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國防費用僅為美國1/20 何來軍事威脅 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個
  2月4日,妄言中國“作為一個處於戰略十字路口的新興大國”,“最具有與美國進行軍事競爭的潛力”,“中國軍力擴張的速度和範圍已使區域軍力處於失衡的危險境地”。這份報告使近年來喋喋不休的所謂“中國軍事威脅論”再度升溫,並更加具有官方色彩。   在這份提交國會的報告中,美國國防部煞有介事地宣稱,“從1996年開始,除了2003年外,中國每年的國防開支以超過10%的比例增長”,中國“可能”持續發展戰略能力和不對稱作戰能力,“尤其是電子戰、網絡戰、太空戰能力,開發先進的作戰平台”,這種能力的發展“很可能”影響美國“未來的戰略地位和行動自由”。因此美國必須加速提升美軍軍事能力,特別是要重點提升美軍在太平洋海域的作戰能力,以應付中國的“軍事挑戰”。   這種渲染顯然是別有用心的,是極不負責任的。   中國是一個陸海兼備、幅員遼闊的大國,有960萬平方公裏的陸地國土,約300萬平方公裏的海洋國土,1.8萬公裏的海岸線和2萬公裏的陸地邊境線,國防任務十分繁重。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國防投入相應有所增加,國防建設取得一些進步,這完全是一個主權國家維護國家安全的正常活動與正當需要。事實上,由於中國底子薄、基礎差,近年國防投入雖有增加,但始終是低水平的和有限的,其絕對值和相對值不僅不能與發達國家相比,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也不在前列。   以2004年為例,中國國防費用僅為2100億元,約為250億美元,隻及美國的1/20;每平方公裏國土國防開支,中國為美國的1/20,日本的1/83;國民人均國防開支,中國為美國的1/92,日本的1/18;軍人人均國防開支,中國為美國的1/31,日本的1/17。   從1997年到2003年,中國年度國防費用相當於GDP的比例最高為1.63%,最低為1.09%,不僅遠遠低於美國3.6%的水平,也低於3%的世界一般水平。   近年來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雖有進步,但與中國的國家安全需要相比,還有不小差距;與超級軍事大國更是難以相提並論。當前,新軍事革命正深入發展,世界軍事正處於從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的重大變革時期。在嚴峻的挑戰麵前,中國不僅需要繼續加強國防現代化建設,而且需要加快步伐,加速推進機械化半機械化向信息化的過渡。否則,鴉片戰爭中,中國以大刀長矛對洋槍洋炮的曆史悲劇就可能重演。   在當今世界,最沒有資格談論所謂“中國軍事威脅”的就是世界軍費開支大戶和超級軍事強權的代表機構──美國國防部。美國軍費多年來一直占世界軍費開支的一半,今年已突破5000億美元,比全球其他所有國家軍費的總和還要多。如果說美國高達5000億美元的年度軍事開支不是威脅,中國每年不夠美國一個零頭的國防支出怎麽竟成了威脅?如果美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從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到伊拉克戰爭連年對外征戰不是威脅,中國對外未放一槍一彈怎麽竟成了威脅?如果美國軍事基地遍布全球,航空母艦巡弋世界各地不是威脅,中國在國外未駐一兵一卒怎麽竟成了威脅?這種邏輯不是太荒謬了嗎?   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曆來是自省性的、內涵式的、和合型的,中華民族曆來追求對內和諧,對外和平,追求睦鄰親仁、協和萬邦的政治理念。正如基辛格所指出的,中國現有疆域已經存在了許多年,中國沒有對外軍事擴張的傳統。中國無意與任何人去爭奪早已被時代唾棄的軍事霸權,中國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毫無意義的軍備競賽之中。中國曆來奉行防禦性、自衛性的國防政策。中國加強國防建設的目的無非是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維護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利益,保衛人民和平勞動的成果和權利。   中國的強大與穩定關係到占世界1/5人口的強大與穩定,中國國防事業的進步本身就是對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的重大貢獻。所有不抱偏見的人,包括美國的許多有識之士對中國國防力量的防禦性、和平性、正當性與國際貢獻都是充分肯定的。   美國國防部之所以無視事實,刻意渲染所謂“中國的軍事威脅”,除了他們固有的冷戰思維外,其深刻原因在於,作為美國軍工利益集團的代表,在冷戰結束失去原有對手後,他們需要一個新的對手,如果沒有也要製造一個這樣的對手,以作為維持巨額軍事預算和龐大軍工體係的借口。欺騙輿論,最大限度地占有美國納稅人的錢,養肥美國軍工複合體這個特殊利益集團及其代言人,這也許就是美國國防部製造“中國軍事威脅論”的秘密所在。(彭光謙)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