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周邊海上力量掃描:美俄篇 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個
  文章來源: 家有惡鄰軍事報道   美蘇冷戰結束以後,世界形勢朝著和平與發展的方向大踏步前進。亞太地區抓住時代脈搏,大力發展自身經濟,成為新世紀全球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地區之一。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政治安全態勢的變化。在不斷的磨合和調整中,亞太地區逐漸形成了一種相互牽製、相對穩定的多極化戰略新格局。中國是亞太地區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大國之一,中國的一舉一動備受全球特別是亞太國家的關注。在中國的周邊,活躍著幾支重要的海上力量,他們的一舉一動也同樣引起我們的關注。   太平洋,大國陰影籠罩   亞太地區一直是大國爭奪的重要地區之一,冷戰期間,美蘇在這片土地上都部署了重兵,亞太地區也隨之成為兩大陣營對陣的前沿。20世紀90年代,隨著前蘇聯的解體,繼承前蘇聯衣缽的俄羅斯的實力大幅度下降,美國在亞太地區失去了競爭對手,成為亞太地區唯一的超級軍事力量。   一、美利堅,鑄島鏈封鎖中國   我國擁有長達18000多千米的漫長海岸線,擁有黃海、東海、南海等多達300多萬平方千米的海洋國土。我國的沿海一線均處在西太平地區,但西太平洋上一係列大大小小成弧形分布的島嶼卻緊緊封鎖著我國進出太平洋的門戶,我國的海洋出口實際上處於一種半封閉狀態。美國在這一係列島嶼上重兵把守,將其變成封鎖亞洲大陸的所謂“島鏈”。   這些島鏈是冷戰的產物。冷戰期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及其在亞太的附屬國在亞太地區建立起眾多的軍事基地,極力打造太平洋上的防禦島鏈,用以封鎖以蘇聯和中國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1991年蘇聯解體後,島鏈並沒有隨著美蘇冷戰的結束而消失,反而日漸牢固,緊緊套在亞洲大陸的脖子上。這些島鏈上駐紮著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當前,這支海上力量無疑是亞太地區最具實力的海上力量。作為一支經常性的威懾與實戰力量,在後冷戰時期已成為美國在該地區“和平時期參與”、“威懾和防止衝突”、“戰鬥並獲得勝利”三大戰略任務的主要執行者。   隨著美國亞太地區戰略的調整,太平洋艦隊的實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據有關資料顯示,到1999年年末,美軍駐亞太地區的兵力保持10萬人的規模,其中包括以負責西太平洋海上防務為主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第7艦隊、應付地區衝突的快速反應部隊太平洋艦隊第1兩棲戒備大隊和陸戰第3師。第7艦隊所屬兵力主要配置在以日本橫須賀為中心,輻射至日本佐世堡、衝繩和韓國釜山、浦項、鎮海等地的東北亞基地群,艦隊主力為第17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中隊和第7航母大隊,轄各型艦艇約60艘,艦隊總部和航母母港均設在橫須賀。1996-1998年間,美國海軍陸續以“小鷹”號航母、“黃蜂”級多用途兩棲攻擊艦“埃塞克斯”號、“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文森斯”號、“伯克”級導彈驅逐艦“麥凱恩”號、“威爾伯”號等較新艦艇替換了航母“獨立”號和幾艘“佩裏”級導彈護衛艦等一批老艦,艦隊綜合作戰能力大大增強。駐衝繩的第1兩棲戒備大隊和陸戰第3師,則是美在西太平洋乃至整個亞洲地區執行“由海向陸”新戰略和進行軍事幹預的基幹力量。   同時,美國還繼續加強在亞太地區的美日、美韓、美泰、美菲、美澳等雙邊軍事聯盟的合作,保持在西太平洋乃至整個亞太的強大的軍事力量,在這些軍事力量中,海軍是當中最重要的一股力量。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兵力嚴重製約了我國海上力量走向大洋,是影響我國海上力量發展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   二、俄羅斯,振積弱重向大洋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內外交困,軍事實力大為下降。原來在亞太地區惟一一支堪與美海軍抗衡的力量——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已今不如昔。飄搖的經濟和動蕩的政局使這支艦隊實力逐漸萎縮。近幾年間,艦隊的主要艦艇編成減少了50%,人員編製減少60%,現有兵力10萬人,擁有各型艦艇324艘,總噸位120萬噸,包括導彈巡洋艦4艘、導彈驅逐艦12艘、導彈護衛艦9艘、導彈核潛艇10艘和其他潛艇39艘。由於“明斯克”號和“新羅西斯克”號航母被變賣,使得該艦隊淪為沒有航母的艦隊。此外,艦隊的活動範圍也大大收縮。   1999年,普京總統上台,隨著其一係列的改革,俄羅斯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麵漸入正軌,軍隊力量也正逐步加強,俄太平洋艦隊也開始了停滯多年的演習。雖然是小規模的近海演習,但也可以看出其發展的巨大潛力。2003年,俄太平洋艦隊駛入印度洋與印度海軍艦隊舉行了大規模的演習就是其實力有所恢複的明顯標誌之一。當前,國際形勢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北約東擴使得俄羅斯的西部邊境完全暴露,俄羅斯海軍建設勢在必行。一旦“海軍優先發展”戰略得以實現,俄羅斯必將重點發展其東西兩大艦隊。俄羅斯就好比百足之蟲,縱有所損傷,實力下降,但不容小覷。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