津、元山、金策或養馬島等均可,以對大國海軍在日本海的活動全程監視。另外,最重要的是要在印度洋上尋找到出海口,在阿拉伯海上的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和瓜德爾港,在緬甸瀕臨孟加拉灣的勃生、實兌港或泰國的安達曼海沿岸的攀牙港和達瓜巴港等地建立多個海軍基地和航空站,對印度海軍和其它大國海軍在印度洋上的動態部署和軍事行動進行實時監控,如果戰時印度海軍或其它大國海軍禁止中國商船經由馬六甲海峽往返印度洋,則中國海軍印度洋艦隊的遠洋航母編隊在巴基斯坦、緬甸和泰國的海軍基地則直接出動,快速地攻擊印度海軍在安達曼群島上的海軍設施,驅趕在馬六甲海峽西北端執行封鎖任務的印度軍艦。在霍爾木茲海峽及阿拉伯海,在紅海、阿曼灣和亞丁灣等印度洋西北端海域快速展開航母戰鬥群奪取局部製海權,派遣特混艦隊星夜兼程趕赴南非海域的好望角,警戒並護航來自大西洋的中國龐大商船隊,徹底打破大國海軍企圖在印度洋上扼殺中國海上運輸生命線的任何舉動和圖謀,中國海軍印度洋艦隊需極力打造21世紀印度洋上的平安大道,為維護世界和平和推動地區合作做出自己的貢獻。   戰時倚角之勢的遠洋攻防互動策應   2l世紀中國海軍三大遠洋艦隊 的戰略目標就是衝出第一島鏈,進 入太平洋縱深的第二島鏈水域,打通進入太平洋縱深廣闊洋麵的海上戰略通道。同時南下印度洋,前出印度洋南方縱深遼闊海域,保衛各條航線的海運安全。兩個洋上戰略方向互為聯動,相互策應,一個戰略方向上遠洋艦隊的行動成功則可緩解另一個戰略方向上的巨大壓力。相比較而言,前往北冰洋的戰略方向則顯得相對孤立,難以獲得其它戰略方向的支援,則需要從相近的海岸出動戰略空軍力量(包括航天兵力)對其進行強有力的空中支援。在21世紀海洋時代的新階段,中國海軍的三大遠洋艦隊將在洋上成互為犄角之勢,將警戒地區霸權主義海軍勢力與守衛祖國的萬裏海疆、武力攻打台獨勢力的海上軍事行動有機地統一起來。攻打台獨勢力和阻斷美日幹預,保護海上運輸與遏製印度海軍,實際上是一場海洋戰爭的兩個戰場,在戰略上是不能分割開的。中國絕對不會侵略別人,但統一台灣、收複釣魚島是不能放棄的。同時,也必須保護已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運行體係的中國海上交通運輸線的安全。北方艦隊必須派出戰略導彈核潛艇編隊前往北冰洋水下,定期執行戰略巡航值班任務,以確保中國海基戰略核反擊力量的有效性和威懾能力。太平洋艦隊必須連續衝破兩大島鏈的封鎖,打通中國通往太平洋的戰略水道。取得台海海域的製海權,阻擊美海軍航母戰鬥群、日本“十·十”艦隊的武裝幹預。如果達到這樣的遠洋作戰能力,對付台灣地區海軍自不在話下,而且也會使美國和日本產生一定恐懼和顧慮,不敢貿然介入引火燒身,達到洋上威懾目的。這樣強大的太平洋艦隊,也為遠期收複釣魚島等東海島嶼提供了軍事上的可能。而印度洋艦隊則必須堅決果斷地殺入印度洋廣袤的洋麵,全程打破“馬六甲海峽困局”,遏製住日益膨脹的印度海軍力量,確保整個印度洋上各條航線的安全。使得海外能源能夠持續不斷地供應國內,保證國民經濟持久穩定地增長。並以非常有利的態勢解決南海島嶼、資源的爭端,在海上回擊任何對中國南海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挑釁,有能力擊退東盟聯合艦隊的進攻,印度洋艦隊則需堅信“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若以退讓求和平,則和平亡”這一亙古不變的真理,用南海富饒的資源加速建設和諧社會及全國人民奔向小康社會的前進步伐。   目前中國海軍共有北海、東海和南海三大艦隊,人民海軍的這三大艦隊都擔負著人民共和國的重要任務使命:北海艦隊麵對的是日本、韓國、俄羅斯和駐韓、駐日美軍,主要任務是保衛中國北部海域的安全,拱衛京門。東海艦隊的主要轄區是從連雲港至台灣海峽,對麵就是衝繩島、台灣海峽、關島和部署在此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戰略任務決定了其戰略地位,這個艦隊擔負著台海危機時的作戰任務,甚至是直接與美海軍、日本海上自衛隊對抗的現實。隨著我國對南海石油通道認識的逐步加深,戰時控製南海的海上石油戰略通道的需求就極為迫切,南海艦隊也將麵臨著東盟國家海軍艦隊聯合兵力以及印度海軍遠東艦隊的雙重壓力。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